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那就是差不多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的時間,不說兒子能有二十六七歲那么大,二十也該有吧?結果臨終他竟然是在和媳婦交代后事,而沒有兒子出現? 這到底是他媳婦娶晚了還是兒子生晚了,還是更讓他難以接受的兒子不爭氣??! 劉季提心吊膽。 【但那都是后話了。在劉邦的游俠生活中,王陵到底也不過是暫時的大哥。 他可是信陵君真實的狂熱粉絲!當了皇帝之后每次經過大梁,都一定要祭祀信陵君。甚至等到最后一次前往大梁,他干脆為信陵君設置了五戶人家守墓,要求他們世代祀奉。 一個戰國公子,最后竟然能在劉邦手上混得個跟始皇帝一樣的待遇。如果不是寄托著他從游俠少年以來的慕從和景仰,那我是不相信的。 既然如此,這小小的沛縣,怎么能容得下他追隨偶像的腳步呢? 信陵君已然逝世?沒事! 這不是他的前門客張耳在魏國自己當起了門主,在那招致四方之士嘛。 魏國離沛縣又不遠,這就出發!】 “給信陵君設人家守墓?” 壓根不會因為自己對信陵君的狂熱被后世人調侃而羞恥的劉邦當場一拍大腿:“好主意??!” “朕怎么沒早點想到呢!” 他的思路瞬間也跟著聯想到了同樣被提及的始皇帝:“給始皇帝也要安排上?!?/br> 明明滿是私心,卻依舊能靠自己的靈活腦筋和詭辯才能給自己掰扯出合適理由的皇帝信誓旦旦:“給信陵君設守墓人,是為了展現漢家對人才的重視,愿意網羅天下之士;給始皇帝設守墓人,是為了安撫關中故老的民心,展現漢家寬闊的胸襟?!?/br> 漢初三杰:……您開心就好。 只有和劉邦在這方面最意氣相投的陳平跟著拍手叫好,毫不吝嗇自己對皇帝陛下的認可。于是兩人又歡笑著一團和氣,令剩下三個人實在忍不住挪開了視線。 【我們上文假設的少年劉邦的思想,自然說的是不遠。 可實際上,張耳當時身在魏國的外黃縣,與豐邑相隔數百里之遠。劉邦想要去追隨張耳,第一步是先走出楚國,而出楚之后,尚有單縣、蒙縣、甾縣等地。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要求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獨自從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徒步走到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光紙面上的直線距離就將近170千米。 風餐露宿,無憑無依??紤]到古代道路不夠平整,環境開發尚且屬于初級階段,不像我們現在平坦的大路和發達的交通網,過路說不定還會有關口盤查,已經是光想一想就會覺得疲憊的旅程了。 這般艱辛下來,結果竟然只是想要結識一個和自己崇拜的人有過關聯的人物。劉邦的熱情,意志和決心,自然是不在話下,他那最終能夠取得大業的品性也當然可見一斑?!?/br> “???市?縣?” 蕭相注意到的是這后世人與現在截然不同的行政區劃方式。 “豐邑未來是縣,外黃未來也依舊是縣??磥磉@縣一級的劃分,和我們現在理當沒什么區別?!?/br> 可是他拿不準省和市分別對應的是什么:“到底是省是郡,還是市是郡?” “如果省是郡,那么在郡縣之間插入一個市,難道不會顯得臃腫嗎?而如果市是郡……” 蕭相頓住了:哪怕是秦朝,天下也不過是四十幾個郡而已。若要在其上再增加什么省份,實用主義的老秦人聽了絕對得說一句無用。 韓信也跟著想到了這一點,出口的時候半帶著驚訝,又有點躍躍欲試:“那看來,后世人的疆土遠比我們遼闊嘛?!?/br> 倒不意外,畢竟三代的版圖也沒有現在漢朝的規模。只是后世人的對外擴張,多少給韓信指明了一些啟發:周圍可供開墾,存在價值的土地尚有很多。 這就很難不讓天性就向往拓土開疆的武將心馳神往,但蕭丞相卻用他先前沉默不語時的思慮給韓信潑了盆冷水。 “我在想的是,后世人從哪里挑的出那么多管理的官吏來?!?/br> 畢竟光是新并入大秦疆土的六國舊土,就足以讓秦人引以為傲的官吏統治差點消化不住。 而作為家底比好歹六世余烈的大秦更薄的漢初,如果真的對外擴張,打下了地盤卻沒有足夠的統治力量前去消化,那可就是真的白給他人做嫁衣。 韓信蔫了,戚戚然縮在蕭相旁邊,但還是有點不甘心:“那道路的平整呢?這項工程總有辦法的吧?!?/br> 他聯想的是秦的直道,那就是特為戰爭準備的工程。韓信親自試過,確實對于行軍便利了不少。 他也知道如今的形勢和百姓與朝廷的難處,伸手大致比劃了幾下:“倒也不用像直道那樣,那是便利大軍開拔用的。就是在幾座主要的城池之間大致修幾條小一點,短一點的,也不用著急,慢慢來就行?!?/br> “平時用不著的時候,也可以開放給行人使用?!睆埩疾辶诉M來,“后世人對于這所謂交通,看重程度也著實不小?!?/br> “但確實得延后放緩著來?!彼烈髁艘粫?,才從稀碎的信息中拆解組合出一條合理的邏輯線:“這交通的建設,看來應該主要是和商業相關聯的?!?/br> 農民是能夠自給自足的,只要他們依舊擁有著自己的土地,風調雨順以至于能夠獲取來年的糧種。那么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夠活得封閉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