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氣死康熙了嗎(清穿) 第117節
書迷正在閱讀:異世星屋囤貨[無限]、如果愛、造殺孽(古言,強迫,1v1)、cao弄她(古言,強迫,1v1)、長公主在上、男全處抹布腦洞合集、獨家占有、橘子黃了(重生)、她是你姐、黑獄邊境(sm調教+nph)
鐵蛋:“各位鄉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都來看看當今圣上第六子為長江黃河兩域百姓,花費半年時日做出來的新堤壩啊?!?/br> “叮?!?/br> “嗆嗆——” 敲鑼打鼓的動靜和“當今圣上”“長江黃河”等字眼,吸引了不少進城出城不怎么著急的百姓。 鐵蛋繼續道:“各位應該聽說,前些日子當今圣上和朝中大臣紛紛趕往城外皇莊?那便是趕去看六阿哥做出來的新堤壩?!?/br> “各位請看!這上面還有許多碎裂的痕跡,都是當日朝中大臣們用這么大的錘子出來的,那些大臣敲得手腳發軟,也沒將它敲碎。諸位要是不信,都可上來試一試?!?/br> 百姓之中雖有人對六阿哥有些好感,但也不敢平白冒出頭來。 這時,混在人群之中的托就來了。 “俺來試試!”身高一米九幾好似一頭熊的粗壯漢子擼著袖子出列。 袖子一捋起來,露出他比旁人大腿還要粗的胳膊,掄起旁邊準備好的錘子就砸。 “咚——”沉悶的敲墻聲一記又一記地響起,墻壁始終不見碎裂。 圍觀的百姓中又有人出列,一個接著一個,慢慢的,前來看熱鬧的百姓越來越多。 見時候差不多了,柱子就道:“六阿哥好不容易研究出新堤壩,可是新堤壩造價太高,戶部不肯撥款,六阿哥實在不忍兩域百姓遭難,于今日上朝懇請圣上能允許他自己出錢建?!?/br> 群眾嘩然。 他們不知道新堤壩究竟有多貴,可也知道國庫總比一個人要厲害一些。 “我倆這仆人之子的卑賤身份,蒙六阿哥看重,當了伴讀,實在不忍六阿哥殫精竭慮,還請諸位伸出援手……” 這話一聽就是要錢,百姓中已有人悄悄后退。 柱子接著道:“還請諸位給在長江黃河兩域的親戚寫封信,傳句口訊也好,等到六阿哥譴人去建造新堤壩時,還請各位鄉親萬萬別為難他們,堤壩早一日建好,就能早一日護一方百姓,更能早一日去往其他地方建堤壩?!?/br> 百姓們:??? 竟然不是要他們捧個錢場嗎?也不要他們捐個錢? 一連三日,鐵蛋和柱子等人都在鋼筋混凝土墻面邊,向各位路過的鄉親們懇求送封信、傳口訊。 有好事者問他們,既然是奴仆之子,又怎么會成為阿哥的伴讀? 鐵蛋和柱子的回答截然不同。 鐵蛋說:“六阿哥看我騎豬而來,問我家里怎么養豬,得知家家戶戶養豬困難,研究好些日子,我們家的豬肥肥胖胖,遠近馳名嘞!” 柱子說:“六阿哥說他已有官宦人家出身的伴讀,總得找幾個貧農家庭出身的伴讀,這才能夠知道普通百姓家最缺什么?!?/br> 許多百姓最初只是湊個熱鬧,聽著聽著覺得這個六阿哥挺有意思,又有人尋著消息前往皇莊外面的大路,去看那早早建好的水泥路和正在干硬的混凝土路。 慢慢的,有人將信將疑地往親戚家傳信。 最初是覺得如果真的有人去建堤壩,那邊肯定需要很多人干活,早一日知道,也好早一日謀個活計。 后來見放在城外的那堵墻,天天有人敲,天天敲不碎,漸漸的就有了點信心。 再有人往親戚家傳訊,更多的就是說這堵墻怎么怎么樣,要是六阿哥能夠早點派人過去建堤壩就好了。 京城百姓們議論紛紛氣氛熱烈的同時,胤祚正在御書房挨訓。 朝堂一出,民間一出,可把朝中大臣們給得罪得狠了,尤其是戶部和工部。 據說有不少讀書人寫文章夸他們,明褒實貶,罵他們拿著朝廷給的俸祿,年過半百,還不如一個四歲孩童。 朝廷有錢養那群蛀蟲,還不如皇帝多生幾個像六阿哥那樣的兒子。 聽到這話,康熙都給氣笑了。 往常許多人都說百姓愚昧無知,人云亦云,他這會兒倒是覺得都一個個的挺聰明,雙眼雪亮,知道他的兒子比那群大臣好用得多。 可那僅限于某幾個方面,光一個胤祚就夠康熙頭疼的了,再來幾個,他非得氣得短命不可。 康熙怒氣沖沖:“你很有錢是不是?你有錢到能繞著長江黃河建一圈堤壩是不是?你有錢沒處花,給朕??!朕幫你花!” 胤祚兩只小手還揪著耳朵,被罵了好半天整個人慫兮兮的,聽到這弱弱反抗:“汗阿瑪,我孝敬你的不少啊。我都跟你合作那么多生意,小金庫也在你那里,你要是錢不夠花,拿去花一點,我也不會跟你計較啊?!?/br> 康熙:“……” 太子:“……” 不行了,這必須打一頓! 第112章 這一頓打是胤祚沒有料到的。 康熙生氣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挨打,不撩盛怒中的老虎胡須。 等打完了,讓康熙出夠氣了,再懵懵懂懂地抬頭:“汗阿瑪,我哪里惹你生氣了?” 康熙本該生氣的,但看胤祚好像真的不知道哪里錯了的樣子,又生不起氣來。 他有些累了,摟著胤祚不說話,用眼神示意太子來說。 太子只好接過話來:“六弟,達成一件事的辦法有很多,并不需要這么莽撞,也不需要采用得罪那么多大臣的辦法?!?/br> 胤祚聽懂了,并不是在責備他做了這件事,只是說他的做法錯了。 “大家想了一圈,都沒有找到能夠兩全其美的辦法,也就只能這樣了?!?/br> 康熙冷笑:“大家?都有誰參與了?” 話音剛落,就見胤祚心虛垂眸,兩根手指對啊對,不肯回答,他立馬改換問題:“那你就說誰沒參與吧?!?/br> 胤祚眨巴一下眼睛,沒有說話,康熙和太子就懂了——所有人都參與進去了,沒有一個漏下的。 “說說看,都怎么分工協作的?!边@個詞還是胤祚提出來的,這會兒康熙用起來還覺得真不錯。 胤祚:“幾個大臣幫我寫了十幾版在朝堂上應該說的話,教我上朝時的禮儀,但是他們寫得太多了,我嫌廢話多就自己精簡了一下?!?/br> 康熙:“……” 太子:“……”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被精簡的內容是什么。 不如說,被精簡的那些才是更應該說的,用那些言語話術說出來,會盡量婉轉一些,讓胤祚少得罪些人。 怪不得納蘭明珠當時在朝上都快要暈過去了。 由此可知,民間那一出很大可能不是那幾個大臣想出來的。 康熙問:“誰讓你那兩個哈哈珠子去城外每天敲鑼打鼓的?” 胤祚很老實地回答:“四哥、廷玉哥哥、鐵蛋、柱子,我們一起想的?!?/br> 張廷玉的原話是:“既然六阿哥已經下決定要和那么多大臣作對,那就該拉攏漢臣。六阿哥做的這一切是為了長江黃河兩域漢人百姓,應該讓他們知道您為他們付出了多少?!?/br> 柱子說:“其他阿哥的哈哈珠子都是官宦人家、八旗子弟,六阿哥身邊的哈哈珠子全是漢人,需要憑借此次機會將劣勢轉為優勢?!?/br> 大清入關才幾年? 滿人的數量終究比不過漢人。 康熙拉攏漢臣,重用漢臣,也是希望能夠促進滿漢兩族交好,可皇帝做得再多,落在漢人百姓眼中都可能是帶著陰謀的,胤祚不一樣。 他非嫡非長,虛歲才四歲,建功立業和積累名聲都太早。 康熙正當盛年,儲君地位穩固,胤祚背后沒勢力支撐,他做得越多,名聲越好,給自己帶來的危險越多。 所以個人出資建造堤壩一事,胤祚撈不到多少好處,還得倒貼巨額銀兩,除了天生心善、心系百姓,沒有第二個理由。 他徹底站在了漢人的那邊,如果連漢人都不支持他,不幫助他,沒人知道新的堤壩什么時候能建起來。 聽完胤祚的轉述和分析,康熙忽然對那個叫柱子的男孩起了興趣:“普通人家的孩子竟也有這般眼界?!?/br> “柱子也不算普通人家吧?!必缝駬蠐项^,“上數幾代,也是官宦人家,但是明朝末年的情況……你知道的,他家被貪官栽贓誣陷,家破人亡,輾轉投奔親戚,又遇上大清入關,發布圈地令,就跟著變成奴仆了?!?/br> 這也是柱子為什么那么恨貪官污吏。 康熙:“……” 太子:“……” 在民間找個哈哈珠子,還能找到這樣復雜背景身世的,都不知道胤祚的運氣是好還是壞。 父子倆有點好奇,“那鐵蛋呢?不會也是前朝的?” “沒有,鐵蛋家就是普通人家?!必缝駬u頭,他怎么可能隨手一撿就是兩張ssr卡? 一聽沒什么背景,康熙和太子還有點失望。 胤祚要這兩人當哈哈珠子,康熙不可能沒查過背景,可他也不至于查到前朝去。 主要是前朝末年,宦官當道,冤假錯案太多,很多事情都不可考證,派出去的人查到這兩個孩子身世清白,和其他勢力沒什么瓜葛,也就差不多了。 要不是胤祚主動說出來,康熙和太子都不知道還有這一茬。 康熙氣憤地揉著胤祚的小臉蛋,要不是小屁股剛被打過,他還挺想捏捏小屁股的。 “那么多人都商量了,怎么就沒來找汗阿瑪商量一下?” 太子忙道:“還有二哥!” 胤祚自知理虧,任由康熙揉團子似的揉他的臉,因為這個,說話聲音多少有點含糊不清:“你們不會同意呀?!?/br> 康熙:“……” 太子:“……” “我問過了,遇到這種情況,都得等朝上吵個好些天,等他們吵爽快了再來回拉扯慢慢談,可是兩岸百姓等不得?!必缝竦?,“汗阿瑪,我既然生在皇家,有了得天獨厚的身份,就該承擔起這份責任?!?/br> 康熙和太子都沉默了。 捫心自問,如果他們處在胤祚的角度,會這么做嗎?不會的。 張英和李光地是漢臣,希望為漢人百姓謀福祉,想要百年之后有個好名聲,而朝堂上的滿臣……他們不在乎長江黃河兩域的漢人百姓,只想從這件事中謀取利益,或者升官,或者發財。 索額圖想回到朝堂,就得為胤祚出謀劃策,納蘭明珠在此事中出力,很可能是不想讓索額圖獨樹一幟。 他們的初衷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自己和家族,而不是為了天下百姓,真有那么一天,也只是扯張大旗隨口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