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97節
檢查完畢的師雁行狠狠松了口氣。 老實講,相較西餐,師雁行更擅長中餐,但她實在是個很要強很好學的人,一生宗旨就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遇到什么都愿意潛心去琢磨。 而她也真的做到了: 直到上輩子去世前的一個月,她還在聘請家庭教師,試圖學會小提琴…… 連續小半個月,師雁行都在瘋狂折騰雞蛋糕,小店眾人都倍感好奇,卻又因為感受到她身上近乎實質化的壓力而不好開口。 直到今天她露了笑模樣,江茴才問出大家憋了許久的問題: “你要用這個做什么呢?” 如果只是想賣雞蛋糕的話,前幾日那些有裂口的銷量也還不錯,頗受老年人歡迎。 而眼前這塊……似乎除了更豐盈更漂亮一點,也沒什么差。 師雁行拿過胡三娘子打發好的奶油,抹到用漿糊粘成裱花袋模樣的油紙內,在前端剪了個口子,嘗試著擠出大祿朝第一朵奶油裱花。 “本月初七是鄭母的生日……” 屆時五公縣內有名有姓的富商、鄉紳,甚至部分官員都會到場。 再也不會有比這個更好的宣傳機會了。 第67章 生日蛋糕(二) 之前鄭平安來找師雁行, 說想請她為母親做壽宴時,師雁行瞬間就想到了生日蛋糕,以及一系列后續。 生日蛋糕,鉆石戒指, 平安夜的蘋果, 情人節的巧克力…… 諸如此類, 本都是商家利用人的消費心理刻意營造的噱頭,既然后世可以, 那么現在的自己為什么不可以? 過生日吃壽面壽桃? 那已經是老一套了, 基本cao作而已,真愛你的家人就要給他她買蛋糕! 盒子用薄木片盒子或者是竹篾編的漂亮小籠子, 外面再套一層紅布套子, 喜慶。 如果有條件的話, 那個布套子要專門做上福壽綿延的紋樣,混著“師”字, 墜上流蘇,精美到可以單獨售賣的程度。 她要將師家好味的紅色蛋糕套子打造成堪比后世紅底鞋那樣的品牌效應。 哪怕沒有版權法, 后面有一串模仿的,可只要大家看到紅色布套子, 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師家好味的生日蛋糕! 蛋糕根據具體尺寸和高度定價,但如果是貴賓, 或者年累積消費額達到一定程度的高端客戶, 可以每年指定一位家庭成員過生日時大張旗鼓送蛋糕。 師雁行說:“這次做席我不要錢,只有一個請求,就是給蛋糕隆重出場的機會?!?/br> 鄭平安聽得一愣一愣的。 我就是來定個席面啊, 怎么感覺事情漸漸復雜起來。 商業談判這事兒屬實不是他的專長。 鄭平安也不死撐, 果斷……沒給答復, 先跑回去告訴了親爹。 鄭義聽罷微怔片刻,扭頭去看長子。 鄭如意也怔,又看弟弟: 爹啥意思? 鄭平安:“……” 我哪兒知道! 鄭義一看,挺無奈地嘆了口氣,“這是商機??!” 生了倆兒子,怎么都沒一個像自己的? 其實也未必,只是鄭如意出生時,家中已頗富裕,生活上難為不著,自然不可能像長輩那般苦心經營。 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沒有危機感。 鄭如意恍然,“還以為爹要說什么呢,確實是商機,那小姑娘腦子倒是活泛?!?/br> 母親的壽宴上來的都是縣內外有頭有臉的人物,窮得只剩下錢了,唯獨喜好面子。 若真見了獨一份兒的東西,誰不想要? 買賣這不就能做起來了么! 鄭義聽罷,啼笑皆非搖搖頭,“算了,我親自去同她說?!?/br> 鄭如意覺得不對勁。 怎么聽這個意思,自己說的不全面還是不對? 鄭義果然親自去了師家好味。 這是小店開業后,他第一次來。 見了師雁行,鄭義開口就說錢照給,但是得談一筆生意,以后凡事師家好味用到的紅布,必須是鄭家布莊的。 鄭如意:“?。?!” 原來還藏著這么一筆生意?! 當時師雁行就笑了。 她也不明著給答復,只打嘴官司。 “大官人說笑了,整個五公縣內數你們鄭家布莊最大,算來品種最多,價格也不貴,不用你們家的,用誰家的呢?” 對這樣不軟不硬的馬屁,鄭義自動過濾,也跟著笑。 “你我都知道不是這個意思?!?/br> 他頓了頓,看著外面絡繹不絕的食客,心中感慨萬千。 開店這才多久?竟已在城中站穩腳跟,這是多少老店都做不到的。 他有時候甚至想剖開這姑娘的腦瓜子看看,里面到底裝了多少稀奇古怪的點子,怎么新鮮玩意兒就跟沒有盡頭似的,一個接一個往外噴? “這買賣日后必然會做大,若每個蛋糕都做布套、打緞帶,一年消耗的布匹就不是小數目。若你們外頭一點點采買,既麻煩又不合算,量小了,人家也未必上心。 不如彼此定個文書,我們低價販與你,若想要什么紋樣,也可直接讓織造作坊那邊織出來,省得你們四處奔波……” 不愧是多年經商的老油子,鄭義一語道出目前師家好味的尷尬。 師家好味最近確實在縣內引發不小轟動,但歸根結底,體量還是太小了些,因怕貨物和本金積壓,師雁行一次不可能訂太多。 前些日子她四處尋找合適的布料,又要做緞帶和流蘇,外頭的繡坊一聽只要幾根,當時就笑了。 “小娘子莫要拿我們做耍,就這點活計,自家人熬夜趕一趕也就得了,何苦外頭破費!” 最后還是委托了翠云,這才得了一條精美的流蘇緞帶。 但交情歸交情,生意歸生意,饒是翠云打了個折,價格也讓師雁行rou疼。 如果真能像鄭義所言,直接織出這么一批布料來,后面包裝時只需要簡單裁剪縫邊即可,隨便個人就能做。 一對大小狐貍當場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商業談判,現場給對方挖坑,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眼見逐漸偏離壽宴的主題,跟來的兄弟倆在旁邊聽目瞪口呆。 這就是真正的生意人嗎? 一直從早上磨到晌午,才初步定下協議: 可以把鄭母的壽宴作為生日蛋糕正式亮相的第一場合,但還是要以過壽為主,不許明目張膽的打廣告,要不著痕跡。 但相應的,鄭義可以配合給她最閃亮的登場和最隱晦的暗示。 后續必然有賓客追問,鄭義需要及時給出答復,并幫著說點好話。 師雁行去幫忙做壽宴,不要錢,并且與鄭氏布莊簽訂書面文書: 師家好味日后所需綢緞布匹等全部從鄭氏布莊拿貨,包括并不僅限于蛋糕盒罩子、緞帶,以及店內外員工的工作服和可能用到的桌布、窗簾等物品。 同時,鄭氏布莊會在供貨布料上打上本家名號,同步進行宣傳。 但這條協議生效的前提是鄭氏布莊必須承諾給予師家好味低于市場價三成的價錢供貨。 如果發現鄭氏布莊報價高于等于市場同類商品價,或沒有給到協議中規定的優惠,師家好味有權單方面不履行合約,選擇其他競爭對手的布料。 另外,若鄭氏布莊供貨不及時、成品不能達到師家好味的要求,造成的各項損失由鄭氏布莊三倍賠償。 如果因為天災等其他不可控因素導致生絲價格上漲,或運輸成本增加,連帶成品布匹價格波動,不得不提價時,此協議暫時擱置,由雙方重新對布料的售價進行談判…… 如此種種,看得鄭如意人都麻了。 這個協議的格式和內容大部分由師雁行提出,在鄭義的監督下親自擬定,完全不同于大祿朝通用范本。 更細致,更全面,更赤裸。 他看著與父親打得有來有往的小姑娘,一時間,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曾幾何時,她還只是二弟口中那個推著江州車街頭賣大碗菜的窮丫頭,可短短幾個月,竟已搖身一變,成了可以鄭氏布莊掌柜的桌面上談買賣的老板…… 她不再是那個需要別人一力庇護,只能等著別人手指縫里漏出來的憐憫和恩賞才能過活的孤女。 而是執掌一家店面,能養活別人的掌柜的。 作為見證師雁行成長的人之一,鄭如意突然有點高興,又有些后怕。 高興的是自家以后又多了一筆長期買賣,若師雁行真正成長起來,對自家有百益而無一害。 后怕的是,幸虧師雁行不是自家同行! 不然等父親退了,自己還真未必玩兒得過人家! 正談判的兩人誰都沒注意到鄭如意那點細膩心思: 多愁善感在賺錢面前一文不值好嗎?! 感慨?誰在乎! 賺錢以后摟著銀子在豪華馬車上哭不香嗎? 初稿定好后,鄭義覺得那個三倍賠款有點兒多余,且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