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15節
放榜時卓思衡才又見到范希亮,表弟瘦了一大圈,可精神特別好,笑得格外燦爛,說不管今天中是沒中,都要和表哥去慶賀一番。不過眼看到時辰,表弟還是rou眼可見的緊張,指甲蓋都捏白了,卓思衡想逗逗他,但他看的樣子也還是不忍心。 省試的放榜再高一層,由禮部上屬衙門尚書省放榜,貢院門前幾乎擠滿了人,好多官宦人家是不自己來看的,官府會第一時間拿到榜單,然后告知在朝官員府邸,家中考試之人是否高中,然而像卓思衡這樣的,就得自己腿著來看。 省試一旦中榜便都將由吏部取用,只是名次與官位都要再看殿試圣上親自考校,定下一甲三元與二三四甲若干,返還尚書省分下再論,那時才是真正的徹底考完。不過殿試不設落榜,頂多名次靠后官職起點略低,因此省試考中便是真正的登科了。 范希亮已落第一次,如今再看個中滋味自然與卓思衡是不同的,卓思衡雖然也有點緊張,但他心中卻覺得自己能寫出那篇文章來也已經是做到了最好。 盡人事聽天命有時候也是一種掌握天命的方式,畢竟除了盡力,還有什么更能代表主宰命運的能力。 數張金花帖紙于貢院榜墻由禮部官員一并展開,整條長街都陷入嘈雜,卓思衡和范希亮的位置很近,他輕而易舉就看到了前面: 本屆省試會元——邰州彭世瑚。 是之前豐樂樓罵人的那位仁兄?看來罵人水平高,文章也是厲害。 然后,卓思衡在第二的位置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表哥!表哥你是省試第二!”范希亮比他反應還大,揪住他衣領猛搖,卓思衡腦漿都要被搖勻了,不過均勻分布的腦漿里也是無限欣喜在瘋狂冒泡。 鄉試發榜時他無人分享喜悅,此時有表弟在身邊,心中倍感安慰。 這個消息也要早早告訴家人才是。 還有告慰他的父母雙親。 此時還有其他事做,卓思衡和范希亮再往后看,除去前三,后面的貢士便不再按照名次相列,因此要一直從頭看到后找尋名字。 卓思衡沒先看見表弟,卻先看見了佟師沛。 方則本就聰明,想要高中其實并非難事。 帝京的二月雖已不再寒冷,卻仍是西風橫掃,滿身涼意。然而范希亮的鼻尖已全是汗珠,緊張得雙手都在顫抖。 終于,表兄弟二人在后幾排尋找到了范希亮的名字。 “表哥!是我!是我!”范希亮捉住卓思衡的手,像小孩子一樣激動到幾乎落淚,反復念叨,卓思衡為他高興,也握住他的胳膊。 真是太好了! 兩個少年的心志得酬的喜悅是寒冷天氣澆不滅的,他們幾乎是一路走一路笑,找了家酒樓決定慶祝一番。 酒店內也已有高中士子的家人在樓上雅座擺酒慶賀,亦有失利之人買醉消愁,此時整個帝京都在議論的便是此次恩科。 卓思衡路過廳內時便聽許多人在講彭世瑚連點解元與會元,怕是要成就連中三元的壯舉。 他聽到此番話來一時激起強烈斗志,忽然很想在殿試再試試看,是不是自己的文章真的不如這位新科彭會元。那種考試時才會有的爭勝欲望忽然就捉住了他的心魄。 范希亮沒有察覺表哥的心思,依舊快快樂樂拉著他進了小間。卓思衡是不怎么喝酒的,他不喜歡那個味道,而他的個性是不到最后的殿試結果就沒算考完,也不會放松??伤l自內心地替表弟開心,也為自己的成績感到滿足,于是也與范希亮同飲對杯,共祝對方金榜題名。 范希亮的開心事不止這個,他滿臉幸福地告訴卓思衡,自從省試回來表哥那一鬧,他在家的日子忽然好起來許多,雖然繼母對他還是老樣子,可他爹前兩日還遣人問問他休息的情況,又聽說他膝蓋在貢院里挨凍疼痛,請了大夫專門來看,這是從前幾乎沒有過的。 卓思衡聽在耳中卻痛在心底。 他體會過父母的垂愛,因此知道這些還遠不足夠,或許姨丈根本沒有那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但范希亮自姨母去世后便沒有得到飽足的親情,這樣一點點關切便能讓他歡欣雀躍如獲至寶。 眼下還有殿試,卓思衡什么也沒有說,只是表示自己當天也是太魯莽了,后來還擔心給表弟惹下麻煩,沒想到能促成父子關系修補,也算沒有白白挨罵。他沒有告訴范希亮自己被丟在范府門前無人看管的事,只說后來雇了輛車送自己回山寺。范希亮心思純良,并未察覺什么,只是抱歉那天人都暈了沒有幫上忙。 二人言笑過了,談及殿試,都是不知到底如何,卓思衡也只是從父親那里聽來過只言片語,但只知道是圣上親自出題考校,當場謄錄再由圣上親自閱卷,殿試當日便知名次分曉,想來就很刺激。 而殿試與省試發榜時日歷來相隔不超過五日,他們的興奮漸漸被真正最后考驗的緊張吞噬,香濃的酒液也漸漸淡去了味道。 “那……那還需要準備什么嗎?”范希亮忐忑不安地問道。 卓思衡緩慢搖頭:“其實不需要了,趁著省試手熱考殿試其實也挺好的?!彼鋵嵰灿幸唤z緊張,但不想給表弟營造更焦灼的氛圍。 “殿試只答一篇應策時文,時間卻比省試短許多,不知能不能寫完?!狈断A岭p手捂住腦袋,顯然已經考麻了。 卓思衡看他有趣,笑著倒了杯酒,拍拍表弟的頭,將酒杯塞入他手,再自斟一杯碰上去:“省試士子千余人,今日中第一百余人,十中取一,你我得第,便是有這個本事入殿問策,此時何苦憂思,他日自有良策!” 聽表哥這樣說,范希亮也略有釋然,笑著飲下杯中熱酒。 二人飲酒克制,未醉而歸,卓思衡先去驛站往家中去了封信,后回到洗石寺后先問主持要了些香火,在寺廟殿內燒焚,告祭父母得知自己省試得中的好消息。 在佛殿之中,他的心應該是安寧的,可不知怎么回事,在酒樓里聽到的話卻始終在耳邊心底縈繞。 第二名確實不賴,但還是輸給了第一??纪甑木拖炔蝗ド钕?,而即將要面對的,才是真正的挑戰。 他覺得讓佛祖菩薩保佑自己高中太市儈了,這倆位大能有更重要的事做,于是他便轉而祈求父母在彼方極樂繼續恩愛同德,再無困頓苦難,然后順便,順便讓佛祖轉告一聲父母,由他們保佑自己就足夠了。 …… 省試發榜的五日后,旨詔吉期,著尚書省典錄貢士名冊于御前,傳眾貢士入宮,集英殿天子親試。 很久很久以后,卓思衡還是能記得自己去殿試那天的清晨,霜露滿街柳芽新黃,他帶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挑戰者的決心和求勝欲,去觸碰他嶄新人生的最后一道大門。 由自己親手開啟新的人生的感覺如此美好。 第24章 本朝建祚初年,天子于崇政殿親試,后天下大定,學風漸高,士子繁如過江之鯽,崇政殿為日常朝會之所,不若專為春秋兩令大宴群臣、冬至誕圣二節設宴親族而后修的集英殿明闊恢弘,故而將殿試之地換入后者。 卓思衡與一眾舉子自德慶門正門而入,穿行御道,禁軍夾列道側,軍容整肅甲胄明光,他們由禮部官員引領,走過王朝中樞,向集英殿進發。 光是這條路,好些考生已是走得汗流浹背緊張不已。 卓思衡前面那個人后背都透出一絲濕痕。 但也有人走得春風得意,仿佛已是勝券在握名傳天聽。 集英殿的飛檐率先映入眼簾,微云流去,天際藍勝湖海,大家的腳步聲和呼吸聲都被這肅穆而巨大的建筑壓得不能再低。 禮部大小官員早已恭候殿前,由禮部尚書接過引節,帶領貢子入殿。 殿內輝煌卻不奢靡,既有皇權崇高的彰顯,又有典雅的大方高潔,殿廊一周皆已設好帷幔列好坐席,坐席掛有木牌,上書各人姓名。為百人設座后,集英殿中仍有巨大富余空間,侍者屏列,部分閱卷與觀禮官員由當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首恭候,最前方帝座龍椅仍是空的。 待到舉子于殿中站定,禮部官員謁報,再聽幾聲唱禮高宣,當今圣上徐徐入殿。 眾人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整齊叩拜,而后有人宣讀圣旨,旨意上又強調了一次為何開恩科以及圣上如何愛才,并讓眾人竭力作答,以展才魄,得沐恩榮。 這是卓思衡第一次見到當今天子,只是他不能抬頭,叩謝過天恩,便被領到自己座位前,再拜就座。 筆墨紙硯都已準備妥當,所有考生人生中最重要一場考試即將開始。 到達此處,卓思衡才明白為何科舉是讀書人的畢生追求。你達到一層的水平與相應認可,就會得到更高一層的禮遇,這等自我認同高級需求體驗,實在很難不令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鶩,甘拋一二十年光陰苦對寒窗。 但是他離會當凌絕頂還有一張時策答卷的距離。 殿試不同于所有考試,它由皇上親自出題考校,題目以宣讀圣旨方式公布,答題時限為兩個時辰,午時即納卷糊名謄錄,由圣上親看或由指定官員誦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隨議,其余官員傳閱,最終天子定奪一甲三名,后二三四甲則由百官評定。 集英殿的安靜由皇上打破,他聲音自高座上而下,仿佛遠處而來,但又沉郁有力:“啟卷吧?!?/br>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敏堯答了聲遵旨,而后雙手接過近侍手中圣旨,展開朗聲宣讀題目: 漢孝文專用德化,幾至刑措;孝章事從寬厚,人賴其慶。而今歲報重辟,至以千數,寒燠僭差,水旱為沴,彼何修而臻茲?今何由而反是?賢鄙之未明,徭賦之未平,法令之屢更,頗欲革而正之,安得無憂而定也? 聽完,卓思衡就麻了,全體貢士也麻了。 什么漢朝百科三連考,皇上最近為什么和漢朝對上眼了? 前兩卷那些漢朝典故人物用也用得差不多了,還從哪給他老人家找??? 沒完了是吧? 卓思衡比其他人還有一重苦惱:題目里說得“寒燠僭差,水旱為沴”其實就是氣候異常造成了各種災難,他當然知道這種偶發的季節性氣候災害和人類活動有關和地球活動也有關甚至和太陽黑子也有關,但他沒法寫,他要寫就只能把這一類現象歸于蒼天示警。 卓思衡嘆氣。 犯難歸犯難,題還是要答的,而且卓思衡略微細思,也覺得皇上這道題出得很有水平。首先他說西漢漢文帝擅長用德化治國,效果是潤物細無聲,刑法幾乎都用不上了;再說東漢漢章帝寬容治下,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滿足;然而皇上他自己面對的局面卻是多災多難,一年報了他一千多例死刑,極其頭痛。為什么漢朝那個時候國家可以到達這種水平,現在不行呢?是我朝用人不察?徭役賦稅還沒整明白?法令調整不夠貫徹?你們給出出主意吧,怎么才能讓國家無憂安定? 總不能說是皇上您不行所以國不行吧? 況且卓思衡自北方一路南下,所見景象也都是太平祥和,可見圣上并非亂政之主,亦有治下方略,然而許多事情未必如他所愿罷了。 卓思衡磨墨時擬了擬腹稿,忽然想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不再繼續磨了,趕緊先蘸一點記下來。 卓衍從來都很欣賞自己兒子的一點,便是他思維敏捷常有急智,卻又不疾不徐,穩而慎定。他覺得這是位極人臣該有的品格。 卓思衡前兩次考試的表現想必也不會讓他失望。 這次也是一樣。 棘手的問題令許多考生難于落筆,而這次還有個難度,就是雖然左右有簾幕遮擋避嫌,可前方是沒有的,考生的座位繞集英殿一圈,呈環狀布局,因此抬頭就能看見隔著大廳對面考生的作答情況。有人腦子快想出破題點也快,于是此時早就筆走龍蛇寫了好多,有人寫寫停停措辭慎重,但也在思索之際??蛇@對那些還沒想好文章落腳點的人來說,看著旁人筆飛腕舞,心中滿是緊張焦急,心理素質要是差一點,那就更想不出來了。 卓思衡是給人壓力的那一類,他寫草稿速度當真是極快,習慣一氣呵成再從頭審閱增刪,邊磨邊寫,墨趕不上用,恨不得一手寫字一手現磨。他如今毛筆用得和水性筆一樣熟練,寫題和涂卡一樣快,果然是環境塑造人。 一個時辰,他寫好初稿,再花半個時辰修改,幾處抹掉重寫,幾處干脆刪去以免啰嗦,留下的都是能直切論點的論據,最后的論斷也緊扣題目。標新立異不是他的目的,皇上在位這十年,看過至少三次殿試的答卷了,天下英才之多,無論是答案新穎的還是述古的,想必他都有所見識。自己不用什么花里胡哨的論點,只給一個新的視角,去探看那些似乎老生常談的論點,而這往往能發現新的思想火花。這是卓思衡自己經常反復看待問題的切換角度法,如今用來答題,運用得心應手。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字,都是他認真思索的答案,是他真正用心用技巧編織的縝密回答,是他這么多年浸沐考試藝術的集大成。 最后半個時辰謄錄抄寫轉至考紙,幾千字的小論文正字正寫也是極累的,卓思衡額頭感覺到隱約潮熱,抄完落筆時,極輕地呼出一口氣來。 這一口氣不是緊張得以紓解,也不是如釋重負的松弛,而是一種完成后的滿意與喟嘆。 這是卓思衡在兩個時辰內能寫出的最好文章。 在他示意后,封彌官立即上前收走試卷,此時已有不少人交卷,也有許多人仍在奮筆疾書,卓思衡去找范希亮卻沒看見,因不能探頭探腦,于是也無法朝兩邊尋去,倒是佟師沛在他對面也是剛剛交了卷似乎在放空自己,看到卓思衡,他膽子實在大得很,竟然還敢朝他偷偷笑一下。 但他立即重新垂頭,假裝在思索和回味考試。因為他爹佟鐸一向知道他快筆的能耐,考試前警告他,要是提前太多交卷不好好檢查,回來考完也要罰他不許出門,這對佟師沛來說比打板子還要命,當然他爹也沒舍得打過他一下就是了。誰知道此時列在集英殿里的哪個大臣是他爹的故舊,此時正替他老爹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等待匯報,佟師沛十分警覺,但低頭后又忍不住微微翹起一點點腦袋,朝斜對面的卓思衡咧咧嘴。 兩個人在少年意氣方面脾氣相投,都不是刻板老實的個性,卓思衡看沒有巡考路過,便也回他了個笑容。 最后一刻鐘時,為提醒尚未答完的考生,近侍于御前燃起線香一支,燒畢落筆,但見火灰星點,不就便要燒至最后了。 鳴罄聲響,殿試結束。 所有士子無論是否答完,一律停筆,由禮部官員引出至偏殿等候結果。 殿試是不會讓人再回家再等通知的,刺激也是刺激在這里,你坐在偏殿,正殿說不定皇上就在看你的文章,想想都有點小激動。而且當場出成績,下午立即唱名賜第,賞袍笏,騎馬出宮門赴期集所。全套流程極其完備,一甲三名可謂榮極。 偏殿內所有焦急不安和渴求盼切都隱藏在沉默當中,卓思衡坐在一側,不知為什么心思飄忽,想到了一件父親卓衍說過的趣事:他那一屆殿試后,一人因太過緊張暈厥,后來那人點了二甲第十五名,也是極好的成績,可是因為這一暈,被人起了個外號叫昏昏進士。 那時他覺得這人好有趣,自己高考也沒那么緊張的??墒侵挥杏H身經歷才明白這種感覺,命運的審判就在隔壁,此時卻只能枯坐等待,何等心焦。 不過他現在想起當初的父親和自己,想起這位昏昏進士,想起自己這一路走來,倒是暗自搖頭一笑,兼具自嘲和釋然。 而集英殿正殿的天子于臣僚,皆著眼于國之大計,士子們在隔壁的小情緒他們是渾然不覺的。 皇上已看過幾篇,他覺得水平還算屬于平均水準,便讓禮部官員先讀著,聽到偶有不錯的再細看。而讀過的文章都傳至其余殿試閱卷官員的手中。 讀過五十余篇,皇上反倒覺得,這屆士子的水平比去年要厲害許多,有人文辭雅正,陳詞濫調也能寫出綽約風貌;有人立論嚴謹,絲絲入扣張弛得度??傊加幸恍╅L處。他略一挑選,便有十余篇摞入內侍掌心,只覺難分高下,不知改列誰為一甲。 但皇上的這種心情,只持續到第六十一篇時策答卷讀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