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記面館 第40節
張淑蓉繼續道:“不過,我也明白他的心思。說夫妻之間還是原配搭子好,這話有個前提,一般就是講兩人有了孩子。怕再嫁再娶,后爸后媽虐待孩子,所以才說還是原配搭子好。畢竟是自己的親骨rou,總會善待些,換作后爸后媽就不一定了?!?/br> “所以呀,雖然我盼孫子孫女,但是還好你鋒哥前面沒孩子。不然吶,要是孩子想要親媽,說不得今時今日就得捏著鼻子把王曉琴迎回家里來?!?/br> “嘿,嘿,嘿,”嚴鋒敲了敲桌子,表達不滿,“我說你倆,當我不存在是吧?媽你也是,我好歹是你親兒子,就不能給我留幾分面子?” “還有你,”嚴鋒又轉向李瓶,“年紀不多點大,怎么那么喜歡八卦?什么公公跟兒媳婦啦,老師的老婆出軌啦,就沒有你不知道的,跟個小長舌婦一樣?!?/br> 李瓶被他說得小臉兒一紅,細一想,她好像的確天天跟阿姨講八卦來著,這樣是不是不太好???關鍵她剛剛講的也是個關于出軌的八卦,這不當著人家的面戳人心窩子嗎? 張淑蓉到底比李瓶多吃了幾十年咸鹽,嚴鋒的這點兒指摘根本傷不到她皮毛。 見李瓶被說得滿臉羞紅,她趕忙拉戰線:“嘖嘖嘖,有人對號入座嘍。你這么敏感干什么?人家瓶瓶又沒說你,是說他們那兒的數學老師。再說了,瓶瓶又不是在傳閑話,而是在講人生道理。我們倆說了這老半天,你就沒悟出點啥?” 嚴鋒震驚的看著他媽:“我真是第一次見有人把說長道短講得這么清新脫俗?!?/br> 張淑蓉一臉嫌棄道:“你看你這榆木腦袋,一點不開竅。我們是在告訴你,對待婚姻要有責任心,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更得負起責來,不要在外面亂來?!?/br> 嚴鋒:“你快省省吧。我一不出軌二沒孩子,用得著聽你扯這些?” 張淑蓉想了想,說道:“這倒也是,這些道理應該講給王曉琴聽一聽。她這次跟那個姓梁的掰了,回頭找你,算不算是第二次出軌?看來這是個慣犯啊?!?/br> 又轉頭對李瓶道:“瓶瓶,她要是下次再過來找你鋒哥,咱就講點那種出軌沒好下場的事兒給她聽。你有沒有聽過或者見過這種?最好慘一點兒的?!?/br> 李瓶嗯嗯嗯的點著頭:“有,我們學校的一個語文老師跟一個體育老師……” 嚴鋒夾起一塊滑rou塞進李瓶嘴里:“你還來勁了是吧?這么多吃的還堵不住你的嘴?” “唔唔……”李瓶趕緊閉上嘴,怕怕的撫了撫胸口,把臉埋進碗里吃飯。 雖然有張淑蓉撐腰,但她還是不要太過張狂的好。畢竟,要是真把嚴鋒惹火了,他發起脾氣來,也是很嚇人的一件事。 嚴鋒埋怨張淑蓉:“媽,你能不能稍微有個做長輩的樣兒?瞧你,都跟她說些啥上不沾天,下不沾地的?” 第179章 第179碗面 還讓李瓶給王曉琴講出軌的下場,她是真不怕現場打起來啊。 張淑蓉就隨口開開玩笑,就她家這個傻小子當了真。她可沒這閑心去教王曉琴,就算教她個乖,她也未必會念自己的好,何苦來哉? 偷偷給李瓶遞了個“你懂我也懂”的眼神,兩人相視一笑。等嚴鋒發現不對看過來的時候,兩人都默契的移開眼神,低下頭安靜吃飯。 第二天,老李頭帶來個消息,說他們村兒的堰塘準備放水撈魚,問嚴家想不想買。想買的話,他就去給臨近的幾家打打招呼,讓他們給留一些。 這堰塘還是集體公社那會兒,青竹村的村長帶著全村的壯勞力們挖出來的。功能相當于水庫,豐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灌溉農田。 這幾年種水稻的人少了,大部分農戶把水田放干,挖出一條條排水溝,開始種起了油菜和檸檬樹等經濟作物。 用不了那么多水,堰塘就此荒廢下來,成了村里養的牛滾水和娃子們學狗刨的場所。 后來,村長說堰塘與其這么空著,不如承包給別人,給社員們創點收。社員們也舉雙手贊成這個做法。 后來有老板承包下來,修葺一番,養了一堰塘黃鱔,但沒過多久就出了問題。 因為堰塘屬于集體財產,社員們也默認堰塘里的水是屬于大家的。雖然現在不用放水灌溉農田,但社員們早就習慣去堰塘里挑水澆地。 不遇上天旱,挑點水也影響不了什么。但遇上天旱,那問題就大了。本來就缺水,你還要雪上加霜,那人家老板養的黃鱔怎么辦? 老板拿出合同,說這個堰塘現在屬于私人財產,誰都不準再去取水。 社員們不干了,開始抱怨村長,說一年承包那點錢分到社員手里能有幾個?要是沒水澆地,旱死了莊稼,這可關系到整個村子一年的口糧,到時候找誰賠? 村長沒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到頭來是耗子鉆風箱,落得個兩頭受氣。忍到合同到期,就跟老板說斷,再不摻和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后來還是幾個社員看不過,說承包給別人,用水不方便。但就這么空著吧,也可惜。干脆我們自己養點魚在里面,這樣用水也方便。要是運氣好,等魚長大了,社員們還能分上幾條。 社員們都贊成。村長吃了之前的教訓,不置可否,說你們怎么著都行,只要到時候別來埋怨我就成。 于是,每家每戶出一點錢,湊在一起買了魚苗放在堰塘里。 可能是因為社員們都投了錢進去,大家都對堰塘里的魚苗倍加愛護。牛已經不被允許進去滾水,最多能牽到邊上飲一飲。養鴨的人家也自覺的不讓自家鴨子進去鳧水,怕它們禍禍魚苗。從地里收工回來的社員也經常扯幾把野草,繞道堰塘邊喂喂魚。 就這么養了兩年,養成滿滿一堰塘肥魚。社員們從堰塘邊經過,時常能看到巴掌大的魚躥出水面撒歡兒。 第180章 第180碗面 老李頭知道嚴家母子愛吃個農村養的雞鴨魚,這次聽到村里要放水撈魚的消息,趕緊就把信兒遞過去了。 張淑蓉趕緊說要買,又問了問撈魚的具體時間,好趕著點兒過去。 “這魚可是足足養了兩年時間,又沒有吃過一粒飼料,rou質肯定緊實。你挑著大的多買一點,我做點腌魚,留著過年吃?!睆埵缛貒诟绹冷h。 第二天,嚴鋒忙過了早上,就準備去青竹村買魚。他拿了幾個大鐵皮水桶放在三輪車上,又問李瓶想不想去看熱鬧。 李瓶正想著怎么開口讓他帶著自己去呢,嚴鋒這話簡直問到她心坎兒上了。她忙不迭的點點頭,歡呼著爬上了三輪車。 鄉村公路是早就修好的,一路暢通無阻。嚴鋒開著三輪車,幾分鐘就開到了青竹村。 嚴鋒和李瓶趕到的時候,現場正一片熱鬧的景象。 堰塘里的水已經放完了,塘底鋪著白花花的肥魚,一條條在淺水里拍著尾巴往高處蹦。 堰塘邊上圍著交頭接耳的婦女和嘰嘰喳喳的孩子,男人們把厚衣服脫下來放在岸邊,挽著褲腿站在堰塘的黑泥里,一人挽著一個水桶,大的用手捉,小的直接用瓢舀。 離堰塘不遠處的空地上擺著幾大口秧盆,男人們裝滿一個水桶提到岸邊,就有婦女們搶著上前把水桶提到空地上,把水桶里的魚倒進秧盆里,再把桶提回去還給男人。 嚴鋒把三輪車停在路邊,帶著李瓶,迎著村里人打量的目光快步走過去,在人群中找到老李頭。 老李頭正跟幾個老頭湊在一處看捉魚,嚴鋒摸出煙來,一人請了一根,又一一給人點上。 老李頭給幾人互相介紹了,他給嚴家找的幾位賣主就是身邊的這幾個老頭。因為兒女都在城里上班,也看不上村里分的這點魚,懶得跑回來一趟。老人自己也吃不完,就想著賣掉一些。 同一個村的家家戶戶都分魚,肯定沒人買,只能找找鎮上的人。老李頭是個熱心腸,主動把這個事兒攬了下來,這就找上了張淑蓉和嚴鋒。 “鋒哥,鋒哥,你快過來看?!崩钇慷自诎哆?,手指著堰塘的一處招呼嚴鋒。 嚴鋒挨著她蹲下來,順著她手指的方向,除了魚什么都沒看到。 “什么呀?” 李瓶興奮的喊:“田螺啊,你看,好多!” 嚴鋒定睛看去,果然看見一個小泥潭里挨挨擠擠滿是蠕動的田螺,個頂個的肥碩。 李瓶小聲道:“鋒哥,我都沒看見有人撿田螺,是不是沒人要???要不我下去撿點回去,咱們做炒田螺吃?” 嚴鋒涼涼的看她一眼:“你聽過道旁苦李的故事么?” 李瓶沒聽明白:“什……什么?” 嚴鋒解釋道:“人家一個七歲的孩子都知道,路邊的李子沒人摘,是因為李子不甜。你這么大個人了,不明白這個道理么?” 李瓶還真沒聽過這個故事,但后面這句大白話她還是聽明白了。 “明……明白啊,可是……” 第181章 第181碗面 “別可是了,”嚴鋒打斷她,“這東西吃塘泥長大的,味道腥臭不說,養多久都養不凈它體內的泥。我們這都是撿來喂鴨子,沒人吃的?!?/br> 小時候嚴鋒聽別的小伙伴說能吃,就去撿了一大簍子回來,非要張淑蓉做給他吃。 回家后拿清水和菜籽油養著,換了無數次水,還糟踐了好多油。最后用泡椒泡姜炒出來一吃,切切嚓嚓,跟嚼沙子似的。 嚴鋒吃不下去,嚴世林和張淑蓉也不吃,最后只能倒掉。 其實李瓶根本沒有吃過田螺rou,她小時候老聽她奶奶講一個吃田螺rou的故事。說一家兄弟倆在飯桌上搶田螺rou,哥哥忙著把田螺rou從菜碗里扒拉到自己碗里,扒拉半天發現夾到自己碗里的田螺rou全沒了,都被弟弟夾走了。他從菜碗里扒拉,弟弟就直接從他碗里扒拉。 李瓶不明白為什么奶奶總是講這個故事,但聽得多了,她就覺得這田螺rou肯定很好吃,不然為什么兩兄弟要搶這么兇? 她也想嘗嘗田螺rou,就說去田里撿一點回家炒著吃。 話還沒說完就被她爸罵了:“家里有多少油給你糟蹋?這么多飯不夠你吃,還要吃田螺rou!龍肝鳳膽你吃不吃?” 李瓶再也不敢提想吃田螺rou,現在看到堰塘里這么多田螺,才又動了這心思。 不過現在聽嚴鋒這么一說,她也歇了這個心思。 嚴鋒又提點道:“還有啊,不準下堰塘去,你就站在岸邊看就行。天兒冷,凍腿,別整感冒了,聽見沒?” 李瓶忙不迭的點頭,表示自己一定聽話。 男人們忙活了一上午,才把堰塘里的魚撿完。只留下了大個的和中個的,小的又放回了塘里,準備養大了再撈。 接著就是分魚了,算了魚的總量,再按戶頭分。賣魚的幾家留了幾條自己吃的,剩余的全部賣給了嚴鋒。 其他有幾戶人家見嚴鋒買魚,趕忙過來問他還要不要大魚,自家人少,分到的幾條大魚根本吃不完。 做腌魚就是要魚大才行,這樣曬過之后的魚rou才不至于只剩一層皮。嚴鋒又挑了幾條大的買了,一起扔進鐵皮桶里。 李瓶坐在三輪車的車斗里,看著幾大桶魚,高興的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捏捏那個。 把魚運到家后,張淑蓉圍了過來,看著擺在階沿上的幾大桶魚,忍不住道:“我滴個乖乖,我讓你多買點,可沒讓你買這么多??!咱們就三個人,這得吃到什么時候去?” 嚴鋒滿不在乎道:“慢慢吃嘛,腌魚又不會壞,這種機會難得碰到?!?/br> 張淑蓉想一想也是,就沒再多嘮叨。 嚴鋒拿了兩個大鐵盆出來擺在階沿上,他負責刮鱗、殺魚。李瓶給她打下手,負責摳腮、清理內臟和沖洗血水。張淑蓉再把清洗干凈的魚里里外外抹上鹽,碼在盆里腌制。 滿大街的貓貓狗狗聞腥而來,圍在李瓶身邊,吃她丟給它們的魚鰓魚內臟。 魚要腌制一晚上,讓鹽浸透全部的魚rou。 第182章 第182碗面 第二天,嚴鋒拿了一把鐵制掛鉤,一個個勾在魚嘴上。嚴記面館的右側面有一塊空地,放了兩個三角支架,支架中間放著一根竹竿,竹竿上面掛著一條條腌制好的魚。 這幾天天氣好,白天有太陽,傍晚的時候還有小風,最是適合曬腌魚。 張淑蓉說:“等曬上幾天,把魚的水分曬個七八成干,就可以吃了。不管是紅燒還是油炸,都好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