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04節
不插電就一點兒都不費電的。 夏天冰箱這東西的用處可就大了。 家里吃不完的剩菜剩飯、還有水果啥的,都能放在冰箱里,可以放好幾天都不會壞。 能省下很多原本還能吃但因為夏天天氣太熱了放不住的糧食來。 夏天經常會因為東西不能放、不得不忍痛倒掉、或者是給別人家喂豬的張秀珍幾乎是瞬間就被這個理由說服了。 施向南還給家里買了個摩托車。 后半年還沒有開始談新的承包土地合同的時候,施向東在縣城里買好了房子后,就抽時間去考駕照了。 他怎么說也是施向南這個食品廠廠子的親哥。 就算施向南不說,廠里那些司機們也愿意教教他。 就像是王永昌,把施向南當自己的知音,施向東年紀就比他小一兩歲,他也是當成好兄弟的。 他的吉普車是他自己的。 要在有空的時候坐在副駕讓施向東開車練一練。 誰也不會說什么。 當然,施向東會掏錢給他加油。 而食品廠可是已經組建了運輸車隊的。 這樣能夠頻繁接觸車輛、和一大堆老司機的情況下,施向東很快就學會了開車,駕照考的也很順利。 施向南本來想讓她爸也去考駕照。 他沒什么事兒。 學會了她這個當女兒的就可以給他買一輛車孝敬他。 但是施開陽拒絕了。 他不肯去學。 施向東已經成家立業,飛飛都上小學了,施向南是個當meimei的,總不能開口說大哥我給你買輛車。 有點傷人自尊。 但是沒有車的話,客車不通到施家洼,施家洼的人進進出出也還是有點不方便。 施向南食品廠里的車倒是不少,可是總不能她這個廠長天天帶頭公私不分。 這樣時間長了管理上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所以她就退而求其次,給她爸買了一輛摩托車。 這個施開陽很容易就接受了。 施開陽會騎自行車,摩托車騎著一點也不難。 沒幾天就學會了。 嶄新嶄新的摩托車第一天騎回家的時候,可把施家洼的人給羨慕壞了。 施開陽嘴上不說,但心里頭也是很有幾分得意的。 他閨女這么大出息!他這當爹的怎么能不驕傲。 施家洼哪個娃娃能給自己老爹買上車? 他閨女就可以! 不得不說,有了摩托車之后,施家洼的大路修的又好,去哪兒都方便多了、也省時間多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冬天他們這兒太冷了。 走在路上風吹在臉上都跟刀子一樣。 騎摩托車,那就不是刀子打在臉上了。 那是一把一把的刀子直接刺進骨頭里去。 太冷了。 這會兒沒有十幾年后那些擋風的手套、頭盔啥的。 施向南只能買了類似的防水、不透風的布料拿回家,跟她媽說了,讓她媽動手給她爸做兩件擋風棉布、手套、還有帽子。 施開陽有事兒的時候,把這些裝備全整上,還是騎摩托車騎得很起勁。 到了食品廠放假這一天,施向南兄妹幾個、還有嫂子們一起回了家。 施向南第一件事就是去二嫂的房間里看小侄兒。 小家伙長得很好看。 大眼睛黑葡萄一樣水汪汪的。 看誰都覺得心都要被他看化了。 第240章 雖然小娃娃還不會說話。 但這一點兒也不重要。 然后把幾個老人的年禮送了。 施向南今年準備的年禮又比去年更貴重了兩倍。 吃的喝的都有,水果也是成箱的。 李小明的連鎖超市開到了縣城里呢。 施向南直接從超市里買年貨,實惠又方便。 她又不缺這么點錢。 不光給施家洼的幾位老人們準備好了齊全的禮物,還有現金。 今年她還是準備的大團結。 只是比去年多了一倍。 這個是施向南回家里來的時候私底下問過三太爺和五爺爺的意思。 問他們是更喜歡大團結還是百元大鈔。 兩位老人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大團結。 施向南尊重他們的意思,放假回村子里之前就先從銀行里取了最新的錢。 嶄新嶄新的,不僅毫無折痕,而且還是連號的那種。 施向南食品廠的錢一向是存在建行里的。 這一年多的時間下來,不管是西施食品廠的廠里銀行賬戶,還是施向南私人的賬戶,對于云山縣城那么一個小支行來說。 都屬于是優質客戶了。 銀行那邊對施向南的態度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好。 光是她一個人存在銀行里的錢,差不多都能抵得過他們這個縣城支行一年的吸儲要求了! 而且施向南雖然是銀行的大客戶,但也從不搞什么幺蛾子。 不管是西施食品廠剛開的時候還是已經成為了銀行貴賓大客戶的現在。 她的態度始終如一。 包括錢秋雁也是一樣。 銀行那邊,大到銀行經理,小到柜員們、以及銀行的保安,全都對施向南錢秋雁姑嫂兩個的印象好得不得了。 她們提前打了招呼說要去取一筆新下來的連號新錢。 銀行那邊立刻就給準備好了。 因為施向南是毫無疑問的vip客戶,也用不著排隊什么的。 到了就被銀行的經理親自領進vip接待室里、飛快地給她辦好了手續把錢給送到手里了。 施向南把村里老人的年禮送了之后,接下來就是家里的了。 奶奶唐青娥要有一份,施向南的父母施開陽張秀珍自然也全都準備好了。 這一年幾乎整個云山縣的人都知道她掙得多。 再加上施向南遞過來的錢,有整有零,最小的有一塊和五毛還有兩毛的現金。 看著厚厚一疊,其實真的算起來并不是太多。 所以唐青娥幾個長輩也都沒有推辭。 施向南雙手給遞過去,三人就都收下了。 至于給長輩們的年禮。 施向南還在縣城里的時候就全都買好給他們的。 從里到外從頭到腳的新衣服新鞋子每個人都準備了兩套。 不光是奶奶、還有爸媽,施向南的親二叔二嬸、三叔三嬸也全都有。 畢竟施向華兩個堂兄弟也在食品廠工作呢。 家里就更不用說了。 施家洼除了施向南自己家,二叔三叔家的土地是承包給食品廠最多的。 而且搞這個一個村一個村的承包制度的時候,食品廠還沒有那么多人手,再加上招到的工人大多也都沒有提前做好準備要到鄉村里去。 施向南是在各村找了人負責承包土地的農戶們的大小事宜的。 倒不是要叫這個人做什么,只是,承包土地的人家如果出了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