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打擊王安石的主力就交給您了??!雖然他現在是參知政事,但您可是同平章事——您是宰相??!富弼:別提我。沒看見陛下現在為著未來軍事那么弱而頭疼壓著火呢,現在我跳出來,等著被他記掛是吧? 我是說二十年別提軍事——但我就是知道軍隊是個什么鬼相樣子,所以才讓他別想著急功近利的! 這下倒也好。他老神在在揣起了手,壓根不管身后急切的眼神:陛下這下被后世人潑了盆冷水,總算知道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功了吧。 ……應該吧? 想到那王安石和皇帝如出一轍的急性子,富弼額角的神經狠狠一跳,突然又不確定了起來。 — 趙禎:所以為什么說兩次一模一樣。 比起神宗朝堂的沸騰,未來的仁宗皇帝因為性格上的柔和,再加上因為知道自己與亡國還算遙遠生出的寬裕,倒是更能關注見一些被其忽略的細節。 他木著一張臉,和下邊同樣皺著眉的范仲淹對上了眼。 ……有了滅遼之戰靖康之恥的教訓,那滅金, 總不能還犯一模一樣的錯誤吧?? 后世人繼續輸出著。 【而等到滅金的時候,好家伙,你們老趙家的人難道是真的一點記性都不長的嗎? 哪怕北宋是趙光義的崽,南宋是趙匡胤的種,但你們可真不愧是同一對兄弟生下來的血脈。這北宋滅亡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還在呢,你們也是真的敢和蒙元聯合驅狼吞虎、呸,驅虎吞狼?!?/br> 趙匡胤:? 他感覺自己快被后世人短暫吐槽暴露出來的大量信息量給弄死了。 捂住自己心跳急促的胸膛,如果不是他眼下是一個人位居室內,而趙光義本人很明顯沒有在他面前的話,他眼神的銳利絕對足夠將自己的冤種弟弟戳穿。 怎么他開創的朝代,后代成了趙光義那小子的種? 他又不是沒有自己兒子!甚至那南宋都能是他的后代,怎么也不可能在他傳位給兒子的時候就絕后吧! 暗自磨牙著的太/祖皇帝眼露兇光,盡管在不知真相之前,他還不至于對自家親弟弟猛地突下殺手——他的后代既然還能流傳到南宋時候當皇帝,就說明最起碼他弟沒把他一脈全干掉。 不是最壞結局,趙匡胤雖然手癢,但還沒暴怒到要沖出去殺人。 等著,等他知道了真相之后,他再來決定趙光義本人的命運。 【端平入洛聽上去是真的好聽,實惠也是真的存在,并且南宋人的心理也是真的爽。 畢竟宋朝和遼國之間,雖然隔著個趙光義社死名場面高梁河之戰,夾了個真宗大撒幣的澶淵之盟,還有個兩宋人能夠口頭上念念不忘幾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但你要說血海深仇,好像還真的談不上。 遼國是個比宋朝建國還要早,已經成功完成了從原始漁獵部族到成熟政治文明的轉變,有著完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接受了中華文化的成熟政權。 和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些少數民族制度較為混亂甚至落后野蠻血腥的割據政權不同,人家除了皇室不是中原漢人血脈以外,和正經的中原人沒什么兩樣(。) 它甚至還占據中原,比北宋所謂的“正統性”還要強,后面朝代修史,直接說遼金宋各為正統,一度覺得沒必要把《宋史》單獨拉出來重修,以之為唯一正統,你說搞笑不搞笑(。) 對,就是你·真的瞧不太上它宋·明干的。還不只是因為他們后來承認自己承接了元朝的正統,所以為了自身穩定決定不輕易為遼金宋中唯一的“華夏”正名。 到了嘉靖時期,明朝地位已經穩如泰山,不需要再通過別的一些手腕來保持自身地位的時候,他依舊堅定地把遼金都劃進二十一史里面。 ——你們是真的很瞧不起他宋!】 趙家皇帝:…… 忍耐,忍耐,真的忍耐——! 好像忍不住了,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 最后還是趙匡胤最先罵出了聲——剩下三個到底身上文人氣太重,還得靠武將發家的太/祖皇帝。 “那明朝皇帝,尤其是那嘉靖!你別欺人太甚!” 至于嗎至于嗎至于嗎?? 那蒙元不也是夷狄?你們都地位穩固了,還不果斷鄙夷一下前朝,以證明自己正華夏衣冠是為正統?這不該果斷幫著他們宋朝踩一腳遼金,以證明夷狄不可為中原正統嗎? 你們還承認那遼金?? 宋朝君臣大破防。 【但宋朝和金國就不一樣了——那可是靖康之恥血海深仇橫著??! 雖然趙構作為一個老陰比款軟骨頭政治家,對于金國人是不敢認真報復的,跑路快速到金人要喊出來搜山檢海抓趙構,結果他還能真的甚至跑到海上去。 可是他沒臉沒皮,沒有羞恥心同理心,冷酷無恥地把老趙家骨子里最負面的特性展現地淋漓盡致,為了自保甚至岳飛岳武穆都能出賣,西湖岳飛墓前的跪像沒有他一個都得虧是封建王朝對皇帝的回護性。 但這并不代表南宋其他人不恨金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南宋確實比徽宗聰明一點,也更無奈一點,算得上是不得不跳入同一個大坑?!?/br> 后世人這么一說,朝堂上那些精明人倒也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