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難撩 第69節
出征的隊伍隨即跟上,北城門外一陣塵土飛揚,久久之后,方才歸于平靜。 戰馬疾馳,衛馳策馬前行的身影逐漸遠去、變小、最終凝為一個黑點,消失不見。 自北城門一出,必經的官道途中,左右兩旁的樹木已抽了新芽。 這一條路,他曾策馬走過多回,馬蹄陣陣,眼前仿佛可見父兄當年北征時,策馬前行的背影。 父親、兄長,當年你們未走完的路,這次,我會幫你們走完,衛馳伸手勒了下韁繩,馬速放緩,在心里默默說道。 還有,十三年前失去那座的城池,亦會在這一次一并奪回。 第84章 ◎備戰◎ 三月廿一, 衛馳領五千先鋒騎兵,率先抵達與邊境白城,就是先前北狄軍突然發起進攻的地方。 先前北狄軍忽然夜襲白城, 但因北疆邊境幾城早有防備,故成功將敵軍抵擋在外。北狄顯然沒有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故短時間內不敢輕易再犯, 只集結大軍在距離白城十幾里地之外的草原上, 集結盤旋, 似在等援軍前來, 再次整裝待發。 衛馳領先鋒騎兵趕到白城時,得到的便是手下將士報上的這些消息。 白城緊鄰北狄,因從前邊境不穩, 一直少有百姓在此定居居住。也就是去年,周國大勝北狄之后,城中日夜有鎮北軍駐守之后, 因其特殊的通商地理位置, 方才慢慢有百姓重新遷回白城居住經商。 沒想眼下才剛有些起色, 卻忽然遭此一變。衛馳走在城中空蕩無人的街道上,一時之間, 仿佛又回到從前兩軍交戰時期的支離破碎。好在此次防備得當, 戶部銀兩按時到位,眼下白城百姓皆已往內里其他安全城鎮撤離, 城中空蕩少人, 未如三年前那般, 四處可見傷重流血卻倒地無人看顧的士兵, 或是沿街乞討的孩童婦孺。 北狄王性情暴戾、好戰弒殺, 他的眼中, 只有遼闊疆土和大周富饒豐富的物產,卻從未為他千萬北狄子民想過,更從未為大周的邊境民眾想過。 如此一戰,滿足了他的私欲,卻是用千千萬萬沙場將士的頭顱、鮮血堆砌出來的,更別提遭受兩國邊境屢遭無妄之災的千萬百姓了。有如此一位君王執政,北狄百姓所受的苦,并不比大周邊境子民少上多少。 入夜,天色沉下來。 白城城墻上,依舊如先前那般,只燃著幾處篝火,并未因主帥的到來而發生任何的改變和不同,是為了不叫敵軍看出一絲一毫的端倪出來。 城中某處衙署中,衛馳負手而立,面前木架平直擺放,上面平整鋪展著繪制詳盡的邊境地圖。 眉頭始終未有舒展,他從上京領兵前來,雖已日夜兼程用了最快速度趕來,但上京到白城的距離,相比在城外不遠處集結的北狄軍來說,怎么都是遠的。即便他再趕再快,二者間的距離和速度都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但為何,在這期間,集結城外的北狄軍沒有再次大舉進犯,而是原地集結盤桓,最多只有偶爾的挑釁和作亂,壓根沒有任何有規模有意義的出兵和進犯。 兩國間多次交鋒,皆是北狄王親自領兵。北狄王雖野心勃勃、弒殺好戰,但他的領兵作戰之法,卻是不可否認的出類拔萃,他帶兵經驗豐富,也算有勇有謀,不會不知眼下為自己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直未有舒展的眉心,一時擰得更緊。衛馳下意識地撫了撫腰間劍鞘上所掛的那枚平安符,自離了上京之后,這個小動作已不知不覺間成了他思索問題時的習慣性動作。 衛馳的目光凝在地圖上,以白城為中心,自四周擴散開來。白城地理位置特殊,其東西兩側皆為山脈,白城在中,成凹陷之勢,故易守難攻,是天然的兵家防守之地。 目光西移,白城以西是群山峻嶺、連綿山脈,此為天然屏障,想要翻可謂難上加難,更遑論大軍進犯。目光往東,緩緩落在白城以東的地方,此處為丘陵地帶,雖不似西面的群山峻嶺般高大險峻,卻也是一道還算不錯的天然屏障,只消稍稍把控,便可事半功倍,御敵于外。 衛馳目光反復在白城以東的丘陵上反復流連,若說此時城外集結的北狄大軍只是個障眼法的話,那么他們的真正目的,又會是在哪里? 目光暗了一下,最終停留在白城以東連綿丘陵上的某處凹陷之上。北疆是他一兵一卒、一刀一槍守衛下來的地方,地形、山脈、各個時節的氣候、以及風土人情……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說十分熟悉,白城以東的那段連綿丘陵,他曾親自策馬走過,若說何處有被敵軍進犯的可能,那便只能是中段丘陵處,一處名為落石溪的地方。 忽地有風吹進,本就殘破的窗戶被大風吹開,發出吱呀聲響。 北地的風遠比上京的更急更烈,案上的燭火被風吹得猛跳了,險些要滅,衛馳伸手擋了一下,護住燭火,待風小后方才松了手,行至窗邊,預備關窗的一瞬才見天降細雨,這在干旱少雨的北地算是少見。 手上動作頓了一下,雨季、落石溪,腦中有個設想一閃而過,“來人?!毙l馳高聲對外道,后才抬手將窗關上。 外頭守衛聞聲而入。 “把段奚叫來?!眲偟桨壮?,段奚手上尚有許多事要處理,但此去落石溪一事緊要,他必得交給最信任之人來辦才行。 守衛抱拳:“是?!?/br> 片刻之后,段奚大步而入,胄甲上是匆忙趕路前來而被雨水打濕的光亮。 衛馳看一眼對方身上被雨打濕的奕奕光亮:“你帶一隊人馬,即刻從白城出發,往東至落石溪?!?/br> 衛馳指了指地圖上所標注的丘陵地帶上的一個點,地圖無法做到事事詳盡,溪流這樣微不足道的地勢變化,自沒有另外標注出來的。 段奚愣了一下,是感嘆于衛馳對北疆地勢的熟悉和敏銳,雖不清楚其中用意,但多年的信任和默契令他堅定地點一下頭,抱拳道:“屬下遵命?!?/br> “一日兩報,不可飛鴿傳信,快馬傳信,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差人來報?!毙l馳鄭重道。北疆不比上京,地勢、天氣復雜多變,信鴿在此作用不大,若以飛鴿傳信,時常不準,還有更要緊的是,北狄人擅養鷹,時常用鷹來探尋、傳遞消息,更還有針對大周而豢養的獵鷹,專門用來捕食信鴿,截取他們的傳信。三年前兩軍交戰時,他就吃過這樣的虧,此番自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是?!?/br> 段奚點一支軍中精銳,連夜冒雨出發。北地少雨,這是北疆百姓和鎮北軍人人皆知的事情,可今歲偏就奇了怪了,自段奚帶兵連夜趕至落石溪后兩日,皆是細雨綿綿,偶爾還有淅瀝中雨,一時之間,甚至讓人有種身處上京城的錯覺。 段奚依令每日兩報,早晚各派人快馬趕回白城匯報當日消息,此處至白城,中途有崗哨換一次馬,兩個時辰可至。一切皆如往常,雖不知將軍此番有何用意,但這是軍令,他自嚴格執行。 頭兩日確一切如常,變故發生在第三日傍晚,天空中濛濛細雨開始逐漸轉大的時候。 段奚先是看一眼灰蒙天空中逐漸轉大的雨勢,心中再次罵了一句“奇了怪了”,之后便見空中有雄鷹飛過,多次與北狄交手的經驗告訴他,此事另有蹊蹺。 他一面抬手招來一名精銳,吩咐即刻快馬傳信回白城,一面命手下為數不多的精銳在林中藏好身子,隱去蹤跡。 一匹快馬自眼前飛快而出,段奚壓低身子,隱身在落石溪左右兩旁的灌木林中。忽地天空中又有兩只獵鷹飛過,接著在落石溪上空低飛盤旋,久未離開。 段奚握緊手中劍鞘,心中有股不好的預感涌出,北狄人擅用鷹,會以鷹尋食、尋水源、探路、辨別方向,甚至還有其他他們不為所知的用途。在北疆若只看見一只鷹低飛盤旋,或能說是巧合,可若是見到多只獵鷹盤旋不散的情況,那便極可能是有北狄軍隊在附近活動。 忽地頭頂又有一只獵鷹飛過,心頭預感更濃,天色漸暗,天邊已有了月色,心跳莫名快了起來,一下一下,在寂靜灰暗的天色下,顯得尤為清晰。 握在劍鞘上的手更緊,回想上一次見此場景時,還是北狄軍大舉進犯之時。 忽地一聲鷹唳傳來,響徹在寂靜沉黑的夜空中,不免令人有些不寒而栗。獵鷹低懸,隨即松了爪,落下一截衣物。 段奚已命人熄了火把,昏暗中,隱約覺得鷹爪落下之物有幾分眼熟,借微弱月光細看許久之后,方才看清掉落之物。心頭驟然被攥緊,只因那截衣物,與他方才派出,前去白城報信之人的,全然吻合。 自腳底有一股寒意竄出,背后滲出的冷汗將衣襟打濕,段奚伏低身子,按兵不動,只在逐漸暗沉的天色下,聽著自己一下一下劇烈起來的心跳聲,不能平靜。 也終于清楚了將軍派他來此的目的。 萬幸,這一次,他們可以提前部署和防范。 約摸半刻鐘的功夫,天色已全然暗了下來,北地的夜,是徹徹底底的黑暗和寂靜。雨停了,獵鷹振翅的聲音不再,段奚方才一手持劍撐地,站起身來傳令。 “你二人一快一慢,分行兩路趕至白城,將方才所見報給大將軍,就說落石溪附近有異,定有北狄軍蟄伏附近?!卑狄怪?,段奚壓低聲音道。 “走遠了再策馬,眼下用跑的?!?/br> 話畢,又點了兩人:“你二人亦分兩路而行,一快一慢,到距此最近、有兵駐守的石城傳信,傳令整裝待發,隨時聽令出兵?!?/br> 隨著幾聲刻意壓低又此起彼伏的應答聲傳來,幾人迅速而出。許久,段奚方才松開緊握在腰間佩劍上的右手,轉而抬起擦了擦額上的冷汗。 這一次,他們已在多處占得先機,又有糧草、軍餉支持,定要打到北狄狗心服口服、永不翻身才行。 …… 月光被濃云遮蓋,天色徹底黑沉下來,段奚領著為數不多的精銳,依舊藏身于灌木林中等候。 月色逐漸隱去,為隱藏行蹤沒有燃點火把,只借著溪面上時隱時現的微弱反光,艱難移動視線。 后半夜,忽覺一陣地動,在闃寂無聲且暗黑一片的灌木林中,聲音尤為清晰可聞。 地動越來越明顯,豐富的行軍經驗令在場之人皆知,這是有大軍策馬而至的聲響,只是眼下來人太多,聲音太雜太亂,令他們無法分辨來者方向,是敵是友。 若是援軍,自然最好,可若是敵軍……暗夜中不斷有長劍出鞘的光亮晃眼,若是敵軍,那又如何,從他們入鎮北軍中的那一刻起,就從未怕過。 須臾,一陣馬蹄聲自南面快速而來,為首之人手持火把,在暗夜中顯得尤為顯眼:“傳大將軍令,即刻返回,傳大將軍令,即刻返回?!?/br> 言簡意賅,高亢聲響令在場所有人的心,都得以安定。話畢,遠處又有一隊人馬迅速靠近,皆手持火把,原本昏暗無光之地瞬時變得火光沖天,段奚一眼便見一身戎裝,策馬行在最前的衛馳,甚至連他腰間佩劍所懸的平安符,都看得一清二楚。 劇烈火光令他晃眼,段奚抬手遮了一下面前光亮,不論什么時候,大將軍都是鎮北軍的主心骨,定心針。 須臾,天邊又有獵鷹飛來,盤旋空中。 衛馳勒停戰馬,抬頭看一眼空中獵鷹,隨即取下背上彎弓,“嗖嗖”兩聲,雄鷹中箭而落,發出嘭聲徹響。 “大將軍威武!大將軍威武!”眾人高聲齊呼。 緊接著,更劇烈的馬蹄聲響傳來,自身前,自背后,段奚和衛馳遙遙對視一眼,皆知這是兩軍交鋒的訊號。 衛馳將手中長弓交給旁人,長劍出鞘:“備戰!” 第85章 ◎算為你們報仇雪恨了◎ 月色寂寥, 濃云薄霧。 馬蹄陣陣,蹄踏溪而過,自落石溪穿梭而過。連日大雨, 溪水上漲,帶走落石溪兩旁的石壁和沙土沖刷擊潰。 白城以北一帶的低矮丘陵, 地勢結構本就特殊, 缺口逐漸形成, 只待發兵之際, 可隨時利用這一缺口漏洞, 輕而易舉地將兵馬輸送進大周境內。 而白城外,久未撤離的北狄兵馬,不過是個故弄玄虛的幌子, 其用意便是吸引鎮北軍大批主力的注意力,也為吸引其主帥衛馳的注意力。 自三年前兩軍交鋒之際,北狄王蒙桑便發覺衛馳此人實在難以對付。領兵殺敵、排兵布陣這些都不在話下, 令他稱奇的是, 那姓衛的甚至能親自喬裝打扮, 潛伏入北狄境內,只為竊取情報、探聽他方情況。 蒙桑領兵數載, 與無數將領主帥交過手, 能一往無前、敢于沖鋒陷陣的不少,但能按兵不動、久久蟄伏、甚至親自探身入敵營的, 鎮北軍衛馳, 還是第一個。 衛馳, 這個名字令他無端想起一人, 十三年前大周鎮北軍主帥。 同樣是姓衛, 只是時過境遷, 那人姓名已然記不清楚,但那時的鎮北軍主帥,亦是令北狄軍聞風喪膽的存在。好在其王上膽小昏聵,自己折了自己一員大將。 一年前戰敗之后,他無一日不想復仇雪恥,之后亦花時間蟄伏備戰,直到派去大周的探子回報稱,如今的鎮北軍主帥衛馳乃十三年前鎮北軍主帥之子時,他方才明白過來那股似曾相識之感,來自何處。 可笑這樣一位英豪,卻要為自己的殺父仇人賣命。大周皇帝駕崩之際,蒙桑知道他一雪前恥的時機已到,同樣是大周內部爭斗之時,亦同樣是新舊交迭之時,十三前的一幕,或可復刻。 故一個月前,他突然發兵白城,表面是為攻城,實則是為探北疆幾城的防御和布防,還有更重要的是,探清大周皇帝對此次戰事的態度。 然而這一次,大周皇帝的態度,卻令蒙桑有些失望。不過大周也有一句老話說得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此言,他一直深以為然。十三年前,他正值壯年,如今他已是半截身子沒入黃土之人,此番是他為北狄開疆擴土的最后機會,絕不會輕易放棄。 好在天助他也,近來邊境連降大雨,手下探查消息的士兵來報,稱落石溪附近發現有山石松動。蒙桑親自來探,當即決定修改作戰計劃,白城外駐扎的兵士依舊不動,另從北狄分出一支主力隊伍,利用落石溪這一處的漏洞,將他們的人送進來。 此舉幾乎傾盡北狄所有國力,蒙桑更是親自帶兵借落石溪而過,而今夜大雨連綿,又逢月黑風高,正是他們發兵的最好時機。 他早已派人探清,從落石溪到白城,最快也需三個時辰左右的功夫。即便鎮北軍中有人能即刻發現他們行蹤,可三個時辰,足夠他們北狄軍做太多的事情了。 卻不料,那姓衛的居然又一次看破了他的布陣,早早帶人埋伏在此,還有此時此刻,親自帶兵策馬,持刀策馬立在他面前。 時間不夠,北狄軍尚無法全然而過,蒙桑也知自己寡不敵眾,可身后已無退路。衛馳冒雨前來,所帶兵力不多,此刻只能趁對方兵力尚未全部集結之際,奮力一戰,以求生機。 兩軍交戰,一觸即燃。 鎮北軍士氣高漲,隨著衛馳一聲令下,已有先鋒軍策馬沖出。 所到先鋒隊伍,人數不多,后方有援軍很快趕到,這一戰,北狄軍必敗無疑。 蒙桑也知自己勝算無多,只是被鎮北軍已占盡先機,眼下他是別無選擇,不得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