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54節
等到兩個人都有時間的時候再說。 施家洼的村民們、施向南的家人們把施向南找對象、結婚的事情放在了一邊。 就能夠全心全意地關注她的食品廠的發展情況了。 這一年可是真的大動作??! 首先食品廠因為機器越來越多,在縣城里頭另外選地方搞了一個研發室,據說選的那地方離縣一中不遠。 人家食品廠給自己蓋研發室的同時,花錢把縣一中的化學實驗室也都給修整出來了。 可別說這東西不重要。 這會兒的高中都要學化學,可是云山縣城這樣的小地方,地方財政一年到頭都很緊張,能撥給學校的也非常有限。 以前學生們做化學實驗,老師最擔心的就是怕發生什么危險情況。 可這一次有食品廠出錢就什么都好了。 首先是實驗室的那些設備、器皿啥的全都更換了一批新的。 然后就是實驗臺這些,過于老舊的也都翻新了。 全校的老師,不管是不是在代課的,說起這件事都很高興。 再就是食品廠開了一個分廠,并不大,只管著西施食品廠的產品包裝的事情。 但就算不大,那也是開了分廠了。 又給云山縣、尤其是縣城里的人提供了不少好的工作崗位! 居住在云山縣城的人都很高興。 還有就是到了1993年的年底的時候,市里頭傳來好消息,說是給施向南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地方。 不在市中心,位置有點偏僻,但也在大路邊上,運輸不成問題。 占地面積比較大。 總而言之! 施向南要開分廠的地方是有了。 而且開在市里頭,往省里頭運輸什么的,不管是運輸車隊還是包火車皮運輸到更遠的地方去。 市里頭是有火車站的,那肯定比在云山縣城方便多了。 因為要準備開分廠,施向南索性拍板決定了,把散裝的產品加工跟精包裝區分開來進行生產加工。 這樣免得兩個廠子什么都做,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也會給食品廠的日常工作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這樣的大動作,需要重新建造廠房、購買機械、以及招聘職工等等。 事情多得很。 這種大事施向南肯定不可能交給李唐風或者是許天寧去做的。 很多事情她都是要親自跑的。 為了這件事,施向南一直忙碌過完年。 一整個年她基本就沒有怎么休息。 就大年三十和初一在家安安穩穩地休息了兩天,然后就繼續一趟又一趟地往市里跑了。 有領導出面幫忙,施向南這個在市里頭的分廠才能開起來。 因此她就不可能拒絕在1994年繼續擴大范圍搞承包土地種植食品廠需要的原材料這件事了。 當然,她也沒想拒絕。 于是市里頭的分廠開始動工之后,她還要忙著在全省范圍內選址、選農戶簽合同來搞今年種植的事情。 可謂是忙上加忙。 別說是結婚辦酒席了,施向南這么重視家里人的人,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能回老家看爸媽的機會少之又少。 不是她不愿意,實在沒有時間。 市里頭的分廠可不是光市里頭的領導出面就算數的,也是省里頭那位領導發了話要留心,才能這么快讓她找到合適的地方。 然后沒有產生任何糾紛、以最快的速度讓施向南拿下了。 她甚至都沒有交全款。 要不是因為有官方出面,這可能這么順利? 就像是談話的時候領導說的那樣,這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人家既然幫了忙,施向南承了情,就得全力以赴、帶著大伙兒一起致富。 她原本的意思是掙的錢夠家里人花用就好了。 但現在顯然不能有這樣不思進取的想法了。 也因為省里頭也幫了忙,再說她也要多去省里頭接觸更多的人,不管是在中間牽線讓溫長冬的育種團隊跟官方下來的專業團隊碰到一起交流經驗教訓、還是她自己要去開拓更大的銷售市場。 把自己困在縣里頭、市里頭這些事情肯定都是辦不到的。 這一年她是真的在頻繁出差。 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省城不說,出省的長途出差也去了好幾次。 南方、最北方也都去過了。 忙得腳不沾地。 施向南連給裴永年寫信都沒有時間了,從原來的一周寫一份改成了一個月都不一定能有一封信。 第295章 因為市里頭的廠子更大,而且一開始就沒有考慮蓋職工宿舍這個事兒。 廠房自然就更多了。 辦公區域比云山縣城里的食品廠大是肯定的了。 施向南出于種種考慮,經過食品廠高層一起開會商議后決定,將散賣的食品加工廠定在了市里頭的大食品廠。 因為毋庸置疑的,目前、以及五年之內,施向南的發展計劃當中,散賣肯定還是占大頭的。 需求量更大的廠子肯定要更大一點,這沒有什么毛病。 走精品包裝路線的廠子是云山縣城原來的食品廠。 這也是因為包裝廠已經開在了縣城里頭。 包裝廠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圍繞著食品廠精品包裝的產品來做的,離得遠了會多出很多原本不必要的開支、以及時間成本。 這個決策下了之后,市里頭的西施食品廠分廠改造進度一下就快了。 施向南還抽時間去注冊了西施食品有限公司。 因為現在不算研發室,她也已經開了三個廠了嘛。 廠子的法人都是她,不存在別人。 也是出于多方面考慮,施向南把公司給注冊起來了。 這公司一注冊,她需要的人可就更多了。 首先三個廠各需要一個廠長、副廠長。 她可以干其中一個,但不可能一口氣挑起三個廠長的職位。 首先兩個分廠距離比較遠,食品廠和包裝廠又不全是一回事兒。 而不管是食品廠還是食品公司,招人就代表著在給社會提供就業崗位。 對比著國企、國營廠子每況愈下、紛紛下崗職工們的情況。 施向南這一舉動,拉了官方的好感的同時,在九河市老百姓的心中印象那也不是一般的好。 分廠是在農歷的八月初五,施向南的生日這天放鞭炮正式開業的。 當時市里頭那位副市長也到場參與剪彩活動了。 施向南是覺得與有榮焉。 領導能來,那就代表著會一直關注著食品廠后續的發展狀況,這也是她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增加了。 責任越來越大,當然需要cao心的事情就更多了。 不能再有任何得過且過的想法。 而張秀珍施開陽、唐青娥可想不了這么遠。 他們知道連市長都去參加閨女/孫女的分廠開業慶?;顒拥臅r候,那個高興??! 市長! 那是多大的官兒??! 以往他們一輩子可能都聽不著幾次的大人物。 都親自來看他們家女娃的廠子開業了! 不過高興歸高興,他們是沒有上過學接受過什么正規的教育,但人的年紀在那里擺著,閱歷也不是假的。 在施向南不知道的時候,唐青娥這個一向拎得清的老太太就在家里頭,把一大家子人都給喊回去開會了。 其中包括住在施家洼的二兒子施開忠和三兒子施開運兩家人。 施開鳳沒來是因為她在縣里頭擺攤,一天都走不開。 唐青娥給一大家子開家庭會議之前也先說了,他們這邊說好了,她會去縣城里頭的小閨女家,把家里頭這次開會的意思告訴她。 讓她也知道清楚。 老太太這個鄭重其事的態度擺出來,一家子當即就全都正襟危坐,老老實實地聽她說話。 唐青娥道:“咱家這會兒條件一天比一天更好了,那是南南自己出息,她剛開始搞那會兒,咱們可幫不上什么大忙的,除了向西??蓻]有南南教著、腦子靈活帶著,向西就是做飯好吃點兒,村里誰家沒個這樣的人?又有幾個掙到大錢、能在縣城里頭買房子養老婆孩子了?不也就只有一個向西?!?/br> 一屋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