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糧記 第134節
當然,他原本要押送去陸戶縣的那波災民,因為收了王寶興的銀錢,所以覺得自己對人家要盡心才對,于是請熟悉的同僚通融一番,將他運作到明州去。 王寶興的態度正是大多數百姓的態度,在他們眼里,官老爺高高在上,收點銀錢根本不算什么,只要他肯給自己辦事就是好官。 最怕那等敲詐勒索還不肯給人辦事、反復為難的人,遇見這種人哭都沒地哭。 聽見鄭把總押送他們去明州,木槿心下稍安。 路上碰到吸血的官吏實在太多太多,鄭把總在這群人里面倒還算不錯了,有他在的話,安家落戶時也能方便許多。 若cao作得當,說不準他們還能分得近點或者運氣好被分到同一處去呢。 王寶興同木槿說起他的打算,木槿也道:“與官兵們處好至少能多條路走,咱們不至于被人欺凌去?!?/br> 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底層百姓被欺壓想申冤都沒處去,若官府清正廉明還好,尚能有條路走,碰見烏煙瘴氣如江梁城般的情形,唯有自認倒霉。 所以,與鄭把總交好,可以讓車隊在他的庇護下順利到達目的地,更不用擔心遇見胃口大想要將他們糧食鯨吞的人。 —— “官爺您也是明州之人?我瞧您對明州的風土人情倒十分熟悉?!蓖鯇毰d擠出笑問道。 “我的妻小皆在明州城里頭,這遭將你們送過去正好能家去一趟?!?/br> 王寶興會做人,將對方的家底都快給摸透了。 從章陽府到明州的路途很近,不到十日就能抵達。 若道路再平緩些,耗費時間只管更短。 王寶興在鄭把總處打聽到明州富庶的原因。 相比于南方其他地方糧食自給自足之余還能充實朝廷的糧倉,明州所產糧食勉強夠人們吃用罷了。 產糧少和明州有些地方多丘陵山地,大規模種植茶樹有極大的關系。 若料理得好,倒能換去不少銀錢。 鄭把總道:“這兩年正值災年,明州日子不好過,但再過幾年保準能富裕起來?!?/br> 王寶興會做人,然而他骨子里還有讀書人的清高,人家都說士農工商,他是排在第一等的“士”,所以倒不怎么看得起賣茶之人。 在王寶興看來,老實積累土地財產多賣糧食才是正經事。 后面豎起耳朵聽他們講話的木槿卻上了心。 假如穿越成男性還好,既可以讀書科舉也能努力賺錢買地做個小地主,日子甭提多滋潤。 然而她穿越成封建時代地位低下的女性,雖然底層女性不至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可照樣受到很多束縛。 如果繼續靠土地過活,那么她下半輩子只能老實再嫁或者在娘家過日子,和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女人一樣把希望寄托到兒子身上。 木槿希望自己將命運的韁繩緊緊握住,而非托付于他人,否則太像無法獨立生存的寄生蟲了。 越貧窮、對傳統糧食耕種依賴性越大的地方,女性的地位就會越低微,因為傳統的耕種勞作需要下大力氣,天生力氣比男性小的女人無疑處于弱勢。 若想作為獨立的人而活,就必須靠近城鎮,周邊最好有種茶樹、桑樹的經濟作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木槿當然不敢跟王寶興說真實想法。 她勸王寶興:“官爺也是替我們著想,大家手里有銀子不假,卻總不能世世代代靠那點子銀錢過活,眼下能賺到銀錢把日子過好就成?!?/br> 她特別怕王寶興去跟人家要求換地方,所以提前給他做心理建設,王寶興頭腦靈活,想必能清楚一個富庶安穩的地方對于車隊里的窮苦人家有多友好。 畢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樣屬于小地主階層。 說話間,外面竟刮起大風。 有個瘦到只剩下骨頭架子的小女孩差點被吹起來,得虧她爹娘及時拽住。 周邊是荒蕪的農田,根本沒有地方躲藏。 官兵們讓眾人在小樹林子停下,里頭有幾十棵樹,能夠為瘦弱的人們提供遮擋,像方才那個小女孩般瘦小的孩子總算不用擔心被吹走。 隨著大風的到來,寒冷同樣有加重的趨勢。 異常的天氣不斷發生,即使處于南方,冬日照常很冷,恐怕有零下十多度,而在大風到來之后,外面只管更為寒冷。 木槿的傷口沒有好利索,抵抗力難免下降,后面居然斷斷續續打噴嚏流鼻涕。 她服下感冒藥才稍微好些。 王李氏希望能有塊姜,在能凍死人的天氣里,喝上碗暖暖的姜湯甭提多舒坦。 奈何大伙的蔥姜早在江梁城就徹底消耗完,王李氏即使再渴望,也只能干想。 大風將人們的衣袖吹得四下飛舞,即使隔著口罩和圍巾,木槿都能感覺臉上被風力帶來的刺痛感。 眼見沒辦法繼續趕路,官兵們決定停下,等明日再說。 林子里不好生太多火,木槿她們便讓各家拿出糧食放在兩個鍋里燉疙瘩湯,到時候大伙一塊吃。 王寶興吩咐做飯的婦人們再多支幾個鍋。 “官爺們路上實在太辛苦啦,大冷的天,我讓族人們煮了些疙瘩湯,還望官爺們莫要嫌棄,賞臉一道吃用吧?!?/br> 普通兵丁根本吃不飽飯,外頭的天又如此冷,聽見有人讓自己吃疙瘩湯,十分麻利地帶上飯碗過去盛。 一共支了五個鐵鍋,勉強給每人盛上碗。 王李氏她們忍著心疼繼續和面做疙瘩湯,那群人餓了好久,一兩碗飯根本吃不飽。 等官兵們吃飽喝足,木槿等人才終于吃上飯。 此時,夜幕已經降臨。 做飯的王李氏清楚剛才又用掉兩袋子糧食,少不得需要各家平攤,經歷過糧食緊缺之后,王李氏把糧食看得跟命差不多重要,此時凈顧著心疼了。 木槿握住她的手:“我們有這么多糧食本就極易招人眼紅,那群官兵又吃不飽飯,人家餓著肚子看我們個個吃飽喝足,心中肯定不平。鄭把總能壓住他們一時,可凡事都有個萬一,現在拿出糧食讓他們吃飽,我們也能少些危險?!?/br> 王李氏:“我知道?!?/br> “就快到明州了,等徹底找好地方蓋房子買地,就沒有人再能欺侮我們了?!?/br> 天氣越來越冷,風聲不停往人的耳朵里冒,但他們的心卻暖呼呼的。 前路充滿希望,指引著受盡苦難的百姓堅持前行。 作者有話說: 1文中人的行為不代表作者個人傾向,我們日常還是要文明排隊的~ 晚上十點二更感謝在2022-05-05 20:16:29~2022-05-06 18:34: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李小花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胖頭魚魚魚 30瓶;水晶瑩、熊貓怎么這么可愛 20瓶;吃瓜群眾 5瓶;風行衍 2瓶;xxxx、坐上來自己動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45章 織女 花費了所有精力 次日, 風終于變小,幾千人再次踏上前往明州的步伐。 木槿沒忍住又打了個噴嚏。 昨夜里風突然變大,她給如意吉祥把被子蓋好之后, 怕孩子頭上被風吹著涼,又在上面弄了個小被子罩住, 從外表看倒有些像嬰兒的襁褓。 而大人卻沒有孩子那么好的運氣, 被褥有限, 光蓋身上尚且不夠, 頭上只能戴好帽子避免著涼。 木槿免疫力下降, 即使已經吃過藥,照樣頭昏腦脹格外不舒服。 到達明州時,她的感冒還沒有好, 精神太過恍惚,竟然不敢相信逃荒已經結束了。 當到達明州城外時,年紀大的族人紛紛落淚。 為了兒孫的前程, 他們不得不出來逃荒, 離開以前甚至已經做好死在路上的準備, 誰成想在竟然接連熬過干旱、酷熱、雪災、嚴寒,走到了最終的目的地了呢。 老人們原本干涸的眼睛里罕見地顯現出濕意。 活著, 多么簡單的一件事, 人生下來仿佛就是為了活著,然而對于如同螻蟻的底層百姓而言, 光活著就花費了他們所有所有的精力。 沒有逃荒時, 遇見豐年能夠讓全家吃飽, 整年嘴巴咧的老大;尋常年份交完賦稅、留好種子, 偶爾也能把肚子填飽;等到災年, 則需要用盡全身力氣掙扎著活下去。 靠天吃飯的村民們明白, 他們正在遭遇百年難得一遇的天災,能夠活到現在不僅有自己拼命趕路的作用,同運氣好也分不開。 越來越多人站在明州城外哭泣,有挑著擔子、肩抗鋤頭的人路過城門,突然看見那么多風塵仆仆的災民埋頭痛哭,還以為發生了什么天大的事。 他們左瞅瞅右瞅瞅,見到沒有別的物什,然后便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 兩千多個災民沒有入城的資格。 明州派出判官處理災民的去向。 判官屬于從七品,與鄭把總一文一武地位勉強算相當。 他的身后跟著衙役、守兵三百余人,見到鄭把總之后互相見禮,又拿出彼此的文書證明來意。 明州下轄十余縣,除卻明州城周邊,還要將災民們分到縣里去。 “如今城里日子不好過,知州大人命我等在此安排災民。將他們安排好再請鄭兄往城里一聚,招待不周之處還望鄭兄見諒?!?/br> 二人品級相差不大,然而在這里文官比武將更受看重,除卻大人物,文官其實不大看得起武將。 讓鄭把總等人在此等候,明顯可以看出對方的不重視。 作為武官的鄭把總,混跡官場數年,早就習慣文官們的態度,所以不見任何不滿。 判官吩咐底下的佐吏:“明州城附近留三百人,其余皆分到各處去?!?/br> 明州城周邊的土地并不算肥沃,幸虧有茶葉和桑蠶才支撐起明州百姓的衣食住行,若想要百姓們吃飽喝足,肯定得將人分到下轄的縣城里去。 到那里說不準還能有足夠的土地耕種。 鄭把總將王寶興叫到身旁:“方才我已經打聽到,若在明州旁邊安置,每個男丁能分到一畝地,若去底下的縣城,每個男丁有兩畝?!?/br> 分田種地時,經常按照家中成年的男女數目多少進行分派,不過小農社會對男性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更大,在進行土地分配時,往往會更加偏向男性。 因為他們是災民,能夠分到的土地有限,在分配時便忽略了女性,主要向男性授田。 另外,根據朝廷律令,流民落戶之后一年內免除賦稅,以便休養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