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 第96節
胡三娘子連續數月奔波,先是護送舊主回南,又馬不停蹄北上,當真疲累至極,當夜一覺酣睡,十分好夢。 次日醒來,她主動下去找活干,就見小掌柜笑吟吟遞過來一只怪模怪樣的木輪。 “三娘子,來攪奶吧?!?/br> 啊,真是夢寐以求的好臂膀??! 第66章 生日蛋糕(一) 人生來便追逐享樂, 一旦有了錢,便就有了閑暇,非常熱衷于公然展示自己的悠閑。 若說時下五公縣最受人追捧的消遣方式,莫過于午后陽光正好時, 去南二街的師家好味坐坐, 略點幾樣咸甜點心, 看著店外車水馬龍消磨一日。 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小掌柜推新菜呢。 而其中最熱門的首推蛋撻, 如今已有四種口味:原味, 紅豆,山楂果醬和玫瑰絮。 尤其原味和紅豆, 因老少咸宜、男女皆可, 很是供不應求, 每天都要靠搶。 山楂果醬酸爽可口,最受孩子喜愛。 而出乎意料的是, 許多男人們赴宴后吃多了酒rou,胸中憋悶不消化時, 竟也愛來一顆。 玫瑰滋陰補氣美容養顏,說不得便是婦人們的最愛。 什么, 你說rou脯? 呵,rou脯自然也不錯, 但真正上流人士豈會流連于一種? 它早已是明日黃花啦, 少不得要為新貴讓路。 若你連蛋撻都沒吃過,即便對蜜汁rou脯如數家珍又如何? 掉隊啦! 蠻小巧一枚,便是年輕女郎也不過兩口的量, 一只便要五文, 價格不菲。 可即便如此, 仍有人一邊嘟囔著貴,一邊趕早來排隊,生動地演繹了何謂口是心非。 而等吃到口中,感受著絕大部分人沒有的快樂,就會忍不住想:這其中又有牛乳,又有雞蛋,還有糖,原材料并不算便宜,做起來又費時費力…… 細細想來,似乎也不算太貴了。 那師掌柜搞了個什么限購,每人每日只能買一次,說是為了防止惡意抬價。 之前還曾有人不解,想著我愛吃,一天多買幾次怎么了?你這店家當真好笑,放著有錢竟不去賺。 可當他們親眼目睹個別心懷鬼胎者合伙排隊,光明正大包攬當日所有蛋撻,并將一盒八只裝的競價至八十文成交后,便紛紛轉頭贊揚起師雁行的先見之明來。 五公縣上流人士們自然不缺這幾個錢,但卻拉不下臉去同旁人搶,更不能容忍這種被人當眾拿來做傻子耍的舉動。 限購,必須限購! 托蛋撻的福,師家好味那十張小桌幾乎日日爆滿,里頭的留戀不肯走,外頭的進不來,又恨又羨,捶胸頓足。 近來天氣晴好,師雁行又在門口擺了兩張桌子,雖略略緩解,但偶爾高峰期仍周轉不靈。 打包帶回家去吃自然可行,但那樣關起門來,誰能瞧見? 必要爭搶店內最顯眼的那幾張小桌,將點心一溜兒擺開,慢條斯理地品嘗,叫過往行人看清才好。 若能瞧見熟人,自然最好不過。 有愛炫耀的,便會故意大聲打招呼,哪怕平時無甚往來也無所謂。 “這是新出的蛋撻,我日日都來吃呢,你要不也進來坐坐?” 實際十日也未必來一回。 可真相誰在乎呢? 若識趣的,少不得客氣幾句,扭頭再與鄰里們議論:“那家里看來是發達了,竟舍得日日都去吃那什么蛋撻!” “了不得,竟有這事兒?聽說足足五文錢一個呢!又當不得干糧……” 數次師雁行親眼目睹了這古代版“凡爾賽”現場,忽恍然大悟: 好么,我家苡糀成了古代的網紅店啦! 但凡這時候有個朋友圈,“蛋撻”這個詞條肯定刷爆了! 她甚至都能想象出那種盛況: 無數網紅擠在店鋪小桌一角,一溜兒擺開新品蛋撻,無數次自拍失敗后終于找出一個貌似最自然最不著痕跡的角度,然后配圖憂傷道: “唉,一時沖動買太多,吃不完怎么辦?” “都說難買,四種口味全齊了,兄弟要一千個贊不過分吧?” “太甜,也就那樣,求有緣人幫消耗……” 后面順帶一個顯眼的ip。 連著好幾回田頃來蹭飯,竟也無處下腳,只好打包就走,眼神中滿是哀怨。 江茴見了,不禁又喜又痛。 喜的是人多了有錢賺,痛的卻是人手不足、店面不大,以至于眼睜睜看著多余的客源流失。 見此情景,師雁行主動找到街對面的茶館,兩邊一拍即合,掀起入城后的第一波聯合營銷。 蛋撻畢竟比較甜膩,擅于吃甜的人倒還罷了,若是尋常人,用不得幾顆便要堵住喉管。 可偏偏有四種口味,不一一嘗過怎么甘心? 每每這個時候,師雁行便會悄然出現在桌邊,笑容甜蜜且善解人意道:“甜食配些清香茶水最是相宜,且春日品茗賞花,更是雅事?!?/br> 五公縣二十年前重新規劃時頗整修了一番,如今道路兩邊都栽種桃杏,并不許百姓胡亂破壞、采摘,時不時還會請專門的果農來除蟲施藥,十分茂盛。 如今已是二月底三月初,有幾株杏樹位置最好,每日最先沐浴陽光,又靠近店鋪廚房,受熱最多,開的也最早,此時枝頭竟已俏生生綻開幾朵粉色小花,嬌嫩的花瓣在料峭春風中簌簌發抖,可憐又可愛。 為此師雁行還特意調整了店內桌椅布置,大部分食客們在室內用餐時,抬頭便可瞧見屋檐下斜斜探出來的幾支粉嫩杏花,在繚繞的煙火氣中平添三分風雅。 用后世話說就是:起范兒了! 會在店內坐下慢慢品嘗蛋撻的,大多家境富裕,聽了這話深以為然,便叫茶水。 師雁行便會朝對面茶樓吆喝一嗓子,不多時,自有小伙計提了來。 而每每對面茶樓的客人抱怨茶點不多,花樣不新時,訓練有素的小伙計們也會笑著推薦:“對面師家好味的蛋撻極好,又軟又嫩又香又滑,從本店點單可以優先派送,客人可要幾只嘗嘗?” 時間一長,好多人都直接把這兩家做兄弟姊妹店,瞧見一邊客滿,便頭也不回去另一家。 反正都一樣嘛! 如此一來,兩邊相互得益,營業額都有了小幅增長,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客滿無法容納的窘境。 又是夜幕降臨時,外頭陸續亮了燈,將淡淡的夜色驅散了些。 也不知什么時候下起細細的春雨,將那些燈光都籠成一團一團橙黃的光斑,朦朧可愛。 雨絲密集地擊打在窗棱上,沙沙作響,偶爾有風拂過,便似紗帳般斜織起來。 喧鬧的一日的師家好味重歸寧靜,胡三娘子卻還在勤勤懇懇地搗奶。 “噗嗤,噗嗤……” 人工手動提取黃油、打發蛋清和奶油絕對是個慘無人道的大活兒,饒是胡三娘子體能過人,每天做完也像去健身房擼了兩小時鐵一樣,酣暢淋漓。 作為前任相撲手,胡三娘子曾年復一年接受過更加殘酷嚴苛的訓練,這點運動量其實并不算什么,甚至流汗和足量運動還會讓她覺得快意。 只是有些枯燥。 說老實話,她時常覺得恍惚,總懷疑如今的生活跟最初設想的似乎有點出入,但……終日好吃好喝的享受又婲時時麻痹了她的神經。 我想說什么來著? 算了,這大排骨真香,吃了再說。 師雁行對搗奶工具進行了數次改良,如今已經基本定型: 搗黃油的是借鑒了西北人民的傳統工具,一根長柄木棍下端卡入圓形“木盤”,充分攪動后牛奶就會水油分離,變成黃色固體和清淺的白色水狀物。 而那黃色固體控干,徹底凝固后就是黃油。 至于打發蛋清和奶油的工具,直接參考了后世打蛋器。 師雁行找了城中的老匠人,如此這般說了一回,還真就做出來了: 利用榫卯和齒輪結構,像原始的電影放映機一樣,人在側面手搖,就可以調動木質齒輪,進而帶動那只用破開的竹片綁成的籠狀打蛋器。 人的身體結構決定了手臂側面上下擺動比平面擺動更省力更輕便,有了這款打發器,效率嗖嗖的。 第一次親眼看著水狀蛋清在自己手中逐漸變成白色固體時,胡三娘子驚得目瞪口呆。 這是什么戲法? 而等她看著師雁行用這些“蛋清”第一次成功烤出蛋糕底胚時,竟有些見怪不怪了。 嗨,小掌柜嘛,她干啥不成? 就算有朝一日突然從烤爐里掏出來一頭牛,她都會本能思考下回該喂多少草! 沒有現代化烤箱沒關系,砌土爐。 沒有烤盤沒關系,去街上瓷器行搜羅大淺盤…… 原始烤爐無法智能設定溫度,而偏偏烤蛋撻和蛋糕胚所需要的時長和溫度又不一樣,她不得不反復試驗,不斷記錄所需要的炭量和時間,收獲殘次品無數。 殘次品都被大家吃掉了,從原本的驚艷,到現在都有點麻木了。 不涂抹果醬和奶油的蛋糕胚……它就是塊雞蛋糕嘛! 再好吃也是雞蛋糕! 當然,雞蛋糕賣得也不錯就是了。 直到三月初三,師雁行才終于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品: 淺金色,手感干爽有回彈,內部細致蜂窩狀,沒糊,沒裂…… 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