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課堂上的音樂教師代替時褀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就在這一兩周,采購的鋼琴很快就會運到了?!?/br> “當然你們要好好表現,要是表現不好,鋼琴可就沒有了?!?/br> 時褀再補充一句。 “鋼琴會很快壞嗎?如果壞了的話要怎么辦???” 有個孩子急迫地問,他想起曾經的音樂教室有葫蘆絲,大家都搶著想吹奏,結果爭搶中不小心被摔壞了,再也修不好了。 整整一年,他就沒有再見到新的樂器了。 “這個問題,今天我身邊正好有一位專業的老師能回答。是吧,溫老師?!?/br> 時祺轉身朝著她的方向,問。 溫禧站在旁邊,懵懂地睜大眼睛,突然莫名其妙地被cue到,迷迷糊糊地上了線。 “我?” 她指了指自己,無聲地問了一句。 時祺確定地點了點頭。 “你不想入鏡,我幫你把視頻關上?!?/br> 他熟練地按下鼠標,屏幕里變得一片漆黑。 得到安全感,溫禧匆匆走過去,俯下身到電腦屏幕前,感覺有些吃力。 時祺將轉椅往后退,給她讓出一個身位,從身后看,像是被他圈在懷里。 溫禧給他的那副耳機,他還沒有取下,堪堪掛在圓潤的耳弧上,襯得他愈加斯文。 過長的耳機線在她的衣擺處剮蹭,窸窸窣窣,激起思緒的火花。 她記得這個九塊九買的廉價耳機,是從家附近的小商品商店買的,現在戴在時祺的頭上感覺違和又奇妙。 她試用過一次,感覺刺耳嘈雜,不知道會不會對他的聽力有影響。 現在外放也好。 屏幕那邊的孩子們又好奇地睜大眼睛,紛紛關心老師身邊怎么忽然多出一道年輕女子的溫柔聲音。 他們看不見溫禧,溫禧卻能看得見他們。 映入眼簾的是一間不大的教室,水泥地,灰墻壁,斑駁的長凳寬桌,身后的黑板畫因為水汽有些褪色。 “大家好?!?/br> 溫禧對著鏡頭打了個招呼。 “來,大家跟我一起向溫老師問好?!?/br> 他清潤的聲音回蕩在教室中,也落在溫禧耳畔。 孩子們乖巧,時祺說什么就跟著做什么,也跟著禮貌地向她問好。 一呼百應。 “溫老師好?!?/br> 很快,各種清脆的聲音響起來,此起彼伏,在溫禧的耳畔回響。 “我們正常鋼琴的使用年限是......” 溫禧輕咳一聲,盡職盡責地開始解釋,盡量用最簡單的語言地說完調律的原則。很快,孩子們看她的眼神也帶上幾分期待與欽佩。 “謝謝老師?!?/br> 終于熬到下課,她長舒一口氣。 “溫老師辛苦了?!?/br> 時祺看見她如釋重負,打趣她。 “你也不事先告訴我?!?/br> “抱歉,只是忽然覺得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來做,所以場外求助了一下?!?/br> “這個學校在哪里???” 溫禧問。 “在云陽?!?/br> 云陽,地處西南,海拔高,崇山峻嶺。 “云陽的風景很好,我也答應了他們以后有時間,一定會到那里去做客?!?/br> 時祺這么說。 溫禧很清楚,時祺這些年除了追求自己的音樂事業,對公益的投入也只多不少。 授人以漁,他不僅自己大筆捐款,更是主動牽頭推行“共享鋼琴”計劃,為在鄉村校園里投放共享鋼琴提供資金。 關于現代社會中音樂藝術的發展方向,鋼琴界的評論家各抒己見,爭論不休。高雅派認為音樂純粹,需要通過維持在少數人的鑒賞范圍之內,保持藝術的獨特性與高雅性。社會派則認為大眾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推動藝術通俗化,最終服務于大眾生活。 高雅派的擁躉斥責社會派低俗,玷污了藝術的高雅本質;社會派反抨擊對方好高騖遠,脫離現實,將音樂變成少部分人的象牙塔游戲。 時褀熱衷公益事業,采訪中記者用問題暗示他是否是社會派的支持者,時祺卻這么回答。 “鋼琴不應該是家境殷實之人的特權,每個人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機會?!?/br> 對高雅藝術的追求本沒有錯,卻不應該樹立涇渭分明的壁壘。 “我無意引導藝術的方向,只是站在那些孩子的情況下考慮問題。他們本可以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機會,我想盡自己所能,將同等的發展機會提供給他們,至于那些孩子們最后要不要堅持,對音樂藝術會有怎樣的領悟,做到怎么樣為止,就看他們自己的熱愛與勤奮程度?!?/br> 他微笑著面對鏡頭,沉穩得體,說出心中所想。 音樂無國界,音樂無階級。 而時祺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共享鋼琴“計劃自從實施以來,就迅速地覆蓋了國內的鄉村小學。他捐款籌款給校園配置了鋼琴,或者配置其他的樂器,再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管理。 此外,為了解決師資匱乏的問題。他以悅意的名義定期招募老師,開放公益課堂,時祺有時間時也參與其中,做學校的老師。 時褀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家后,那些殷實家庭的琴童都排著隊要邀請時祺去家里上鋼琴課,所出的費用也令人瞠目結舌,他卻一一拒絕,愿意將時間留給這些漫山遍野的未來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