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大佬一心向學 第119節
十米。 終于還是撞破了荒冶誠的心理底線。 他慌了,急了。 他是來拿冠軍的,他年輕強大,他的成績已經全面趕超了師兄南村直人,就連教練都說他很快就會成為一名五星選手。 他沒理由輸給南村直人,當然更沒有理由輸給一個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華國選手。 荒冶誠試圖加速,但速度的積累需要時間。 直到他看見前面的最后一塊巨石…… 對,就是這塊山石,只要自己飛的足夠遠,就可以直接飛出那一小片的亂石區,落在雪上往前一滑,便能進入道內。 而且自己是靠近內彎的位置,再參與到競爭里,甚至就此爭奪到第一名,并不是不可能。 荒冶誠咬著牙,身體往下壓,看著前面的巨石跳臺。 他知道這樣有點冒險,但他必須這么做。 這是比賽! 畏畏縮縮的,算什么極限運動??! 荒冶誠飛了出去,他努力控制自己飛行的時間,不能壓得太直,反而要有合適的拋物線,才能飛的更遠,達成目標。 身體飛在半空,荒冶誠看著腳下,他看見自己飛過了一塊又一塊的碎石,雪地就在眼前。 成了??! 可以的??! 在即將落地的瞬間,荒冶誠在心里歡呼,有種挑戰成功的興奮感,仿佛冠軍就在眼前。 然而下一秒,在落地的瞬間,身體一歪,無法控制地向著一旁的石頭撞了過去。 驚駭欲絕! 怎么可能? 失誤了? 哪里的問題……該死!就差一點,板尾一定是落在了石頭上,向一側滑落的時候,影響了自己的方向。 瞬間的思維,猶如閃電一般在荒冶誠的腦袋里乍現,下一秒,就是猶如大錘迎面撞上的疼痛。 他撞在山石上,頭盔發出了巨大的撞擊上,隨后他又被反彈回來,仰面躺在了地上。 這一刻,他看到了山,看到了樹,看到了蔚藍的天空上,驕傲高掛的太陽……輸了啊,呵。 不管身后的意外是否引發了山下觀眾的驚呼,以及大賽組驚慌的行動,這邊的比賽還在繼續。 杭峰隱約聽見了什么東西撞擊后發出的聲音,但這個時刻他實在分不出神來回頭看。 南村直人和他緊挨著,兩人幾乎是同一時刻滑進道內。 而且南村直人在他右側,將他逼回到了4號道,前方再有兩百米,就是賽前唐雋指出的,他必須繞過的那處會嚴重影響他速度的雪坑。 他需要去2號道,但他過不去。 他和南村直人的速度一樣快,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超過對方。 而200米,真的很近。 杭峰的眼前仿佛在閃爍著紅色的倒計時,告訴他距離自己“掉坑里”還需要多久。 或許就是這種不停想要換道,想著前面大坑的狀態,影響了他的發揮。再又一個小雪包出現,杭峰沒能及時壓下高度后,一個拋物線出去,再落地,就落在了南村直人的后面。 嘖! 杭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迅速調整狀態。 但到底晚了。 落后就是落后,在被壓得那么狠的情況下,他想要依靠走位避開障礙已經不可能了。 終于,杭峰還是在進入大回轉之前,被迫直面面對前方的雪坑。 沒關系! 不想掉下去,就跳過去! 可以的! 跳躍自己最再行??! 杭峰身體下壓,隨著雪坑的一點點接近,他已經做好了跳起來的準備。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緊緊壓著他的南村直人,猛地向右側滑走,換到了三號道。 而杭峰已經可以清楚看見前面的雪坑,再換道來不及了! 媽的! 杭峰第一次在賽場上罵人。 原來這個南村直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故意的! 16歲的杭峰,第一次感受到了國際賽場的殘酷,以及來自成年人的險惡。 限制對手,在野雪賽場上是被允許的,這是一個戰術策略,可惜杭峰這一路比上來都沒有和這些“老油條”們進行過這樣的對抗競爭,所以完全沒想到自己是被刻意控制了賽道,就是要把他逼進坑里。 眼看著南村直人一個飄逸,輕松地繞到三號道,平滑地滑出去,杭峰就算心里再恨,也不得不先解決了眼前的問題。 幸好他已經做好了跳過去的準備。 要是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雪坑…… 算了,想再多也沒用。 杭峰雙腿猛地用力,在即將掉進雪坑的前一秒,向上跳了起來。 疾馳的慣性,帶著他向前方飛出,大概有兩米長的雪坑從他腳下掠過。 隨后雙腳落地,穩穩立在了雪坑的另一邊。 力量用的恰到好處,平衡性也非常地出色,杭峰沉穩地解決了眼前的難題。 然而到底落后了。 騰空的時間會影響速度,而在這種速度已經增加到5~60邁以上的滑雪比賽里,這一起一落的時間,足以被人拉開一兩米的距離。 杭峰落在了后面。 不僅僅是落在南村直人的后面,就連樸樹都超過了他。 排位發生變化。 杭峰現在排在第三。 最后一位。 “哦,不?!庇^眾發出了遺憾的嘆息。 甚至有人憤慨地說:“好端端地他突然跳起來干嗎?” 攝像頭不能很好地拍攝出賽道的復雜,在畫面里一片白茫茫的賽道,平直寬敞,外行很難分辨。 抱怨聲響起,但也有人在解釋:“有坑看不見???如果掉進去丟掉的速度更多,你懂不懂???” 杭峰這樣的處理是完全沒問題的。 他唯一輸的,只是輸在了太過年輕上,被南村直人算在了前面。 好在丟掉的時間并不多,南村直人也就滑在他前面三米左右。 還是有機會! 杭峰咬著牙根,已經非常專注的注意力,再提高一個層次,達到極致。 甚至已經感覺不到時間,眼里心里只剩下前面的賽道,我應該怎么滑,這樣的速度下我需要怎么用刃。 空間的流速變慢,是因為思維的運作在加快。 前面百米處3號道有個雪包,在雪包前還有兩個小的雪坑,分別位于2號道和4號道的位置,自己應該怎么做才能在避開3號道障礙的同時,還能避開2號道和4號道的雪坑呢? 那這中間斜滑到1號道耽擱的時間合適,還是從2號道和4號道滑過去劃算呢? 以及,繞過3號道后,自己需要走哪條路?哪條路上的障礙最少,又不至于過于繞路? 一點點,一項項,一個個的,所有的數據提前在腦海里浮現,就像在參加學校的考試,他必須看懂題,找到正確的方式,不出一絲錯漏的將解題的過程寫出來,最后才能得出那最完美的答案。 還是去1號道吧。 雖然百米后的雪包滑過之后,還需要回到3號道,但是接下來有一個大回轉,走1號道更有優勢。 而且2、4號道的雪坑雖然不深,但有點長,類似于波浪段,滑的再好都會多少影響速度。 就在杭峰做出往1號道滑的準備時,前面的兩個人竟然也開始往右側靠。 是了! 前面的雪坑太深了,這樣有經驗的老隊員肯定在滑第一次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路線。 聰明的不是只有他和唐雋,有時候經驗比智慧更重要。 南村直人滑在最前面,他的選擇和杭峰一樣,橫跨兩個賽道,沖向1號道。 樸樹沒有。 樸樹落后南村直人兩個身位,在南村直人在他的斜前方滑往1號道的時候,他卻始終滑在自己的2號道上。 于是,一個有動作,一個沒動作。 就那么在杭峰的眼皮子底下,樸樹瞬間就追上了南村直人,甚至幾乎超越他。 很快,又因為前方不遠過于波浪起伏的賽道,樸樹的速度受到影響,再度落在了南村直人的后面。 杭峰滑在南村直人的身后三米,只差一點就能追上樸樹。 兩人的賽道緊緊挨著,從板頭的位置可以看見,他和樸樹的差距只有兩個手掌長。 接著,就進到了大回轉。 大回轉是單板高山滑雪職業賽的一個單項,選手從高山滑下,需要以大于90°的角度,繞過預設好的旗門,以完成度最高,速度最快為標準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