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05節
比如家里人生病了、摔跤了之類的,突然人手不夠了。 又或者是地里突然出現什么情況。 像是野豬進地里糟蹋莊稼了之類的…… 這些都需要人立刻去幫忙處理、也要及時把消息匯報到食品廠讓食品廠的管理人員知道。 每個村子承包的人家都不少,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有承包土地,只是多少的問題。 村長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再說村長也不是拿食品廠工資的人。 他會不會為了食品廠的事情盡心盡力全看良心和人品的。 施向南肯定不能把這么重要的計劃的一環,寄托在每個村的村長人品過硬上面。 要知道跟食品廠合作的村子有很多。 那么多人里,但凡出現三五個人對于食品廠的事情沒有那么上心,就有可能出問題。 這是施向南不能接受的。 所以她除了村長之外,在每個村也都選了人在出現意外時及時處理、也及時通消息給食品廠。 這個人每個月的工資不算高,但對于一年到頭只有地里那點收入的莊稼人來說也絕不算少。 施家洼這邊,施向南是想她爸多休息的。 她家的地大多都用來給溫長冬做實驗田了。 還有少部分種了葵花籽、花生、南瓜,到農忙時還都是施向南專門交代了她大哥回家來招短工給他們家的地里干活。 不讓施開陽和張秀珍累著。 招短工的錢當然是施向南出的。 她既然想爸媽多歇著,不要太cao勞了,好好休養身體,那當然也不會把這個勞心勞力的事情交給她爸來做。 家里那些實驗田,溫長冬畢竟不能天天來、時時刻刻住在施家洼。 多數時候還是要施開陽cao心的。 施向南覺得這點兒工作量就足夠保證她爸媽不會閑得無聊,也不會累著了。 自然不會把管理施家洼承包的農戶們的事情交給他來做。 施家洼是第一次搞這個承包土地的村子當中面積最大、人數最多的之一。 而施向南的三叔比施開陽小了十來歲。 他也上過學、識過字,人也很沉穩。 施向南把這事兒一說,她三叔就答應下來了。 而施向南的二叔當然也沒閑著。 他原先就管著給食品廠收十里八鄉的葵花籽、南瓜子、花生這些東西的事兒。 食品廠搞了承包土地后,他也負責跟村子三太爺搭檔一起干活兒,種子下來的時候一起稱重、給家家戶戶發種子,收獲的時候也是一起忙著稱重、送上食品廠開過來的大貨車。 嚴格說起來,也都算是拿食品廠工資的人了。 就算不是,這也都是施向南血緣關系很近的親戚。 又在一個村里住著,看著她長大的。 過年的時候,要說給錢那肯定不至于。 但是施向南給奶奶、爸媽買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衣裳鞋子的時候,是給她二叔二嬸、三叔三嬸也都買了的。 這一年的時間里,住在一個村子里的三兄弟的關系前所未有的融洽。 施向南送完了錢和年禮之后,就慫恿著她二哥趕緊的,一起去外頭院子里擺弄那三臺機器。 飛飛在一旁已經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倆半天了。 就等著這個呢。 第241章 飛飛本來也不笨,在家已經什么都會說了,長句子也會,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問題。 再加上這又上了學前班。 半年下來,小男娃更機靈了。 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在縣城里頭上的學前班。 雖然只是半年的時間,乍一看好像跟村里同齡的小娃娃們沒有什么區別。 可他放寒假回了老家里。 跟村里的小娃娃們一起在村子里到處跑著玩的時候,村里人看見了難免要跟飛飛說話。 這一說就發現了差別。 同齡人里頭,飛飛的語言表述能力最強,說話吐字也最清晰。 偶爾還會冒出來一兩個村里頭沒有聽過的新鮮詞兒。 比如他有次跟人追來追去的。 差點撞上一個大嬸兒,對方開玩笑問他這有什么好玩兒的。 小男娃一本正經地回答說:“這樣刺激?!?/br> “刺激”這個比較偏書面的詞語,就不屬于施家洼的人常掛在嘴邊的詞。 那個大嬸兒剛開始還哈哈笑。 回去看見自家孫子比張秀珍的孫子飛飛還大兩個月,也在韓家溝上學前班了。 別說能聽見他說什么“刺激”,他有時候連自己的鼻子耳朵都能指反了。 到現在五十個數都還數不過來。 哪像飛飛啊。 一百個數都能數了。 村里人發現了這一點后,就開始嘀咕著,縣城里頭的老師跟村小學的老師到底不一樣。 這才半年時間,教出來的娃娃已經能明顯看出不一樣來了。 往后一年級二年級的……一整個小學算下來。 那得是多大的差距? 以前都只是想象中的,城里頭肯定哪兒哪兒都比村子里好。 而這會兒,施家洼的人是親眼看見了,不一樣,真是不一樣。 要是以前那肯定是不敢想的。 全家人吃飽飯、娃娃們能上得起學就不錯了。 哪兒還敢想著送娃娃去好城里頭上學??? 花不起那個錢! 可這會兒不一樣了啊。 施家洼家家戶戶都給施向南的西施食品廠種地,一年下來少說也能多掙個上千塊。 這點錢雖然不多,可有了本錢,他們多動動腦子,做點什么小生意。 就跟施開鳳一樣的。 不也一樣能掙到大錢、一家子都搬到城里頭去住么! 到了那時候,家里的娃娃自然也就能在城里上學了嘛。 要說到施開鳳。 她在施家洼又是一個跟施向南不一樣的傳奇女人。 施家洼是個小地方。 他們村里還沒有出過離婚的女人。 才聽說唐青娥的小閨女施開鳳離婚了,帶著倆娃娃一起回了娘家來。 村里的老人們不是沒有在背后嘀咕幾句的。 離婚的女人…… 這年頭“離婚”還是說起來嫌丟人的事情。 要不是因為施向南在縣里頭開了西施食品廠,名聲比較響亮。 緊接著她又花錢給村里修了通車的大路,然后又接二連三地給家里頭蓋了三層樓房,買了電視機洗衣機的。 直到這會兒,村子里還是一到晚上就三三兩兩地搬著板凳到施開陽家院子里看電視呢。 不管去多少人、看多久。 施開陽一家子都從來沒有甩過臉子。 電費更是提都沒有跟村里人提過。 都在一個村子里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了,誰不知道誰啊。 村子里知道張秀珍摳門的人不在少數。 剛到施開陽家看電視的時候,這些人心里頭都做好了要看張秀珍臉色的準備。 他們心里頭也很清楚。 一大堆人跑到人家家里來看電視,除了停電的時候,基本是天天晚上都來。 電視要錢、電視、燈泡的電費也得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