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62節
因此寒假的那個月,沈麗姝便有針對性的給他倆做考前培訓,面授機宜,教了許多面試小技巧,甚至當眾模擬考試流程。 當然技巧只是錦上添花,關鍵還要有硬實力。 考慮到兩個剛啟蒙的小學生,知識水平實在有限,沈麗姝也不可能在一個月內給他們教成學霸,畢竟她要有這本事,小老弟也別去外面拜師了,跟著她學習考科舉豈不是美滋滋? 沈麗姝便想另辟蹊徑,幫助他們拓寬知識面,以此手動制造加分項。 舉個例子,還在學《三字經》的小朋友,卻能流暢背誦唐詩宋詞,無疑是個優勢,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的向學之心,可比說一百句好話強多了。 這樣還順便低調的秀了下他們家的軟實力——相比那些幾十文就能買一卷的雜書話本,動輒花費三位數的四書五經無疑是奢侈品,且這還是入門級經書的價格。 越是精深的著作價格越高昂,一般人家可不會隨隨便便給剛開蒙的孩子備這么多書。 向校方展示經濟實力,不是為了裝逼,而是要讓人家知道他們有這個條件和決心供下去。 沈麗姝分析認為,那位林舉人收學生那么精挑細選,家長砸錢也砸不開他家大門,說明他不圖利,那就只會比一般人更在意名望。 挑選有天賦的科舉苗子,一旦學生們考上功名,就是林舉人提升逼格、揚名立萬之日了。 倘若再深遠一點分析,據說寒門子弟考公上岸后,還得抱團取暖才能在官場站穩腳跟,可林舉人家里只一根優秀的獨苗苗,他們沒辦法給他生幾個兄弟互相扶持,那就只能學生來湊,這年頭師兄弟的關系,那真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除了不同姓,儼然是天然的利益共同體。 挑幾個好苗子實行精英教育,把他們都培養成才,日后好守望相助,這不比自己辛辛苦苦多生孩子香嗎? 坐享其成才是最吊的。 沈麗姝特別能理解林舉人的做法。 不過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個前提,寒門難出貴子,學生再有天分,家里也要有這個實力和決心,能供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否則供到一半還沒出成績,家里就破產,或者壓力太大扛不住跑了,林舉人多年心血豈不是毀于一旦? 所以說學生家長的經濟實力也很關鍵。 可能林舉人是典型的文人思維,不事生產更視金錢如糞土,所以挑學生從來不在乎學生家里有沒有錢,反正都沒他有錢。 那也沒關系,他們可以不著痕跡提醒他關注這方面,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優勢之一,怎么能不秀一秀呢? 雖然沈麗姝拿來給小老弟補課的教材,沒花他們家一文錢,都是“長腿叔叔”秦公子陸續讓人送來的,可林舉人又不知道,不用在意這些細節。 說起來,沈麗姝以前還覺得秦叔叔的行為十分令人費解,她又不考科舉,算經屬于基礎科目,做生意算賬勉強能用得著,可其他的經史子集又是怎么回事? 結果真香雖遲但到了,后來沈麗姝捧著那些算是科舉教材的經書大呼走運,心想運氣果然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呢。 那道著名的“雞兔同籠”算題,也是從那些書中翻出來的。 經過一個寒假的刻苦準備,希望渺茫的大弟和二弟雙雙成功上岸,沈麗姝的考前培訓課程,顯然功不可沒。 不過事情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小老弟也開開心心跟名師學習,走在努力成為高徒的路上,沈麗姝也默默地深藏功與名。 如今不過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說什么都為時尚早,等小老弟真正取得了一些成績,她再站出來邀功也不遲。 所以這會兒跟新來的表哥們提起這個,沈麗姝滿臉的云淡風輕,輕輕一筆帶過。 只是她這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讓小伙伴們紛紛想起了被學習支配的恐懼。 自打正式創業起,工作再忙沈麗姝都沒忘記給團隊的掃盲安排,初期目標是讓零基礎的小伙伴學會認和讀簡單的文字,本身就會認字的比如徐虎和徐力則被要求學習算術,向著賬房先生進發吧少年!等基礎課程結束,就開高級教學班,教他們讀寫算數。 抱著這個偉大目標,沈麗姝給小老弟上課的時候,自然不肯浪費大好機會,教兩個是教,教十個也是教嘛,想跟著她干活的都得乖乖上課。 沈老師發話,大家聽是必須聽的,只是個中滋味天知道。 對于完全不愛學習的他們來說,每天爭分奪秒擠出來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學習時間,比一口氣搬五六個時辰的磚都更煎熬,那如果兩件事湊在一起,簡直是雙重暴擊,直叫人痛不欲生。 要不是她給得實在太多,這個班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所以徐虎徐力看到學習成績比他倆好一點的表哥們,才會那么的開心,甚至迫不及待就要禍水東引——姝娘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有了更值得培養的表哥們加入,她勢必會更關照他倆,現在享受沈老師關照的自己可不是從此解脫么?哪怕無法徹底擺脫被學習支配的命運,能短暫的回去跟后進生朋友們劃水摸魚也是極好的。 把差生活生生逼成學霸什么的,實在太不人道了。 這會兒被提到血淚史,都禁不住要潸然淚下了。 當然還是忍住了,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控訴”沈老師當初喪心病狂的行為。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張彬看著不聲不響,其實當初差點也跟表弟們一樣走上科舉之路了,只是這條路花費之巨大,把他們家掏空了恐怕都不夠;而他也只是長房三子,還沒重要到讓爹娘和爺奶為他孤注一擲的地步;加上夫子評價他約莫中人之資質,他自己也怕背負傾家蕩產去科舉的重擔。于是就在這多方壓力下,讀書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饒是如此,張彬也比兄弟們多念了幾年書,算是在場學歷最高的,這次要不是表妹表弟們讓他來做事,他爹娘私下也盤算著,請親戚尤其是姨夫幫忙打點,給他在城里找個活兒。 他能寫會算,在城里總能給人當個伙計學徒之類的。 當然了,如今能進城給自家親戚幫工,可比去外頭看人臉色強多了。 姝娘他們開的工錢,也不是外頭那些學徒們能比的。張彬比誰都知道這機會多難得,在兄弟姐妹們羨慕的目光中,高高興興收拾東西進城來了。 然后就被兄弟們話里透露出來的意思震驚了,簡直是目瞪狗呆。 正月突然得知剛開蒙的表弟們被姥爺家那邊的林舉人看中收為學生,還是正正經經行過拜師禮的那種,張彬就被震驚了一回。 他不是不為小表弟們有了前程而高興,但更多的還是驚詫不解,作為之前親朋好友中唯一一個有機會成為學霸的人,張彬顯然比兄弟們更愛也更善于觀察和思考,逢年過年走親戚,親朋好友都對三姨家的孩子們贊不絕口、關愛有加,他也或多或少會關注到,只覺得他們除了生得好看、是城里人,倒也沒奇特之處,本質是就是幾個普通孩子。 反正在消息傳來之前,他從沒想到表弟們還有這資質,尤其是二弟,才五歲就被滿腹經綸的舉人老爺看中并收為入室子弟,這都不是一般的聰明,必須是神童的待遇了吧。 但二弟除了跟著哥哥jiejie調皮搗蛋,神童的排面呢?那些過目不忘、三歲能背詩五歲識千字等神童基本技能,他們一個也沒瞧見??! 張彬百思不得其解,都快要信了爹娘的邪了。 他爹娘說是因為姨夫家祖墳厲害的請風水先生指點過,自沈老爺子去世下葬,風水陣開始生效,一點點潛移默化,于是這兩年三姨家越來越好,日子紅紅火火,子女聰明有出息。這都是祖宗保佑??! 于是爹娘準備跟家里其他人商量,也想攢了錢請人看勢、重修他們家祖墳了。 但現在張彬知道了,姨夫家的變化跟那些玄學沒有半毛錢關系,完全因為有姝娘這位高人指點。 他第一反應就是回去得告訴爹娘這個悲傷的事實,請人重修祖墳,除了花費一大筆銀錢,恐怕沒有第二個意義。 之后才想到,小表妹不但無師自通、帶著兄弟們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私下還能幫助弟弟拜得名師,真真是神通廣大,一切盡在掌握??! 但他此時除了感慨姝娘還有驚喜是他們不知道的外,反倒再沒了疑慮,因為姝娘的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了——堪堪十歲的小娘子,帶著家里人白手起家,總共都沒用到一年時間,便在汴京這樣繁華昌盛的地方,擁有了一間價值不菲的鋪子,其生意頭腦和能力讓多少成功商人自愧不如,姝娘的所作所為,完全當得起一個天才的名號。 那再接受她是全能型天才的設定,也就相當容易了。 他不僅不懷疑這事的真實性,反而更加能理解了姨夫姨母對姝娘的縱容,和兄弟們在她跟前的言聽計從了。 就連他們幾個新來的,還沒真正聽老板的指揮,也已經有跪下唱征服的沖動了。 張彬一時間對這個笑容明媚如仙子的表妹肅然起敬,想起自己正在被考校中,便生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有陣子夢見上考場時的心跳都沒現在這么快的,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緊張問:“我以前跟先生學過雞兔同籠,還要做這道嗎?” 沈麗姝不知道這位表哥給自己腦補出了上考場的壓力,自認為很平易近人的笑道:“也行,你說一說解題思路?!?/br> 雞兔同籠大概算代數題,同時也會考基礎的加減法,沈麗姝覺得這道題不但經典,還很全面,適合當考題。 她平時看多了“不學無術”的表哥堂哥,突然來了一位懂得算術的,已經有點驚喜了,沒想到張彬解題思路也如此清晰,接著又出的幾道加減題也順利做出來了,沈麗姝激動得都想鼓掌叫好,當時便決定就他了,未來店長或者經理的最佳人選! 不過在這之前,她還有最后一個問題,“你會用算盤嗎?” 沒有計算器的時代,算盤是一門很好的工具,畢竟紙張不便宜,每次記賬都要手算打草稿,未免太奢侈了,她還是更推薦算盤。 張彬猶豫的點頭:“會一點,但不算熟練?!敝饕綍r也沒有他練習珠算的機會。 宋向民也很保守的點了點,“只是學過一些?!?/br> “沒關系,家里正好有算盤,有空你們多練練,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問我爹?!鄙螓愭敛华q豫就給剛出門上班去的老爹又弄了個工作。 她沒準備親自教學,不僅是因為工作太忙,不想再給自己找麻煩了,另外就是她的珠算技能,也是穿越后專門向跟老爹學的,畢竟上輩子義務教育早就不教撥算盤了,可能懂這個的老師都沒幾個。 當時沈麗姝還沒開始搞事業,時間比較充裕,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想著技多不壓身,就主動要求打算盤,順便把弟弟也拉上,可把老爹高興壞了,教完算盤又教他們認字,從來沒覺得親子教育竟是如此享受的一個活動。 所以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沈麗姝剛穿越來就在表現自己,無意識的為搞事業鋪路,讓老爹看到了她遠超這個年齡的學習能力,對她有了信心更起了愛才之心,才會爽快同意她拉人創業的想法。 她又通過這些機會展示自己的經商能力,用經濟實力給自己加碼,一點點在家里擁有話語權,直至現在當家做主,反過來把父母都指揮得團團轉。 沈麗姝如今相當的有底氣,讓老爹教表哥們打算盤,早日將他們培養成她的左膀右臂,老爹絕對毫無怨言、盡心盡力的教導,自己大可以先斬后奏。 幾句話之間,就被聰明漂亮、笑容甜美的表妹安排得明明白白,張彬和宋向民卻生不出半點叛逆情緒,反倒比在家中面對父母時更加馴服聽話,老實點頭,“好的?!?/br> 沈麗姝表示很滿意,又掃了輕松圍觀的其他人,“當然,彬哥和向民哥學算盤的時候,你們也別光在旁邊看著,只要在家都得跟著一起學,等我抽出空來,制定一個獎罰標準,學得好有獎金,學不好扣工錢?!?/br> 金錢是最好的驅動力,既然大家學習不積極,她就給他們創造學習的動力。有獎有罰,看誰還敢摸魚擺爛。 這個家里只能有她一條咸魚。 聽到姝娘的魔鬼發言,小伙伴們、尤其是還沒高興過半小時的徐虎徐力,臉上的笑容還掛在那里,人已經徹底呆滯了,反應過來后,一個個用前所未有的哀怨目光看著她,并伴隨著絕望的哀嚎和求情聲。 可惜沈麗姝是立志要做黑心資本家的人,這個場面看得她渾身舒爽,施施然起身,喊上同為裝修小分隊的沈四伯和大堂哥回去監工了。 同行的還有新來的五位小伙伴。沈麗姝聽說備貨工作很順利,就想著下午帶他們去店里看看了,認認門,等到了出攤時間,再叫個人直接送他們去攤位上,反正鋪子和攤子離得不是很遠。 王武和張彬幾人也好奇得緊,姝娘主動帶他們去店里見世面,自然求之不得,高高興興就跟著去了,然后還在門外就被店鋪的規模狠狠震撼了。 第71章 店鋪規模。 王武和張彬他們依稀聽各自的父母提起過, 表弟表妹們實在了不起,這次要開店的鋪面都不是租賃,而是直接買下來的。 鋪子具體花了多少沒人知道, 但以他們的認知, 幾百兩已經是極限,誰也不敢再往上猜測。 他們雖然都沒在汴京生活過, 不太清楚鋪面的具體價值, 但畢竟也是土生土長的京郊人,對城里頭的物價常識大約還是有些數的。 聽說鋪子也會開在內城,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看到偏僻位置且并不大的鋪子, 他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事實上, 表妹表弟們能在汴京開店就很了不起,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作為, 未來可期。 但誰也沒想到, 表妹名下擁有的, 竟然是這樣一間開在鬧市的豪華鋪子——他們是第一次來這條街, 眼睛卻不瞎, 一路走來,道上鋪著青磚,地面干干凈凈, 一看就知道有人精心灑掃,沿街的酒樓茶館也是那般氣派豪華,不難想到, 都是些什么人來這條街消遣。 王武和張彬幾個平日愿意動腦思考的, 這一瞬間想的就更多了, 能在這條街置辦產業, 即便是隨便一間小門面,也價值不菲,足夠讓人后半生衣食無憂了。 這跟他們想象的不說一模一樣,簡直就是毫不相干啊。 有人甚至越靠近目的地,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拉著旁邊的沈大金確認道:“大金哥,真的是那……那棟樓嗎,你們沒有帶錯地方?” 沈大金好笑道:“這房契都在姝娘名下,誰認錯地方,姝娘也不可能認錯?!?/br> 沈麗姝也表態,“放一百個心吧,不會把你們賣了的?!?/br> 饒是他們信誓旦旦的保證,真到了店門口,新來的幾人仍不敢邁開步子進去,就在離門檻一米左右的位置止住腳步,排排站,動作宛如當初的沈麗姝,高高仰起腦袋,努力想要看清屋頂在哪里,聲音里更是充滿了敬畏和膜拜,“這棟樓好高啊……” 通許鎮上最大的酒樓,徐二舅上班的單位,也有三層樓高,而且鎮上地價便宜,那酒樓面積是這里的好幾倍,可除了徐家幾兄弟外,便張彬宋向民這些外甥有幸去酒樓里頭見見世面,沈大金和他們的兄弟可沒什么機會混進去,而王虎這些“村里人”,連鎮上本地人都不算,更是只能遠遠圍觀。 是以乍然看到近在咫尺的樓房,大家還沒進去感受,人就已經徹底地震撼了。 再想想這么一間他們連進都不敢進,總覺得自己不配的豪華鋪子,已經是姝娘名下的產業了,此時此刻,幾人終于意識到自家表妹是多么豪橫。 富婆竟在他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