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東都 第302節
書迷正在閱讀:點水葫蘆(1V2 骨科 原名《勾引》)、癡戀(骨科 兄妹h)、上司是我甩了三年的前男友(np,男全處)、入夢成了頂流心里的白月光(高h)、成為色情漫畫女主角(校園 h)、替罪羊(先婚后愛1v1)、退休假日(1v1H)、脫軌人間、豪門后爸的快樂你想象不到、穿成大秦暴君的“駙馬”[穿書]
看似彈劾齊王大齡不育,實際上是告訴大家,這個皇太弟有個天然的缺陷,他沒有子嗣。 皇太弟與皇太子不同,他的法定效力不那么正式,可替代性更大。 潁王雖然沒有王妃,但他有兒子啊,他還是齊王的兄長,從王朝延續傳承上來說,他明顯比齊王更有優勢。 就問你齊王要顧自己,還是要顧裴煊? 第467章 彈劾2 李德裕上朝途中突然遇刺,宮外還在追兇,宮內卻已對齊王與裴煊發起了圍剿。 阿夔在北部擅自發起對草原羈縻州的進攻,被李奏用洛泱畫的“大唐疆域圖”,以及馬存亮的機智暫時化解,為他贏得了解決的時間。 但對御史臺有備而來的攻擊,他還真沒有立竿見影的對策。 殿中大臣哪個不是人精,人人都看出楊嗣復等人來者不善,這才后知后覺的猜測: 是不是……大明宮里的圣人不好了? 自宦官掌權以來,大臣們已經習慣于“內臣定天子,外臣北面而事之?!?/br> 齊王監國以來的種種措施,確實讓人感覺他有能力做個中興之主,帶領大唐再續他父皇憲宗的“元和中興”。 但只能說慣性思維是個很可怕的東西,把控圣人的權宦已除,大多數人卻還沒能想到,其實自己有爭取更優秀君王的權利。 彈劾裴煊,不管結論如何,至少在查清之前,他要暫時卸職回避。 他自身尚且難保,又如何幫得了李奏? 他們還聰明的把宋申錫與李奏、裴煊名正言順的隔離開,用“交好”來削弱他幫腔的公信力。 至于御史大夫對齊王的彈劾,更是殺人不見血。 因為齊王不久前才因拒絕太皇太后聯姻,讓一眾大臣認為他小題大做,為了個女人置江山穩定于不顧。這一彈劾,他不顧全大局的“缺點”,便被無限放大。 陸隨見勢不妙,站了出來: “列位同僚,此兩樁彈劾,待中書省收到御史臺奏書后,會盡快查證給予答復,目前最緊要之事,乃迅速抓住刺客,此彈劾,今日暫且不議……” “且慢!” 門下省給事中楊虞卿站了出來:“路相公難道要偏私?御史臺彈劾大臣,若證據確鑿,理應當庭審理,為何不議? 臣風聞同州之役中,蘇元植乃趁夜自行入敵營,雖被殺害,但仍有通敵之嫌,齊王殿下因與蘇府交好,未經考察,直接下令將其擢升為將軍厚葬。 蘇元植是否通敵一事,也請御史臺詳查?!?/br> 蘇元植通敵? 雖說死者為大,但通敵事更大,說不定還要牽連整個蘇家,這可是個驚天大新聞。 自太宗起,便規定了監察御史可對已故官員糾察彈劾,甚至允許風聞奏事。 今日御史臺彈劾三連,前有裴煊造假賬,再有齊王無嗣,最后連死去的蘇四郎也被挖出來彈劾其疑似通敵,連帶齊王犯了偏袒不察之誤。 這一連串暴擊,當堂發生了作用。 缺了李德裕這個主心骨的大殿上,親近齊王的大臣,與沒機會親近齊王、又害怕他上臺后自己被排擠的大臣之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也是潁王,人在府中坐,牛黨自動送上門的原因。 齊王終于猜到,今早李德裕之所以被刺殺,除了要挑起相公兩派對立,更重要的是,他們并沒把握在今日朝堂上,李德裕會完全站在他們那一邊。 為了穩妥起見,他們需要李德裕暫時消失。 所以抓到兇手和指證幕后指使人,是破今日之局的關鍵。 此時,宋申錫顧不上什么親近嫌疑,盯著楊虞卿問: “楊給事中,雖可憑風聞奏事,但蘇元植已故去,御史臺可有知情證人及糾舉狀?可請到同州戰場的蘇副將蘇元極?若無,并不適用于當庭對質?!?/br> “不錯,御史確實可以將奏呈直達圣上,但現今圣上有恙,你們彈劾的是齊王本人,總不能跳過中書省,讓齊王自己判自己的彈劾案,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路隨緊接其后。 兩人威信、能力雖不及李德裕,但今日有人在這大殿上演逼宮齊王的戲碼,他們就算拼上老命,也要維護剛剛站起來的年輕齊王。 一個偌大的國家,風雨飄搖之際來了個有能力有想法的明主,不能讓這些打著“公正”幌子的利己分子,將到手的美好毀于一旦。 兩位相公領頭在前,劉麟、李石、康志睦、鄭覃、崔群也都站了出來。 柳青、馬存亮順勢往齊王身邊靠近兩步,劉麟大聲道: “王守澄在時,大家抱怨外臣無權,要想辦事必須向權宦先行賄?,F在齊王將內侍臣的權利限定在禁軍護衛之上,朝堂恢復了自由言論。 大家都是讀書人,修身養性、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是各位當初的理想嗎? 怎么到了實現理想的時候,大家滿腦子想的卻成了不是推翻這個,就是排擠那個,為的就是爭誰權力更大。 你們都嘗過兩月可熟的新稻,今年冬季,齊王還打算給各位每人送一件棉衣?!蕖衷趺磳懖恢腊??草木上長出來的帛。 連年天災的大唐人,慢慢就能吃飽、穿暖了,這都是蘇家為大唐做出的貢獻。 想想那天看到的那幅大唐疆域圖,天下那么大,你們的心卻只有針尖那么小,難道不覺得可恥的自己,有幸坐在這治理天下的位置上是種浪費嗎?” 龍武軍統軍康志睦抱拳道: “啟稟齊王,蘇元植是否通敵末將不知,但同州之役蘇將軍大破反軍,以致八萬反軍繳械投降卻是事實。若這樣的忠烈之家還要遭受質疑,末將情愿卸甲歸鄉,省得將來為國身死,還要被這些人掘墳鞭尸!” “對!我們都不干了!” 武將們本就沒有地位,齊王與圣上不同,他自生就能帶兵上陣。 他領兵慰軍,卻悄悄幫著舊唐人把吐蕃兵趕走,他夜走河中,逼著河中節度使出兵援助同州,齊王尚武,他們這些武將才會受重視。 這是什么情況? 楊嗣復一干人傻眼了,明明剛才還形勢一片大好,這幾個彈劾他們準備了很久,絕對能使齊王翻不了身。 更何況,他們還有后手。 潁王這人既想爭權,又想扮賢王,猶猶豫豫、難成大事,準備開干了,他卻叫“停手”,他們已是離弦的箭,如何停手? 刺殺相公、作假證據、收買蘇家親兵、拉攏大臣與齊王離心。 這些手段不可能瞞得密不透風,一旦暴露,條條都會要了他們的命。 第468章 殺人滅口 潁王因為受了王氏的鼓動,聽“觀音菩薩”的指引,想用積德換來他倆人的兒子,便讓楊嗣復暫時收手。 可已經收不住手的楊嗣復,只能悄悄找到太皇太后。 李奏拒絕與郭家聯姻,執意要娶蘇洛泱,太皇太后對他極不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在她看來,蘇洛泱風頭太盛、過于強勢,大有武后把控高宗之勢,不適合做后宮之主??嗫谄判膭窳税胩?,李奏愣是沒聽進去。 面對垂垂老矣的太皇太后,楊嗣復信誓旦旦承諾,他們已經找到了齊王一伙的把柄,可助力太后推倒齊王勢力、扶李休復坐上皇位。 楊嗣復有信心,有了太皇太后、王太后(李休復的親祖母)兩宮太后加持,前朝后宮聯手,讓十二歲的李休復登基根本沒問題。 自己憑從龍之功獲得的權利,只怕比輔佐成年的潁王來得更大。 還不用擔心小皇帝對自己來個兔死狗烹。 潁王尚在暗自竊喜不需自己命令,楊嗣復他們就已提前發動彈劾,卻不知他們早暗中換了主人。 從黎明的刺殺開始,一直到彈劾三連,都進行得很順利。 可應該急于擺脫關系的宋申錫和那個耿直路隨站出來了,已經從齊王身上看到曙光的劉麟們站出來了,還有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們也站出來了。 這就大大出乎楊嗣復、白敏中他們的預料。 楊嗣復暗中捏了把汗,慶幸自己提前換了個目標,要不真要被他們嚇破膽了。他臉上擠出一抹掩飾自己內心慌亂的笑容: “我不知諸位激動些什么?御史臺就事論事,照章辦事而已。難道這不是齊王所說的‘法治’?說大道理誰不會,不要法治到了自己頭上,就開始推三阻四……” 他這話說得李奏還真不敢接。 裴煊不會做假賬,李奏很自信,可蘇元植確實是“夜入敵營”,自己總不能說當晚自己也在吧?那蘇知遠手刃親兒的事是不是也要抖出來? 蘇家親兵現已移交東都畿防御軍,難保沒有一兩個背信棄義的渣滓。 這事萬萬不能讓人往下查。 李奏等到大家都把實現投到自己身上,他終于開了口:“今早發生的事比較多,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大理寺、京兆府、金吾衛都牽涉其中。 我們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刺殺案也好、彈劾案也罷,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決,相信會給各位一個答案。 至于本王子嗣問題……魯哀公曾問孔子‘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男女親,君臣信。三者正,則庶物從之?!?/br> 夫婦各司其職,夫妻相敬相親,君臣互講信義,此三事能做得好,沒有什么會不順的。 本王已有心儀女子,亦許她今生今世。只因其仍在孝中,暫時不能娶她為妃。 既然有人以此彈劾本王,為表示對法治的恭順,請宗正寺即日起,為本王與蘇府伊陽郡主cao辦三書六禮,待其桃李年華,本王便與其完婚?!?/br> 說完此話,他不等有人發表意見,徑自站了起來,楊欽義急忙扯著嗓子喊: “退朝!” “殿下請留步,臣還有話說!臣要面圣!……大家先別走!”楊嗣復急了,他最關鍵的一個句話還沒有說,他要提要求,他要面圣。 太皇太后正在太和殿等著他。 李奏充耳不聞,大步走了出去。他剛才說話戛然而止,就是不想在給楊嗣復他們反攻的機會。 宋申錫一拂袖子,鼻子里冷哼一聲帶頭走了出去,大多數大臣也跟在后面陸陸續續走了出去。留下楊嗣復十幾個人也沒轍,他悻悻道: “齊王這是想躲,沒關系,你們回去便將所有證據提交中書省,我看他們能躲到幾時?” “這我們知道怎么做,你快去找太皇太后解釋,看她老人家還有什么辦法?!卑酌糁刑植亮瞬令~頭上的汗,也轉身出了大殿。 裴煊直接去了蘇府,關于蘇元植的彈劾事關重大,他得讓蘇家早做防范。 進了蘇府,他就見洛泱站在前院廊下,似乎知道他要來,邁著小碎步就迎了上來: “裴表兄,我有事要告訴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