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24節
“這里幾個月前還是半個廢墟?!弊克己夂鋈徽f道,“今天已經紅妝結彩入住新人了?!?/br> “是啊……自戾太子一案后,東宮凋敝多年,如今終于有太子入主,長公主將舊日灰敗一掃而空,怎么也想不出這里曾經出過那樣多血腥的往事來?!弊炕酆庖猜杂锌畤@,她看向東宮另一側,疑惑道,“怎么府內只有一半是亮的,這半難道不是東宮么?” 卓思衡看過去后幽幽道:“這也是東宮,但是東宮的外朝,也就是太子的小朝廷平日里辦事上朝的地方,太子雖立府卻沒開府,沒有自己的這套班底,長公主思量周全,自然不會將這片修復再做他用。這里也是咱們祖父父親曾為官的地方?!?/br> 慧衡再看過去時,眼中便有了絲哀傷,她只如今家境已不似從前罪臣,單論大哥一個,也是前程似錦,可見到舊日里的伶仃片影,她卻不知為何仍忍不住心悸感懷,沉默許久后,她卻覺得也沒有必要再避諱什么,只將心中所想說出:“那從前咱們卓府也是在這附近了?!?/br> 卓思衡點點頭:“那宅子聽說后來被賜給景宗上位有功的近臣了,眼下不知又怎么輾轉,估計也是找不到的,聽皇上說過一次,比咱們家現在住的地方還寬敞,不過咱們祖父是當年的大學士,我們家門庭自然是比不上的?!?/br> “哥哥,你想來這里看看,只是為了再見見東宮么?”慧衡問道。 卓思衡笑著搖搖頭:“東宮有什么好看的,我來是想看看太子……誰知還是慢了一步,這會兒大概已經鬧起洞房來了吧……” “皇后娘娘說了太子什么?” 卓思衡并未回答。 其實二人最后的話題自然免不了圍繞太子。 “知子莫若母,我知道煦兒不喜尹氏太子妃,他心中大概也是心有所屬的,然而尹氏確是最好的選擇?!?/br> 這是卓思衡沒有料到的,他從頭到尾都不知婚事中的隱情,聽罷忍不住說道:“皇后娘娘,其實如果早早讓太子告知我,這個婚事也未必不是沒有轉圜的,我可以……” 誰知皇后卻毅然道:“沒有什么可以,大人,我相信您固然可以為我兒爭來心上人,您是有這個本事和能耐的,可是,您有沒有想過,為了這件事是否值得付出這樣多?” 卓思衡沉默了。 從兄長的角度,當然值得,但如果是從幕僚和輔佐的角度,他或許會說服太子接受皇帝與長公主的安排。這是最好的選擇。 “卓大人英明睿智,當然明了尹氏太子妃的身世好處。她的家世矜貴,給足我兒皇太子身份的匹配,而她家中并無權柄,幾個父兄都是恩蔭入仕,做個清閑官位,掛著好聽名頭。我兒孝順,他不肯拿自己的心事說出麻煩大人和我,便是知道那個他心儀的女子只會添來麻煩,故而始終隱忍……” 卓思衡沉吟須臾后道:“若是家中在朝中勢力頗大,再以太子妃入主東宮,難免會引起陛下猜忌,對太子妃家中和太子二人都并非良擇,或許還會招來禍端。太子仁善,不希望因一己之私為他人帶來困擾,所以并未坦言,只接受了陛下和長公主的安排?!?/br> “大人方才的言語不過是關心則亂。你對我兒真摯,做母親的我幾乎要愧不敢當??墒且膊皇俏易瞿赣H的心狠。大人,你我皆希望他來日能登臨大寶仰繼天祚,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可若做了皇帝,真的就能為所欲為么?即便強腕如太宗,也要事事掣肘,所想所圖,皆需步步為營啊……不能和心愛的女子相知相守,與將來執掌天下后更多的桎梏相比,實在不值一提,他今日能忍得下這般苦楚,今后才能不辜負我與大人對他的滿心期許?!被屎笳f這些時眼中有淚,作為母親,她何嘗不希望兒子幸福,可有時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時的順遂,代價可能是來日里的凄風苦雨。 “皇后娘娘教子有道,遠見卓識,我自是不如?!弊克己鈬@息道。 他的致命弱點,他自己心中也清楚,在對待家人和關切的人時,會分外心軟。他沒有辦法硬下心腸去讓至親割舍,每每思及,都覺心中悔虧悲傷。因為他明白什么是對的選擇,但這個正確的選擇卻未必是人真正渴望的。 這樣相比,自己還是比太子幸運許多,至少他日成親之時,他的新娘是自己所鐘愛的女子。 或許是感知到卓思衡悲傷的源頭,皇后也努力制止自傷,換做笑顏道:“還未恭喜大人即將成家,我與一雙兒女都無法為您慶賀這樣的喜事,也只得今日祝一句大人與未來的卓夫人能白首相許知心知意了?!?/br> 皇后的聲音透著衷心的賀喜,卓思衡不能不收,只謝過她。此時二人已聊了太久,該是時候告辭,皇后最終囑咐道:“大人,刺客的身份,您先不要告訴我的兒女,他們還暫時不適合去了解這些,待麗嘉到今后有時機再說不遲。而您知道了這樣多,也千萬不休要表露,若引起陛下猜忌,那就是我的罪過了?!?/br> “我會去尋訪阿婉生母的其余家人,看看是否還有刺客殘黨,若能免除你們母子三人受此威脅,也是讓太子今后再無后顧之憂?;屎竽锬锓判?,我會私下小心行事?!弊克己饬私饣屎蠼袢张c他說這些的重要原因正是在此。 皇后感激再拜,卓思衡也不再久留,二人前后別過,并未被人發覺。 第二日小朝會,卓思衡站在后方,一直在用旁人注意不到的目光去看現任吏部尚書曹廷玉。 這位曹大人是前兩個月暫代吏部,由侍郎升任尚書,當時卓思衡還沒理解皇帝的深意,如今一想,皇帝必然是想要早些空出合適的地方來給自己的人,故而以先拔擢再派任差遣的方式,又顯得他優渥老臣,又不會讓這些人占用關鍵機要位置太久。 只是個中安排竟是為了自己,卓思衡前些日子還在想,皇帝這人想要費心用心給人安排,總能將事情辦得很好——為自己打算也是一樣。 那他這次要拿什么來換這個恩典? 卓思衡半年前和吏部的人因學政之事在前朝鬧得不可開交,最后將吏部手中職權硬生生削下一塊來,干出這樣的事,他要如何再回去做吏部的領導? 啊……皇帝,你可真是比高考時候的數學老師還會給人出難題啊…… 不過還有一年多時間,他還可以安排。 此時,皇帝正在夸獎太子,他慈聲道:“太子純孝,開府次日攜太子妃入宮拜見朕與皇后,又有慈和兄長之心,去到趙王宮中探望病榻上的弟弟。有子若此,我也安心?!?/br> 夸完兒子,皇帝開始布置新的任務:推舉合適人選作為省試主考。 這件事卓思衡哪怕在推舉上都要避嫌,更別提自己勝任,但其實,他對出題折磨考生的興趣其實是非常大的…… 不過這次沒有人再推舉卓思衡了,因為上次那個不懷好意將他往前的推的人被卓思衡報復得太慘,這次大家雖然心中也覺得卓思衡是合適人選,然而人家弟弟今年應考,避嫌還是當務之急,于是各人你一言我一語推舉起一些德高望重的文臣來,其中白琮白大學士呼聲最高。省試不比解試,年輕官吏可以染指嘗試,但凡省試皆要有館閣學士的稱號綴于前。 最后皇帝也屬意白大學士,并親賜御筆,由其主考,白大學士也只好叩謝,可憐他一把年紀,自即刻起,就要由數十名禁軍護衛去到貢院里,直到發榜當然才可出來,期間一個半月至兩月有余,對年近古稀的白大人實在是個考驗。 卓思衡目送禁軍接走白大人,自己卻陷入沉思。 白琮白大學士的學問自不必說,他給皇帝講過幾十年經筵,也是學富五車的鴻儒了,不過他個性隨和又不喜銳意言語,尋常也多是個朝堂上的老好人,如果他來主筆出題判卷,那大概今年的題目也未必會有什么意思。 卓思衡略想了想,卻也不知對于悉衡、宋端等人來說,到底是喜是憂。 第173章 卓悉衡經歷過一次解試,再臨省試仍然心中存了些許緊張。此次中京府貢院全開全座,《千字文》的排序用去泰半,據說是參試考生最多的一次省試,光是戍守貢院的禁軍就比解試多了幾倍有余,三百步卒穿黑羽黑鱗甲,昂首按劍,將整個貢院圍攏得水泄不通,只這陣仗就足夠讓人膽寒。 “最前的那個神氣得像只公雞一樣的是誰?” 宋端和卓悉衡一大早在卓家吃了卓思衡親手準備的早點,又帶上他親手準備的糕餅,二人一道赴試,在查過榜座后在一處歇息,宋端看禁軍里的一人總是頻繁在門前來回巡邏,氣勢糾糾宛若要上陣殺敵,可他眼中卻只覺好笑。 宋端沒有見過此人,但卓悉衡可是見過的,他不動聲色道:“是越王殿下?!?/br> “想來有殿下壓院,我們是不用愁會有歹人闖入對你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做出什么喪盡天良的事來?!彼味诉@人說話慣會陰陽怪氣,卓悉衡聽了心中的些微緊張也竟淡去,忍不住笑了笑。 其實宋端的話沒錯,今日的主角本是各位考生,然而越王得了這樣緊俏的差事,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在貢院門前不住作勢,明晃晃的招搖,看起來實在夸張。 卓思衡教會了卓悉衡如何透過表象去分析內因。他想,越王如此仰重這個差事,無外乎是可以在天下學子面前露臉。這些未來的國士今后入了朝野,都將記得省試當日越王何等受到圣上器重、肩負要任的模樣,自然而然的,所有人就會潛移默化以為圣上看重越王。 這種事,騙騙沒心胸的官場新丁或許真正有用。 卓悉衡和宋端沒機會再說話,時辰一到,貢院院鼓連鳴十聲,禮部官員引唱,負責貢院紀律的主判于正門前匾額下宣讀圣旨,再由禁軍——也就是越王殿下親自撕開貢院朱門上的封帖,越王的動作極其夸張,撕拉聲響幾乎傳遍整條前街。 卓宋二人互道珍重,便各自入場。 …… 與此同時,國子監吏學也在舉辦一場考試。 這是卓思衡在一個月前吩咐吏學各科師范專門命題,今日準時開考的一次吏科模擬。 因貢院就在隔壁街道,鳴鼓聲響,眾人全都齊齊側耳傾聽,各存心事。 卓思衡雖是在屋內巡考,可也忍不住想望去看看,弟弟是不是已經進了考場,東西是否都帶了整齊…… 不過眼下還有其他工作,卓思衡輕咳一聲,吏學學生們立即回到自己面前的那張考卷上,苦思冥想、奮筆疾書。 陸恢也在其間執筆思索,他是匠作一科的吏學生,大部分禁軍調來的營吏均為此科,蓋因軍中軍器備械多由兵部修造,但因禁軍特殊,許多裝備為軍中獨有,故而也有自己督造的軍械和日常石木營造等活計。陸恢在禁軍里跟著從前的老營匠學到許多,然而勞營匠也慨嘆:“從來營中都是老師傅帶新小吏,要教要學,各人標準卻都不同,你們這些小吏,白紙一張,到營中來做差卻一問三不知,也不怪你們,從前沒人教,只能現學,可若是真趕上了爭年亂年,又哪有這個功夫?” 陸恢聽罷,更覺卓思衡有先見之明,而吏學之重又不言自明。 許多事平??粗际切∈?,慢慢教慢慢學,可一旦碰見誰也無法預料的攸關之事,備才無患才是真正在解決前唯一能做得準備。 匠作的考試題大概是少些,也或許是陸恢平常認真學得更快,他做完后等了好久,其他各科才陸續有人開始將手中卷子交上去。但親自來監試的卓思衡并未讓這些先考完的吏學生離開,而是要他們再等等。等到中午時,所有人都已交畢,卓思衡清點過卷數和人數,才開口道:“今日下午無課,大家的午飯可以等等再用,隨我去個地方?!?/br> 眾人不明所以,但這是卓司業的話,莫有人敢不從。 于是百余名吏學生就跟著卓思衡走出國子監,來到了相隔一街此時已儼然比刑部大牢還嚴密監防的貢院。 陸恢立刻明白了卓思衡的用意,其余也有吏學生似有所悟,但大部分人仍是一頭霧水。 因有禁軍環護在貢院外,卓思衡帶著學生在內街外仰觀高墻。是日秋高氣爽,深秋雖是風涼且勁,然而午后驕陽正足,明晃晃照得高墻玄色釉瓦亦是泛著金光。 “諸位想在里面考試么?”卓思衡在凝矚許久后對眾人說道。 吏學生們皆是一愣,一人道:“如何不想?此處考試,乃是為網羅天下之英雋,吾輩又不輸一分志氣,緣何不配做英雋?” 他這話引起好多人的共鳴來,眾人紛紛稱是,看向貢院的目光也不單單只是艷羨,還有一絲不甘留戀其間。 卓思衡看著吏學生們滿意笑道:“你們有這樣的志向,不枉費各自的上峰要你們來此處就讀,須知萬事開頭難,若你們沒有志氣和毅力,旁人不會議論你們,而是會說吏員和吏學生就是不如科舉士子,就是不如進士出身,這樣一來你們之后的吏學生再想朝前奮進,就是難上加難了?!?/br> “卓司業的話我們何嘗不知?可是天下輕吏已久,非我等一時半刻能轉圜,而科舉乃是千秋大業,萬世矚目,我等雖有艷羨之心,卻我扭轉之力?!币幻魧W生嘆息道。 “我自己的弟弟正在貢院考試?!弊克己獍朦c也不避諱,溫言之際,坦率面對吏學生們探究的目光,“其實若有可能,現下各位也都是愿意以進士之身入仕,謀個一官半職,以酬心中志向和家中親長。我身為人兄,亦是期盼家弟可以出人頭地,此不能免俗。但我帶你們來,不是冠冕堂皇說些鼓勵的話語,卻不切實際要你們做些無用的念想?!?/br> 聽他這樣說,方才心中略有鄙夷的人也都覺得是自己心胸狹隘了,也都靜靜聽著卓司業到底想說些什么。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敢問諸位,若今日吏學不必科舉,卻同樣可以與進士一道出相入館閣前程似錦,諸位還想去進去這貢院受這三天折磨么?” 卓思衡的語氣很輕松,也不怎么逼迫,但大家聽完卻都沉默了。是啊,那樣的情況,傻子才愿意去遭這份罪。各人想了想,吏員的入仕途徑確實輕松,那自然前程不如進士,也是理所應當。他們也見過前幾個月隔壁太學的學生是如何被幾輪考測折磨,當然知道進士的路雖然風光,可付出的卻也比他們多了太多。 “但這并不是你們的錯處?!弊克己庠掍h一轉,肅容道,“我相信各位也能付出同樣多的努力,去追求相等的回報,你們并不比貢院內的任何一人差在心性才干,吏學所教本就與進士所學全然不同,天生萬物各有其能,誰說不會讀四書五經就抬不起頭來?術業有專攻便是吏學鋪設的目的,要讓能司非同之人入非同之職,為無數本該不同之人創不同之路,路路通天而非一道孤行。我帶你們來這里,是希望諸位心中少去些怨懟,多一些對自己的期許和認可,若真有一天,吏學也有了自己的科舉和考試,諸位便是先驅,當今后你們的后輩論及當年,我希望你們能對他們說的,不只是有當初的艱苦和自身的艱辛,還有一份信念與堅持得以傳承?!?/br> 吏學生們皆屏息凝神聽完,各個都顯出昂揚之態,仿佛恨不得立刻翻墻進去考一場試來表達決心。 看著諸人的神情,卓思衡覺得自己心靈雞湯的熬制水平隨著從事教育行業的年限與日俱增,然而他說的也確實是心中所想。 不過此言也是對眼前這些吏學生才有用。要知道這些人畢竟還是有些企圖心的,否則以現在吏員的待遇,熬一天是一天,何必接受派遣來吏學又重新讀書?還不是心中存了新的期望和有著懷才不遇的不甘,想試試看能不能更進一步。 如此,他的這番話才能起到作用。 這樣說來,自己可能還是有點從事人事工作的天賦的。 卓思衡忍不住想。 可卓思衡沒有在心里得意多久,就聽急促的腳步聲自前方而來,眾人都聽見這詭異的響動,定睛看去,竟然是一隊禁軍跑步行進,很快接近了正在貢院西側墻外街上的吏學生眾人。 “讓開!”為首的禁軍牙尉非常不客氣,神情也格外嚴肅,他指派著手下將貢院再度圍攏一層,又讓人給吏學生們團團圍住,呼喝之聲驚起好些正在午睡的雀鳥。 “你們是什么人!為什么在此處?” 吏學生們面面相覷,皆不知到底發生了什么,卓思衡身著官袍,上前一步問道:“本官是國子監太學司業,正引領吏學學生在此處臨近觀摩省試,以圖激勵鞭策,不知緣何受此質問?” 卓思衡先前被人團團圍住,此時牙尉見了那一襲朱袍,心中也是一顫,可想到身上職責,便脊背又直三分,只是語調已比方才客氣許多,卻仍不失肅態:“越王殿下得報,今日省試場內或有舞弊,命屬下領兵將貢院圍住,閑雜人等不得進出,且等圣裁如何?!?/br> 第174章 考生們才入內半日多,貢院正門尚有些閑雜人等,此時又因禁軍重圍聚攏更多,卓思衡和一眾吏學生趕至此處時,禁軍已將門前隔出十余丈空地,圍看的百姓皆不得靠前,正門再貼上的敕命封條也重新啟開,所有人皆嚴陣以待般森穆凜然。 卓思衡略正衣冠,朝負責正門門禁的牙尉肅然道:“本官是國子監太學監正卓思衡,貢院被封,省試暫停,還請讓我查看何事至此?!庇谪熑?,他也是學政的官吏,雖為避嫌不負責管束省試,但如果出了事,他也得先到此處應對。 “越王殿下命令,任何人等不可逾越此線,越線者斬?!毖牢究戳搜圩克己馍砩系闹旒t官袍,語氣還算客氣,但復述所言卻沒有半點余地。 聽見自己愛戴的師長被如此對待,有吏學生也是不服,正欲辯駁,卻被卓思衡先一步揚手制止。 “去中書省?!弊克己鈱﹃懟终f道,“這事要沈相過問?!?/br> 他言簡意賅,陸恢當即領命,可還沒轉身,就聽貢院大門再次打開,里面傳出陣陣呼喝,緊接著自內出來十余名執刀禁軍,跟著他們出來的則是本次省試于貢院內負責大小事宜的若干官吏。 這些人已在貢院中禁閉一月有余,未免試題泄露和人情往來,他們同外界的聯系自然也是全部割斷,好些人都是卓思衡同僚,姜大人因是國子監監正,他統理除去出題與閱卷以外的其余程式,自是要在其中,他在頭一個被帶出,然而官帽已去,雙手縛以鎖鏈鐵銬,由禁軍拖拽著朝外行進,幾乎一個趔趄就要摔倒在門口,卓思衡下意識要入內去攙扶,可卻被阻隔禁軍持槊橫隔于外。 “姜大人!”他情急之下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