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105節
她看了眼坐在旁邊像個宮女似的張家琪:“請問這位是?” “我叫張家琪,是采薇最好的朋友?!彼约簱尨?。 彭宇琛含笑致意,像是非常和藹,但沒在她身上浪費時間,自然地轉過頭:“小顧同學的名字是叫采薇嗎?真美,跟本人一樣?!?/br> “只有臨安這樣鐘靈毓秀的人間天堂,才能養出你這樣的女孩子吧?!?/br> 張家琪很是詫異,原來上次連名字都沒給人家留啊,這次還巴巴地又從申城跑過來。 顧采薇也覺歉意,主動解釋了一句:“上次是我們失禮了。其實我也不是土生土長的臨安人,我出生在越州,在臨安長大?!?/br> 彭宇琛心中雪亮,她愿意透露一些個人信息了,說明兩人間的信任開始建立:“越州我也去過,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是文化名城,更是美人鄉啊。難怪,難怪?!?/br> 顧采薇沒有在這個話題上深入下去,她對越州的了解其實有限,而且她們今天可不是來閑聊的:“彭總,其實我有些問題上次沒能想到?!?/br> “我很樂意為你解答?!?/br> “我想了很多細枝末節的問題,但我歸納了一下,其實最后只是一個問題。什么是偶像,為什么要做偶像?” 彭宇琛笑了,可以收網了。 “這個問題問得確實很大,不過我想,我可能是目前國內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至少是之一?!?/br> “偶像,從形式上來說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歌手、演員等類型的,一種全新的藝人?!?/br> “從現有的作品上來說,他們更接近于歌手,上次我也說過偶像的基本功是唱跳?!?/br> “但他們和傳統意義上的歌手,包括唱跳歌手都有很大的不同?!?/br> “我說的不同并不在于,偶像也演戲或者上綜藝節目,傳統的歌手他們也經??缃??!?/br> “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傳統的藝人以作品的形式跟消費者交流,更接近于一種手工業者,厲害一點的還被認為是藝術家?!?/br> “而偶像,本身就是商品?!?/br> 彭宇琛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她在等顧采薇的反饋。后者聽得非常認真,果然跟著她的思路問道:“人怎么能成為商品呢?” “我們當然不是在討論人口買賣?!?/br> “我的意思是,偶像并不把作品當作和消費者——也就是粉絲——交流的唯一窗口?!?/br> “極端一點說,甚至可以完全不必有作品?!?/br> “你可能會問,沒有作品他們拿什么給粉絲看呢?” “拿他們自己?!?/br> “我在rb工作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握手券這種東西,你們知道什么是握手券吧?” “當時我非常驚訝,這樣真的沒問題嗎,隨隨便便就能握到手的還算是藝人嗎?未必太接地氣了吧?!?/br> “沒錯,偶像就是藝人下凡?!?/br> 張家琪在旁邊插了句嘴:“照你這么說,偶像還練什么唱跳,完全沒必要練啊。只要一張臉的話不就是模特嗎?” 彭宇琛沒有介意她的打斷,反而很高興有能有互動,這說明兩個聽眾在接受和思考自己給出的信息。 “模特轉型偶像,確實比轉型其他藝人要容易一些?!?/br> “偶像要會唱跳,是傳統藝人提供作品的形式在延續?!?/br> “換句話說,粉絲們習慣了把唱歌跳舞當作娛樂方式,所以偶像才練習唱跳,而不是反過來?!?/br> “演戲、上綜藝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粉絲習慣看劇看綜藝,所以偶像需要練習和參與進去?!?/br> “我這么說你們可能更好理解?!?/br> “如果有一天人們把倒立當作最有趣的娛樂方式,那我就會讓公司的練習生全都去倒立,練得最好的才能出道?!?/br> 張家琪的理解能力很強:“你的意思是,偶像是完全為粉絲定制的一種商品,粉絲想看什么偶像就給什么?!?/br> “沒錯?!?/br> 顧采薇聽了面色古怪:“聽起來……完全沒有自我啊,為什么這么多人想要當偶像?” “大部分為了掙錢,或者為了虛榮心?!?/br> 彭宇琛看起來非常推心置腹地說道:“但我知道你不是這么淺薄的孩子。我剛才說了偶像是一種商品,那么他們販賣的是什么?” 顧采薇眉頭緊鎖,張家琪是追過星的,她給了一個猜測: “夢想?” “非常接近了。日式的養成系偶像,特別鼓勵粉絲把偶像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加深兩者之間的羈絆,從而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br> “參與感、成就感……”張家琪知道答案應該就在這兩個詞后面。 彭宇琛沒有再打啞謎:“偶像的本質,就是這個行業的本質?!?/br> “娛樂圈為什么叫娛樂圈?” “他們是販賣快樂的人?!?/br> 第126章 向往的生活 彭宇琛深諳先抑后揚的說話技巧。 “販賣快樂的人”聽起來比“偶像是一種商品”就要好得多,顧采薇和張家琪都眼前一亮。 “實際上,我一直認為把偶像視為一個單獨的藝人類型是一種歧視,是演藝界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的體現?!?/br> “就像我剛才說的,粉絲喜歡什么,偶像就學什么,就演什么,所以偶像就是藝人本身?!?/br> “rb的杰尼斯,喜多川在70年代推出了第一代男子偶像,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演藝界的中流砥柱?!?/br> “比如說號稱元祖偶像的木村拓哉,常年保持收視冠軍記錄,是當之無愧的日劇天王?!?/br> “韓國的偶像歷史更短,公認的韓流鼻祖是97年才出道的男團hot,這些成員到今天才三十來歲?!?/br> “韓國的演藝圈前后輩制度扭曲到畸形,他們在原本的演員歌手那里遭遇的歧視更像是作為后輩受到的排擠?!?/br> “所以說,偶像不應該和其他藝人涇渭分明,偶像就是年輕的藝人?!?/br> 彭宇琛對偶像的境遇打抱不平是有感而發。 因為她作為偶像工廠的一部分,能夠感受得到來自壟斷資源的娛樂圈老人的壓力。 雖然她還沒有在國內推出偶像團體,但她不認為能逃得過傳統勢力的指指點點,乃至明槍暗箭。 “那些現在被公認為唱功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的所謂實力派藝人,他們難道出道的時候就有這些實力嗎?” “他們是選擇性地忘記了,當初自己受到喜愛,也不過是因為那張滿是膠原蛋白的臉蛋而已!” 現在“小鮮rou”這個詞還沒有流行起來,不然她一定會用上。 彭宇琛很快意識到,沒必要對自己的攻略目標多發這種牢sao,以影響對偶像的職業信心。 她立刻總結了一句:“總之,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不要聽信那些偶像就是花瓶的歧視性言論?!?/br> “不要把韓國娛樂圈那種喜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陋習當作天經地義,一個年輕偶像并不比一個年輕演員或者年輕歌手低人一等?!?/br> 張家琪聽得津津有味,這是她第一次站在粉絲以外的立場看待這些事情。 而顧采薇則若有所思:“你說偶像是販賣快樂的人,又說他們不一定要用作品跟粉絲交流,那他們靠什么呢?” “建立情感聯系?!?/br> 彭宇琛繼續循循善誘:“偶像為什么會出現?因為通信技術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空前簡單和頻繁了?!?/br> “傳統的藝人高高在上,粉絲們只能在電視劇里、唱片的mv里,還有海報上看到他們?!?/br> “最近距離的接觸,無非是演唱會的時候混在人群里為他們吶喊幾聲?!?/br> “偶像則不同,他們出現在街頭巷尾,通過社交網絡發布自己的行程方便粉絲追蹤?!?/br> “他們經常性地通過見面會、生日會之類的形式和粉絲近距離接觸,給人一種他們就在我身邊的感覺?!?/br> “我這么說吧,偶像的目標是成為粉絲心理上的家庭成員?!?/br> “韓國男團偶像的粉絲通常叫他們歐巴,看過韓劇應該知道,這個詞是情侶之間常用的?!?/br>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男朋友去出歌、去演戲了,你會說他的歌不好聽、戲不好看嗎?” “你當然是無條件的支持!而且還會自發地為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和成就感到自豪?!?/br> 張家琪沒被侃暈,她追星不上頭就是因為足夠清醒: “但這只是一種錯覺對吧?偶像根本不是你的家庭成員或者你的男朋友,他們只是想賺你的錢而已?!?/br> 彭宇琛笑了,張家琪這樣的就不是優質的目標群體: “賺錢并不是問題,只要粉絲認為她們從偶像身上得到的快樂足夠多,那么這就是等價交換?!?/br> “這兩年,因為很多未成年的女中學生追逐外國偶像,出現了一些荒唐的事情,所以大家對偶像的看法是有失偏頗的?!?/br> “正是因為這樣,社會才應該更支持我們自己的偶像,來引領青少年的娛樂生活,這才叫正本溯源?!?/br> 以上很多是彭宇琛的私貨,她又用很感性的聲音說道: “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場面?!?/br> “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她是一個男團的粉絲,她得了罕見的重病躺在病床上,即將要面臨一場生死未卜的手術?!?/br> “這個時候,她的愿望僅僅是能夠得到自己喜歡的偶像的鼓勵?!?/br> “然后,她的愿望就實現了,而且還來到了她身邊?!?/br> “最后,在這種鼓舞之下,她挺過了和死神的近距離交手,迎來了新生?!?/br>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會不會覺得,偶像好像還是挺有意義,也能產生一些正能量的?” 顧采薇沒有被完全蠱惑:“她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治好她的醫生,而不是她的偶像?!?/br> 彭宇琛心想反應挺快的呀,好像小看她了。 “所以我說,偶像是販賣快樂的人。我們從來沒有承諾包治百病,甚至解決不了任何一點現實的問題?!?/br> 她悄悄地用了“我們”,這是一種心理暗示。 “剛才的例子非常極端,也不太常見。我們再設想另外一個場面,你們今年正好高三對吧?!?/br> “我也經歷過高三,那是很久以前了,這一年很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