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66節
“戾太子竟在死前曾造景宗毒害!若此事當時查出,景宗也無法向群臣交代,所以他才滅口行事。以免污其圣名?!眲㈧懔⒓蠢砬逍胖兴沂镜恼嫦?,他看著卓思衡問道,“卓參知,敢問先帝可曾看過此信?” 卓思衡平靜道:“臣從未曾將此信獻予先帝親觀?!?/br> “為什么?”劉煦不能理解,“先帝縱然遇事深思熟慮,可若視此信,必然不會善罷甘休,定然要還戾太子一個公道給景宗一個論斷,卓參知與高御史……還有其他人家也能就此揚眉雪恨,參知為什么一直隱忍不發?” “臣并非不想為家人雪恨,可正是因為先帝會因此信于朝野肅清撥亂,臣才保持緘默至今?!弊克己饪聪蚰欠庑派鲜煜さ淖舟E,目光流露無限的思緒,“景宗駕崩多年,若追究起來他才是元兇,可這世上如何去找死人復仇?陛下今日不知此事何為,其實還是有所執念,但這件事并非陛下登基第一年就該做之事,當事人均已過身,公道是給活在當下之人的,臣還活得好好的,可以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行機變,或許還能作為援引也說不定。陛下也陪臣一道等等看吧?!?/br> 劉煦覺得自己雖不敢說十足了解父親,卻也多少知悉其個性。父親對此事深惡痛絕,只是一直隱忍不發,也并無好的借口來發作。其實這封信完全可以作引而出,但卓思衡卻放棄了,要是真在父皇一朝憑借此信論功,他何須輔佐自己上位?以他的才干加上昔日東宮忠良之后的身份,平步青云甚至無需指日可待,簡直是唾手可得。 但卓思衡卻沒有。 他選擇了一條更難的路,并且順利抵達重點——路上還捎帶了自己一程。 劉煦對卓思衡的感佩一直有增無減,今日更添重重一筆。 “將這些人送去陪他們的好主上景宗,我也算做完了人臣人子應盡之事。更何況……”卓思衡看著劉煦笑道,“和陛下您說不也一樣能有朝一日將公理昭彰天下么?急不來的事臣就不去急,把握當下才可論來日?!?/br> 劉煦經此一論,也以拿定主意如何回復顧大學士,就在君臣二人相識一笑之際,高公公卻急急趕來,額前全是汗珠稟報道:“啟稟圣上,皇后娘娘產時已至,請您快去看看罷!” …… “你快去看看!我進不去內宮??!” 卓思衡火急火燎叫來云桑薇,卻只能等在天章殿外,云桑薇倒是鎮定,她說道:“有太后和圣上陪伴,想來無事。我去看看便是,你別慌?!?/br> 云桑薇也有了誥命封銜,時長入宮陪伴太后,二人往往相談甚歡,于是太后賜下了宮中可通行的宮令,賜云桑薇可隨意進出探望自己。 卓思衡趕緊示意她快去,云桑薇走出一步,卻轉過頭回來壓低聲音對丈夫笑道:“宮變那天你都沒慌過,皇后生孩子你倒如臨大敵?!?/br> “宮變那是宮變,都是有跡可循能推敲分析的??墒巧⒆印沂钦娌欢?!”卓思衡覺得自己腦袋如斗,一晃蕩里面都是液體的聲音。 云桑薇看他的樣子實屬無奈,讓他別瞎擔心便離開了,到了皇后中宮處,太后和長公主都已至此,而大長公主也不知什么時候到了,幾個女人都非常鎮定,只有皇帝像是被燙到腳的蟋蟀,根本不能在一處安靜下來。 真不愧是她男人教出來的帝王啊…… 云桑薇也只能在心里感嘆一句。 皇后的哭聲與其說尖銳不如說凄楚,云桑薇在等候時聽來未免有些傷感。 尹毓華的這個后位來得著實艱難,因受劉翊謀逆案中從罪的家人連累,前朝許多人極力反對,不過云桑薇也知道,那些反對聲音最大的都是自己家有適齡女子的高門公卿,當年他們未必就愿意將女兒嫁給尚為東宮的新帝,畢竟那個時候新帝的太子之位仍有懸念??珊髞硪灰節撣』?,眼看新帝又是孝順的兒子要為先帝守孝,他們便都急了起來,一面催促后宮不可一日無主,一面又非要趕快給太子妃的母家論罪言誅…… 用卓思衡的話說,看著像替你著急的人,可能真正在著急的不過是自己的事,你只是個臺階。 事實也恰好如此。 新帝和卓思衡都不希望掌權伊始就因后宮和外戚將局面變得復雜,于是干脆也快刀斬亂麻,給彼時的太子妃母家按照國法定罪,但又說太子妃是先帝所選,要是不給封后,豈不是對先帝的安排有所怨懟?皇后要封,家人也要處置,可是皇后的母家按理女眷可以有些許從寬,于是就讓太子妃的母親和meimei從株連的死罪變為流放。 太子妃這才順利被封為皇后。 可因家中事,皇后憂懼非常傷懷過度,七個月的時候就有不安穩的胎相,什么方法都折騰了,這也是剛九個月就生產,沒能足月而誕,多少還是受了家中落罪的影響。 如今云桑薇只希望皇后和孩子都能平安。 這對朝局也是一種穩定。 好在皇后的生產還算順利,很快便有了消息,通傳的人喜極而泣道:“皇后生下一位小公主!” 先皇的兩位公主如今都已晉升為長公主,這就是宮中現下唯一的公主了。 因早在太醫處知曉是位尊貴的公主將會出世,即便希望能有可繼承皇位的皇子穩定朝局,但在座所有人仍然期待此位公主的到來,尤其是大長公主最為激動,她率先入內,在中宮的正殿內接過剛抱出來的公主逗弄,聽見爽朗干脆的哭聲立時贊道:“不虧是我劉家的女兒,自落地就有一股氣勢在?!?/br> 皇帝聽了這話笑出聲來,他從未當過父親,這次頭一遭,急忙和姑姑申請想抱抱孩子,大長公主小心翼翼給襁褓中的公主送至皇帝懷中,再與太后對視欣慰一笑,云桑薇一時感慨,都說自古無情帝王家,半年前的腥風血雨不也是這樣證明的么?可眼下一家人卻都為一個小生命的到來而歡欣鼓舞,溫情滿溢,仿佛尋常百姓家。 “小公主乳名可以慢慢起,但封號可想好了?”太后問道。 “想好了,姑姑那輩的公主以宣字為首,朕的姊妹則都已上古史書里山川命名,朕的女兒,不若就以星辰為名好了?!被实垡褳檫@個孩子的到來準備了許久,不假思索道,“朕封她為瑤光公主?!?/br> 丹山長公主贊嘆道:“瑤光是北斗第一顆星,也被稱為破軍,是祥瑞之星,古人詩中有云‘王氣應瑤光’,還有說‘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這樣的星象吉兆之意?!?/br> 此時有女醫通傳說皇后已醒,皇帝立即要帶著瑤光公主去見見她的母后,興沖沖抱著女兒入內。 產房血腥氣息已漸漸淡去,皇后尹毓華極為虛弱,劉煦抱著孩子看在眼中倍加酸楚憐惜道:“毓華,謝謝你為朕生下第一個孩子,辛苦你了?!?/br> 其實這段日子,他怕見到皇后讓其勾起傷心事便甚少與其見面,今日再見,夫妻二人一個為懷胎一個為國事都已憔悴不少。 “你來看看咱們的孩子?!眲㈧銓幑夤鞯鸟唏傩⌒囊硪矸旁谝谷A的床榻邊。 尹毓華看著孩子已然安睡的乖巧面容,眼淚再度落下。 “朕已封她為瑤光公主,她將像星辰一般在你我的庇佑下熠熠閃耀。乳名就你來起吧,好么?”劉煦坐在床邊,看看尹毓華又看看女兒,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稱心快意了。 雖然他確實需要一個太子來穩固自己的朝局,可是初為人父的喜悅根本無法替代,這個女孩是如此讓他難以自抑的喜愛,只抱過一次,他便想將世間萬物都給她享用,那些自己沒有享受過的愛,他也將絕不吝嗇。 尹毓華看見夫君的神色是那樣喜悅,她的眼淚便更加抑制不住,用虛弱的顫聲哀告道:“陛下……求您看在臣妾為您誕下公主的苦勞上,讓臣妾的母親和meimei回來吧……她們也是公主的親人啊……” 劉煦的面容和心驟然同時冷了下來。 他抱起瑤光公主,站起身居高臨下以帝王之姿俯視痛哭不止的尹毓華,平靜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瑤光是朕的掌上明珠,是我朝獨一無二的尊貴公主,她沒有任何戴罪之身的外戚親眷,從前沒有,以后也不會?!?/br> 他冷漠的語氣讓尹毓華感到陌生和驚懼,她在短暫的錯愕后哭著不顧一切拽住劉煦的衣襟苦求道:“臣妾身上也流著尹家的血……公主身上的……也是啊……” 劉煦輕輕拍打安撫女兒明黃色的襁褓,這是他私下里跟母親學來的動作,說是可以安撫嬰兒更好使之熟睡,他對待女兒是如何溫柔,此刻看向尹毓華卻是如何冰冷,他拂開妻子的手,用自己有史以來最嚴肅的語氣道:“尹家所犯下的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朕曾經給過你家人機會,是他們自己棄之不顧。他們的所作所為太子或許可以原諒,但皇帝不會。你是當朝皇后,是朕的妻子,朕和公主才是你的家人,忘掉他們,也不要再向朕說今日同樣的話,不要讓朕的女兒也失去母親?!?/br> 說完,他在尹毓華呆滯的目光中抱著女兒轉身離去。 第240章 “卓大人還是那么招孩子喜歡?!?/br> 百日后的孩子終于可以抱出內宮來,劉煦就迫不及待抱著瑤光公主在天章殿來見卓思衡。 瑤光公主長相已能看得出有些肖似父親,圓潤如鹿的眼眸里蘊藉著純凈的光亮,一眨一眨,快給卓思衡的心眨得化掉了。 他抱孩子的動作也還算嫻熟,畢竟弟弟meimei自小都是他帶,可這個孩子太小了,卓思衡也有點緊張,倒是劉煦顯得十分放心,一邊逗弄女兒,一邊道:“她不怎么愛哭,睡得也踏實,母后也說瑤光乖巧懂事得出奇,不似一般嬰孩?!?/br> 卓思衡笑道:“我從前在朔州時聽杏山鄉的老人講古時說過,打小不愛哭的孩子不是更懂事而是膽大有勇氣,他們知道要來到這苦海世上卻不畏懼不悲傷,是從地藏菩薩那里走過再來投父母,比旁人要多一份靈性通透?!?/br> 前來送茶的高恭望行禮后親自將茶擺好在書案上,再行離去,出門后忍不住自言自語,卻又是同身邊的小太監低聲感慨道:“天章殿好多年都沒這樣的歡聲笑語了……真好啊?!?/br> 小太監是剛入宮一兩年的,雖在這里當值,但先帝那時病重,天章殿到處死氣沉沉全是苦澀藥氣彌漫,自然不解,于是問道:“高公公,這天章殿是圣上處置政務召見大臣的地方,怎么還能說上歡聲笑語呢?” 高恭望嘆道:“你這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了,先帝還康健時,天章殿那可是熱鬧歡快的地方,趙王殿下和丹山公主兩個孩子一個愛笑一個愛鬧,都活潑得很,先帝在處理政務,兩個孩子就在前庭后苑嬉笑玩耍,誒呦,那些原本在后苑的花木可遭了殃了,有時候他們還跑到殿內去跑跳,先帝可正召見大臣呢!那時候胡公公時不時就要去哄兩個孩子出來玩,他們要是不肯啊,先帝就只能留下,一面帶著孩子,一面理事……雖說手忙腳亂的,可當真是笑聲不斷的好日子哦……” 小太監聽完似是不解,暗道這公公必然在擺老資歷吹牛,怎么可能讓孩子在這樣肅靜嚴正的地方嬉鬧,不過提及趙王,他忽然想到在宮人之間流傳的一些秘聞,好奇地壓低聲音問道:“高公公,他們說趙王殿下瘋了,是真的么?” 高恭望用手中浮塵掃過小太監的臉,換了冷冽的面容道:“主上也是你可以議論的么?這命你不稀罕就早說!” 小太監聽罷趕忙閉嘴,可他心中又嘀咕,有什么不能講的,他們宮人哪個不害怕路過趙王居住的宮殿,那時不時自里面傳出的尖銳哭笑交雜聲響,是宮中人人懼怕的噩夢…… …… “公主殿下的名字陛下可想好了?”卓思衡將瑤光公主的襁褓遞給傳喚而來的乳母,他和皇帝一道看著公主被抱著離去,兩人竟然都有點不舍。 不過還是正事要緊。 “想了幾個,又都覺得不可心?!眲㈧銍@氣道,“給孩子起名字當真難啊……” 卓思衡想了想,從袖子里摸出六枚新鑄的宣永通寶來:“我家起名都是父母賜下,但字卻都是隨緣看天意的。陛下要覺得可行,不若試試看,先當一個乳名叫著,公主殿下正式的名諱待到禮部忙完了恩科再細細擬來參詳也不遲?!?/br> 劉煦哪見過這種花活,看著銅錢詫異道:“這……要怎么隨緣看天意?” 卓思衡給他講了一遍自己是的字是何處來,以及他又是如何效法給弟弟悉衡取字,劉煦奇道:“朕還以為像卓參知家這樣的書香門第起名都有個儼然的說法,沒想到竟……這樣隨意?!笨伤鋵嵰财鹆伺d致,又道,“但這樣也別有奇趣,只是不知今后同他人說出緣起,顯得有些局促?!?/br> “陛下是皇帝,您只要說是自己翻遍典籍得來,那還會有人質疑么?”卓思衡毫無炮制謊言的心理負擔道,“若是陛下也覺此法可行,不如一試?” 劉煦是真的想試試看,他并非沉溺天象亦或祥瑞的人,因帝座是自己和卓思衡拼盡全力得來,自然對天數之說無有那樣篤信,不過起個乳名倒也是有趣,他便親自去取來天章殿所藏的古刻本《易經》,煞有介事接過卓思衡遞來的銅錢,向桌上輕輕一投,六枚錢幣仿佛聽令的將士各自散開躺臥。 卓思衡一一核對過陰陽卦面,四背二正,上下分明。 竟然是兩個震卦相接,劉煦翻開手中的《易經》快速找到了結果:“此掛為震卦,主亨,卜辭為‘震來虩虩,笑言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卦很是詭異沒有吉兇之論,也不知好壞……” 卓思衡端詳卦象和卦辭,也是眉頭緊鎖,坦白說這并不是個不吉之卦,甚至還有些玄奧蘊含其中,然而以他對易書的了解去給皇帝詳細解釋卻也是為難,不過,好在劉煦是皇帝。 “陛下與臣既然不能甚解其意,傳來可以甚解的人一問便是?!弊克己庑χf道,“這便是在其位謀其政也?!?/br> 于是,渾天監察院的監正便被一道口諭傳喚至天章殿。 渾天監察院是個閑差,半年前先帝駕崩時是整個衙門里最忙的時候,不過在此之后他們發覺新帝和先帝一樣,都不是心系天象的多疑之輩,于是又得閑下來。今日忽然傳召,監正十分不安,誰知他拜見過皇帝后得到的卻是個卜筮的疑問。 “朕與卓大人觀書查閱典籍,中有《易書》的掌故不明,還望監正可以指點?!?/br> 劉煦說完,卓思衡適時將翻開至震一頁的《易經》遞給監正。 監正本以為眼下臨近先帝的盂蘭郊祀,許是他們例行遞交的文書中哪里天象出了紕漏,一顆心懸了一路,誰知到此處原來只是皇帝做學問求甚解,他立即放寬了心,知無不言道:“回陛下,此掛為震,民間自《易》中衍生出先天六十四卦中此為第五十一卦,乃是吉人自有天相之卦?!?/br> “所以這是上吉之卦了?”劉煦聽聞女兒的乳名出處吉利,眉梢都舒展開來。 監正道:“也不是。臣所言是吉人自有天相,不吉之人,自然無有此天象了?!?/br> 卓思衡何等聰慧敏銳,當即明白其中玄妙:“監正的意思是,此卦之吉與不吉,要看所求之人是否得天襄助?” “卓相所言正是?!北O正笑道,“自強之人自有天助,震卦亦有此意?!?/br> 卓思衡心中暗想:當初父親為我卜那一卦也是“君子自強不息”之卦,竟有這樣巧的事,不同卦象竟然可作同解? 劉煦想得卻是:我既然是天子,我的掌上明珠得有天助也是應當。 這時,監正卻再拜再道:“但民間之《易》多用來占卜吉兇,卻少有真參其中深意者,若單論易云,個中多有天地之至理,絕非一句吉兇可論。陛下看著震卦,又包藏著君子以恐懼修身的引申,意為身為君子,當知慎瘆,對值得恐懼的事心懷敬畏,不值得的一笑置之,此豁達通徹之心境才能稱之為君子?!?/br> 劉煦忽然覺得此卦博大精深起來,又問:“那這卦辭何解?” 監正奉命上前,指著紙頁上的卦辭示意:“陛下再看,其卦詞里說‘震來虩虩,笑言啞啞’便是說天上打雷不過是尋常之事,過了便過了,笑一笑無需恐懼,當然也有其他名家釋《易經》說此句是旁人對雷霆畏懼,而君子卻能泰然,這二者實乃異曲同工,并非相悖。下一句‘震驚百里,不喪匕鬯’更是說滔天驚雷百里都能聞聽其震顫之意,然而手握祭器亦或利刃的人,卻不該為此而慌亂,因為這樣的人注定要成為主事者,要是輕易外露驚恐,豈不讓人難以信服?故而也有人解此二句,說是帝王受天命之卦象?!?/br> 劉煦和卓思衡對視一眼,皆是一怔。 待到渾天監察院監正離去,劉煦才感慨道:“沒想到只一震字竟有如此多深意,可是又不好給瑤光真取個如名叫阿震的……” 卓思衡想了想道:“那不如就將公主殿下的乳名起為辰這一字好了,無雨而震仍為雷?!?/br> “阿辰……是個好名字!”劉煦興致沖沖取筆蘸墨在紙上寫了個辰字,落筆時卻又嘆道,“可惜,如果阿辰是個皇子,這一卦象豈不更妙?” 卓思衡能理解皇帝的憂慮與期待。畢竟劉煦自己也是東宮早立的受益者,如果不是當時的皇后決意讓他去爭一爭,他若是到年長后沒有這個太子之位,只怕這條路更是難行,因而在劉煦心中早立太子是穩妥且對孩子負責的行為,然而他的第一個孩子卻是個女兒。 劉煦與他父親的過往使得他如此設想也是理所應當。 卓思衡并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答案對此時的劉煦想必驚世駭俗,可他已經斟酌過的措辭就顯得溫和許多:“一直以來臣心中都存有好奇,想問陛下求要一個想法?!?/br> 劉煦率然道:“卓參知盡管說就是了,朕對你絕不會有所隱瞞?!?/br> “陛下以為太后與大長公主是如何人也?” “這還用說么?”劉煦想都未想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太后與大長公主皆為一代女杰,朕以為她們之能世間丈夫亦有不可及。尤其是太后,朕幼年無有師尊,多虧太后悉心教導,以事理述書、循循善誘,朕才能不至于因開蒙過遲而盡顯愚魯??梢娞笾亲R過人。而之后的事卓參知都是知曉的,朕與你難以互通消息,多虧太后一直暗中替朕謀劃,其心中丘壑與謀略絕非尋常婦人可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