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17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清穿之咸魚德妃小食堂、釣系美人和偏執大佬聯姻了、穿成病秧子原配后[八零]
一共五個人,五個知府都參與了天香閣這項慘無人道的拐賣人口行為,據柳夫人交代,她已經幫他們做了十多年的事了,那就意味著,這十多年里不知道被拐賣了多少姑娘女童了。 許懷謙閉了閉眼,陛下,光殺一個布政使不夠??! 看來霽西,從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殺一次,才行! 許懷謙睜開眼,眼睛變得凌厲了許多,向人吩咐道:“把他們的罪證全都傳回京都,請陛下定奪?!?/br> “這些人,”許懷謙看著柳夫人這一行人,“打一百杖,收押看管,不準把人弄死了?!?/br> 明面上官員是沒有處死犯人的權利的,但是私底下要弄死你誰知道呢,許懷謙沒有弄死人的想法,他覺得死比活著容易多了,這些人如此喪心病狂,罪惡滔天,一刀砍死了,太便宜了。 別的刑法他也不會,他就知道,傷口打爛了,不容易好,天天疼著也難受,正好這里冬天了,傷口想好也沒那么容易,在昌盛帝沒有定奪這件事前,讓他們天天在牢里疼著吧。 “大人,網開一面啊,我也是受害者啊,我有錢,我有錢,都給你,都給你大人!”柳夫人一個女人聽到她要被打一百打板,嚇得不住地向許懷謙求情,奈何許懷謙充耳不聞,說完了刑法就大步流星就遠離這群人。 至于那白衣女子一行剛被從盛北拐來的人,當然是無罪釋放了。 不提霽西天香閣一案傳回京都,京都如何震動,豐良縣這邊將袤河河水給截流到淮河之后,盛北那邊還在不斷往外溢的水終于止住了。 惶惶不可終日,就怕那袤河的河水,一不小心淹到他們家去的盛北百姓們,在考慮到底要不要也跟著搬家逃難的時候。 他們發現,壓在頭頂的烏云散去了,天晴了! 第83章 攜酒上青天27 “停了, 停了,真的停了!” 一開始盛北的百姓還不相信袤河的水停止蔓延了,直到一連半個月過去, 袤河水一直停留在平梨縣, 不再前進, 甚至有往回退的趨勢,盛北的百姓這才喜極而泣地相信袤河水真的被止住了。 “娘, 我們是不是不用再逃難了?”聽到這個消息,那些被家里大人按在籮筐里,準備擔子逃難走的小孩, 從籮筐里爬出來, 怯生生地看著大人, 清澈的眸子透滿了希望, “我不想走,走了就再也見不到荷花和桃花她們了?!?/br> 在盛北過去兩個多月的水患里,這些還只有五六歲天真爛漫的小孩, 都明白了什么要做生離死別。 即使他們對生離死別還很懵懂,可周圍那鋪天蓋地的絕望氣息彌漫著他們,也讓他們對這種氣氛, 參生了極強的恐懼、厭惡心理,從而特別不想跟著大人們一塊走。 能夠在自己的家鄉好好的待著, 誰愿意去逃難啊,雖說朝廷這兩個月來,安排得有理有條的, 可去了別的地方, 終究是不一樣了。 他們的親人、朋友、鄰居此生可能都不會再相見了,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什么都要重新開始。 這一切一切的事都是他們未來要面對的,但他們想活下去,除了逃難別無他法。 這會兒,大人們聽到自家小孩的問話,那種劫后余生的安定感一下來,個個都含著眼淚跟家里的小孩說:“對,咱不用逃了,咱能好好的在家,繼續過安生日子了!” “嗚嗚嗚嗚嗚,不用走了?!毙『拇笕俗炖锫牭阶约合胍脑?,一個個都激動得哭了出來,“不用跟荷花桃花她們分開了!” 小孩們還不懂背井離鄉的苦,他們只知道,只要不跟自己小伙伴分開,那就是最開心的事。 現在大人們不走了,他們就不用跟自己的小伙伴分開了,他們就開心! 小孩們在激動,大人們又何嘗不在激動,他們一個個雙手合十,向老天祈禱:“老天保佑,老天保佑,這水終于止住了!” 就是不知這水,究竟是怎么給止住的?朝廷的荀報上,會報道嗎? 那當然會報道了,不僅要大報,還要特報。 孟方荀緊記著許懷謙的話,荀報就是用來讓百姓更了解這個世界的,從而加深他們對縉朝的認同感。 因此,許懷謙這邊炸豐良縣水壩,將袤河的河水渡入淮河,解救袤河水患的事一成功,他就將這件事給登上了《大縉荀報》。 “號外,號外,盛北水患已解,盛北百姓終于可以安心睡覺了!” 經過幾個月的預熱,旬報已經成為了大縉百姓,每荀必買的貨物之一。 實在是,縉朝的娛樂少得可憐,青樓楚館也只有在那種稍微大一點的縣城才有。 小縣城里,過去過來就那么些人,誰家打孩子,都能扯個好幾天,突然有了這荀報可以探知外面的世界,這可把他們給喜壞了。 尤其是,前幾期,旬報上頭還大肆報道了,去到盛北參與救災的將士和大夫們。 這些將士和大夫們可都是自愿冒著生命危險前去參與救災的,雖然救災是將士們的義務,去盛北醫治災民大夫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可孟方荀還是單獨拿了一個版面出來大肆報道他們:《論那些不起眼的英雄們》。 自古以來,將士和大夫和大夫的地位在民間就不高,所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寧拜神明,莫問神醫,可見將士和大夫的地位有多低。 可即便這樣,這個世上每天任有數以萬計人去當將士和大夫。 據統計,這次去盛北的救災的將士有二十萬人,去盛北治民的大夫有全國各地的兩千人。 看上去不多,可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這次盛北的災民才沒有大規模的被溺死或產生瘟疫。 是的,這次盛北沒有發生瘟疫。 有了全國各地的兩千余名大夫地幫忙,將士們一將受災的災民從水里打撈起,他們就給災民們灌下了解百毒的藥水,即使有那泡太久又接觸過腐尸,生了痢疾的人,因為大夫充足的原因,也能及時得到治療。 不用再像華陰水患哪會兒,因為人手不夠,讓痢疾一個傳染一個,到最后御醫們忙不過來,全都活活病死了。 孟方荀派出的筆帖式們注意到這點,著重在報紙上描述了幾個英勇救人的將士和大夫,并在文中將他們的名字寫了出來。 興隆縣,余老太太的兒子余輝就是一名大夫,前幾個月剛參加了教習考,成為了一名教習,后就因為朝廷下發的教習令報名去盛北救災了。 去時,余老太太眼睛都要哭瞎了,她就這么一個兒子啊,她是生怕,她兒子這一去,他就回不來了。 到時候,她一個老太太,盛北,天遠地遠的,她連給兒子收尸的辦法都沒有。 可余輝他被功名利祿蒙了心,加上當大夫的都有那么一點救死扶傷的心理在,鐵了心要去。 余老太太沒辦法,只好放他去了,自余輝走后,這余老太太是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好的,就怕那天聽到外頭傳來兒子的噩耗。 她這么盼著、等著、擔憂著,欸,這余輝的噩耗沒有聽到,反到在旬報上聽到了,余輝光榮救人的事跡。 太醫院有太醫院醫治的辦法,民間也同樣有民間醫治人的辦法。 這興隆鎮旁邊就有一條河,不過不是袤河,是別的河,這條河盛產河蚌,有些大一點的河蚌剖開,能在里面采到漂亮的珍珠。 一年能夠采到一顆珍珠,就能讓全家人過個豐年,因此每年在河里采珠的人不少,因采珠而患上水痢疾的人也多,附近周圍的大夫,為了治這采珠人的水痢疾,幾乎都有自己的一手絕學。 這次盛北的水患災民,不少人就得了那采珠類似的水痢疾,太醫院治療這類的病癥少,拿這類的病癥無可奈何,那余輝于心不忍,提出用自己治療水痢疾的方法治療盛北水患災民。 沒成想,真成了! 這一治療法,至少讓幾萬名盛北災民免于水痢疾之苦,而且以后有了類似的病癥,其余地方的大夫也能夠通過此方法治療水痢疾。 一份報紙版面,五分之一都報道了余輝這事,孟方荀在邸報上把他夸了又夸,贊他:“英勇無畏,是醫術教習屆的楷模,當之無愧的大夫英雄!” 余老太太聽到邸報上如此夸贊她的兒子,當即就落下了淚來,連連叫好:“我就知道,我家輝兒好樣的,不會給我老余家丟人!” 其他人也應承她:“是呀,余老太太你好福氣哦,余輝被旬報這么一報道,全國上下都知道你生了這么一個英雄兒子了!” 余老太太不止被街坊鄰居夸贊,就連那有盛北在興隆縣做生意的商人,聽到余老太太的兒子救了盛北百姓,當天就給余老太太送了不少東西,什么米面油醋,補品衣裳,都有,塞得她家里堆都堆不下。 就連縣衙都給余老太太賞賜了一塊《有功之士》的牌匾。 這下,余老太太是徹底對余輝去盛北救災的事沒話說了,還托了信去盛北告訴余輝,讓他不用cao心家里,安心在盛北救治更多的人。 除了興隆鎮的余老太太,同樣通過荀報激動的,還有遠在自壽縣的佟老頭,他的小兒子,十年前被朝廷征兵的征走了。 他兒子不識字,他們也不識字,這一走,十年來渺無音訊,他不知道他這個兒子究竟是死了還是活著。 只能在心里掛念著,肯定還活著,但這只是一個理想,畢竟,十年啊,一點音信都沒有,除了死了,他們想不到別的可能了。 沒想到,突然有一天,他們挑著自家的菜去縣城里售賣,路過那說書講邸報的茶肆攤子,聽那說書的說道:“這自壽縣,也就是我們縣的,佟石頭,悍不畏死,下水百余次,從洪水中救起數千民盛北災民,真可謂英勇無畏!名副其實的驍勇軍悍將!” 佟老頭一聽到佟石頭的名字,當即就丟了挑菜的扁擔,沖到茶肆說書先生的跟前,問道:“佟石頭,這邸報上寫的名字當真是佟石頭,自壽縣的佟石頭嗎?!” 說書先生被佟石頭整得一臉蒙,但還是老實指給他看:“是我們縣,這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呢,自壽縣,佟石頭!” “哎呀!我的石頭??!”佟老頭哪里識得什么字,聽說書先生這么一講,連忙大腿一拍,流著眼淚向他伴哭道,“老婆子,你聽到了嗎?我家石頭還活著,還活著呢!” “聽到了!聽到了!”他老伴也同樣老淚眾橫,“我家們石頭活著,還活著呢!活著就好??!” 至于那什么悍不畏死,英勇無畏,為國家立功,救了多少人,他們通通都不在乎,他們只在乎自己兒子活著,他們還能聽到他的音信就好。 這樣的事在縉朝國內層出不窮,《大晉旬報》可不就成了縉朝全國上下老百姓沒旬必買的東西嘛。 這會兒,他們乍然聽到,一連買了好幾個月的旬報,突然傳來,盛北水患止住的消息,全縉朝的百姓,也跟盛北的百姓一樣,歡呼道: “止住了?咋止住的?快快快,賣報的,快把你家報紙給我來一份?!?/br> 好多人也顧不得自己不識字,趕緊買下一份報紙,要看看這盛北水災究竟是怎么止住的。 買下來之后,一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字眼,這才猛然醒悟過來,自己不識字??! 不過,也不礙事。 邸報發行這幾個月,周圍附近識字的人,都可受歡迎了,哪家哪戶有識字的人,這些人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熟門熟路的揣兩個雞蛋,摘一把青菜,到會那會識字會讀報的人家里去串門子去了。 那家里有讀書人的人家,我清楚這些人的規矩,每每一到旬報發行的日子,就打開大門,把家里讀書人叫出來,專門給人讀報。 他們不僅能剩下一份報紙錢,還能賺個雞蛋青菜什么的,這讀書還真是好??! 不少人從這里面看到機會,已經決定,回頭也供自家娃子去學堂讀書去,不求他能給家里掙什么,但求他能把這邸報給讀利索,別讓家里人天天找別人讀報去。 “許大人和馮將軍率一萬驍勇軍將士,經過一個月的終日奔波,終于在十一月一日這日炸開了豐良縣袤河河堤,成功將袤河水渡入了淮河,結束了這場聲勢浩大的盛北水患!” “結束了!終于結束!嗚嗚嗚嗚!這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少人聽到最后一個字,知道盛北水患這次是真的結束了,都感動得落下了淚來。 從九月到十一月,歷經三個月的時間,從籌集錢糧到炸堤壩救盛北,每一環,縉朝的百姓通過邸報都參與了一回,他們不再是模模糊糊的知道災情,又模模糊糊知府災情結束。 他們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朝廷為了救災都付出了哪些努力,看到了昌盛帝與官員們的努力,也看到了縉朝數不清的商戶、將士、大夫們的付出。 讓他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認知,從而也認知了許多他們從前不知道的人。 比如,災情一出,就第一時間,派出二十萬大軍前去救災的昌盛帝,改變了他在百姓們心中暴君的形象:“陛下好??!咱們的陛下是個能為老百姓考慮的陛下!不是那種殘暴忠良的皇帝!” 比如,戶部、吏部、工部,三部協力配合救治盛北災民的官員:“朝廷當官的也好,這次商人們的捐款可都一五一十的落到了實處,每一筆都寫在邸報上呢!” 比如,許懷謙和馮勝解救盛北水災的事:“這許大人和馮將軍也好,這么大個水患說解就解了,先前許大人還提出創辦了邸報吧?” “不止呢,這次商人們的捐款還是他家夫郎發起籌集的?!?/br> “這可真是個好大人??!” 此類贊美縉朝的話語層出不窮,百姓們都對生活在縉朝十分幸福的時候,旬報上報出了一件,讓老百姓對縉朝印象十分不好的事! “霽西官員官商勾結,上下貪污,竟然拐賣女童,逼良為娼,長達數十年!” 此消息一出,原本還沉寂在生活在一個美好朝代的百姓們全都嘩然了! 何止他們,昌盛帝第一時間收到許懷謙奏折的時候,可是當場就掃了一御案的奏折,板著一張臉道:“查!給我狠狠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