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糧記 第6節
這伙人平時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山窮水盡才干出搶劫這種事,只想要糧食,能不傷人就不傷人,因此讓劉福貴才七歲的孫子有溜走搬救兵的機會。 村里男人得信之后都往劉福貴家那頭趕,那群外鄉人終究寡不敵眾被扭送到官府。 除了王崇文外,村里還有幾個年輕人受傷,不過都沒有傷到要害。 只有劉福貴的長子,護衛家里人時,被歹徒打傷腿,看著得將養幾個月才能恢復。 比起糧食被搶家里人餓死或者被歹徒打死的結果,現在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劉福貴家保住了糧食,除長子受傷比較重之外,其他人都只有輕傷,對此,劉福貴慶幸不已。 王崇文心思縝密,擔憂道:“雖然把那群賊人送到官府,但我估計他們最多在里頭蹲幾天就會被放出來?!?/br> 這群人平時都是良民,餓到不行才來王家村,要是真把他們關押了,估計整個柳橋村都得去官府鬧。 官府忙著剿匪,哪有功夫陪他們耗,再加上收押之后還得官府出糧食給他們吃,現在鬧糧荒,這么多張嘴哪里養得起,所以最后大概率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也給了王家村村民們提了醒,從今天往后,他們家家戶戶都得加倍警醒,止不住有哪些餓急眼的人過來搶糧。 仁義道德甚至律法都得在吃飯問題上讓步。 雖然最后沒有太大傷亡,劉福貴家的糧食也保住了,可是每個人心里都十分沉重,充滿對未來的擔憂。 周圍村子個個缺糧,王家村就像狼群里的一塊肥rou,不知什么時候就會有人想要咬上一口。 柳橋村是第一個來搶糧的村子,但絕不是最后一個。 今夜注定是個不眠夜,整個王家村沒幾個人能睡得著。 天亮之后,那群扭送賊人報官的村民也回來了,官府把柳橋村的賊人一一收押,不過聽衙役說前幾天城里幾個大戶人家同樣發生過搶糧事件。 年初的時候,形勢尚且不如現在嚴峻,富戶們余糧多。就有一些大戶人家在城里布施,去領粥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大戶人家漸漸支撐不住后便停下施粥事宜。 本來沒有余糧的人家能領到粥不至于餓死,現在粥也沒有,他們就起了搶糧的心思。 城里三個大戶人家接連被搶,有兩戶養的家丁多,手里還有大刀,損害并不嚴重,只有一家家丁少的眼睜睜看著家里的糧庫被搶空,聽說還死去幾個人。 因為糧食起的爭斗越來越多,官府忙著剿匪騰不出手,處理時一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除非鬧出人命官府才肯出手。 村里旁的人家頂多因為此次搶糧事件心有余悸,而劉福貴一家簡直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夜里一閉眼就是賊人來搶糧食的畫面。 他們家在村頭獨一戶,離得最近的鄰居家也有二三十米,最容易遭到賊人惦記。 劉福貴的婆娘哭著罵劉福貴:“都怪你,非說這處風水好,獨門獨戶的連個照應的鄰居都沒有!” 劉福貴信風水,他們家建房那會兒,特地請了老神仙(道士)來看。 老神仙說村口這塊地旺家,在此處建新房必然人丁興旺,劉福貴一聽立馬拍板定下來。 不帶聽家里人半句勸的。 現在他們一家在村頭簡直就是個活靶子,整日擔心再有人過來搶糧。 劉福貴思來想去,防不住什么時候有賊人進村,到時候他們家就不一定如現在這般好運,他讓婆娘拿出前幾天腌的野雞來,提著往村長家去。 村長家是王家村唯一一戶擁有百畝良田的人家,就算收成不好,家里仍舊能頓頓吃大饅頭。 可是rou卻沒得吃。 他們要想吃rou,要么去林子里打野味,要么去縣城割rou。 現在外頭那么亂,他們就算手有余錢也沒有膽子大搖大擺割rou去。 村長一家已經好久沒有聞到rou味了。 劉福貴的腌rou簡直送到他的心坎去了。 劉福貴把他的擔憂跟村長說起。 王寶興捋著胡子,他是個有見識的人,不然不可能守住這么大的家業,在劉福貴家剛遭賊那會兒他就想到了這一層。 村里有糧,肯定會招來外頭的覬覦。 而且村里屬他家存糧最多,到時候真有事,他家肯定逃不過去。 思前想后有了些主意,就是不知道村里人愿不愿意。 現在劉福貴又過來找他,他正好借這個關頭跟村里人把話說了。 就在劉福貴急得不行時,王寶興終于開口:“等吃完晌午飯我讓小二子把村里人都叫過來說說,不行咱們就在村頭圍上柵欄,各家各戶再出一個人,不管白天還是夜里,輪著巡邏。到時候有個事,咱們也能提前應付?!?/br> 小二子是他的小兒子王崇運。 “哎,這主意好?!眲⒏YF驚喜地說。 他先前過來王寶興家時,想的是夜間村里有人來村頭村尾守著就行。 王寶興卻說了這么詳細的計劃,繞是劉福貴想破腦子都想不出的。 一邊心里嘆服,村長不愧是讀過書的,想的就是比他們這群泥腿子周到。 王寶興行動很快,每家叫過一個人去把決定說給大伙聽。 大家都懂唇亡齒寒的道理,一家一戶的話,很難抵抗外面對他們糧食虎視眈眈的人,只有全村合力才可以守住糧食。 作者有話說: 安利新文《商戶子的科舉之路》 簡介: 李維章穿越成古代商戶之子 家里什么都缺,唯獨不缺銀子 他還未來得及享受一把奢侈生活,就被父親揪著耳朵進學堂走上科舉之路 作為全家的希望,李維章只好捧起書本,從此開始自己的傳奇人生 …… 從地位低下的商戶之子到打馬游街的狀元郎,再到廟堂之上的首輔 這條路,李維章走了二十年 他的出現亦改變了一個岌岌可危的王朝,讓古老的帝.國重新煥發生機 本文又名《商戶子的青云路》 ps文章男主視角,有女主,感情戲1v1 歡迎大家先收藏哦 第6章 李家 人只剩一把骨頭 有那等不愿意出力的人家,整個過程一聲不吭。 王寶興直接說一句:“我不勉強你們,你不出力,要是你家遭賊,大伙不去管他就是?!?/br> 那兩戶人家連忙說不是。 木槿她們家出的人是王崇武,王崇武是第一波上工的,回來以后興致勃勃地跟木槿講今天的見聞。 村里二十來戶人家,每家出一個人,他們白天兩個人繞著村里巡邏,晚上再換一波,就這么輪著來。 村長甚至把王家祠堂里的銅鑼拿出來給他們,說萬一有事趕緊敲銅鑼。 “我還摸了一把,銅鑼可重了?!蓖醭缥湫缕娴卣f。 金屬在古代價格高昂,祠堂里的銅鑼造型精致,比外面常見的銅鑼要珍貴許多。 木槿特地出門看了看村口的路障。 村長讓他們把唯一一條進村的路給挖斷,下面是個將近兩米深的大坑,聽村里獵戶的建議,在坑底下放了尖銳的竹簽, 掉下去得去個半條命。 除了挖坑還在更靠里的地方設了木柵欄,只有推開木柵欄才能進的來。 此時必須得感謝一下他們村的地形,王家村三面環山,外人進村只有村頭那一條路可走,剩下的要么是樹林要么是溝渠,通行十分不易。 王家渠已經徹底干涸,村里唯一的水井因為挖得深,供村民飲用不是問題,但無法給地里澆水。 因為干旱,田里漸漸出現一道又一道的裂紋。 往年這時候正是栽種的季節,今年人們不約而同停止播種——沒有灌溉的水源,老天又長久不下雨,現在播種只會浪費種子。 “老天沒有下雨的跡象,連王家渠都干了,咱們村有糧,可是存糧又能吃多久呢?老天爺啊,可憐可憐咱們莊稼人吧……”王寶山滿臉憂慮地感嘆。 向上天祈雨的事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發生,可是依舊沒有任何下雨的征兆。 村里人幾乎每頓飯只敢吃五成飽,手里有糧食不假,可是今年的糧食收的本來就少,又遲遲不下雨,下一季的莊稼還不知道能不能種呢。 若種不了,就意味著沒有收成。 為了多省些糧食,好多人家紛紛去林子里挖野菜。 但現在地面干的半點水都沒有,大多數野菜早就枯了,連樹葉都枯萎掉。 糧食實在少的人家就把嫩些的野草樹皮剁碎,跟粗糧混著和面,吃掉多少可以裹腹。 中間,王崇文跟王崇武往李家村去了一趟。 外面亂極了,他們怕被搶,壓根不敢套牛車,不然估計連牛都被搶了。 王崇文在前面拉,王崇武在后面推,上面放了六百斤糧食,二百斤是給有糧家的,二百斤給榔頭家,還有二百斤給王李氏的兄弟也就是他們舅父家送過去。 根據木槿的觀察,古代富戶雇傭長工有兩種結算方式,有的直接給錢,這種一般按天算,出工多少天就給多少銀子;另外一種就是給糧,比如王寶山雇傭的兩個長工,地里糧食一年兩熟,每次收完糧食給他們一人二百斤糧。 王家六十畝地,要是正常的年份,一畝地得有二三百斤收成。 今年大旱,雖說有王家渠能澆水,但每畝收成只有一百斤不到,他家六十畝地,統共收了五千斤糧食。 刨去給長工的四百斤,剩下的糧食至少能保證家里六個大人吃一年多,節省著的話,兩年也可以。 王崇文王崇武兩人往李家村時還特地帶上鐵鍬,就是怕有人劫道。 李家莊不像王家村有河水灌溉,幾乎家家顆粒無收,好多人剛轉過年就往外地逃荒去了,有糧榔頭純粹因為王寶山厚道愿意出往年一樣的價繼續雇他們,他們餓不死才沒有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