第299章
——對,這是羞辱。 哪怕徽欽高二人并不是他的直系血脈,但當趙佶和趙桓□□著上身,身披羊皮,脖子系繩,被金人牽扯著拖拽,跪伏如羔羊般低首,向著金人的太廟獻禮的時候。 大宋,這樣一個王朝的顏面,就已然蕩然無存了。 不論往前追溯到趙匡胤本人的年代,還是往后延續到天幕最初透露的殉難,跳海的血脈,不論是王公貴族,還是販夫走卒,只要他們身上還保留著宋人這樣一個身份。 ——他們就都被羞辱了。 像被人抽掉了最后一節脊椎骨。 大宋再也沒辦法直起身,再也沒辦法直視前方了。 它從精神上被摧毀了。 從此,滿江紅遍的鮮血浸透了史冊,卻再難染亮一輪光明正大的赤日;西江月明的碧波奔流不歇,卻只能再作田園歸居的恬靜。 永遇樂不曾快樂,破陣子刀鋒對內,南鄉子的壯懷激烈,最后只剩丑奴兒在旁,空嘆一句: ……“卻道天涼好個秋”。 沒人能再把大宋的顏面挽回。 于是趙匡胤痛罵。 可是越憤怒,換來的是越發的無奈甚至絕望,是李白口中“拔劍四顧心茫然”般的惘然。 他一生功過很難評說: 后周太/祖郭威,在后漢幼主當國,四方起義,風雨飄搖之際,四處征討,替后漢的孤兒寡母守住了江山,安穩了政局。卻因為戰功赫赫而被幼主忌憚,最后闔家老小悉數被誅,只留下了當時在他身旁的侄子郭榮——或者說柴榮。 他最后黃袍加身,是因為血海深仇不得不報?!皨肴鏌o免者”的絕望,但凡是一個正常人,都沒辦法再對犯下這樣罪行的殺人兇手忠心耿耿。 ——但趙匡胤呢? 他幾乎完美復刻了郭威的劇本,孤兒寡母,重權在握,可是比起郭威絕望與悲痛的咬牙切齒,他更多了幾分先下手為強的狠厲。于是在未來尚且籠罩在迷霧之中的時候,他拒絕去揣測那位少帝的良心和寬容,跳過了為人忌憚這個理由,直接為自己披上了黃袍。 于是這就成了一個混沌的漩渦,他用絕對稱不上光彩的手腕,抵達了和郭威相似但不同的結局。 他為了結束五代十國節度使割據一方,武將權臣以下克上的亂局,在文化下降,世風頹靡的年代高舉重文輕武。將肆虐張狂的力量關進囚籠,將消沉暗淡的文明釋放恢宏。然而最終導致了大夫們的迂腐,最懦弱的政權支撐不起大一統的輝煌。他踏上統一,想要將裂開的中華大地一片片拾起,拼湊回原本的疆域。然而在北方的問題上,他依舊止步不前,躊躇著將問題留給后代,天真地以為錢財的力量可以戰勝蒼鷹獒犬。 最后如水般匯入的財富拼湊出一個東京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爛幻夢,轉瞬便一觸即破。他所締造的朝代,縱然文化的繁榮璀璨如錦緞華美,也終究不過一句孱弱。 但不論如何,寬容還是狹隘,賢明還是平庸,狠厲還是軟弱……趙匡胤都是宋朝的藝祖,是這個朝代一切光輝與問題的源頭,是這個朝代一切大廈的根基。 他拼湊這個朝代的血rou,他塑造這個朝代的魂靈,他帶給這個朝代一切它所應該需要的,將它按照他所期待的模樣一點點雕琢。 他是這個朝代的精神上的父母,制度上的老師,思想上的領袖,是這個朝代無法掙脫的大手,難以逃出的牢籠,不愿分舍的飲鴆止渴。 ——所以他憤怒著,嘶吼著,痛罵著,砍劈著,詛咒著,癲狂著…… 最后落淚著。 那張臉哭起來并不好看。這個黑臉的高個大漢沒有什么能夠讓人為著他掉的眼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迷幻魅力,也沒有什么特殊的讓自己哭起來能夠感染所有人一起的特殊技巧。 他只是哭,完全失去了皇帝身份該有的風度和矜持,也失去了武將該有的豪邁和倔強,大張嘴,露出他那一口和黢黑臉龐相比太過潔白的牙,嚎啕著大哭,哭到嗓子都喊得沙啞。 豆大的眼淚從他的眼眶里往外冒,順著兩側的臉頰肆意地流,甚至落入他的口中。他品嘗到酸澀的咸意,卻顧不上嫌棄自己。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正到傷心處,誰能忍得住。 他哭得像一個本該坐擁千萬財富,最后卻一朝破產的賭徒,又哭得像一個原先家庭美滿,最后卻驟然失去了獨子愛兒的父親。他哭得像一條喪家之犬,狼狽到和他雙重的身份都失去了協調的荒謬。 他恨。 他想提著刀,將從趙佶父子二個齊刷刷殺了,用他們的頭顱告祭太廟。然后再用同一把寶劍,一個個向著后代皇帝們逼問過去,誰勵精圖治,誰骨頭發軟。所有不愿雪恥,所有甘愿沉淪的廢物,都該被他一劍捅穿掉心臟。 他是一,他是始,他是這個朝代一切解釋權的發源者。他是從五代十國那樣的混亂中,放棄了不必要的良心和道德,冷峻著奪得了榮光的勝利者。他當然有權這樣審判著他的后輩們。 趙煦活該得到他應該得到的一切,活該得到這個朝代所有皇帝中最好的待遇。趙頊哪怕神經時而發癲著卑鄙,憑著他的態度,他也配得到豁免權。 而剩下的當中,中庸的該被鞭策,廢物的活該用他們的血去清洗。一滴滴的,用他們最大的價值去挽回,去奠基重鑄那根脊柱,成為最后那根脊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