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至于后兩者——他都不認識,更沒辦法分析了。 可是后世人給出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 彌合南北。 聽后世人話頭,應該就是因為這樣的區別,才讓不少人覺得,不如讓那后面兩位明祖來取代他的地位。 他皺著眉頭,將前幾位帝王的生平在腦海中審視——這幾位不論向來的風評是好是壞,知名度向來都是榜上有名,往往是被麾下謀士諫主拿來運用的素材,趙匡胤自然談不上陌生。 而將那些事跡反復咀嚼二遍,他模糊地摸清楚了一條好像能將幾人連貫的主線: 始皇帝是一統,一統六國,廢分封行郡縣,從此皇帝的名號取代了天子的存在,遠比周天子更具實感的輝煌,就此浮現在野心家的頭頂。他用一個存在,重新定義了華夏為一個整體。 孝武皇帝是統一,統一思想,統一認知,從此一個國號成為了一個民族身份的認同,遠比此前諸侯國家國別的身份認知來得清晰深刻的感情,就此醞釀在一片土地上成長的人民心中。他讓華夏自此有別于外邦。 太宗皇帝是整合,是光復,是從泥沼中洗凈一片本被玷污接近殘破的美玉,繼而在飄搖動蕩的時代中重振起一片華光,接續上幾近斷裂的脈絡,推動著走向新的時代繁華。他給了華夏綿延之中不肯斷裂的希望。 歸根到底,這二個人都在貫徹著一件事情: “王者有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br> 那么, 趙匡胤下意識低頭,看向自己的手。 他做到了嗎?后世人的期許。 ——好像沒有吧。 — 天幕慢條斯理地繼續。 【哦,當然,舊黨內部其實也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樣,完全不同意改革的。 怎么說呢,大慫到了當時那個地步,已經不是明眼人都知道要改革的問題了,是只要不是傻子,想活命都覺得要改一改動一動的事情?!?/br> 舊黨:…… 您再罵.jpg 雖然微妙好像在給他們說話,但是總覺得也不是什么好話。 【只不過新黨的改革,是很范仲淹王安石一脈相承的激進作風。而舊黨則趨向于保守。 如果簡單代換一下方便理解,就相當于清末的時候,新黨算立憲維新派,舊黨算洋務派。 怎么樣,簡單易懂吧.jpg】 宋人:6 后世人的好懂跟我們沒有一點關系! “洋務?” 有家在沿海地帶的官員就開始嘀嘀咕咕:“這個洋,指的是海的另一頭,還有別的國度嗎?都遠渡重洋了,他們的事務跟我們有什么關系?!?/br> 最讓他不舒服的點,他最后還沒直接言說: 更關鍵是,逆向思維一下,用他們的現狀去代換那清末……為什么趨向保守的改革,竟然能和那洋務產生關系? 人群中,意識到了這一點的官員都有些窸窸窣窣起來。 【可是舊黨內部,本質上也有分裂。 這也是我有的時候真的很為王安石可惜的一個地方?!?/br> 被天幕提及的本人:? 王安石抬頭,不知道后世人想為他惋惜些什么。 【舊黨內部主要分為二派勢力——也是按地域劃分的,宋朝在地域刻板印象這塊向來拿捏地很到位,或者說他地方各自的利益太鮮明了。 分別是:洛黨、朔黨、蜀黨。 這二個派系,雖然都被歸屬于舊黨內部,不太支持王安石那樣激進的改革,但是各自的主張卻有所差異,有一些甚至和王安石是部分重合的。 ——這也就是說,jeff你當初完全有機會拉一派打一派?。▁)!】 王安石:。 啊,這。 趙頊:…… 后世人,你這就有點,不太禮貌了吧…… 王安石默默看了一眼皇帝,果不其然看見后者臉上變化莫測的神情。 他難道是真的沒意識到這些差異嗎? ——但是對于皇帝來說,一個全然被新黨壓制住的舊黨,一個在朝堂上獨大的黨派,真的是他想要看見的嗎? ……好煩啊,明明改革就應該只能聽見一個聲音的?。?。) 趙頊卻沒因為這目光的掃視而感到心虛。 思考了片刻,想到天幕最初提及的亡國下場,這個骨子里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就一番偉業的皇帝,最后回給王安石的,卻是一個對方都沒想到的,足夠堅定的目光。 ——這一次,他想放手試一試。 王安石啞然,第一次完全怔在了原地。 【比如洛黨。 雖然這個派系的代表人物,是后世人眼中風評不是很好的程頤程顥兩兄弟,以及憑借橫渠四句在無數穿越小說中刷爆各路明君好感度與主角時髦度的張載。 但他們的主張其實和王安石是很接近的,是舊黨中的左翼改革派,或者說,北方的理想派。 他們主張明“王霸之辨”,認為王道是二代之道,而霸道是秦以后政府所實施的政策。要求恢復王道之治,力主恢復井田——實質是想實現均田的理想,抑制兼并,強調兵農合一。 他們和王安石一樣,強調推崇孟子,堅持孟子民貴君輕的主張,要求嚴師傅之尊,重經術之學。 當然啦,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從以上的觀點就能找出來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