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50節
不進貨。 不賣瓜子又死不了人。 這畢竟只是一種零食而已,吃得到當然好,吃不到很多時候也無所謂。 它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米面這些東西。 當然,最重要的是,阮美香單打獨斗搞出那么大的家業來,她的商業眼光是肯定不容置疑的。 只看她富裕了之后還不忘建造福利院、做各種慈善,就知道她也是很有社會責任心的人。 這樣的人,不可能想不到外資企業進軍國內市場后對本土企業造成的沖擊。 而預料到了之后,她也不可能坐視不理。 李小明跟阮美香談的很順利,就是阮美香沒有坐視不理的證據之一。 施向南知道的時候很開心。 因為她在那之前,已經預料到了阮美香那邊的想法。 就是因為提前猜到了,所以才會答應讓李小明去跟阮美香談,談好了她就愿意合作。 事實也果然跟她預料到的沒有差別。 雖然幾個人這大半年的時間里都比較忙,沒有怎么見過面,但這種感覺怎么說呢。 就跟有一根無形的絲線把幾人緊緊地綁在一起。 而那條線的名字或許就叫zuoai國心。 這種在精神上遇到志同道合的戰友的愉悅感,是無法替代的。 答應了合作后,李小明果然也按照合同上說的,把西施食品廠的貨品擺放在了超市里同類型最顯眼的位置。 銷量當然也是最好的。 這大半年的時間,明星超市快速鋪點,幾乎把甘省所有的市區、縣城、以及經濟相對繁榮一點的鄉鎮全都開上了一定數量的明星超市。 然后這些所有的店里都在賣西施食品廠的瓜子和花生。 而且還是給它打著免費的廣告賣的那種。 加在一起每天的銷量非??捎^。 跟去年沒有簽合同之前相比……銷量大概是翻了一倍的。 這還是建立在明星超市沒有進軍省會、沒有出省的基礎上。 可想而知它要是在省城里開上個十幾家、開到外省去,會有什么樣的效果了。 阮美香那里拿的貨本來也很少在本身售賣,所以施向南的西施食品廠跟明星超市的合同對她限制不大,對她那邊的銷量限制也約等于沒有。 于是這就相當于,西施食品廠跟明星超市簽了合作合同后,銷量在原有的穩定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分之一。 有一說一,現在的西施食品廠已經是最大生產量了。 想要再有所提升的話恐怕就又要搞開業第一年的年底那種三班倒的狀態了。 施向南不想這么做。 那么就只剩下一個選擇,再開分廠。 因為西施食品廠就只有那么大,現在所有的廠房都已經最大限度的投入使用,還是找了專業的室內設計師幫忙參考計算,給計算出了最合理的機器擺放方式。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 再也不可能擠出更多空間來讓施向南買更多大型設備了。 沒有更多大型設備,她原有設備的日產量上限在那里擺著。 她也不可能憑空變出更多空間來擺放更多的機器設備投入使用。 有一個方法勢在必行。 第290章 而這個方法,又跟現在的土地承包經營獲得圓滿成功之后需要面對的一系列問題不謀而合。 就比如說現在吧。 西施食品廠在全市范圍內承包土地合作,連公家的農場都合作了兩個來進行實驗。 開始發種子和化肥的時候只是覺得那段時間食品廠的支出很大。 但到了收獲的時候,他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以前是原材料限制了西施食品廠每天的日產量。 現在原材料供應充足了之后,發現是機器設備限制了西施食品廠的日產量。 而瓜子和花生還在源源不斷地往上收。 已經成熟了不可能讓它們爛在地里。 那就真的是一整年的時間、人力成本都耗費在里面,白白貼錢了。 不立刻收上來,下一場大雨就可能收不上來了。 收上來也要有地方放啊。 那么多的瓜子和花生。 因為原料充足后,明星超市那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阮美香那邊的需求量也是在穩步上升。 食品廠自然要鼓足了勁兒一心一意搞生產加工。 可是機器設備的上限在那里擺著。 到達了最高頂峰后,不買入新的設備,再想提高日產量,那就只能是安排三班倒或者是四班倒,讓廠里的機器設備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工作了。 先不說這樣機器設備損耗過大會不會出什么大小毛病,施向南也不想搞得這么累。 這傳出去都成什么啦?! 因此她第一反應是買入更多設備。 正好,那時候地里的瓜子花生都還沒有開始收,食品廠每天收購的原材料跟加工生產出去的遠遠不能比,更多還是在消耗去年西施食品廠跟農戶合作生產收上來的瓜子花生。 用掉一些,倉庫就更加騰出來一些空位置。 而西施食品廠現在一天的出產量可是有好幾十萬的。 只出不進,倉庫空的飛快。 于是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施向南就拍板決定又買了新的設備,占用了兩個大倉庫。 可現在隨著阮美香和李小明兩處的提貨需求量更大,地里的瓜子和花生豐收,原材料更加充足。 機器設備還是不夠用了。 同時,倉庫也是要放不下源源不斷地新收上來的瓜子和花生了。 更別說后面還有南瓜大豐收。 也需要地方存放。 這些都是食品,存放的條件也相對苛刻,不可能隨便找個地方就放了。 保存的不好,不管是長蟲還是受潮之類的,這對于西施食品廠來說都是損失。 這當然是西施食品廠不能接受的。 因此,重新選址建造專業的儲存倉庫,就成了目前最需要處理的事情。 新倉庫建成,原材料全都搬到大倉庫里去。 西施食品廠這邊的倉庫當然也就可以全部改成存放機器設備的大車間了。 這個時候顯出李唐風的工作前瞻性的時候就到了。 因為他早早地就預見到了此時此刻西施食品廠會遇到的這個問題,所以一早就安排人在選合適的地方、跟人去談買地的事情了。 這些要存放的東西全都是西施食品廠要加工的原材料,要是距離太遠,每天光是進進出出地把貨物從倉庫搬到食品廠里來進行加工、加工完了再搬到倉庫去存放著等人來提貨拉走…… 這個過程就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因此這個地方肯定是越近越好。 但這一點也很難做到。 因為前面給施向西選產品研發室的時候,就已經提到過了。 西施食品廠附近都是住的居民,暫且不提他們的房子占地都不算大,不滿足需要大量建倉庫的地點的這一要求。 就算是占地夠大,這些人的房子都是人家自住的,有很多人都住了大幾十年了,有的上百年都有了。 怎么可能隨隨便便就賣出去把祖宅給推倒了建倉庫? 人家一聽就直搖頭。 因此李唐風安排的人去選地方、跟人談買地的事情,一直都很不順利。 倒是這一次,市里的領導明確透露了要施向南做好準備,要跟他一起去省城匯報工作的消息透露出去一點之后。 施向南這里很快就收到了一份簡歷。 是劉芳給拿到她的辦公室里遞給她看的。 因為對方應聘的是副廠長的職位,施向南早早打過招呼,有人應聘這個職位的話,把簡歷轉到她這里來。 本來嘛,應聘的是副廠長,如果成功了的話,進來就是要管著劉芳的。 讓她來面試對方肯定不合適。 這個人照片上長得器宇軒昂、一表人才,穿著白襯衣黑西裝,看著就給人一副精英的模樣。 他的簡歷上寫的是北方大學管理專業畢業的。 畢業是四年前的事情。 建立上列舉了一大堆在校期間獲得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