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甚至由于宗族觀念始終存在于古代歷史進程中,其久遠而深刻的影響,能夠使得拱衛作為宗族族長的皇帝,對于一些同姓藩王來說,其實比維護大范圍意義上的朝廷來的重要。 也就是說,在古代家國一體的架構下,朝臣是把皇帝當做自己的父親一般去擁護,而宗室藩王們,卻是把宗族的族長當做自己的君主去侍奉?!?/br> 這樣君君臣臣、家國一體的理論,直接把在場的不少人給砸蒙了。許多人揣測著這一番背后的思想,狐疑的目光直接望向了一旁臉上已經不自覺笑出了花的叔孫通。 焯,這老滑頭笑地這么高興!真是儒家那套理論?! ——其實,是,也不完全是。 叔孫通在心里反復斟酌著這幾句話透露出來的信息。儒家確實要求維護宗族制度,對于等級上下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要求,但是視君如父……這是孟子的想法,前提還有一句“君視臣如手足”。 但是生活嘛,為了迎合上位者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發展、壯大學派,口頭上作出些許的讓步也有可能。 ——也就是說,后世果然選擇的是儒家的學說治國!儒家的學說對后世的影響足夠深遠到后世人的時代! 感覺渾身精神振奮的儒生思考著,如何才能讓儒家的學說更早一步被擴散開來。 【但是同姓諸侯王也不是沒有弊端,它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區別只在于到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 因為,既然同姓諸侯王們身上流著與皇帝同樣的血,那么為什么必須得是皇帝即位呢? 如果漢朝一直嚴格奉行著嫡長子繼承制,那么也許還沒辦法找到什么借口。畢竟從出生之時就已經決定了的命運,想要反抗從來不是那么容易。 但問題就在于此啊,在誅滅諸呂之亂后的漢初功臣們看著當時的皇帝,漢少帝劉弘,他身上依舊流著呂氏的血脈,他的皇后是呂氏一族的女兒。 縱然他現在年幼而沒有辦法造成威脅,若是等他年長之后,想起他們剿滅諸呂的事跡——他可能會放過他們嗎? 要知道雖然少帝一直被呂后把持著政權,只是一個普通的傀儡??伤降资菂魏蟮挠H孫子??! ——于是必須換皇帝,換一個不會對他們剿滅諸呂日后算賬的皇帝。 所以代王劉恒被迎立進京,做了日后的漢文帝,為漢家帶來了一個新的治世,也在野心家們的心里點燃了一顆火種。 ——劉恒也是庶子,他甚至還不是長子。他原本只不過是個藩王。 憑什么他能做皇帝?我們這些同姓諸侯王不能做呢? 真正的野心家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可以說,只要諸侯王們依舊擁有著足夠威脅到中央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實力,那么不管是同姓還是異姓,都會成為中央朝廷必須解決的對象?!?/br> 代王劉恒! 劉邦終于從天幕的口中得知了他的好大兒漢文帝的真實名姓,絞盡腦汁思考了半天,最后竟然還是韓信提醒他的。 “是薄姬去年給陛下你生的兒子吧,”想了想那位薄姬的來歷,連韓信的臉色都有點微妙。 “就是臣當年滅了魏國之后,獻給陛下你的,魏豹聽聞她的兒子會是天子于是欣然納了的姬妾,給你生的兒子……” 君臣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覺有一種三觀破滅的恍惚。 韓信當年為什么會把薄姬送給劉邦?他不信這種相面預言之術,甚至聽到魏豹竟然因為這句話就娶了個老婆甚至洋洋得意自以為自己未來會成為天子,私底下沒少嘲笑過對方。 之所以把薄姬送給劉邦,只不過是單純地順手討好一下老板,畢竟雖然不信,但這玩意容易犯忌諱。 ……結果未來的漢文帝還真就是從薄姬肚子里頭出來的?????別太荒謬了!什么相面啊這么準?? “許負確實挺有本事的……等等,你剛剛是不是用的自稱是——” ——臣 韓信依舊在他面前自稱是臣。 年輕的大將軍一臉坦然地看著他,仿佛他問出的問題是什么無足輕重的細節一般的從容。 “……楚王?”劉邦試探性地喊了一聲。 “陛下還是喊臣將軍吧,既然陛下無意分封王爵的話?!?/br> 韓信說的一派云淡風輕,看都不看一眼旁邊被他這句話震撼地臉部都扭曲起來的異姓諸侯王們……嗯,對面應該準確來說,是滿臉寫著“背叛”“可惡”“無恥”“小人”。 “臣請辭王爵號?!?/br> 平地炸起一聲驚雷。 — 劉恒的笑意從臉上慢慢消退了,他注視著那句,“要諸侯王們依舊擁有著足夠威脅到中央的力量,那么不管是同姓還是異姓,都會成為中央朝廷必須解決的對象”,陷入了沉思。 在天幕出現之前,他對于未來如何對待諸侯王的態度想得是克制的拉攏,甚至于偏向寬和的扶持的。 因為他自己也是諸侯王出身,在中央的權利并不算非常的牢靠。而漢初的軍功集團們,對于自己這個由他們扶起的皇帝,心中也是多有居功自傲之情。 他原定的想法是通過扶持同姓諸侯王,增強山東諸侯王的勢力,用以制衡朝中的軍功集團。 但眼下這個想法并不能說完全的摒棄——他所面對的局勢也不足以支撐著他拋去宗族這一強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