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秦暴君的駙馬[穿書] 第321節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她是花滑女王[重生]、春日序曲[娛樂圈]、奮斗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紅玫瑰、大叔,你的嬌氣包哭了要貼貼、美強慘魔尊他拒絕BE、大理寺升職記、七零對照組的美嬌作辣媽、金粉墮(高干)、美艷女主的濫情手冊
菟裘鳩感受到他的不舍輕笑了一聲,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對了,等會我寫一封信給大宛王,等你到了龜茲順便派人送去吧?!?/br> “給大宛王?”嬴華璋腦子一轉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說張良會去大宛?” 菟裘鳩在他懷里找了個舒服的位置說道:“對,龜茲勢力比車師還不如,否則又何必跟車師聯合?龜茲無法給他庇護,他最多也就是給龜茲王出一點主意利用龜茲士兵攔住我們的腳步,真正能夠護住他的還是大宛?!?/br> 不提大宛經濟不差外加人口眾多,就說大宛與大秦之間的距離就知道想要攻打大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歷史上漢武帝為了汗血寶馬的確把大宛給打下來了,但耗費的錢財卻比打下大宛帶來的利益多多了。 菟裘鳩肯定不想跟大宛打起來,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跟他保持友好貿易往來才是最好的。 就算要打也要把西域全部掌控在手,能夠隨時從西域調兵,糧草也能從當地出之后才行。 可大宛若是真的收留了張良,恐怕就不是菟裘鳩想不想的事情了。 那可是謀刺皇帝還險些成功的人,一天找不到他,嬴政就一天如鯁在喉,大宛王若是收留他就代表著被張良的才華打動,肯定要重用。 嬴政的脾氣比漢武帝還要強硬一些,恐怕理由都不會找直接就打上門。 菟裘鳩寫這封信也是希望大宛王能夠看明白,不過,對方也未必會聽,看情況吧。 嬴華璋倒是很清楚菟裘鳩的想法,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br> 其實這封信也不太好寫,語氣太溫和對方未必會當回事,太過嚴厲又有威脅對方的意思。 更何況他還要用對方的語言來書寫就更難了幾分,為了這封信,菟裘鳩感覺自己的頭發都掉了好幾根。 好不容易寫完,他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擺爛狀態:大宛王若是聽勸最好,不聽勸他也沒辦法了,就蹲在這里等著大軍過來去打大宛好了。 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還不能擺爛,還得給咸陽那邊寫奏疏并且要發捷報露布至京。 所以別看他沒有帶兵出征,實際上要忙的事情也不少。 捷報很容易,反正是嬴華璋打贏了勝仗,那自然是怎么好怎么寫,反正有車師王作為“戰利”,無論寫的多夸張大家也得認。 除此之外就是解釋一下為什么繼續打龜茲,其實理由也是現成的,第一,發現了張良的蹤跡,他跟車師和龜茲人混在了一起,接下來還可能去大宛;第二,他們要趁著這個機會為皇帝開疆拓土。 等寫完之后菟裘鳩就發現這份奏疏與其說是給朝廷交代,其實更多只是給嬴政一個交代。 不過也沒什么問題,嬴政作為大秦最高意志,只要他覺得沒問題,那就絕對沒問題。 若是有人提出異議,那可能被解決掉的就是提出異議的那個人。 捷報迅速傳至咸陽,大秦已經許久沒有過戰事,甚至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西域那邊打了起來,突如其來的捷報讓整個咸陽都陷入了議論。 與眼與眼 所謂露布至京就是送捷報的人在城鎮和有人煙的地方一路高呼而過,將大捷的消息傳揚四海。 于是大家不知道為什么打仗,卻很清楚一點——夏郡郡守和郡尉又打下了一個小國,并且還俘虜了對方的國王。 不管為什么打起來,反正這個消息是非常提升士氣的。 當然也有人皺眉不贊同:“近些年來西域諸國一直納貢,為何要主動掀起戰爭?不知又死了多少人,夏郡的郡守和郡尉……兇性太盛了一些?!?/br> 只是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最主要的是皇帝開心。 嬴政在看到張良出現在車師的消息的時候,面色有些不好看。 堂堂皇帝被刺殺,許久沒有抓到主謀,好不容易抓到主謀結果半路又被人救走,這無異于狠狠下了他的面子。 要論對張良的恨,劉季等人還比不上嬴政。 所以在知道張良幫助車師和龜茲的時候,嬴政果斷決定無論誰說,都必須讓嬴華璋和菟裘鳩繼續打下去,至少把張良抓到或殺死再說。 這兩個人一個是他兒子,一個是情同兒子的晚輩,對于刺殺他的主謀肯定不會放過,若是換一個人可就不一定,為一個人而發動一場戰爭……想必很多人會不同意。 更何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詞極具誘惑力:開疆拓土。 沒有一個皇帝能抵擋這四個字的魅力,只是看著就能心生豪氣。 嬴政做好決定也做好了力排眾議的準備,不過,真正跳出來反對的人并不多。 大家又不是傻子,皇帝的兒子打了勝仗,現在還在前線,而皇帝的態度也十分明顯,誰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 嬴政最近這些年脾氣是好了一些沒錯,但也十分情況的,現在這種情況他是絕對不許任何人違逆的。 更何況丞相也同意皇帝的意思,其他人就別想著反對了。 唯一讓大家有些擔心的就是這一場仗下來,會不會讓太子之位的歸屬更加撲朔迷離? 之前的刺殺風波已經過去,對于扶蘇的影響幾乎沒有,皇帝的偏愛表現得十分明顯,讓大家幾乎以為扶蘇是板上釘釘的太子。 云中郡這些年發展得越來越好,哪怕沒有嬴華璋和菟裘鳩的幫忙,扶蘇也都撐了下來。 可現在……嬴華璋身上又多了一份軍功。 大家腦殼都有些痛,很想問問皇帝到底要讓誰做太子啊,別讓大家猜了行不行? 這要是站錯隊那可不僅僅是掉腦袋的事情,很可能死全家啊。 實際上就連嬴政都搖擺不定,這兩個兒子都很好,也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著實讓老父親有些發愁。 當然一直不選太子還有一點是萬一他真的能長命百歲呢? 菟裘鳩的丹方來歷成謎,然而嬴政卻一直在吃著,配合上對方那些宜忌,他自己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身體越來越好,隱隱仿佛回到了年輕時候。 若是他的壽命足夠長,那么太子之位不需要有太早的歸屬。 嬴政不知道后世歷史上有那么多倒霉的太子,但他有超凡的眼光,只要想一想就知道當幾十年太子不是什么好事,要么當父親的懷疑兒子會忍不住造反,要么兒子真的忍不住造反。 至于那些臣下想著站隊的事情……他又何必管這些?一天到晚不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天天想著站隊,都欠收拾。 嬴政一邊想著一邊給菟裘鳩回了一封信,比起讓他頭痛的兩個兒子,顯然菟裘鳩才是最讓人省心的一個。 于是菟裘鳩就得到了一封充滿了各種夸贊的信,菟裘鳩看完之后險些熱血上頭讓嬴華璋把大宛也給打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菟裘鳩:道理我都懂,但是祖龍夸我哎!兔兔捧信興奮跑圈.jpg 第354章 嬴華璋沒有去打大宛,甚至他對大宛王還很客氣,除了菟裘鳩寫的信之外,他還帶過去了一套精美的瓷器。 經過這些年發展,大秦的瓷器不說突飛猛進但也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別的不說,只是上面的圖案都有了各種衍生。 菟裘鳩也不是經常設計圖案,一般只有在送嬴政或者長輩的時候他才會親自cao刀設計。 而除了他設計的那些之外的圖案就是瓷繪工匠創造出來的。 為了激勵這些人創造,菟裘鳩甚至承諾設計出圖案的匠人在陶瓷賣出去之后能夠獲得分成。 畫的越好看越是受歡迎賣的就越多,當然分來的錢也越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匠人們一個個摩拳擦掌,由此還催生出了一種新的工匠——瓷繪匠。 嬴華璋帶過去的就是大秦目前賣的最好的一套花鳥圖案的陶瓷。 大秦的陶瓷因為供應本國都有些吃力,所以很少外流,商人也不喜歡運送陶瓷,一旦破損那就是血本無歸。 所以嬴華璋這一份禮物也算是送到了大宛王的心口上。 之前菟裘鳩送給大宛王的瓷器一直被他小心翼翼的放起來,都不舍得用。 而那還只是沒有圖案的白瓷,如今這有著圖案的瓷器更是讓大宛王視為珍寶,并且承諾一旦發現張良的蹤影必定告知嬴華璋,若有機會甚至會抓捕對方交給嬴華璋。 只是一個秦人而已,還是妄圖弒神的凡人,是死是活大宛王都不是很在意。 是的,在菟裘鳩的信里,張良這個人意圖謀害他們兄弟的信徒進而影響他們兄弟,所以才被追殺。 無論是菟裘鳩還是嬴華璋,他們兩個都十分注意維持著嬴政的神格。 既然是神,被刺殺之后怎么抓個凡人還這么費力呢? 但如果換成菟裘鳩和嬴華璋就沒什么問題了,首先他們說的是那個人傷害的是他們的信徒,他們此次是為了信徒出氣,但是又不想影響跟大宛王的友情,所以不打算直接進入大宛捉拿,讓大宛王出手幫忙。 這不就圓回來了嘛,人能跑掉是因為他們得到的消息比較晚,沒有立刻出手是因為他們不想破壞跟大宛王之間的感情。 再加上貴重禮物這個糖衣炮彈,大宛王心里自然是沒有任何抵觸情緒的。 尤其是在知道龜茲十分迅速被滅之后。 龜茲王早就預料到秦人會打過來,所以早就安排好。 之前縱然跟車師聯兵他也沒有把整個國家的精銳都派出去,甚至派出去的是少數,打的注意就是贏了跟著分好處,輸了也不影響整體實力。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自以為的萬全防護在面對秦人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哪怕張良臨走之時還給他出了許多主意,讓他不要跟秦軍硬碰硬,最好選擇纏斗。 張良之所以這么說是篤定嬴華璋他們遠程作戰,糧草壓力必然很大,樓蘭的糧食支撐不起這么多士兵的糧草,夏郡不種植糧食,云中郡雖然有存糧,但距離這里也很遠,運輸十分不便。 張良甚至給龜茲王出了主意讓他盡量找到對方的糧道,一旦切斷秦軍的糧道,那就意味著秦軍斷了補給,到時候完全可以再散布各種謠言動搖對方的軍心。 在出謀劃策的過程中,張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讓士兵分散,因為對方有一種很厲害的東西,范圍殺傷性很大,士兵一旦聚集就是團滅。 張良不好給黑火藥下定義,不知道是特殊手段還是武器。 不過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龜茲王必須重視起來。 龜茲王倒也重視了,于是學習了匈奴當年的方式,只不過匈奴人家是騎兵,分散聚合都很容易,他們沒有馬,步兵的靈活性終究是不如騎兵。 更何況哪怕不用黑火藥,嬴華璋也不怕龜茲軍隊啊。 論指揮,對面不如他,再加上大秦還有旗語這個能夠隨時傳遞軍令的東西存在,而且經過改革,旗語也從以前單方面下令變成了能夠進行一定反饋的存在。 就算是菟裘鳩再來看都未必還能認得出旗語的意思。 嬴華璋倒是一直都在跟進學習,這不就用上了。 站在龜茲王宮,看著被五花大綁的龜茲王,對于沒有搜尋到張良的蹤跡,嬴華璋也不算意外。 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承認菟裘鳩說對方足智多謀是有道理的,哦,在嬴華璋這里,張良那叫詭計多端。 大宛王的消息傳來的很快,看在兩套瓷器的份上,大宛王將近期前往大宛的外國人全都排查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有關張良的信息——秦人的長相在這邊的人眼里還是很特殊的。 只要張良被人看到就肯定能夠認出對方。 不過嬴華璋也沒完全指望大宛人,他還聯系了留在大宛境內的商人。 大宛王未必能夠注意到民間那些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角落,倒是過來做生意的商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能打交道更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