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破案冠絕京華 第50節
秦纓說完這話轉身便走,周顯辰看得愣住,崔慕之卻下意識追了出來,“你去郡王府做什么?” 秦纓頭也不回道:“他們不能把死者送出城?!?/br> 崔慕之一愕,“為何?” 他微微駐足,秦纓腳下卻不停,而她更懶得答他所問,不過片刻,人就出了府衙大門,眼看著秦纓要乘著馬車離開,崔慕之忽然意識到,秦纓一定是查到了什么,否則她沒道理去阻攔郡王府如何制備李芳蕤的喪儀,而她未曾說明,不過是不信任他和周顯辰。 顯而易見,秦纓早晚都在找謝星闌,足見她只想將查到的告訴謝星闌,崔慕之唇角緊抿,遲疑一瞬,立刻喚親衛,“崔陽,去牽馬來!” 崔陽應聲,又狐疑問:“世子要去何處?” 衙門之外,秦纓的馬車已經消失在了暮色之中,崔慕之邁步走出去,涼聲道:“我們也去郡王府看看——” 人來人往的御街上,秦纓掀開車簾,催促道:“再快點?!?/br> 夜幕初臨,東西市和各處鬧市最是熱鬧之時,長街上人潮如織,沈珞就算駕車的技術高超,也不敢橫沖直撞,但聽見秦纓著急,他很快換了一條僻靜的小道。 小道雖是狹窄,卻勝在人流稀疏,他一邊駕車一邊不時高喝兩聲,半個時辰不到,便穿街過巷地到了郡王府之外,但馬車剛剛停穩,后面便響起了馬蹄聲,秦纓下馬車之時,正看到崔慕之帶著幾個親衛御馬趕到。 她擰眉一瞬,沒時間與崔慕之糾纏,徑直往郡王府大門行去。 崔慕之本以為他們御馬而來,能在半路便追上秦纓,卻沒想到緊趕慢趕,也只是剛好在府門外遇上,見秦纓急著進門,他也跟了上去。 郡王府府門大開,兩個腰間系了縞素的小廝正守著門口,這模樣,一看便是在為送李芳蕤的靈柩出城做準備,見秦纓出現,兩個小廝皆認得她,其中一個留下引路,另一個連忙一路小跑著去通稟。 秦纓吩咐那小廝:“帶我去見郡王和郡王妃,他們在何處?” 小廝道:“郡王和郡王妃在小姐的靈堂呢,眼下已經快到護送小姐靈柩出門的時辰了,他們在那里做準備,等吉時一到,便要走了?!?/br> 秦纓不自覺加快了腳步,崔慕之跟在她身后,仍是一臉不明,此刻上前壓著聲道:“你要做什么?郡王府如何給李姑娘做法事,你我都無權干涉,你莫非要攔阻他們不成?” 秦纓涼聲道:“你說的不錯?!?/br> 他們沿著早間秦纓走過的路往西行,一路走來,慘白的燈籠灑下一片陰森森的昏光,所有下人都穿上了素服,女眷發髻帶白花,小廝腰間綁縞素,而幾人還未走到水閣之前,遠遠地便看到堂前站滿了人。 除了宣平郡王一家人之外,竟然還有幾道眼熟的身影也在此處,朝華郡主蕭湄、信國公世子鄭欽,以及昨日在簡尚書府上見過的定北侯世子杜子勉。 所有人站在外,而靈堂門口,一個僧人手持木魚開道,堂中十個孔武有力的小廝正抬著漆黑的棺槨一步步朝外走。 郡王妃柳氏被蕭湄扶著,眼眶通紅地道:“我將芳蕤如珠似寶地寵著,看著她長成亭亭玉立的模樣,怎么也沒想到,她會是這般模樣離家……” 宣平郡王李敖也啞聲道:“此去相國寺,便是要為她消除業障,只望她入輪回之后投個好胎,下輩子平安喜樂,再也不受委屈了?!?/br> 柳氏一聽這話,頓時壓抑地掩著唇角悲哭起來,這時,守在一旁的小廝道:“郡王,王妃,云陽縣主來了——” 柳氏哭聲一滯,轉身看向往水閣來的小徑,見秦纓和崔慕之同來,眉頭微微一皺,一旁的宣平郡王李敖也狐疑道:“怎么崔世子也來了?” 鄭欽也杜子勉也朝來路看去,見她二人同來,鄭欽短促地冷笑了一聲。 秦纓走到眾人跟前,先往靈堂的方向看了一眼,而后開門見山地道:“郡王,王妃,送靈柩去相國寺之事,可否暫緩?” 柳氏萬萬沒想到秦纓竟道出此言,她不快道:“我以為縣主是來歸還芳蕤遺物的,卻沒想到縣主連芳蕤去何處超度都要管,衙門查案子不知多久才查出來,難道就讓芳蕤冷冰冰地躺在家里,看著她遺容不在?” 蕭湄站在旁道:“纓纓,你太不懂事了,上次我就說過,讓你不要瞎摻和衙門的事,你怎么半點聽不進我的勸告?讓太后娘娘知道,她又該為你煩惱了,今日送芳蕤出城,我們這些來祭拜的人都要于心不忍,你怎還來搗亂?” 秦纓冷冷地看她,那目光銳利逼人,竟迫得蕭湄下意識往后退了一步,蕭湄驚訝于秦纓的反應,更不明白她這股子凜然不可侵犯的氣勢是從何而來,她咬緊牙關,見其他人也露出驚詫之狀,連忙癟唇做出一副委屈之狀。 她還想再說,秦纓卻已對柳氏和宣平郡王道:“王爺,王妃,我眼下來并非搗亂,只是案子尚未查明,還有頗多疑點,此刻將死者送去相國寺十分不妥?!?/br> 柳氏不快越發明顯,豎眉道:“縣主,我剛才已經說了,這案子不知要查到什么時候去,且你也看到了,芳蕤的遺體早就不成樣子了,她含冤而死,芳魂不得善終,遺體也這樣放在棺槨之中,你要我一個做母親的,眼睜睜的看著她被那些臟東西蠶食殆盡嗎?” 柳氏哽咽出聲,一旁李敖也道:“縣主,朝華郡主說得對,你一個小姑娘,不必摻和這些事,何況衙門都沒說什么,你憑何要求我們?” 因秦纓是小輩,李敖還算壓著氣性,蕭湄聽見此話,委屈的眼底閃過幾絲明光,下頜朝著秦纓微微一揚,而這時,敲著木魚的師父已經走到了中庭,靈堂里的棺槨亦整個都被抬了出來。 等候已久的李云旗接過仆人遞上來的靈幡為meimei引靈,兩旁的素衣仆從,亦要拿著冥錢香燭等物為李芳蕤送靈,幾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眼看就要往出府的路上行去。 見尋常的原由無法阻攔,秦纓深吸口氣,豁出去似地道:“郡王,王妃,若棺槨之中躺著的是李芳蕤,那我的確不該攔阻,但如果棺材里躺著的根本不是李芳蕤呢?” 她目光凜冽,一字一句擲地有聲,連那拿著木魚的僧人都動作一頓,堂前站著主仆近百人,所有人都被她的話驚得愣神。 李敖反應最快,他不敢相信地問:“你剛才說什么?棺材里躺著的不是芳蕤?” 秦纓頷首,“不錯,不是李芳蕤!” 柳氏驚愕難當,夾著一副哭腔問道:“怎么可能不是芳蕤?她離家而去,我們遍尋數日也未找見,還有她眼下的小痣,手上的繭子,還有那裙子上的棠棣紋,哪個都是她,你怎么敢說不是她?” 柳氏痛失愛女,本不愿相信李芳蕤已死,可這么多巧合都出現在女尸身上,使得她不得不信,她好容易接受了現實,想好好為愛女盛大超度,可秦纓卻來告訴她,這棺材里躺著的根本不是李芳蕤,那她此前在為誰肝腸寸斷? 秦纓道:“女子眼下生有小痣者不少,但當初尸體腐爛腫脹,再加上臉被劃花,那小痣根本難以確定是在眼瞼下的哪個位置,手上的繭子當時已經干燥脫落,也難看出是練劍而得,還是做粗活而來……” 柳氏急聲道:“可還有紅裙上的棠棣紋,那是芳蕤最喜歡的繡紋!” “棠棣紋可以臨時找人繡,繡技高超的繡娘,一兩日便能繡出來?!鼻乩t字字錚然,又語聲一沉道:“就算芳蕤喜歡棠棣紋,喜歡紅裙,可她難道還喜歡穿寬大松垮不合身的衣裙嗎?” 柳氏的疑問都被秦纓解答,而秦纓這一問,卻問的她迷茫無措,她不解道:“什么松垮衣裙?芳蕤金尊玉貴,自小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為何要喜歡不合身的衣裙?” 秦纓回身去看,站在一旁的沈珞立刻捧著桑皮紙包上前,而白鴛手中拿著的,正是早間從府內拿走的那件紅裙,秦纓這時道:“王妃說的很對,芳蕤再如何為了逃家掩藏蹤跡,也絕不會去找一件不合身的紅裙套在身上——” 她指著身后兩件紅裙道:“這一件王妃熟悉,是早上我取走的,我當時取走此物,便是想與死者身上穿的那件作比對,這一比對,果然發現了古怪?!?/br> “當日去義莊之時,死者尸體已經腐爛嚴重,身軀四肢腫大,那件臟污的紅裙勉強能套在尸體身上,已足以說明這紅裙本算寬松,但這件紅裙皺皺巴巴,本就是泡水之后皺縮過的,今晨我將兩件衣裙一比,發現死者身上的衣裙比芳蕤干凈的這件紅裙還顯寬大,那便能說明,這件紅裙在未縮水之前,就更不符合芳蕤的身形!” 在場聰明的,聽到此處已經發現不對,柳氏欲言又止,可看著那件干凈華貴的紅裙,卻又不知該如何反駁,一旁蕭湄道:“你就憑一件裙子便說那死者肯定不是芳蕤?倘若不是芳蕤,那又是誰?京畿衙門也沒查出死者是旁人啊?!?/br> 秦纓并不想只憑一件紅裙便將今日的猜測公之于眾,因此才要等著謝星闌再詳加查探,可她沒想到郡王府竟要將死者送去相國寺,這一送便是將李芳蕤之死大告天下,對郡王府有害無利不說,對棺材里真正的死者也十分不公,因此秦纓才來阻攔,若勸說住也就罷了,偏偏還勸說不住,這才不得不將內情和盤托出。 秦纓道:“死者身份我尚未確定,但我能斷定絕不是李芳蕤?!?/br> 李云旗聽到此處,只覺掌中招魂幡燙手,他強忍著不適道:“你的意思是,死者不是芳蕤,而是其他遇害的姑娘,可你剛才說了,那衣裙勉強套在死者腫脹的尸體上,且本就是縮水發皺的,由此可見,那件紅裙也不是死者本來穿著的衣物,如此豈非相悖?” 李云旗心思洞明,秦纓卻在猶豫該不該道出更多推斷,眾人見她像被李云旗問住似的,懷疑的心思頓時又冒了出來。 柳氏跟著道:“是啊,縣主言辭相悖,且你既說死者不是芳蕤,那我的芳蕤現如今在何處?我們找了這么多天都沒有她的蹤跡,她若知道我們以為她死了,還要大辦喪事,便是再氣我們也該露面了,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她平安無事……” 宣平郡王李敖也道:“是啊,我們當然希望她活著,可如果遇害的真是芳蕤,縣主卻在此危言聳聽,那耽誤了替芳蕤超度亡魂,縣主如何負責?” 李敖目光迫人,其他人也一錯不錯地盯著秦纓,見秦纓似乎很難啟口,李敖干脆道:“既然都安排好了,還是按照安排先將靈柩送去相國寺為好,免得誤了吉時?!?/br> 秦纓腦中在天人交戰,見此狀,她只得道:“不是我言辭相悖,而是不便告知你們,那尸體上的紅裙,乃是有人故——” “??!鬼啊——” 秦纓話未說完,往水閣走的方向,忽然傳來一道小廝凄厲的驚叫,眾人嚇了一跳,紛紛往來路看去,這一看,便見昏光之中,一個素衣小廝連滾帶爬地跑了過來,他一邊跑一邊回頭看,像身后真有惡鬼追趕一般。 眾人皆看的眉頭緊皺,再加上身邊便有一口棺槨,當下都覺背脊一涼,除了幾個抬著棺材的小廝,其他人紛紛后退半步,真怕棺材里爬出鬼來。 唯獨秦纓站著沒動,因為她看見往水閣來的小道之上,行來了一道挺拔英武的身影,謝星闌著玄色圓領官袍,容色冷峻,眼輪漆黑,行止之間,袍擺上的金色獬豸紋流光溢彩,仿佛神獸獬豸要活了一般。 他步履如風,秦纓隱隱看見他身后跟了幾個人,只以為是謝堅和其他翊衛,其他人也做此想,這時,大家將目光落在了那個連滾帶爬的小廝身上,便是秦纓都在想,這小廝怎怕謝星闌怕到了將他當成鬼的地步,且還尖聲喊了出來。 見來的是謝星闌,蕭湄還沒等他走近便喊道:“謝欽使來的正好,纓纓今日在此妖言惑眾,非說那棺材里的死者不是芳蕤,你身為龍翊衛欽察使,豈能讓她如此胡鬧?!” 聽見她的話,謝星闌郁黑的眼瞳猝然一亮,他看了眼秦纓,又森然望向蕭湄和宣平郡王夫妻,揚聲道:“云陽縣主說的不錯,棺材里躺著的,的確不是李芳蕤?!?/br> 他說完這話,已走到近前,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他往一旁側身一讓,他高大身形讓開的剎那,一道纖瘦的身影出現在了燈火昏暗的小徑之上,來人眉眼秀美,此刻卻滿是歉疚。 而在看清她面容的剎那,此起彼伏的驚叫聲響了起來。 “大小姐回魂了!” “鬼——鬼啊——” 第50章 拆局 站在路口近處的婢女們嚇得步步后退, 抬著棺材的小廝也紛紛撒手,厚重的黑漆棺槨“砰”的一聲墜地,重響聲又激起驚叫連連。 蕭湄本扶著柳氏, 此刻尖叫一聲朝柳氏身后躲去,柳氏被蕭湄推得一個趔趄, 卻無暇顧及,本滿含悲戚的眸子迅速泛紅,顫聲喚道:“芳蕤——” 站在小道上的人, 正是消失了十多日的郡王府大小姐李芳蕤,她著一襲月白衣裙, 身形纖瘦筆挺, 她生的一雙彎月般的笑眸, 左眼下一顆淚痣為她明麗的眉眼增添了一絲嫵媚, 此刻她眼底多有歉疚,聽見呼喚,她步履利落地朝柳氏奔了過來, “母親——” 還未等李芳蕤走近,柳氏便迎上去一把將她抱在了懷里,又哽咽道:“乖女兒, 你還活著, 你真的還活著,你知不知道母親這幾日是怎樣過的?母親恨不得陪你同去才好!” 李敖驚震過后, 眼眶也微微發紅,見李芳蕤和柳氏如此, 他心底慶幸與氣惱交加, 神色復雜地上前兩步,想責罵卻又責罵不出。 李芳蕤抱著柳氏, 又去看李敖和李云旗,“父親、哥哥,都怪我不好,我不知事情鬧成了這般,若非謝欽使找到我,我還不知有這樣大的誤會?!?/br> 李云旗緩步走到母女二人身邊,也有些痛心疾首,“所以你這幾日到底跑去了何處?為何我們派出了那么多人,卻怎樣都找不見你的蹤跡?” 李芳蕤委屈道:“我去了靜云庵?!?/br> 李云旗蹙眉,“那是何處?” 李芳蕤癟嘴道:“我知道府內武衛不少,若躲藏在近處,你們一定能找到我,于是跑去了白石溝那邊,那邊我雖未去過,卻聽府里一位嬤嬤提起過,說那邊有兩座庵堂,從前京中有哪家女眷犯了錯,會被送去很那邊的庵堂清修,既能懲罰人,又能掩人耳目,我便想,去了那里,怎么樣都不會被你們找到,那日我身上帶著銀錢,去了庵堂中,只說是想來此修行半月,給足香油錢后不許她們告訴外人,她們對我也十分周到——” 她邊說邊安撫柳氏,一旁謝星闌補充道:“白石溝在相國寺西北二十里之地,那里有一個驛站,還有兩個不大的村落,驛站后山上有兩個庵堂,其中一個便叫靜云庵,平日里兩個庵堂香火冷清,且都只有三個師太清修,她們庵堂內無法自給自足,每兩日下山去驛站采買一次日常所需?!?/br> “十日之前,驛站之人發現靜云庵的師太采買糙米的量多了些,后來連著四次都是如此,他們問起師太,師太卻并未告明內情,待金吾衛的人去搜尋之時,正好查問到了這一點,消息送回,我便懷疑庵堂里多住了人,今日去了庵堂,果然找到了李姑娘?!?/br> 李家三人面露恍然,李敖忍不住道:“幸而謝欽使見微知著,若沒注意到這人的說辭,芳蕤還要在那山上躲藏著?!?/br> 李芳蕤聞言愧色更甚,一旁的秦纓也總算知道今日謝星闌去做什么了,她打量一番李芳蕤,見她衣裙纖塵不染,儀容光彩明秀,便能想象她這幾日在安堂內過的算好,再去看不遠處的漆黑棺槨,秦纓一顆心便微微發沉。 “你如何知道死者并非李芳蕤?” 秦纓看李芳蕤,謝星闌卻在看她,他又走到她身邊,語聲壓低了些問,秦纓轉身瞧他兩眼,緩舒了口氣道:“幸好你來的快,否則他們真要以為我在妖言惑眾了?!?/br> 她示意沈珞和白鴛拿著的紅裙,“我對比了死者和李芳蕤此前穿過的衣裙,發現根本不是一種身形,再加上一些別的端倪,這才推斷死者并非李芳蕤?!?/br> 謝星闌蹙眉:“別的端倪?” 秦纓頷首,又四下看了兩眼,明顯覺得此地人多不方便細說,謝星闌便不再追問,這時小廝婢女們接受了自家大小姐沒死的現實,都面露歡喜之色,李芳蕤和柳氏也哭完了,李敖便看著謝星闌和秦纓道:“如今看來的確是搞錯了,既然找到了芳蕤,那便說明這位死者另有其人,如今怎么個章程?” 謝星闌便道:“既然與郡王府無關,那便將死者送回義莊,衙門自然還會查下去?!?/br> 李敖掃了一眼棺槨,道:“好吧,就連這棺槨也送給這位姑娘吧,我們搞錯了幾日,她的家人只怕也急壞了,希望你們早日查出來,別讓她死的不明不白?!?/br> 雖然死的不是女兒,但這幾日他們受夠了煎熬,也能體會真正痛失女兒之人的苦處,李敖一聲令下,本來要送去相國寺的棺槨,改道送往城南義莊,眼看著小廝們抬著棺槨朝外走,那捧著木魚的高僧頗有些無所適從。 這時柳氏拉著李芳蕤的手上前,語聲緩和道:“沒想到縣主說的是真的,雖然謝欽使回來的也及時,但若不是縣主攔阻,這會兒送喪的隊伍已經走上御街了,到時候當街鬧了大笑話,對我們府中百害無一利?!?/br> 想到適才對秦纓的態度,柳氏面上也有些掛不住,因秦纓從前放肆荒唐,她對秦纓本就多有輕慢,可此番事關李芳蕤和郡王府的臉面,她到底分得清利害,她上下打量秦纓兩眼,至此刻,才覺得如今的秦纓,和她以前知道的云陽縣主是大不一樣了。 李芳蕤也目光晶亮地看著秦纓,“從前與縣主打過兩次照面,卻真沒想到縣主竟有如此探案之才,縣主此前幫忙破了忠遠伯府的案子,當日涉案的幾家人都在傳縣主英姿,我亦命人私下打探過,聽完還還半信半疑,此番縣主還未見到我回來,便知道死者并非是我,便足以證明他們說的都是真的,縣主是怎么做到的?” 李芳蕤因自小習武的緣故,即便千嬌萬寵的長大,性子也頗有豪爽一面,她滿眸贊嘆之色,一旁的李云旗表情就有些古怪,他知道自家meimei令人打聽伯府案內情之事,自然覺得李芳蕤是受了那案子的影響才出走,從而怪上了秦纓,覺得秦纓是導致李芳蕤慘死的重要緣故,但如今李芳蕤好端端活著,他那日所言,便很是失了禮數。 一炷香的功夫之前,在場者無人相信秦纓,可從李芳蕤活生生出現的那一刻,所有人對秦纓的質疑都不攻自破了,不僅李家人覺得秦纓實在聰明,便是在場的鄭欽和杜子勉都圍了過來。蕭湄縮在人群最后,看著這幅場景,直酸得牙癢癢。 崔慕之本是跟著秦纓來的,卻是毫不知情的那個,而秦纓前腳道明死者并非李芳蕤,后腳謝星闌便帶了李芳蕤回來,仿佛她二人之間有種別樣默契,現如今她二人被圍在一處,他卻只能做個旁觀者,崔慕之只覺心底滋味雜陳。 秦纓平靜道:“也沒什么,只是再疑難的案子也總有線索可循,查到的線索夠多,便能看到真相為何了,李姑娘不曾遇害,便是最好的局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