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喊我回家吃軟飯了 第75節
秦小滿的眼睛在幾個雇農身上晃來晃去,驚訝雇農頗里什么時候有了這么些漢子了,成親前還真沒過去瞧。 當然,他只是單純的好奇。 杜衡拎著兩條長凳子出來,干咳了一聲把手里的書遞了過去:“幫我放在屋里?!?/br> 秦小滿微瞇眼睛,什么書還得他捧著進屋去,杜衡指了指扉頁上秦先生的名字,小滿老實拿進去了。 杜衡這才道:“坐吧?!?/br> 幾個人拘謹的站在一頭,依次給杜衡問了安,老農坐下后才跟著坐下。 杜衡客氣歸客氣,但還是擺出了東家的氣勢,他端坐在村里常見的竹藤椅子上,正色道: “我們家土地租用出去若非是特別情況,不會輕易收回,計劃的是定下了人家就盡可能的不再多番更換。按照市面上的,秋收繳納糧產給朝廷以后要繳納三成糧產到主家,剩余的自行留用;一畝地按照薄地和良地區分,有最低限度的糧收標準?!?/br> “二擔叔已經和你們說了吧,我這手頭上有三十畝地。你們可商量好了各要多少?現在有什么異議和問題可以提出來?!?/br> 幾個男人扭頭各自看了一下對方,最后目光落在了老農身上,顯然覺得在這里只有二擔叔具備和杜衡交談的資格。 “旁的沒有什么,只是.....”老農頓了頓還是如數說道:“我們事先沒有準備好那么多莊種,怕是,怕是要先跟秦先生借?!?/br> “這個沒有問題,借多少一一記下簽字畫押,秋收后如數補上即可?!?/br> 這是眾人心頭最要緊的,家里本就只有幾口糧食緊著肚子堪堪夠吃,年前租到了多少畝地在春耕前做好了安排,這突然來的土地自然也就沒有提前準備多的莊稼種,家里的下等糧食就算舍得擠出來,可品質也不足以做種子。 現在聽到東家并沒有旁的要求直接肯借,大家都松了口氣。 于是再沒旁的,杜衡早就從里正那兒要來了算是招收雇農簽字畫押的模板,然后再自行根據自家的條件填寫上就成。 杜衡依次把條例念出來,雙方都沒有問題了便寫上租用的畝數,再經本人簽字畫押。 “多謝杜童生租土地給我們用,我們定將杜童生的土地當成自家的土地一般好好照料,秋收之時準時繳納上糧產?!?/br> 杜衡道:“如此極好。只要你們把土地照料的好,多產糧食,我和小滿也不會虧待大家?!?/br> “是,是,我們定然盡心竭力?!?/br> 秦小滿站在門欄前,輕輕靠著門框,瞧著素日在他面前溫吞的杜衡,理起事兒來還頗有些派頭,倒是像他堂叔了。 雇農走了以后,杜衡又去了一趟里正家里再過了一遍手續,至此家里的三十畝地就安排妥當了,此后也算是小半個老爺。 說來算是天時地利人和了,許多初做童生的讀書人考上也只虛有個門面兒,因家里根本就沒有多余的土地行駛特權; 而有的土地多的人家家中子弟無用,削尖腦袋也擠不進生員行列,白糟踏了家里許多的地產,不能低成本的招攬雇農,而花大價錢請人耕種。 他們家剛好土地多些,自己又考中了個童生,也是許多人家都羨慕不來的好條件了。 秦小滿咂摸著嘴小心把今日畫押的字據收起來,這可是能和地契銀錢放在一塊兒的要緊東西。 幾張紙薄薄的,但價值不小,他是看在眼里,歡喜在心里。 杜衡也知他高興,他心思一樣。 家里除卻交給雇農打理的三十畝地,手頭上還自剩了十畝肥地,四畝田和六畝地。 這些地不多種起來也沒什么壓力,應著時節種植點稻子和蔬菜,夠自家人吃和養點牲口了。 很快村里的人就發現秦家的地里出現了雇農的身影,在地里勞作的村民不乏有議論的:“這滿哥兒跟杜衡還真是動作快,前幾天說要招攬雇農,今兒人就到地里了,這福氣可真是好?!?/br> “是啊,咱們村里沒出幾個讀書人,這朝秦家還就占了兩個?!?/br> “還有個不是不在了嗎,還作數???再者不過是個童生,也就在咱們村稀奇而已,放在縣城外頭人家都不拿正眼瞧的,你們這是少見多怪?!?/br> 村民聽著這話回頭,見著是趙娘子。 “話也不能這么說啊,那縣城里不拿正眼瞧的童生是捐錢買的嘛,正經考的還是頗受人敬重?!?/br> 趙娘子嗤了一聲:“嗨喲,現下考個童生瞧你們就上趕著巴結了啊,人家還不一定瞧得上咱們這些人咧。這中了童生咋的連席面兒都不擺,這不就是明擺著不想跟鄉親們撇清嘛?!?/br> 村民聽這話心里也微有點不舒坦,按道理考上了童生還是這么好的成績,應當會擺席面兒昭告一番,可這些天了秦家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雖說也不一定能指著人家干啥,可畢竟是自己村子的人,要真考上了點就瞧不起村里人了,多少也讓大伙兒心寒。 “我們家擺不擺席面兒跟趙娘子沒半毛錢干系吧,就是辦了也不請你,怎的還這么著急想幫我們家張羅???你要是想擺這席面兒也叫你們家趙杞考個功名出來唄,到時候擺個三天三夜正好?!?/br> 一道聲音插進來,大伙兒下意識都屏住了氣,抬頭看見挺著個大肚子的秦小滿提著把鋤頭出來。 懷著孩子下地在村里并不奇怪,不下地反倒是顯得有些矯氣,先時小滿養身體的時候村里也沒少說,不過而下人家里都招攬到了雇農,就跟家里進了一批不花錢的仆人一般,這當頭竟然還來下地。 趙娘子見著說人長短當即被抓住,臉皮再厚實也有點掛不住臉,不過到底是塊老姜,不會像秦小滿干姑姑那么窘迫。 “我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張口閉口還提我們家杞子,怎的,還掛記在心頭呢?” 秦小滿挑了個白眼:“撒泡尿照照吧,你家那寶貝兒子躺屋里那么久,不提起我還當村里沒了這口人?!?/br> 兩頭都罵的難聽,村民們想勸又不好勸的。 “呸!別以為你家的考了個童生就多了不得了,可勁兒的顯擺吧,再顯擺也就只是個......” “吵吵什么呢?!?/br> 趙娘子正想無奈一般開罵,村里主道上傳來聲音,大伙兒見著是駕著板車的秦雄。 “小滿,家里雇農的事情辦妥了?” 秦雄挑起眼皮看了一眼遠處正在滿哥兒地里忙活的雇農,臉微有點生,村里的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出來。 秦小滿正和趙家的婆娘掐架,一下子被秦雄打斷,他癟了癟嘴。 若是自己繼續罵咧,秦雄肯定見著杜衡要告狀,少不得又要挨訓斥。 杜衡脾氣很好,人也溫和,按道理他這種連秦雄這般暴脾氣都不怕的,根本不會怵杜衡。 只是這人會吃飯的時候說他,睡覺的時候也說,磨人的很,簡直比揍他還麻煩。 秦小滿憋下氣:“好了?!?/br> 秦雄應了一聲:“你堂叔讓我帶個信兒回來,杜衡要是把家里的事情處理完了就去縣城里找他一趟?!?/br> 秦小滿聞言揚起眉毛:“堂叔尋他有事?” “許是他讀書的事情吧,也沒同我細說,先前不是說學政還夸獎了杜衡嘛,叫他去縣城里吃頓飯認認人也不一定?!?/br> 秦小滿一聽這話,登時就像虎子翹起了尾巴一樣:“噢,那好啊,這兩日得空了我就叫他去?!?/br> 村民不是聾子,說的這么大聲誰能聽不見。 “那我先回去了啊,你挺著個大肚子少在外頭到處跑,待會兒杜衡又該著急了?!?/br> “他在地里,我給他送鋤頭去?!?/br> 秦雄應了一聲,架著車走了。 雖是沒有替著秦小滿掐架,但是幾句話下來卻被罵人十句還厲害。 村民登時就殷勤了,這當兒不單是縣衙里做主簿的秦知閆都看重著杜衡,要喊他去吃飯,甚至連學政大人都夸獎過杜衡,這臉面上的光都要比三月的太陽還耀眼。 學政是什么人,雖是專管讀書人的事兒,但面子大,官位高,品階可是在縣令大人還要上頭的人物。 “滿哥兒,你們家杜衡可真有本事,沒想到學政大人也這么賞識?!?/br> 秦小滿心里暗爽,他二叔什么時候這么會說話了,簡直是一針見血。 “學政大人惜才,對讀書人都不錯,也只是被夸獎了一句而已,算不得什么的。畢竟只是個連趙娘子都瞧不起的童生?!?/br> 趙家娘子臉青一陣紅一陣,宛如當眾被人甩了一巴掌。 都說連學政都夸獎杜衡了,她一個村婦反倒是說杜衡不是,時下還怎么跟人家斗嘴,怕是叫人以為她覺得自己比學政大人還了不得了。 她沒再開口,狠狠鏟了幾根地里的野草。 秦小滿志得意滿,翹著尾巴去找杜衡了。 “娘以后再別跟村里的鄉親說人秦家的不是了,以前有過節說道幾句就罷了,合該過去?,F在人一腳都踏進了半個鄉紳,您再到處說人家不是太得罪人了?!?/br> 趙娘子回家去自己那兒媳婦便說道起她來,她心里本來就不痛快,覺得輸了秦小滿一頭. 村里的人一貫會見風使舵,眼見著杜衡考上了童生就想著巴結人家開始說好話,背地里還議論說秦小滿幸好沒有嫁到他們趙家,不然哪里有眼下這種福氣,是去世的爹保佑沒進無福之人的家門。 旁人說這些就算了,回家屋里人還念叨,她哪里還聽得兒媳婦說這話。 “你誰家的媳婦,這么同我說話,小孩兒家家曉得什么。怎么著,那秦小滿跟杜衡還敢合計起來整我不是,他還沒那權利和本事!” 這回沒等鄭彩娥開口,屋里的趙杞出來:“先時秋收娘跟里正嚼舌根,方才里正來家里做今年春耕的登記,原本規定的秋收糧食產量最低要求都往上提了兩石的量。前些年一直都沒提過這事兒,現在變了,那不是里正偏幫著秦家了嘛?!?/br> 農戶除卻要把每年糧產繳納給朝廷三成,但并非單單是你今年收多少,按照總量繳納三成就行。 總有懶漢不好生對待耕種,為此秋收之時糧食產量不高。 農戶產量低,朝廷收到的糧食就少,朝廷支出眾多,自然是會想法子管控老百姓不老實耕種的問題。 于是律令一下,要求按照每年耕種的土地,旱地和肥地簡單評估,有一個糧產的最低限度。 就好比說一畝肥地尋??梢援a兩石糧食,當年沒有什么大的普遍性災害,如此繳納糧產的時候,這畝地就得至少產糧一石半才合格。 倘若沒有秋收的時候沒有達到最低限度,那么就得再繳納了三成糧產以后,差多少到最低限度,就得自行補齊最低限度的糧繳納給朝廷。 朝廷條令是如此,但具體實施還是看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彈性。 里正會根據各戶人家的具體情況來安排。 以前趙家還算老實,里正對其印象不錯,即使趙家每年的糧產多,可以向上提高一些最低限度,但里正一直給趙家人情,不曾提高限度。 而今年來登記時,在先前的基礎上提了兩石的糧。 “什么!” 趙娘子心里咯噔一聲,她沒想到里正竟然會突然給他們家升高限度,兩石糧食可是一畝肥地的產量,雖說按照平素家里的產量要完成問題不大,可有一條線勒著,稍有不慎就滑到脖子上,心里總歸是惴惴的。 哪里能有以前松快。 “里正也忒沒良心了些!昔年我們趙家可沒少好好配合他辦事!我找他理論去!” “娘,里正一直都是依例辦事,以前沒有提高那是給了咱們情面,您現在要是再去鬧事,那恐怕是一點情面都沒了,以后更沒好日子過?!?/br> 趙杞勸住了自己老娘。 “我算是瞧出來了,這田灣村里的都是些趨炎附勢的主兒!” 趙杞擺了擺頭,又何止是村里,這天底下哪里不是如此。 若非如此,怎又還會有人擠破了腦袋,傾家蕩產都想考個功名在身上? “杞子,你,你打今兒起也讀書!娘讓你讀書!那杜衡忙著料理田地都還能考個第一出來,你以后再不下地,全心在家里讀書,不信還考不出個功名來!” 趙杞聽聞這話一下子夾緊了腿,自己是不是讀書的料子自己心里還是有數,字都不能全數認清,他怎考的出來什么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