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但細節處也可以繼續微調一下…… 他把腦袋擱在親兒子的頭上,琢磨著如何在細節處上給同姓諸侯王們也多挖上幾個坑,順手戳了戳劉啟的臉蛋,結果差點被下意識閃躲排斥的小孩咬到手指。 于是他報復性地狠搓了一把兒子,直接搓出來小孩含混的支吾聲,整張臉都紅通通的才收手罷休。 “你跟著好好學學,看看你未來怎么面對這局勢的?!?/br> 劉恒:(憂心忡忡)我兒子現在看起來明明就像是個不太聰明的小笨蛋??? 劉啟:(在親爹看不見的視野里鼓著臉生悶氣)……(記仇)就算您是我親爹,也不能把我當大型抱枕玩具上手揉搓?。。ㄓ洺穑?/br> 【那么我們現在可以將目光轉回,聚焦到劉啟個人的身上了。之前所說的三大勢力,在他登基之初,都是他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第8章 【根據史書的記載,劉啟是漢文帝劉恒的“中子”,并且原先是庶子。上面有代王后給劉恒生的三個,或者四個嫡子。 他的母親竇姬竇漪房,本來是清河郡的平民女子,以良家子身份入宮為宮女。 呂后當政的時候,出宮女以賜諸侯王。竇姬本來想去離家鄉更近的趙國,甚至為此請求侍奉的主人囑托主事的宦官。結果宦官不慎遺忘,最終把她安排去了偏遠的代國。 因為此事已經得到了呂后的首肯,不能更改。所以竇姬最后還是被迫成行,到了代國之后因為美麗得寵于劉恒。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對于前往代國確實是滿心怨念,垂泣連連的。她的性格里面天生存在著對親情的依戀和對家庭圓滿的渴求,這后來正成為了景帝為之焦頭爛額的一大痛點。 竇姬的親屬里面還有值得一提的一位,是她的弟弟竇廣國。這位未來皇太子的親舅舅,年少的時候竟然因為“家貧,為人所略賣”。 盡管后來有幸得以姐弟相認,躋身貴族行列,他早年的苦難經歷,應當是可以為劉啟所得知的。劉啟執政時期的改革,有部分的舉措很可能就是因為通過這一特殊視角,了解到一些社會底層勞動者的生活境況而出發的?!?/br> 劉恒挑了挑眉:原來竇姬還有個失散的弟弟? ——如果像天幕所說的那樣,那么就早點下令幫她找一找,正好能給劉啟多開開眼界。 — 美滋滋地和韓信有來有往地過了個推辭的流程,實際上迫不及待地收回了王爵的劉邦嬉笑著掃視了一眼其他的異姓諸侯王們。 異姓諸侯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您以為我們是韓信??! 劉邦也不著急,反正遲早得收拾他們,聰明人就老老實實跟著學一學韓信,不老實的就下地下去追隨西周分封唄。 嗯……這樣的話,給韓信的補償得豐富一點……他本來打算說既然韓信都封王了,功臣表就給他往后排以壓一壓他威望的——現在他哪敢??! 不就是名義上要超過這小子瞧不起的那群人嗎!既然他都不要諸侯王位了,那肯定給他! 盤算著封賞該怎么安排的劉邦突然聽到了“中子”兩個字,從鼻腔中悶出一聲疑問:這……又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他的好大孫怎么上位的? 【等到劉恒從代國入長安,即位皇帝后的第二天,他就下令讓自己的親舅舅薄昭前去代國迎接母親來到長安。 考慮到劉恒入長安的緊張與迅速,他理當是沒有帶上家小的閑暇的。年幼的劉啟就應該是在這個時候,跟著祖母和母親一起前往了長安。 西漢長安在今陜西西安西北,而代國起初都晉陽,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又都中都,地在今山西平遙西南。 生于藩國,長于京城,八、九歲時經歷了這樣一場千里馳行的旅途經歷,應當說是極不尋常的。兩漢帝王中在兒時有這樣的行旅生活經歷的,可能也僅有漢景帝一人。 進了長安后的不久,劉啟就被上奏請立為太子——怎么會請立劉啟呢?我們之前明明說過,他是中子,還是庶子,為什么會請立他呢? ——因為代王后以及她的三個或者四個兒子,都在請立太子之前去世了。劉啟當時是劉恒膝下最長的孩子?!?/br> 漢初:?不是,后世的皇家陰私難道也是我配聽的嗎?? 但轉念想想,大家又覺得事實可能不盡如此——大家又不是沒有聽說過幼兒早夭的事情。 后來的漢文帝登基的時候,那位景帝都才八、九歲的年紀。那幾個嫡子還不一定全是哥哥,身體不好也不是沒有可能。 并且也不一定是全部突然地在文帝登基之前猝死吧……那樣的話陸續有幼兒早夭好像也說的過去…… 眾人在心底天人交戰著混亂,但表面上依舊什么都不敢表現出來。 呂澤沉默地聽著天幕的聲音,從聽到呂雉開始,他就難以端坐在坐席之上,而是逐漸、逐漸地,隨著諸呂之亂的名聲彎下了腰。 周邊原本還有不少簇擁著的人群,可眼下,劉邦若是一眼掃來,恐怕會發現他們這邊是如何的鶴立雞群吧——除了他和弟弟呂釋之,以及到了現在也不肯離去的樊噲以外,沒有別人了。 莫名的悲涼涌上心頭,他只感覺有一種無處發泄,難以解脫的迷茫,以至于快要壓迫出這個性格剛強的漢子的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