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子監開組會 第109節
莊良玉帶著這些人走過莊家農莊的田間地頭,此時已經過了霜降,馬上就要進冬天,小麥這時已經出苗。 有人問她,這樣冷的天氣為什么還要種東西,不怕莊稼會凍死嗎? 莊良玉說:“這是改良以后的冬小麥,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填補河源地區的種植空白,充分滿足糧食生產需求?!?/br> 她就像是領著小學生春游的老師一樣,舉著自己的小喇叭說道:“大家跟好,不要掉隊!” 甚至不知從哪里掏出來一面小紅旗,高高舉起,在前面像個導游一樣引路。 “大家即將看到的,是采用全新耕作模式的改良品種冬小麥,該種冬小麥目前已經處于實驗三期階段,如果明年能夠穩定收成,就可以作為穩定品種推廣種植?!?/br> 上三學的貴族子弟各個都是見多識廣的,世家的精英教育不僅給了他們高人一等的脾氣也給了他們高人一等的眼界。但眼下,這些眼界在莊良玉這里—— 沒用。 他們的眼界在吃喝享樂上,能一眼看出前朝書法大家的真跡,能觸手鑒別絲綢品質優良,可對于眼前這些還處于萌芽狀態的小麥苗,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讓他們品鑒一下蘭花和牡丹的品相還能說得頭頭是道,可辨別麥苗和韭菜—— 葉瞳齡好奇心重,甚至蹦下地去看著麥苗到底有什么不同。 莊良玉懶洋洋地站在田埂上讓他們小心別踩壞了麥苗,說道:“古語有云:‘白露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銈冎皼]聽過?” 莊良玉笑得很敷衍:“沒關系,從今天開始就聽過了。這句話說的就是冬小麥的種植時間。先前下三學研究農學的學子已經與當地農戶一起完成了冬小麥的種植,你們現在看到的,便是剛剛破土的麥苗?!?/br> 雖然雍朝有二十四節氣,但西都城所處的北方地區,此前一直以春小麥種植為主,冬小麥只在偏南的地區耕種,哪里會聽過莊良玉說的這句用來種植冬小麥的俗語? 甚至有些人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自我懷疑,低聲詢問,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自己見識短淺。 “誒!那位學子,你當那麥苗是你的頭發嗎?一薅就掉的?!?/br> 好奇心沒用對地方的學子對小麥苗伸出罪惡的手,還沒來得及靠近就被莊良玉的火眼金睛發現了。 莊良玉等這些人安靜些了,才說道:“改良之后的冬小麥,畝產可以達到七百斤,今年會改革新的耕種方法,如果實驗成功,甚至可以達到八百斤的產量?!?/br> 莊良玉說完,學子們附和,附和之后便沒了下文。 可說到底,對于這些學子而已,他們沒有糧食畝產的概念。 莊良玉長吁短嘆一聲,像是對他們麻木的表現痛心疾首,十分沒有老師模樣地蹲坐下來,手里的長桿小紅旗在綠油油的麥苗頂上飄來飄去。 “估計你們對這些數字毫無概念,以男子而言,一餐飯會吃掉三個大饅頭,這就是二兩干面粉。一斤是十兩?!?/br> “各位學子算數學得都不錯,不如算算這夠自己吃多久的大饅頭?” 莊良玉等著這些人算,等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這才站起身拍拍土說道:“一天會吃掉六兩面粉,十天是六斤,一個月就是十八斤?!?/br> “而七百斤,夠你們吃三年還多三個月?!?/br> 莊良玉說完,全場死寂。 單單只聽一個七百斤,完全感受不到什么,但被這樣拆解一算,竟然是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 “或許要刨除一些損耗,畢竟麥粒磨成粉,也是有出粉率的。按照八成來算,五百六十斤,也夠一個成年男子吃兩年半?!?/br> 莊良玉笑瞇瞇地說著,留給這些人兩分鐘的冷靜時間,然后再次揮舞自己的小旗子。 “好了,沒有見識的小菜鳥們,跟著我往前走,帶你們見見新世界!” …… 莊家的農場,已經在采用一些大規模種植的方式,農田平整寬闊,農莊的農民此時正在準備趁著天氣晴好進行土地翻耕和秸稈還田,正忙著在田邊粉碎秸稈。 農莊的人見到莊良玉,個頂個笑著打招呼,不是別人常叫的小莊先生,也不是嘉禾縣主或者將軍夫人,這些人就叫她莊二娘子。 而且每個人臉上都會露出親切善意的笑容。 京中勛貴子弟家中也多有賞賜下來的封田,農莊里也有人從事耕種生產,但說到底,那些是下人,他們才是主子。所以根本談不上親近。 眼下莊良玉跟農莊里的人的相處方式便震驚到了這些人。 “莊家的下人都這樣沒有規矩?” 莊良玉走在前頭聽到了這句話,回頭瞥了一眼,繼續往前走,“什么是規矩?盡職盡責才是規矩,講究尊卑只能說明一個人沒有別的能讓他人信服的本事?!?/br> 那學子瞬間紅了臉。 莊良玉說話貫是如此,不中聽,刺人,偏偏還在理。 此時已是秋末,田里已經過了最忙的時候,越往里走,便越能顯出農莊的忙碌。 有人好奇問道:“莊先生,此時應當已經過了農時,為何還會如此繁忙?” “已經種上小麥的地無須再處理。但土地一直耕種會導致肥力下降,所以也要休耕,現在他們做的翻耕和秸稈還田就是在讓土地休息?!?/br> 很快,他們便看到了地里的農用機械,雖然還是需要人工或者畜力來驅使,但從效率和效果上來說,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莊良玉指著田邊修整過的溝渠和水閘說道:“等到需要灌溉的時候,只要開閘放水即可,不出兩刻鐘,水便會流經農莊的四百畝土地?!?/br> 立時,驚起“哇”聲一片。 莊良玉一邊走,一邊講解,說這個地方用的什么原理,用的課上學過的什么知識。 對于這些學慣了上三學里之乎者也的世家子弟而言,這種將想法變成現實落地的事實,是一種新奇且充滿有活力的事情。 他們習慣了去挑文字的毛病,去跟人勾心斗角,跟人在各種場合爭鋒相對,互不相讓,但若是真的讓他們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 好像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除開名利富貴,他們想做的是什么? 莊良玉似乎能看懂他們的表情,猜透他們的所思所想,扛著小旗子,晃晃悠悠說道:“所以,如果不做官,你們想做什么?” 說到這里,一瞬間莊良玉福至心靈,頗有些興高采烈地說道:“既然如此,今日過后,便請諸位學子寫一篇文章,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人生的意義,題目就叫——” “《若不為官,我想做……》,來一個半命題作文,無論大家今后到底要做什么,今天都可以盡情想象,沒有字數限制,沒有文體限制。五言、七言、絕句、律詩、辭賦皆可,但一日后,均要準時將課業交上來?!?/br> 莊良玉笑眼看著這群年輕學子們一瞬間苦惱,下一瞬間又欣喜若狂的臉,心中一聲慨嘆。 世家教育與倫理綱常將人的想象力束縛住,當思緒可以放飛,伴隨思想改變引起的變革也將隨之而來。 *** 莊家的城郊農莊,不僅已經有了規模種植的雛形,也有了規模養殖的雛形。相比于耕種,養殖的機械原理相對簡單一些,采用土法也能制造工具。 農業生產離不開化學的發展,但眼下點亮科技樹根本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莊良玉眼神微亮,期待地看著走進養殖場的學子們,內心一聲感慨:“真希望這些人里能出幾個搞化工的天才?!?/br> 目前,農場養殖已經脫離原始的散養模式,小羊都養在圈里,邊上有用來喂水喂飼料的槽,底下是他們看不出名堂的網。 原始的農家肥清香撲鼻而來,莊良玉根本不給這些人逃跑的機會,轉身便將大門關得死死的。 然后找了負責養殖的農戶來解說這里的工作原理。 起初還對農戶身份多有不屑的人此時也漸漸轉變態度,尊敬了不少。 莊良可不是個有良好耐心的人,她沒那么多時間浪費口舌去溫柔的教導這些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的年輕人。 直觀的讓他們感受沖擊,哪怕與他們本身的政見相左,只要能造成沖擊就好。 面對能夠產生巨大經濟利益的新興生產方式,他們會自己做出選擇。 …… 這是莊良玉第一次將自家的農莊完全展示在世家面前,她幾乎可以預料,接下來的一段時日里,她又將面臨無數刺探,恐怕又很難再睡個好覺了。 果不其然,當日夜里,她的書房再次被刺客潛入。 而第二天,她的門前,多了來自永定王府和琉安王府的護衛。 眼下來看,莊良玉也好,忠國公府也罷,都不曾站隊,所以兩方互相看不順眼的護衛只能一起工作。 甚至在第三天,守在莊良玉門前的護衛又多了一支。 是順德帝。 大概此時奏章已經送了上去,對巨大利益眼饞的世家們已經在鼓動順德帝讓莊良玉將改良方案盡數交上去。 莊良玉毫無意見,只是—— 到底這些老家伙們還是慢了一步。 莊家的方法是無數學子摸索出來的,也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最適合大雍的耕作方式,早在今年的《群青集》里就已經隨著商隊走遍大江南北,彼時對此不屑一顧的世家,到頭來竟然比他們看不起的平民百姓還要慢上一步了。 莊良玉跪地行禮,將方案呈上,然后再次捧回來自皇帝的獎賞。 一時,風頭無兩。 聲名,甚囂塵上。 作者有話說: 【1】cau校訓,母?!?/br> 第100章 比爛 自莊良玉因著一紙婚書走入西都城權貴的視野中, 她便成了整個城里最常被提及的名字。 風評轉了又轉,毀譽參半。 無論男女老少,似乎不議論幾句便顯得自己跟不上這波風潮。 榮親王便等在府上, 等著莊良玉來找他商討春闈事宜。 有官員說道:“王爺,莊良玉此人難以捉摸, 其背后之人更是深藏不露,您與其相處萬要小心!” “此女心思深沉, 絕非善類。若是放之任之,今后必將壞我等大事。還請王爺下定決心——”說著,手上比了一個果斷的手勢。 榮親王此時并未像平日那般懶散地靠在椅子里,反倒坐得端正, 神情也極為冷漠疏離。 “依臣下所見,此時并非動手的最佳時機。根據消息, 保護的人有三批, 來自宮里、琉安王府和永定王府,此時行動極易遭人懷疑。輕舉妄動, 易功虧一簣?!?/br> “王,三思?!?/br> 就在榮親王準備開口時,外面傳來侍衛通傳的聲音:“王爺, 國子監祭酒已到王府大門?!?/br> 榮親王神情上的冷硬散去, 又恢復了往日懶散的模樣:“請進來吧?!?/br> “諸位大人的良言皆會認真思慮,此事改日再議?!?/br> 屋內的幾位官員魚貫而出,唯有方才比手勢那位, 在臨走時,又回頭看了一眼。視線自榮親王身上掃過, 竟然在榮親王身上感受到一股與平日截然不同的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