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328節
包括范總在內,以及眾多裁判,表示杭峰的這一跳,在自己的期待值內。 畢竟只是第三跳,60邁的速度起步,還指望什么呢? 四周已經非常棒了啊。 可是下一秒,杭峰的表現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他展開等待下落的身體,就這樣在垂直落地的前一瞬,輕松擰動。 半周??! 又加了半周??! 半周落地,隨后肩膀和頭才跟著擰過來。 這身體的柔韌性也很強??! 不不不。 關鍵是加上這最后的半周,杭峰豈不是在第三跳就做出了四周半? “哇哦???” 有裁判當場就忍不住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確實出乎意料了。 在u型池的賽場上,雖然每一跳,每一步的完成度,都可以區分一個選手的優秀與否,但是在第三跳去做四周半,并且還順利完成的選手,絕對是世界頭部運動員,和普通世界健將的差距。 很少見。 除了歐洲賽場,幾乎其他的洲際賽場都不會出現這樣的難度。 所以……杭峰有這樣的實力,東道主的特權好像用不用都沒什么差別啊。 很多裁判有點困惑。 如果接下來杭峰還能有這樣穩定的發揮,就算是白鳥優宇也未必比他更強。 唔……該不會是華國方面都不知道杭峰有這個實力吧? 畢竟他在資格賽拿出的水平,多少還是差上白鳥優宇一點點的。 三位華國裁判,能夠明顯感覺到裁判室里,隨著杭峰第三跳超乎預料的完成,氣氛有些變化。 有裁判甚至在比賽的關鍵時間門,忍不住看向了查利總裁判一眼。 查利總裁判根本沒注意到這快速掃過來的一眼。 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杭峰身上。 嗯,一名非常優秀的u型池選手。 查利作為總裁判,見識自然不俗,別說擔任這類“洲際杯”的裁判,他在“世界杯”和“奧運會”賽場上,也都擔任過總裁判。 見過的優秀運動員多了,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評估標準。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樣,杭峰確實是一個具有爭奪世界冠軍實力的選手。 關鍵還很年輕,現在也剛剛進入“黃金期”,不出意外,在接下來的五六年時間門,他都會一直處于成長階段。 這樣的運動員,要是讓他感受到賽場的不公平,跑去只參加極限運動,簡直就是他們常規賽場的一大損失。 大笑話! 什么? 東道主暗箱他給杭峰特權? 別開玩笑了! 干到他這個高度,給再多錢也不能讓權錢侵蝕他的個人名譽。 之所以在會前特意提前裁判們,提高他們對杭峰的關注度,無外乎就是看出杭峰在這個項目上的潛力。 作為一名熱愛這個賽場,并且真心希望u型池可以出現更優秀選手的從業者,他考慮的絕不是某一個賽場的好壞,而是一名好的運動員能夠給這個賽場帶來什么。 自從莫泊桑去年在“x-games”拿到了大滿貫后,就表現出了一種無欲無求的態度,今年的國內聯賽都沒參加,對“洲際杯”的沖勁兒也不足。 再加上莫泊桑的年齡已經到了運動生涯的末期,舊的時代已經過去,u型池的賽場迫切需要撐起這個賽場的“明星運動員”出現。 對杭峰有期待,當然不是說他就一定能做到,畢竟目前看來,全世界能夠戰勝杭峰的人還是有的。 他只是希望杭峰能夠在這個項目堅持下去,具有足夠的動力去沖擊最高的王座。 杭峰只是他賦予u型池項目的“種子”之一罷了。 如今看見杭峰沒有辜負自己的期待,在第三跳完成一個非常優秀的動作后,查利總裁判內心是滿意無比。 保持住啊小伙子,未來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的。 這樣想著,賽場上的杭峰也迎來了他的第四跳。 不用懷疑,此時慣性已經沖進70邁的杭峰,在最后一跳必然是一個五周。 但是在第四周,還充滿懸疑。 杭峰是繼續保持自己不斷升高的難度呢? 還是為第五跳選擇積蓄力量,保留一手呢? 有時候,猜測選手下一步的選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只不過,如果遠遠低于裁判的預期,那“有意思”可就變成了“大恐怖”啦! 杭峰這一次是正面地沖向第四跳區。 這是一個難題,這一跳的難度未必高于第三跳。 第三跳他可是一個反向的起跳,可以說是為那一跳拿足了分數,在這第四跳,他不可能再做一個反向落地。 對于五周本來就有點勉強的他而言,一旦用上反向起跳,別說拿不拿高分,能不能完成都是問題。 杭峰儼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更何況賽場不等人。 他憑借超快的速度沖上池壁,在最靠近池沿的地方起跳。 雙腳用力,腦袋后甩,肩膀隨后跟上,于是一個向后翻騰的動作出現。 這很常見,正方向起跳,大多是向后翻騰。 不過杭峰這一跳的亮點竟然在抓板上。 “什么???” 有裁判看見了,杭峰這一跳竟然選擇了前手抓后板的難度。 而且還是向后翻騰的前提條件下。 這個抓板動作可以說頂了抓板難度的“天花板”。 前后抓在后板上,身體需要的柔韌性非常高,腰腿部必須往后拉。 往后拉伸的動作,縮緊的時候難,打開的時候更難。 再優秀的運動員,都不能縮短這個動作在伸縮上耽擱的時間門。 這樣一看,突然就反應過來,杭峰在第三跳,雖然做了反向起跳的四周半,但他的抓板動作卻選擇了最簡單的。 后手抓內刃。 這些小細節看來還是得通過慢放才能看清,對于這類優秀運動員而言,真是一點都不能大意。 差點就被糊弄過去了。 不過裁判這么想,也只是針對杭峰而言,他們對杭峰的期待高,要求自然會更高。 換了任何一個賽場,能在第三跳就完成四周半,簡直就是直接奪冠啦! 裁判眼里,杭峰對標的是白鳥優宇,是世界前五,是這個賽場的第一名。 要求再高一點也不過分。 而這邊,杭峰已經憑借一個抓板動作,嚇得范總心里一顫,猛地就緊張了起來。 無他。 向后抓板的動作,是杭峰在“四周半池子”里,唯一成功率不足70%的難度動作。 畢竟已經到了1620四周半,來到了人體的極限區域,就是杭峰也不能說任何動作都能完美地做出來。 他也開始出現了失誤率。 尤其是這種最高難度的動作,在訓練的時候,簡直就是和孫烈在比著誰摔的更慘。 如果是提前定制的動作,范總是不會讓杭峰上這個動作的。 反正終極目標是五周,為什么要在四周半為難自己呢? 類似難度,并且成功率更高的動作又不是沒有,根本沒必要在賽場上拿出自己不熟練的動作。 怎么的? 以為自己不熟練,去拼命做了,裁判就能給更高分? 很抱歉這不可能。 世界賽場太大了,并不缺一些左撇子,或者就喜歡用這個抓板姿勢的選手,在經驗豐富的裁判眼里,你的這個難度動作并不代表更高分,只是你個人不擅長而已。 范總不知道杭峰在想什么,在賽場上又不能阻止,只能干著急。 心臟像是提到了嗓子眼兒里,完全是屏息在看比賽。 杭峰選擇這個動作,當然有想法。 無他,刷裁判“印象分”罷了。 從今年進入常規賽場后,杭峰先后參加了兩場國內聯賽,和在洲際杯里滑了兩次資格賽,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四周半難度都拿了出來。 只除了這個成功率最不高的抓板動作。 畢竟他又不認識查利總裁判,也不知道其他裁判怎么想,為了之后的國際賽場做準備,哪怕是為了沖擊這場比賽的冠軍,他也不能在裁判的眼里落下一個不夠完美的印象。 這個動作難,難也要硬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