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他們就說,前車之鑒尚在,南宋君臣不至于真的是些全然的傻子吧。 樞密副使韓琦眼里寒光一冷。 既然都被以恥辱相稱,而前面后世人又要加以強調,遼國是個“成熟”的政權,早就不是個漁獵部族了。 想必這金國,當時必然還盡是些夷狄之輩,未褪兇性,其對大宋犯下的……自然是累累滔天罪行,血賬難消吧。 而這樣的野蠻之人,就算為那蒙元所逼,恐怕也不會好聲好氣和南宋送書求和,像遼國那樣陳請聯合抗擊,說不準依舊是驕慢之色,自己還干著侵略之事。 加之以血海深仇——這又如何能放下芥蒂,為了一句“唇亡齒寒”呢。 他忍不住皺眉。 【但不論理由具體是什么,最后的結果便是宋元之間再一次失去了阻隔,和一個蠢蠢欲動處于擴張上升期的強大政權變成了直面對抗模式。 最后的結局大家也知道,蒙元當時正處于一個狂飆突進的恐怖擴張階段,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它無所不利的鐵騎即將縱橫歐陸所向披靡,最西直接打到現今奧地利維也納附近。 其給西歐人留下的心理陰影,使得對面,在成吉思汗本人其實已經在西征之前去世,主要擴張進程由窩闊臺和蒙哥主導的前提下,依舊為其再度冠上了曾經加之于匈人領袖阿提拉的稱號。 ——上帝之鞭。 而這樣強大的對手,南宋又該如何反抗呢? 或者說,在這樣強大的對手面前,南宋竟然最終能夠上演了最后崖山海戰的血性,以大臣陸秀夫背著幼主跳海殉國為政權畫上了終點。 竟然能夠在四川一隅小小的釣魚城中,堅守了數十年,直到南宋亡后三十多年才無奈選擇投降,對蒙古人的反抗甚至導致了大汗蒙哥的身亡,進而直接打亂了蒙古人的擴張之旅,陷入了爭奪繼承權的內亂。 從這個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兩宋最后的余暉,人民不屈的意志,為彼時蒙古鐵騎踐踏之下的歐亞大陸,爭取了片刻喘息之機呢?!?! 第109章 沒有人出聲。 所有的聽者都為這突然急轉而下的態勢忍不住發愣。 后世人原先的語調尚且帶著戲謔和調侃的話頭,卻在最后逐漸認真了起來,在最后講到崖山海戰和釣魚城之戰的時候,更多了幾分喟嘆似的敬意。 讓他們一時無措,更讓他們忍不住也跟著沉默,悲傷的情緒在群體中蔓延,本就因為亡國的刺激而百感交集的人,此刻更是紅了眼眶。 后世人瞧不起他們大宋。 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被它明晃晃地擺正出來的觀點,是哪怕他們心里破防,對于后世人的評價羞惱交加,也不得不承認后世人確實持有的觀點。 可是即使是這樣瞧不上他們大宋的后世人,卻在講到兩宋滅亡的時候,都流露出了罕見的欷歔。 那該是怎樣的殘局,又該是怎樣的悲劇呢。 他們不知道歷史的實情和細節,卻在字里行間中嗅到了山雨欲來的氣息。 — 趙家皇帝中性格最為溫和的未來的仁宗皇帝,臉上已然露出了凄色。 “陛下?!?/br> 他聽見下首的參知政事,他為了改革而親手調整輔臣格局,提拔上來的宰輔在輕聲喊他。于是趙禎放眼望去,正對上范仲淹同樣帶著不忍,卻比他更多堅毅的眼神。 “臣請陛下勿要動搖?!?/br> 他沒說很多,只留下一句簡短有力的懇請??伤难凵駞s足夠真誠,讓趙禎能夠透過其看穿他真正的想法。 如果真的為大宋的未來感到恍惚,與其空為其感傷悲愴,不如堅定起自己原先準備改革的想法。 眼下還是慶歷之時,一切都為時尚早。 趙禎看著他的眼神,緩緩頷首,用著足夠鄭重的態度應承了下來。 【害,本來說是講點大慫笑話,講到最后卻一路向著正經方向而去了。 這好像就是宋朝在人們共同記憶里的一種特殊的風格,它獨獨具有的一種神奇的兩面性。 一方面,它足夠繁華,用著足夠富足的經濟,供養出了一個確實稱得上風雅的時代。 中華文明經歷了秦漢第一帝國的少年時期,跨越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黑暗時刻,在隋唐第二帝國的一度輝煌中,才醞釀出了一個唐宋時期。 一個哪怕中間夾雜著唐末五代十國的混亂,后期縈繞著遼金蒙元的雜音,卻實打實地在文化上達到了繁盛時期的成熟階段?!?/br> 這是真的在夸他們宋朝?真的在夸他們宋朝? 哪怕是趙匡胤都為這前后突兀地轉折感到錯愕,甚至因為后世人原先的態度,生出了些許不敢置信般的懷疑。 可是摸著自己還打著顫的心臟,他還是忍不住聽了下去。 趙匡胤:那后世人你多講一點,多講一點。 他真的很需要聽一些好事來安撫一下自己的情緒! 【坊市制度的空間和時間界限被打破,宋朝對工商業偏向鼓勵的態度,使得商業的繁榮在有宋一代達到了新的高度。 商業革命、貨幣革命的接連興盛,海上對外貿易的開放發達,使得工商業稅收收入甚至成為了宋朝政府的主要收入。 這樣的經濟繁榮之下,誕生出的便是文化的昌盛。 于是當人們深入接觸宋朝的歷史之前,透過語文書上那些經久不衰的詞賦,通過美術書上那些流傳千古的作品,我們共同的記憶里,看見的是一個美好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