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好好的結盟之事,被它這么一說,倒有些奇怪的旖旎曖昧之意了。 — 剛剛正好想到袁紹的曹cao:…… 后世人,正常點,你別這樣!他一想到袁紹如果真那么說,就真的忍不住起雞皮疙瘩。 【正經話肯定不是這么說的,但是拉攏的意思也挺明顯,所以曹cao一時還真的心動動搖了幾分,后來被程昱給勸回去才罷休。 之后他便與呂布陳宮張邈幾人來回的拉扯,努力想要奪回兗州。 這里插播一句,陶謙是這個時候才死的,他死之后是劉備接任了他。一方面可以說明昭烈帝的人格魅力確實有幾把刷子,另一方面,曹cao你復仇是真的完全不找重點的是吧。 罪魁禍首沒干掉你去禍害百姓……風評堪憂很多年不是沒有理由的。 被曹cao擊退之后的呂布還曾經去投奔過劉備,結果是因為太過桀驁不馴乃至于無禮傲慢的舉止,成功把劉備給惹毛了,心里記上一筆。 講實話,正常人面對呂布那一套第一次見面就請人往女人床上坐,讓老婆前來拜見,然后約為兄弟,還是呂布為兄自己當弟弟的流程,都應該會覺得“大哥你誰???”吧。 雖然三國時候的床基本上都可以用來當椅子坐,不算完全的私密空間。但是別說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情況下,就現代突然讓人坐在異姓的椅子上,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尷尬。 再加上一點不客氣就讓人當自己弟弟——了解的知道是您東去投奔的劉備,不知道的還以為劉備來投奔的您吧…… 您這當真一點客氣都不講,習慣和要投奔投靠的人拉點親戚,結果不肯認義父于是認干兄弟了是嗎……】 “何止于此?” 劉備聽見后世人談及呂布,一陣夾帶著火氣的怨念就涌上心頭。 “他上來先是說著我們二人都是出身邊地,試圖與我拉近些關系。我看他英武,確實是邊境上與外族拼過刀戟的人物,姑且敬他三分?!?/br> “誰知道他接下來卻說,他看見關東起兵想要誅殺董卓。結果后來他殺了董卓,那些關東諸侯卻沒有一個覺得是他幫著實現目標,愿意接納他的?!?/br> 他一把握住了旁邊諸葛亮的衣袖,不可置信地發問:“他那么說難道還覺得自己誅董有功嗎?覺得自己很有道理嗎?” 搞得和他好像從來清清白白,出手就為關東諸侯解決了大麻煩理應得到褒揚一樣。他一開始難道不是在董卓手下助紂為虐嗎?最大的功勞分明應該給策反他的王允王司徒吧? 至于不接納,實話實說,接納了他最后會有個什么下場,他和曹cao不都撞上了嗎? 曹cao還姑且能狡辯一句,說自己是被屬下背叛了??蓜渥约嚎墒菍嵈驅嵉乇凰炒虋Z走過徐州,從一州州牧淪落得個屯守小沛的下場。 劉備:越想越氣。 “反正真真不愧是一只反復無常的虓虎!” 而老虎餓了的時候,自然擇人而噬。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史書也明確記錄下了因為蝗災的來臨,“是歲谷一斛五十余萬錢,人相食”的人間慘狀。 戰亂、天災、并生的往往還有瘟疫,饑荒,在大自然和世道雙重的艱難催逼之下,無怪三國時期人口數目的急速銳減。后世“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痛苦,應用在這個年代卻也恰到好處的適合與悲戚。 而糧食短缺等等前提情況所帶來的貨幣通貨膨脹,卻也給三國時期帶來了貫穿始末的一個經濟難題。 怎樣挽救國家已經瀕臨崩潰邊緣的貨幣經濟?】 三國時代,聽見這話的人,齊齊坐直了身。 重頭戲來了。 【三國時期是個貨幣通貨膨脹相當嚴重的年代,各國的貨幣體系吧,實話實說是都爛的不相上下,大家都努力了,但怎么說呢,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吧?!?/br> 三國:……后世人,你這話說的就很扎心吧! 【漢末三國通行的貨幣,最初當然是五銖錢。我們漢武大帝劉徹那么多功績中時常被人忽略的一項而已。 也不過就是在位期間發起了六次幣制改革,使銅鑄幣名義價值與法定重量相一致,通過禁止郡國鑄錢以及頒布禁止盜鑄法令將鑄幣權徹底收歸中央,統一貨幣發行,減少壞幣壞錢的出現,于是造就了三官五銖這一錢中楷模而已。 不要大驚小怪,正常發揮?!?/br> 劉徹:不錯,抄一下我自己未來的政策,這能叫抄襲嗎? 他前兩年剛鑄了三銖錢,命令其價值重如其文,應該就是后世人口中那,貨幣的名義價值與法定重量相一致的措施??墒菂s也因為其與四錢重的半兩前等價使用,盜鑄之事頗為盛行,正在考慮如何解決。 這不是剛巧了嗎?不用他先下令廢止三銖錢而專用半兩了,直接改用五銖也是可以考慮著手的事情了。 【五銖錢的沿用持續了七百三十九年,兩漢王朝的時間跟他比較起來都捉襟見肘,差不多直到下一個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才停用。 但是五銖錢雖好,卻也得看發行的人是誰。 漢末三國時期貨幣體系的崩潰,罪魁禍首還得是那個我們說過不配的人——董卓。 董卓焚毀洛陽之時,順帶大肆搜羅和銷毀了包括“五銖錢”在內的各種銅鑄器物,此后轉而鑄造質劣不堪的減重“惡錢”即“董卓小錢”大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