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蒙絕金篇
實際cao作起來卻無比艱難… 夏襄宗李安全嚇癱了,他打定主意,一心死守,無論什么情況都縮在殼里,盡一切可能挺??!這主意拿定后,基本上來說他就真的安全了。蒙古兵從7月強攻至9月,又是2個多月,中興府城墻下尸橫累累,可半點進展都沒… 成吉思汗暴跳如雷,絕不甘心就此罷手??衫咸煲膊蛔髅?,陰歷九月的秋雨如期而至,西北驟然寒冷了。雨季中、泥濘中,成吉思汗游目四顧,忽然間靈機一動,他看見了黃河! 中興府依河建城。這時正是雨季,河水大漲,那么不引水灌城還等什么?說干就干!蒙古兵以百余匹戰馬的代價決開了黃河大堤,滾滾河水沖向中興府城門… 有些不太嚴肅的史書或稍帶演義的小說記載過這次決堤。在他們的描述中,蒙古人從一開始就錯了。他們生存的環境里,像斡難河、怯綠連河、額爾古納河等都水域平緩,盡管河管寬闊,也從未有過破堤決壩、一泄千里的慘況!所以,蒙古人不知道黃河的威力! 當他們決開大堤,黃河水橫貫而出時,先遭殃的不是中興府,而是蒙古大營。水勢比蒙古馬跑得還快,負責決堤的部隊根本來不及通知大營,眼見得蒙古遠征軍就要被黃河水一掃而空。關鍵時刻,蒼涼的蒙古軍號起了作用,鐵木真全營皆起,遷上了附近高地…由此,才躲過了一劫。 不過,事實不是這樣!而是蒙古人早有準備,他們除駐扎高地外,還在營外壘起一條外堤,用以阻擋水勢。引水灌城從9月起。至12月時才見分曉。 而在此時,夏襄宗李安全曾派人在混亂中突圍,越過滔滔黃河。去向宗主國金國求援!按說金國有義務、也有必要彰顯實力,援救小弟… 之前的“小堯舜”完顏雍一直這么做。效果非常好,讓金國穩居東亞頭把交椅??蛇@回他的兒子、衛王完顏永濟就不行了!他居然不同意,還笑嘻嘻地說“敵人相攻,吾國之?!比缯f蒙古是金的敵人還情有可原。說西夏是敵人,這從何說起呢?黨項人多乖啊,從夏崇宗開始就一直是無可挑剔的順民。 按說這個衛王怎么也該遺傳些老爹的優秀基因?可實際上這人錯漏百出!就從他開始,把西夏定為敵國,非常高興見到蒙古人去那兒燒殺搶掠… 12月。被黃河水浸漬了3個月的中興府城墻岌岌可危,處于隨時坍塌的邊緣。不過相比之下,那條蒙古人臨時筑起的外堤就更不堪,它率先倒了!黃河水浸漫蒙古軍營!軍械物資,尤其隨軍食用的牛羊幾乎全被沖跑,蒙古遠征軍沒吃的了。這是把真正殺人無算的刀,無論誰都沒法反抗! 擺在成吉思汗面前的只有兩條路:1全力攻城,在全軍餓倒前打開中興府,然后祈禱里邊食物夠多;2立即退軍,迅速回國。同時通知國內運盡可能多的物資接濟。在饑餓來臨前兩相匯合…除此之外,再沒法了? 上面是常識,成吉思汗卻偏偏都不選!全力進攻中興府根本沒成算。兵強馬壯、士氣高昂時尚且沒能成功,何況師老士疲、戰力將衰?至于立即退兵,那是找死!黨項人只要派兵遠遠跟著,等到蒙古人餓倒,那時必將全軍覆滅!既要退,更要瀟灑高調地退,讓黨項人怕到骨子里,根本不敢追,才退! 成吉思汗遣返被俘的西壁訛答進中興府向西夏勸降。夏襄宗膽戰心驚之余的最大奢望就是能活下去!于是他什么都同意,包括納女、稱臣… 西夏向蒙古稱臣。并把公主嫁給成吉思汗。蒙古則釋放嵬名令公、退兵! 回望中興府,成吉思汗有種種不甘!生平第一次外侵他國。居然功虧一簣!可實在沒法,他的武力有短板,在攻城這一項上嚴重缺乏手段,總不能讓蒙古騎兵飛越城墻吧? 回去的路上,蒙古軍分散了,軍人還原成牧民、獵人。僅存的軍糧不足以讓大軍驟集,他們必須在大草原上打獵求食! 哲別不愿這樣,他極端信賴手中的弓箭,他可為百人獵食。成吉思汗苦笑“哲別,縱然我們有一百個你,可草原上有那么多獵物等著你射嗎” 只有分開,各安天命向本國移動… 這是次極其殘酷的饑餓行軍,連成吉思汗本人也要親自行獵!結果導致了一次著名的危機!漫無邊際的荒原上,草比人還高,鐵木真策馬徐行,忽然間長草聳動,竄出一只龐大的黑熊!這時最好的射手、武士都不在他身邊,死亡陰影瞬間籠罩了他! 一代天驕只能獨自抵抗命運!危急中,他剛剛成年的長子術赤遠遠射出一箭,干擾了黑熊的撲擊,這之后,鐵木真的生死伙伴忽亦勒舉刀趕到。忽亦勒在此前戰斗中身負重傷,跟在鐵木真身邊只為休養,慌亂中只有他反應了過來,為鐵木真擋住厄運! 忽亦勒與黑熊相峙,他一刀刺入黑熊心窩,之后緊緊抵住,阻擋黑熊最后的瘋狂,人與熊同時嚎叫,同時在生命最后時刻掙扎!忽亦勒成功了,他牢牢擋在鐵木真的身前,沒再讓他的大汗有半點危險,而他自己則倒在了黑熊臨死前最后一掌下… 鐵木真在血泊中抱起忽亦勒,久久不放。他對趕來的另一位蒙古主將主兒扯歹說“主兒扯歹,你要時時提醒我,以后凡有你的一份,就有忽亦勒的” 成吉思汗回歸漠北,他沒法評估自己此戰的成功指數。獲利是肯定的,畢竟直抵西夏都城,讓對方稱臣納貢…但僅此而已的話,參照之前的漠北諸部角逐,不過是表面的勝利! 他自己也向敵人稱過臣,甚至還當過干兒子呢! 那么下一步還要怎么做?這時的成吉思汗真的不知要怎樣cao作,才能真正擴張蒙古勢力,建造起像大海一樣廣闊遙遠的帝國?就像他不清楚:剛剛過去的這一戰。他真正獲得的利潤在哪? 在金夏之間的邦交!夏襄宗李安全本就是個報復心極其強烈的人!連本國皇帝稍微待其不公都忍受不了,以篡位報之,這時金國見死不救還罵人。他哪受得了? 李安全緩過氣來之后,馬上派兵進攻金國!不是說我是你敵人嗎?老子就真當了這個敵人! 有種。非常的有種!只不過站在大歷史的天空下再次俯瞰會發現:繼宋金之間的開禧北伐之后,夏金之間也開始內訌!這實在是不斷給蒙古人送禮,死活都把鐵木真往上面抬! 而在本年,成吉思汗也終于下定決心,要向金國動手!因他終于看清楚了對手!知道了這時的金國是塊什么材料! 那是在金章宗完顏璟死后,衛王完顏永濟要向四面八方通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了!金國使者攜完顏永濟的即位詔書穿越廣闊的漠北草原,來到成吉思汗的面前。按禮。此時還任金國“札兀惕忽里”官職的鐵木真要向金使跪拜,然后接受詔書… 別說跪拜,就算立帳,都是現在的蒙古大帝國所不能容忍的!何況金使像幾十年前一樣的傲慢無禮、驕橫霸道。當時滿帳的蒙古驍將立即就要殺人燒書??沙杉己箙s出人意料地笑了“為他們立帳” 潔白高大的帳篷立起來了,帳口排列著眾多盔明甲亮的女真戰士,他們高大強壯,像金國百年來的鐵血威名一樣,有著漠北游牧民族所共識的“極其強大而尊嚴”的氣概。對面遠一些,才是蒙古部落的將士。按禮儀,鐵木真要單獨走進帳篷。跪拜接受詔書,向新任金帝表示臣服…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鐵木真真的一個人走向了帳篷。他身后。蒙古將士遠遠看著,這意味著他們的大汗如在帳篷里受到威脅的話,他們沒法立即保護他…可鐵木真就這樣走了進去! 帳內,面對金使,鐵木真站得筆直,甚至率先發問“新皇帝是誰”金使“衛王” 成吉思汗不禁微笑。早在約1198年,他剛成為“札兀惕忽里”不久,曾按例入貢。金章宗完顏璟派衛王完顏永濟在凈州接收。他曾親眼見過完顏永濟既庸且懦,當時就頗為鄙薄。這時聽說金國新皇帝居然就是這種貨色。心底最后僅存的一絲謹慎立即煙消云散… 成吉思汗冷冷一笑“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他傲慢地向南方吐了一口唾沫。轉身向帳外走去! 這時他侮辱了面前的、南方的…全部女真人!*裸的、無比真實的表達了自己極端鄙視的態度!說實話,這很像是找死。不管他個人勇力如何超凡,如此時帳外全體女真戰士一擁而上,他只有死路一條!他至少要等本族將士趕到身邊再這么做嘛! 可那樣的話,他與仗勢才能欺人的庸懦之輩有什么不同?一代天驕的氣概是無與倫比的,滿帳的女真人真的沒人敢對他不敬! 成吉思汗昂然走出大帳!從這一刻起,蒙古誓師伐金!成吉思汗歷數多年來蒙金世仇,其間不止有俺巴孩汗被釘死在木驢上的貴族階層仇恨,更有著金兵北下滅丁的民間慘??!金國為控制來自蒙古人的威脅,在很長時間內,每隔3年就會縱兵深入草原,遇到高于車輪的蒙古男子便全部殺死、矮于車輪的蒙古男子全被砍掉拇指,讓他們終生無論握住刀劍,更沒法拉開弓弦! 女真人的惡毒可見一斑!聯系起后世滿清的“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從根本處污辱一民族的尊嚴,進而便于統治的政策,可得出結論:這個民族非常不讓人愉快… 嘉定3年(1210)1月15日,宋寧宗下詔招諭群盜。并給天下各監司、守令下詔“歲比旱、蝗,民食不登,捐瘠流亡,良可哀痛。而監司、守令,鹵莽具文,未悉朕志,其能案發而無拘攣與?撫字而無刻薄與?不然,何吾民不安業而忍為盜賊之歸也” 2月2日,黎州蠻攻打相嶺寨,董炤率百馀官兵從寨后突襲,將蠻軍一直趕至河岸西漢地。當地土人愿投效官軍,一起剿滅蠻軍。但董炤欲專其功,故不許。當晚,董炤駐兵姜地寨。蠻軍悄悄集中兵力,在次日凌晨發動總攻,大敗官軍后撤走。安丙之子癸仲則從黎州撤往后方的眉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