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氣死康熙了嗎(清穿) 第116節
書迷正在閱讀:異世星屋囤貨[無限]、如果愛、造殺孽(古言,強迫,1v1)、cao弄她(古言,強迫,1v1)、長公主在上、男全處抹布腦洞合集、獨家占有、橘子黃了(重生)、她是你姐、黑獄邊境(sm調教+nph)
梁九功上回跟著康熙過來,見識過鋼筋混凝土墻面的威力,自然得讓質疑六阿哥的人親眼看看真正的好東西。 康熙默默投去一個贊賞的目光,回去就賞。 梁九功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不多久,所有人都見到了那面長五米高兩米厚三米的墻面。 “請各位盡情地砸,誰能用放在那邊的錘子把這面鋼筋混凝土墻面砸碎了……”胤祚揚起臉,笑靨如花,“黃金一千兩?!?/br> 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 “咚——” “砰——” 很快,皇莊內響起一陣又一陣的敲墻聲,間或伴隨著哄笑聲與嘲笑聲,“不行換我來!”等諸多言語,鬧了大半天。 胤祚就搬了個小馬扎過來,一邊吃花生一邊給他們喊加油。 吃著吃著,身邊多了一二三四……n個小馬扎和椅子凳子小桌子,把一大袋花生分了出去不說,還貢獻了好多奶茶和果汁。 最終,康熙和幾個阿哥笑容滿面地回了宮,大臣們手腳酸軟地回了家,還得絞盡腦汁寫奏折夸六阿哥,盡量不要和別人會用的語句重復。 是的,這就是皇上答應帶他們去皇莊的條件——吹彩虹屁。 文臣還好說,武將就抓瞎了,氣得差點掀桌。 不就是有個好兒子嗎?有必要這樣嗎?誰沒兒子???! 簡直喪心病狂! 第111章 以往總是會被戶部用這樣那樣的理由削減支出,康熙受了不少氣。 這一次,難得有掰回一成的機會,康熙特地把戶部所有的大臣都帶去了皇莊,讓他們親自用錘子捶水泥路和鋼筋混凝土墻壁,直捶得那一個個文弱書生全部氣喘吁吁、雙手顫抖,恨不得坐在地上歇息為止。 只有讓那些人親自嘗試過,知道用鋼筋混凝土鑄造的堤壩,究竟有多么堅固,不易沖垮,才會在給錢這一事上稍微寬松一些。 第二天,康熙看著這些人呈上來的折子,哈哈大笑。 太子知道那些人去皇莊的條件是什么,還以為是朝中大臣說了什么有趣的話,這才逗笑了汗阿瑪,稍稍有點好奇也不多探尋。 康熙還在笑,難得笑得如此開懷,太子忍不住多看他幾眼,愈發好奇大臣們在折子里寫了什么。 “保成,來?!笨滴醯?。 太子走到康熙身邊,剛剛站定就被康熙塞過來幾份折子,“看看?!?/br> 太子:? 翻開折子一看,再翻一本又一本,“噗——” 呈給康熙的折子必須格式規整、字跡工整,方便圣上批閱,倘若哪位大臣的字體不堪如狗爬,康熙必定用朱筆批復:多練字。 得到這種批復多丟臉???因此每一位大臣呈上來的折子都會盡力寫得好看一些。 然而,今天的這些折子,幾乎每一份的字都如同顫抖的小蝌蚪,不曾缺胳膊少腿,卻總有那么幾筆顫顫巍巍,比剛練字的孩童好不到哪里去。 “四弟的字都比這好看?!碧悠鋵嵑芟胗昧軄碜霰扔?,可惜胤祚至今都只認字不寫字,他無法昧著良心來做比喻。 康熙又是一頓笑,眼淚都差點笑出來。 人都說當皇帝那是萬萬人之上,想做什么吩咐一聲就好,哪里知道當皇帝做一個決定還得受到諸多大臣的制約? 就如他想修個堤壩,戶部不給錢,工部說太難,這邊不同意,那邊拖一拖,很多事情就這么拖著拖著幾個月過去了。 難得有正大光明看這些大臣笑話的機會,康熙不禁大贊一句:“胤祚干得好!” 太子無奈地看著汗阿瑪,您倒是當著六弟的面夸呀,背后夸再多六弟也不知道。 想到正事,無奈的神色一收,“汗阿瑪,此次鋼筋混凝土堤壩可能建?” 康熙的笑容頓時消失,轉頭見太子面上有著些許愁容,“朕也不知?!?/br> 他說:“效果誰都看得到,但……太貴了?!?/br> 有好東西可用,但沒錢是最致命的弱點。 如果再等上幾年,等胤祚做的那些紡紗機、飛梭、化肥等在整個大清蔓延開來,國庫收上來的稅多了幾成,到那時或許會容易一些。 可如今農作物剛剛種下一批,還遠不到收成的時候,目前國庫所有都是去年的稅收,戶部大臣們心中沒底,不敢支出太多,以免天災人禍時還得有大筆支出。 正因為康熙明白,這才覺得麻煩。 太子也是心中沒底,想問問康熙得了心安,可惜康熙自己也心中不安。 父子倆想想胤祚在皇莊的這么多辛苦日子,再想想鋼筋混凝土那么好的東西不能用到長江黃河常常泛濫之處,就覺得心疼。 不出他們所料,戶部沒那么輕易松口。 主要是用鋼筋混凝土建堤壩的成本實在太高。 偏偏他們在皇莊看到過混凝土路面是怎么建的,知道建起來并不容易,建好以后也很堅固,但到底用錘子錘堤壩和洪水沖垮堤壩的力度不一樣,他們還是有一定疑慮。 這件事就被拿到朝堂之上討論,天天說,天天說,連說半個月都還沒說出個屁來。 消息傳到皇莊的時候,胤祚蹲坐在那面鋼筋混凝土墻壁前發呆。 小小的四歲奶娃蹲坐成一個小團子,雙手托腮,一臉深沉,和面前高大的墻壁形成強烈對比,更襯得他整個人越發小只。 張英和李光地本在外面看混凝土路面,聽說六阿哥在面壁思過,匆匆趕來,沒想到這一位還真的在面壁。 兩人放輕腳步,去問一旁無聲陪伴著胤祚的張廷玉:“怎么回事?” 張廷玉輕聲道:“六阿哥聽說朝廷不肯撥款修建,就一直這樣了?!?/br> 張英和李光地在朝中任職多年,知道每一回國庫有大筆支出都得討論上許久,可他們知道歸知道,心理上還是不太認同的。 長江黃河每年泛濫之時,會沖垮無數房屋和良田,受災面積甚廣,無數百姓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流離失所。 他們沒有辦法治理這兩條河,也只能每日責罵自己無能,可在有辦法擋住洪水卻因朝廷爭論拖延之時,只覺無奈。 一瞬間,兩位朝廷重臣仿佛霜打的茄子般,也跟著蹲坐在胤祚身邊,一左一右。 等索額圖和納蘭明珠聽說時趕過來,這里已經蹲坐了大大小小好幾個團子。 索額圖還想回到朝堂之上,覺得這是個獻殷勤的好機會,趕緊問胤祚:“六阿哥可需要奴才做些什么?” 胤祚微怔,“你有主意?” 索額圖正要說話,納蘭明珠趕忙阻止:“你別亂摻和,給六阿哥添亂?!?/br> “我怎么就添亂了?”索額圖不服,他本打算聽胤祚的去做,納蘭明珠這么一摻和,他反倒覺得自己得做出點成績來。 “往年都是黃河泛濫,民不聊生之際撥款賑災,如今沒到那個時間,戶部自然不同意這么大筆的支出。說得難聽些,萬一堤壩建了,又被沖垮了,這筆賬找誰算?” 胤祚聽懂了:“也就是說只要有人愿意為這件事擔責任,就可以建了是嗎?” 一聽他這么說,幾個大臣就有不好的預感,熟悉他的張廷玉已經嘆完了氣。 胤祚咻一下站了起來,卻因長時間蹲坐雙腿麻木,整個人踉蹌一下,被張廷玉扶住才沒摔倒。 可他半分不在意,雙眼發亮:“那如果我愿意擔責,愿意出錢,解決掉他們的疑慮和擔憂,是不是就可以建堤壩了?” 幾個大臣:“……” 多年朝堂生涯,宦海沉浮,讓他們下意識選擇明哲保身,可就是有這么個人,不顧一切地為大清百姓謀福祉。 令他們覺得愧對身上這件官服,令他們難以直視那雙真摯的眼睛。 一片沉默之中,張廷玉道:“可以?!?/br> “哈!”胤祚笑了,“那我這就……” 索額圖:“等等!” 納蘭明珠:“六阿哥且慢!” 張英:“此時還得斟酌斟酌?!?/br> 李光地:“六阿哥切勿cao之過急!” 四位大臣又拖又拉地把胤祚壓住,又讓人把其他大臣叫過來,一群人集思廣益,深夜圍讀,就想找個更好的法子把胤祚摘出來。 可哪有什么兩全其美的法子呢? 總得有人為鋼筋混凝土堤壩做擔保。 而作為研究者和皇子阿哥,胤祚的身份最為合適。 一日清晨,四歲的六阿哥上了朝。 在康熙和所有大臣復雜的目光下,胤祚結結實實行了個大禮。 “兒臣愛新覺羅·胤祚,愿為鋼筋混凝土堤壩做保,不求國庫一分一毫,只愿為大清鑄造幾十年不壞的防洪堤壩,造福長江黃河兩岸的百姓,懇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 你們不是擔心鋼筋混凝土堤壩不行嗎? 責任由我來擔。 你們不是擔心鋼筋混凝土堤壩造價太高,國庫支撐不住嗎? 所有支出由我來擔。 胤祚就不信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由他擔下,這群人還不愿意? 真到那個時候,那就別怪他對這群大臣下手。 朝堂一片寂靜,年近半百的大臣們看著跪在地上的四歲孩童,竟說不出半個字。 而坐在龍椅上方的康熙,心臟直跳。 既為自己有這么個兒子高興自豪,又為臭小子都不事先跟他打個招呼,就這么一力承擔而感到氣憤。 與此同時,有人將一面長五米,高兩米,厚三米的鋼筋混凝土墻立在城外。 墻的左右分別站著兩個年幼的孩童,身邊還有幾個孩子敲鑼打鼓,吸引所有進城出城百姓們的注意力。 “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