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209節
當老師的一口氣把自己的官兒都莽沒了,當弟子的也不遑多讓,卷子直白得嚇人,就差直接寫“我想當官”“我能當好官”了。 內侍陪笑道:“年輕人嘛,難免冒失,可冒失也有冒失的好處?!?/br> 被皇上罵不要緊,起碼證明陛下知道有這么個人。 只要心里存了痕跡,來日便平步青云有望。 怕只怕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從頭至尾查無此人…… 皇帝略略出神,也不知想到什么,半晌點點頭,“冒失也有冒失的好處,你說的不錯?!?/br> 當臣子的心眼兒太多也不全然是好事。 心眼兒多了想的就多,總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號聰明人,上瞞君父,下欺百姓,滿嘴里沒有一句實話。 “到底是陛下上承天意,才使得人才輩出,”內侍上來奉茶,“這幾科頗有青年俊杰,眼見這便是要江山永固啦?!?/br> 皇帝心下受用,卻也知道這話怕不是八分奉承,故而只是笑了笑,指著他點了點,沒說話。 皇帝吃了幾口茶,又看了一回卷子,也不知過了多久,忽然問道:“裴遠山被貶多久了?” 內侍回道:“兩年多了?!?/br> 皇帝點點頭,沉默片刻,說了句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話:“朕記得翰林院有個叫宋云鷺的,對諸子百家頗有見地,人也本分?!?/br> 內侍心頭微動,“陛下的意思是?” 過了會兒,忽道:“傳旨,宋云鷺辦差得利,升編修?!?/br> 宋云鷺升官的消息傳回來之前,師雁行正跟鄭義喝茶。 鄭義將瀝州中心地段那家鋪子的隔壁買了下來,兩邊打通,專賣京城和江南款式的成衣。 而在這之前,他一直都是專注賣布的。 老店擴張后,客源明顯增多,鄭義親自坐鎮數日,這才敢松口氣,有空來找師雁行品茶了。 “恭喜啊?!睅熝阈行Φ?,“怎么忽然想賣成衣了?” 之前去京城調查的,就有鄭氏布莊的人。 十月底的天已經挺冷了,鄭義穿了身灰鼠皮褂子,抱著茶盞啜了兩口,這才緩緩吐了口氣。 “嗨,全賴師掌柜帶!” 師雁行一怔,失笑,“我哪兒有那個本事!” “你有?!?/br> 鄭義雖也是笑著的,可看上去一點兒都不像開玩笑。 他搓了搓明顯帶了皺紋的臉,“你我兩家關系非比尋常,沒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其實在你來瀝州之前,我幾乎死了心了,覺得這輩子白手起家闖到這份兒上,也夠本了……” 他也曾想過在州城扎根,但難吶! 鄭家是賣布的,可瀝州不南不北,既不靠近盛產棉花的新疆和海南、福建一帶,也不靠近桑樹滿地的江南,只能當二道販子,優勢甚微。 鄭義想過很多法子,甚至還曾動過下江南、包絲廠的念頭,奈何都鎩羽而歸。 多年折騰下來,鄭義算看明白了,照五公縣的地理位置,指望新花樣、獨一份兒是癡心妄想。 他有點累了。 反正五公縣都是我的天下,龜縮此地也沒什么不好。 可偏偏石頭縫里蹦出來一個師雁行! 小小女娃,咋就那么能折騰?! 鄭義看著看著,就覺得內心深處沉寂已久的野心小火苗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人家這么點兒大的人都不怕,你這么大的人了,怕什么?! 又沒死,也沒癱,怎么就不敢再試試? 又不是沒失敗過,怕啥?! 鄭義暗中觀察許久,發現這位小伙伴的成長看似激進,實則每一步都走得很穩。 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她很果決,能在最短時間內抓住最需要的客戶,甚至不惜為此放棄大片令人扼腕的市場。 看似“敗家”,實則贏麻了。 然后鄭義就被觸動: 我做不成源頭買賣,能否做盡頭買賣? 于是他就派人兵分兩路,往京城和江南去了。 這是大祿朝做繁華的兩處所在。 去了不干別的,就是蹲大街上畫像,看兩地都時興什么款式、紋樣和顏色的衣裳,都有什么說法。 駐守兩地的人兩個月輪一批,交接班回來的人帶著厚厚一本畫冊回來復命。 然后鄭義就在州城的布莊內大張旗鼓加了成衣買賣,專賣京城和江南最時興的衣裳。 京城富貴端莊,江南風流輕盈,各具特色。 師雁行聽罷,贊嘆不已,才要說話,卻見外頭有人興沖沖來傳話。 胡三娘子過去問了,瞬間滿面紅光來給師雁行報喜。 “掌柜的,大喜,宋大人升官啦!” 師雁行也是喜出望外,“當真?可曾說過什么緣故?” 總不能無緣無故就升官吧? 胡三娘子遞了封信過來。 師雁行接過來一瞧,是裴遠山的親筆信。 內容很簡單,就是通知她一聲,免得自家師兄升官的消息反倒要從別人嘴里聽到,顯得生分了。 至于原因,也說了一點,但還不如沒說: 皇帝覺得宋云鷺學問好。 師雁行:“……” 就這? 鄭義已經起身道賀了,“大喜大喜??!” 師雁行還禮,只是腦海中還在飛速盤算。 宋云鷺為什么升官?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升官? 之前發生了什么事? 哦,是了,柴擒虎中舉。 但就因為這個? 不夠。 再往深處想,他們是誰的學生? 裴遠山。 裴遠山為什么被貶出京…… 師雁行已經明白了,然后就笑起來,這才正經八百對鄭義還禮,“同喜同喜?!?/br> 之前裴遠山被貶,看似一擼到底,龍顏大怒,可真算起來,遠比流放到酷寒或蠻荒之地來得好。 后面舊友幫忙在縣學尋差事,皇帝不知道嗎? 未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皇帝想,什么都瞞不過他。 也就是說,裴遠山在縣學任職是皇帝默許的。 甚至之前裴遠山被貶,身為弟子的宋云鷺竟一點兒沒收牽連,這就很說明問題。 說明皇帝沒正動肝火! 即便動了,也很有限,至少不是原則性的。 想必裴遠山的那幾位舊友早就看明白了,不然也不敢頂風作案,在那個關頭幫他找出路。 而現在裴遠山雖遠在五公縣,可柴擒虎中舉了!想必瞬間勾起皇帝的記憶!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皇帝后悔了嗎? 師雁行大膽猜測,多少有點。 但也多少還有點氣,仍舊不多。 裴遠山被貶兩年,不算久,而且中間也沒遭罪,無緣無故召回京城,皇帝面兒上也下不來。 但確實惜才,又不好沒個表示,怎么辦呢? 這不巧了嗎?他還有個大弟子在翰林院嘛! 升官! 說白了,是柴擒虎給了皇帝一點臺階下,然后皇帝借著向宋云鷺施恩表明自己的真正態度。 朝廷內外永遠不缺體察圣意的臣子,只要皇帝流露出一星半點,自然有人順著往前推…… 裴遠山肯定猜到了,所以才破天荒主動給她來信,也是安撫的意思。 師雁行用力閉了下眼睛,明白了裴遠山的最深層暗示: 他可能要起復了。 第136章 蘿卜羊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