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太子被迫還俗后 第5節
* 趕了幾日路,這里已經是涿州地界,凈聞參學的法華寺就在不遠處,常青說他來了有些日子,每隔幾日會出寺,通常是一人踽踽獨行。 丞相也是看準了這個時機,才把她安排到這兒來。 但不知為何,臨到這里,她卻莫名心生退意,不敢接近凈聞。 她腦子里還始終把他當成三年前的大梁儲君,一路上來這幾日做好了心理準備,反復告訴自己是接近太子殿下。 然而今日得見卻傻了眼,因為宣明繁好像不是她記憶中的樣子了。 那年在勤政殿門外,清冷矜貴的太子殿下已經一去不復返。 叫她接近宣明繁,還能想方設法,可是要讓凈聞法師還俗,卻是半點不易。 常青看她皺著眉一臉糾結,想到大人的囑托,便道,“姑娘莫怕,太子殿下雖已出家,依舊還是溫和仁善之人,姑娘此去,我就在周圍,隨時可喚我?!?/br> 丞相知道太子對皇宮、對天子多有失望,皇帝中風都不能讓他心軟,哪怕他和朝中老臣多次去寺廟相求都相見不得。 如今朝堂今非昔比,榮王隱隱已有奪位的苗頭,別的皇子不及太子能力出眾,想要宣明繁回宮,只能另辟蹊徑。 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宮女,既知來路,能查底細,于社稷無礙,丞相絕對放心。 寧湘不懂朝政,卻也明白太子對于大梁的重要性,往后的事尚無法預料,但既已和丞相說定,眼下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再三說服自己后,云湘改頭換面,換了身行頭,眼看著天色已晚,只身在凈聞回法華寺的路上等著。 月前凈聞來了法華寺參學,大多時日都在寺中,但每隔五日會隨其他僧眾外出化緣,今日他只身一人,倒是給了寧湘機會。 法華寺不同開元寺在深山,離集市不過十里,一路可見良田縱橫,屋舍云集。 寧湘在半路溪邊坐下,殘陽西斜,潺潺流水流淌巨石而過,遠處青山重重,炊煙繚繞。 一人背著行囊在陌上獨行,穿過繁茂樹蔭往這邊而來,微風拂過,衣袂翻飛不息。 隔得太遠,寧湘還看不清他的模樣,只管摸出帕子揉著眼角,低聲啜泣,慢慢淌下淚來。 凈聞倒是老遠注意到她,果不其然立在幾步遠的地方,雙手合十而拜:“落日西沉,天色漸晚,施主因何在此?” 珠玉般溫潤的聲色從頭頂傳來,寧湘手忙腳亂起身回了一禮,尚未止住哭聲,哽咽開口,“小女父母亡故,來天回鎮投奔姨母,哪知在這野外迷了路,眼下丟了包袱,更是寸步難行?!?/br> 寧湘沒說過謊,但此刻發現自己天賦異稟,這些假話信手拈來,許是心里裝著事,千愁萬緒之下眼一眨就真心實意落下淚來。 凈聞抬眸,打量她一眼,帶著出家人的含蓄克己,只見是個年輕的姑娘,衣衫陳舊,身形單薄,像是趕了遠路的模樣。 出家人慈悲為懷,他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和聲道,“快天黑了只怕不好走夜路,施主還是先回去吧?!?/br> “可我包袱還沒找到……”寧湘紅著眼,瑩潤的淚珠掛在眼睫上,配上她故意勒出的纖纖細腰,說不出的弱柳扶風,楚楚可憐。 凈聞對此視而不見,只是問:“施主在何處丟了包袱?貧僧設法尋一尋?!?/br> 寧湘沒想到這么容易,稍怔了下:“在山腳下的茶棚子里,我午后在那兒歇了會兒,想是落在了那附近?!?/br> 凈聞抬頭看了看天色,聲色溫和:“貧僧同施主去尋?!?/br> “這……”寧湘遲疑看著他,“不會耽誤法師吧?” “行善結緣,以增?;??!彼允菑娜?,并無過多猜疑她的意圖,“貧僧方外之人,身無長物,還是助施主尋回包袱要緊?!?/br> 金烏墜地,破碎金芒落在他臉上,面目平和、清越無雙,叫寧湘看出幾分高不可攀的圣潔之意來。 太子殿下有一副好相貌,是宮里人盡皆知的,眉眼清俊,溫潤如玉,寧湘當初看一眼就驚為天人。 若說當年的太子殿下還有一身孤高鋒芒,如今的凈聞法師卻是被經久打磨的璞玉,氣韻清華、澹泊安然,真真正正的淡出四合紅塵。 那一雙眼眸深如墨玉,不含喜悲,卻又容納百川,溫和綿長、望之儼然。 寧湘莫名生出一股不敢與他對視的心虛來,想到自己出現在這兒的目的,心上凜然,看了一眼便匆匆移開目光。 山腳下有個茶棚,攤主是一對老夫妻,寧湘和凈聞去時,老兩口已經收攤。 這個茶棚在官道旁,只是臨近傍晚,已經看不見什么人,偶而見遠處老農牽牛從田埂路過。 凈聞按著她所說的道路尋了一遍未果,又埋頭在茶棚四周找了找。 寧湘當然知道他為什么找不著,因為本來就沒有這個包袱存在,說什么投親失物,都是為了接近他的假話。 原本寧湘還安然,看凈聞找包袱便跟在他身后,但見夜幕降臨,他為了找包袱,額頭沁出一層薄汗,便于心不忍了。 罪過。 她不愿誆騙他,但想到丞相的囑托,太子還俗與否事關江山宗祧,她一弱女子擔不了這樣的重任,卻還是為著與丞相的交易,再說些違心的話。 “罷了,找不見就算了吧。只是里頭有個鐲子,是我母親的遺物,她臨終之時交予我……如今倒是我犯下大錯了?!?/br> 她垂著眉眼,蹲在地上,纖細的身子微微顫抖,又要落下淚來。 凈聞眼中存著憐憫,道:“施主先行回去,明日再來尋找也可?!?/br> 寧湘抬頭,一雙杏眸通紅,可憐巴巴地說:“可是我餓了,我一天沒吃飯了,法師有吃的嗎?” 凈聞沒料到她這個請求,稍微怔愣了一下,隨即打開行囊,拿出兩個饅頭:“貧僧出寺時帶的,施主暫且果腹?!?/br> 饅頭冷了也硬了,吃進嘴里如同嚼蠟,寧湘倒是吃得下,找了個石頭坐下,慢吞吞地啃著。 凈聞見她孤身一人,倒不好在這個時候離開,只在旁邊找了坐處,緩緩撥動佛珠。 鄉野之上偶有熱風拂過,他閉上眼潛心打坐,那雙清澈澄明的眼眸沒有看著自己,寧湘總算松了一口氣。 她本想跟他搭搭話,可是她膽子小,不太敢開口,只趁凈聞不注意悄摸打量他。 要說太子殿下,仍還是從前那般溫和守禮,對待尋常百姓,也秉持出家人的慈悲為懷,這個時辰了,還不辭辛苦的幫她找一個包袱。 明明他平易近人,毫無一點架子,但那雙眼睛看過來時,卻又圣潔的叫人不敢褻瀆。 寧湘苦惱的想,要怎么做才能完成丞相托付?任重而道遠,她太沒把握了! 不知不覺吃完兩個饅頭,寧湘喚了了聲法師,語氣有些沮喪:“今日多謝您,勞煩法師幫我尋這么久,實在勞累,您還是回寺吧,我這就想法子找姨母去?!?/br> 凈聞偏頭看她,尚未開口,寧湘便屈膝行禮道謝,紅著眼轉身走了。 話說得太急,他一時沒想好如何勸慰,她便垂頭喪氣走了。 他不好跟上,看著她在朦朧夜色里漸遠的身影,眸光深晦如墨,繼而無奈搖頭,道一聲“阿彌陀佛”。 第6章 寧湘走了很遠,見凈聞沒跟上來,莫名松了一口氣。 常青從樹后出來,見了這一幕,不禁著急,“姑娘方才怎么不跟殿下多說些話,哪怕再拖一時三刻也是好??!” 寧湘抹了抹臉上的淚痕,因大哭一場眼睛微有些紅腫,聲音也有些沙啞,“他幫我找包袱是舉手之勞,再拖那一時三刻又有何用?!?/br> 總之凈聞還在法華寺,她還能想法子,倘若今日真把包袱找回來,她倒不知該如何接近他了。 常青意外看她一眼,神色漸漸變了,而后倒是溫和的說,“那我今晚帶姑娘先找個落腳的地兒?!?/br> 此后兩日,寧湘都流連在法華寺附近,卻未見凈聞身影。 法華寺已有百年歷史,古拙莊重,就在涿州城外不遠,香火不斷,很是熱鬧。 常青一早離開說有事要辦,寧湘本來住在山腳下一處客棧,算算日子發現今日是初一,換了衣裳便往寺中去。 涿州富庶,雖不比京城,但也有不少香火供奉,還有富商巨賈為法華寺大雄寶殿的佛像重塑金身,寶相莊嚴、慈悲肅穆。 寧湘四處流連,試圖從眾僧人中找到凈聞的影子。 可惜她走遍了幾個佛殿,都沒看到人。 神神秘秘…… 寧湘撇撇嘴,企圖左顧右盼,旁邊一個老和尚投來困惑的眼神。 她連忙收斂心神,跪在蒲團上,供奉了香燭,誠心叩拜了一番,望佛祖保佑自己心想事成。 后來一想自己想成的事是什么,又趕緊道阿彌陀佛,默默念叨:“罪過,罪過……” 然后遠離大殿,拿著香燭往旁邊觀音殿去了。 沒想到觀音殿往來的香客不少,寧湘一看上首寶座上的送子觀音像心中了然。 剛出去,就見不遠處有侍婢攙扶著富貴打扮的年輕婦人經過,一面說:“盂蘭盆日就要到了,法華寺要開法會道場,普度亡魂,想來那時您的祈愿最為靈驗?!?/br> 盂蘭盆日? 寧湘沒聽過,看臺階下站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和尚迎送香客,便停下腳步去打聽了一番。 然后才知道盂蘭盆節是在七月十五,民間的中元節也是這日,是佛寺中極為盛大的日子。 除了施齋供僧之外,還會舉行千人法會、水陸道場、祈福燈會。 像法華寺這樣的百年寺院,儀則會更加恢宏熱鬧。 在此之前,廟中僧人都會出寺化緣,為盂蘭盆節做準備。 也意在教化眾生,廣結善緣。 既如此,那凈聞不是也要出門去? 她進不了寺院后殿,還束手無策,眼下他要入了紅塵,可不就是來機會了。 寧湘暗暗激動,問眼前的小和尚:“小師父,勞駕問一下,貴寺可有位叫凈聞的法師?” 小和尚打量她身上破舊的衣裙,大約是寧湘的眼神太清澈真摯,他故作老成的抿唇想了想,“可是開元寺來的凈聞師兄?” “那應該是了?!睂幭嬉荒樥\懇,“日前凈聞法師幫了我忙,我聽聞他在此修行,特來致謝?!?/br> 凈聞的確幫了忙,但他的法號卻不曾向自己透露過,也不知自己這么貿然,他反應過來會不會多想。 “凈聞師兄在后殿禪修,不見香客?!?/br> 這是意料之中的回答,寧湘面上浮起nongnong的失落來,哀聲說,“我近日心頭憤懣難舒,本想請凈聞法師指點迷津,看來是沒這個機會了……” “心靜,則觀自在。施主切莫執念于心?!?/br> 小和尚年紀雖小,佛法卻是信手拈來,寧湘一時無話,看他要走,便舉著衣袖拭了拭眼角。 “小師父有所不知,幾日前我投靠姨母,不想半路失了行李,凈聞法師幫我尋了許久。最后找尋無果去了姨母家,卻因孑然一身被姨父嫌棄,要把我嫁給隔壁村的鰥夫續弦,我不肯,便要把我趕出家門去。我一弱女子,尋親千里,卻是如今這般結果,倒不如死了算了!” 小和尚瞠目,他年紀小,又長在佛寺中,哪里聽說過這樣慘淡的經歷。正要想勸慰幾句,那位女施主面色凄然,紅著眼眶穿過院中來往香客離開了。 人間百態,各有悲歡。小和尚見過許多來苦難深重的香客來燒香拜佛,但不知為何寧湘哀傷的神情卻在眼前揮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