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在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這般樸實的條件之下,指揮六十萬的大軍而能打出極其精彩風范的,無一不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秦漢時代能完成這個成就的也就兩位:王翦滅楚和韓信滅楚。連衛霍都因為沒有嘗試的機會,遺憾地沒能向歷史證明,自己也許也是能夠獲得這一成就的玩家。 嘶……這么說起來好像有點奇怪,楚國是不是跟六十萬這個數字不太對付啊?!?/br> 劉邦笑瞇瞇地:“誒呀,這不是始皇帝喜歡六這個數字嘛——” 他這個時候不為自己當年六十萬打三萬還打輸了而生氣了,畢竟他仔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確實不如韓信。而聽天幕這口風,后世人估計也覺得項羽恐怕也玩不轉這種大軍團作戰。 那就沒事了,四舍五入他和項羽一個水平。不過是當年項羽那小子帶的兵是他擅長的,他劉邦剛好玩不轉這非蓋世天才不能玩的六十萬而已! 而那衛霍,不就是天幕說的保送歷史八大名將之二的人物?哦豁?這也是他們漢朝的? 劉邦:承讓承讓,不過是運氣好了那么億點點而已—— 【咳咳,話扯回來。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項羽依靠擅長的以少勝多,其實就已經足以薄紗秦末楚漢時期除了韓信以外的所有人了。 所以,也就不要責怪巨鹿之戰之后,那群原本作壁上觀的諸侯們,穿過血氣森森的戰場,邁過層層累積的尸身,呼吸著浮動的戰塵,目視見閃亮的刀光,最后選擇顫顫巍巍地拜倒在項羽面前,無人膽敢直視于他了。 因為在大家大都是沒辦法玩轉幾十萬大軍的水平的前提下,項羽活生生把少數精銳作戰這項點到了幾近滿級,甚至能因此力壓罕見能玩轉軍團的章邯,確實是憑本事當上韓信正式參戰之前的秦末第一人的?!?/br> 韓信:所以在我參戰之后就不是了。 被夸得神清氣爽的大將軍瞬間覺得這什么王爵還是侯爵都無所謂了——這不過是生前的富貴云煙,哪里比得上后世人眼中獨一無二來的舒爽。 ——歷史證明他就是漢初最厲害的將軍,沒有人能比得上他,沒有人配看不起他。 這就足夠了,這對于韓信渴求的心理來說已經太足夠了。 所以他饜足地跪坐在原地,像一只飽腹的大貓慵懶地休憩著一般,漫不經心地看著天幕上曾經最大的對手。 【項羽之下應該是章邯,也就是我們之前講到的那個罕見能玩轉軍團的狠角色。 他原本是秦朝的少府,在秦滅韓、趙的戰爭中得立軍功,后來受到始皇帝的器重,作為新銳的少壯派人士被任命為少府,在秦末之前主要負責主持驪山陵園的修建工程。 作為真正參與過始皇時期秦軍作戰的狠人,章邯估計是從始皇手底下的大將們身上學到了不少真本事。 最起碼他肯定繼承了秦朝自白起以來的用兵傳統:首先示敵以弱以麻痹對手,等待敵軍出現懈怠的空隙,突然以優勢兵力做大規模的奇襲,一舉獲勝。 如果說韓信是沒有弱點的大師,項羽展現的是兵行詭道的奇兵藝術,那么章邯得以身居第三位,依仗的就是這份秦將的傳統,中正碾壓流的代表。 他存世的記載里面,沒有什么像韓信、項羽那般精彩到可以演化成成語的奇謀妙計,但是每一步都是秦人樸實的作風:扎扎實實,大軍推進,不掀起任何波瀾地平定了張楚,逼降了魏國,殺了項梁,包圍巨鹿。 ——可以說,如果他遇上的對手不是項羽這種才華橫溢到,硬是憑本事靠一項的出神入化能反過來克制他的軍團作戰的軍事天才的話,他到頭來應該也不至于落入無奈投降,故國憎恨的可悲下場。 如果他更后來遇到的對手,不是韓信這樣更為難得,除了薛定諤的個人武力值以外,堪稱沒有弱點的六邊形戰士,戰神級別的人物的話,他也不會淪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背景板,最后堪稱極其落寞的下場?!?/br> “章邯確實也是一員將才,甚至稱得上半個帥才了?!?/br> 一向驕傲的韓信如是評價說,雖然言詞依舊審慎地苛刻,但考慮到劉邦在他口中都只配委婉的“陛下能將十萬兵耳”,這樣的認可已經是相當稀奇的存在了。 他還記得自己當年和章邯之間的包圍與對峙。雖然陛下的初衷是尚且不信任他的能力,于是帶走了主力,想要靠自己和項羽一決勝負,便命令他留下包圍已經避而不戰的章邯。 但是那樣的對峙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稀奇的經歷,考慮到對手是章邯,甚至也算不上多么的討厭。 畢竟韓信喜歡有本事的人。 “就是什么叫做薛定諤的個人武力值?薛定諤是誰?怎么用他的名字來做一種武力值的形容的?” 難道是一個后世看起來很猛的武將嗎?他在心底暗暗想著??墒悄恰皩O吳白韓,衛霍李岳”里面也沒有他???個人武力值很猛嗎?但是感覺我單打獨斗也打不過項羽??? 能在定陶戰敗那樣的殘局之中存活下來,能跟著項羽在巨鹿城外一日九戰九捷,作為親衛隊跟著沖鋒在最前面并成功活下來,卻不知道為什么愣是沒有什么赫赫戰功,沒被看重壯士的項羽重視,個人武力值堪稱迷的韓大將軍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