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大齡寵妃 第133節
書迷正在閱讀:文房四侯(古言,NP,高H)、穿成少年秦始皇的小宮女(1v1,h)、離個婚好難(高H)、我在天庭和神君偷情的日子(1V1)、穿成惡毒小姑子怎么辦(NP)、昏帝、耍獾游戲、帥哥都有病、竊星(高干h)
可后來想明白,就覺得她實在庸人自擾,她太在意君心,結果把萬歲爺越推越遠,她太想當好一個皇后,結果反弄得底下人怨聲載道。 這些日子她見不著皇帝面,只安心打理宮務、孝順太后,心底反而漸漸豁朗了些,太過執迷,有時候反會陷入泥潭。由他去罷,橫豎汪氏亦是世家出來的秀女,得寵也是分內之事,等她犯了錯,自己再以宮規處置不遲,其他的無須太過計較。 那拉氏對郁宛道:“阿木爾雖不是頭一遭出遠門,可畢竟年歲小,還是該多注意些,讓她跟著永璂,當哥哥的也方便照應?!?/br> 郁宛謝過那拉氏好意,心底始終七上八下,她只能盼著她的道來真有那么點蝴蝶效應,若一切都沿著歷史的車輪,未免太叫人感傷了。 至于南巡的人選,不出意外是皇后、貴妃、慶妃、豫妃、容嬪,再加上正得勢的惇貴人。 慶妃自失地道:“萬歲爺還記得我呢,我還以為忘了這么個人?!?/br> 慶妃愈發地顯出老態了,這些人里除皇后外她是年紀最長的,也只比那拉氏小幾歲,她摸著鬢邊幾縷發白的頭發,唏噓不已,“歲月不饒人哪?!?/br> 貴妃有時候倒勸她拿墨水染染,可她覺著染一頭烏黑又能怎樣,重拾萬歲爺對她的憐愛么?畢竟已年過四旬,她才懶得跟年輕小姑娘爭奇斗艷。 只是對她這么一個飽讀詩書的才女,看著韶華不再,總歸是十分懷念。 郁宛道:“我后院里種著幾株何首烏,哪日刨出來給你燉湯罷?” 正是三年前從不老村里帶回的那些,不知合不合宮中水土,長得還是挺茁壯的——她還盼著能挖出個人形的來呢。 慶妃哂道:“這么點工夫頂什么用,你還是留著自個兒使罷?!?/br> 郁宛驕傲地擺了個飄柔姿勢,“我可用不著?!?/br> 她最得意的便是這一頭烏黑亮麗的青絲,應該是遺傳薩日娜的,非但茂密濃稠,連脫發都很少,才不用像其他人那般又是喝芝麻糊又是浸人參水地保養。 慶妃看著好氣,忍不住上手薅了兩把,哼聲道:“那也該留給你家那位使,何首烏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補精固腎呢!” 郁宛趕緊捂耳朵,什么虎狼之詞,太下流了! 何況乾隆也用不上。 慶妃詫道,“他都年過五旬了,還能跟頭牛似的?” 郁宛蝎蝎螫螫道,偶爾還是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啦,不過緩一緩就好了,太醫院那些固本培元丹、十全大補丸之類可比地里挖出的野物好使,人家畢竟是有真材實料的。 她又悄悄跟慶妃咬耳朵,“不信,你自個兒試試就知道了?!?/br> 慶妃嫌棄地一甩手絹,試什么試,她現在不知道多清凈,提前進入養老生活才好呢。 除了自由,她什么都有了。 郁宛道:“你這么不待見萬歲爺,那干脆南巡也別去了,讓給別人罷?!?/br> 她看穎妃就饞得不得了呢。 慶妃哼聲,“憑什么不去?我伺候他十多年,這是應得的?!?/br> 機智如慶妃,自然看得出過了這村未必再有這店,一次兩次的還不要緊,若再來一次南巡,言官們必定得死命勸諫,國力也禁不起這般消耗,還是抓緊機會及時享樂罷。 郁宛拜別慶妃,又去景仁宮著意安慰了穎妃一番,她自個兒都覺得越來越像中央空調,可也沒法子,誰叫穎妃最信任她呢?慎嬪一死,穎妃愈發將她看成唯一的主心骨,“咱們蒙古女子勢單力孤,唯有擰成一股繩,別人才不敢隨便欺負咱們?!?/br> 郁宛:…… 這些老鄉的被害妄想癥不淺啊,誰能欺負得了誰?惇貴人再得勢,也不敢去找穎妃的麻煩,休說位份天差地別,光是塊頭上的差距就足夠叫她喝一壺了。 不過她也理解穎妃的落寞,畢竟妃位數穎妃過得最透明了,愉妃好歹有個好兒子,將來五阿哥封親王,她便是妥妥的貴太妃;舒妃雖然失寵得早,可畢竟有家世門楣撐著,好事多多少少能沾點光,上回也跟去南巡。 只有穎妃是被人遺忘的。 郁宛無從勸起,這叫她能怎么說,本質上穎妃是她的低配版,樣樣不如,何況無論皇帝還是太后都覺得宮里只要有一個蒙古女子得寵就夠了——即便穎妃生得再漂亮些,結果也無太大不同。 她是成也出身敗也出身,可要是她想開點,也算另一種層面的屹立不倒了。 穎妃自然沒這般大局觀,不過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豫妃meimei,jiejie往后可就全指望你了,你可得為蒙古部落爭口氣?!?/br> 在她看來,只要郁宛混成名副其實的后宮一把手,想扶持蒙古嬪妃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到時候無論南巡還是秋狝,能少得了她的份么? 穎妃一臉熱切與鼓勵。 郁宛:……感覺肩上的擔子更沉重了呢。 可惜她是拿了主角劇本的咸魚,積極進取升級打怪神馬的,注定不與她相干。穎妃的愿望再美好,也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郁宛在為穎妃的期許而心虛,而惇貴人卻為了皇帝邀請容嬪同行而如臨大敵,更糟心的是還捎帶上一個寧常在——后者的容貌雖比容嬪略遜一籌,但也是隨便艷壓的存在,畢竟是阿里和卓從回部佳麗精挑細選出來的。 汪氏的心情壞透了。 郁宛卻覺得很正常,乾隆爺無疑是一個擅長端水之道的人,阿里和卓送來福常在寧常在,自然是對清廷示好,而皇帝冷落了二人年余之久,這顯然說不出去,那就只能從別的方面予以補償了——何況寧常在嚴格來說不算占名額,她一直照宮女那般伺候容嬪的,只當容嬪帶了個丫頭便是。 可在汪氏眼里,便是主仆倆聯起手來想與她爭奪寵愛,看來不光蒙古專出狐貍精,回部的妖女也不少,個個都想將她拉下馬取而代之呢。 汪氏覺得自個兒簡直是被人迫害的小白花,凄慘透頂。 第175章 偷聽 正月十六日, 乾隆奉太后從北京啟程,開始他人生中第四場南巡。隨行人員浩浩湯湯,足有兩千余口, 而馬匹在這個數目上足足增添了一倍有余,此外, 還有騾車四百兩, 駱駝八百匹,纖夫三千六百人。 郁宛看得咋舌, 這一去一回得多少花費?皇帝還真是不把錢當錢使, 他老子辛辛苦苦攢下的家當, 就這么輕而易舉揮霍掉了。 慶妃倒是神色如常,“縱觀前史, 歷朝賢明的君主不會超過三個,萬歲爺還算識大體的, 后面的怕是更不如呢!” 郁宛趕緊去捂她的嘴, “什么大逆不道的話都敢往外說?!?/br> 不過慶妃這種樸素的唯物史觀還是頗令她佩服的,看來智者不分時代,慶妃若在先秦時期,恐怕也是老莊一流的人物。 慶妃笑道:“自然,萬歲爺哪日殯天,我也得鼓盆而歌呢?!?/br> 郁宛趕緊去看周遭,還好沒什么人留意,這可比方才那句話還嚴重十倍——慶妃是活得太瀟灑了, 她還要命呢。 看她疑神疑鬼的模樣, 慶妃只得閉口, “好了我再不說了, 咱們老老實實坐著談天罷?!?/br> 其實她對乾隆倒也沒什么不滿, 毀了她的是這座皇宮,是祖宗規矩,而非某個人,從她奉旨選秀進宮的那天起,便已注定了她的命數。 她只覺得遺憾,臨走也沒對那人剖明心跡,只怕還以為她是自愿——或許說了也不會有太大變動,但,連試都不試就放棄,難免叫她以為自個兒是個懦夫。 郁宛的目光卻落在御駕旁邊的那襲風姿倩影上,“和敬公主也來了?” 看上去又胖了不少,可見生活如意,難為腿下馬兒還載得動她。 慶妃懶洋洋道:“不獨是她,諸位親王也在,這才叫聲勢浩大呢?!?/br> 郁宛心念一動,那拉氏斷發那么轟動,未嘗不是乾隆爺覺得有損顏面的緣故,這么多宗室都在,但凡鬧起,皇帝臉上當然掛不住,郁宛眉間蹙起,愈覺煩躁難安。 行至山東德州府時,巡撫與知府特意安排了文人墨客御前獻詩,雖是頌圣之作,卻辭藻精妙,唇齒留香,乾隆自是無比高興,賞了前來接駕者大小荷包各一對,之后又在行宮接受本地官員的朝拜。 郁宛很詫異皇帝居然這樣胸襟廣闊,他沒看出那些詩寫得比自己都好嗎?居然還能真心夸贊,一點都不嫉妒。 慶妃道:“那有什么,做得再好,還不是得仰人鼻息,千方百計來走門路,好求得萬歲爺賞識,你會嫉妒遠不如你的人么?” 郁宛笑道:“jiejie真是愈來愈辛辣了?!?/br> 以前慶妃雖然俏皮,可沒這么口角尖酸,說話一點面子都不留。 慶妃嘆道:“我也不知怎么回事,總覺得沒意思得很,到底是老了?!?/br> 恐怕是激素導致的情緒變化。郁宛悄悄問她,癸水是否好久沒來,她看慶妃說不定到了更年期。 慶妃瞪她,這位才是不害臊呢,癸水都問得出來。 郁宛笑道:“咱們不都是女人么,支支吾吾有什么可隱瞞的?!?/br> 慶妃沒好氣,她還巴不得斷了根呢,月月都得來這么一趟,煩死人。她又有點經痛的毛病,回回都得拿暖水袋捂半天,真有那勞什子更年期倒好。 郁宛想想也是,四十歲就停經還是太早了些,那拉氏的年紀說不定有可能——當然她也不敢去問那拉氏。 愉妃她是知道早就沒有的了,她宮里連月事帶都不做呢,伺候她的也是幾個老嬤嬤。 兩人說得熱鬧,阿木爾蹦蹦跳跳地過來,好奇地問她,“什么是月事?” 慶妃早一臉正經地把頭扭過去,還好她沒生女兒,這種話可是淑女的催命題。 郁宛早料到會有這么一天,她不是那種談性色變的家長,便態度自然地告訴阿木爾,那是女性身體發育臻至成熟的信號——現在的她或許還不懂,等再過十年就明白了。 阿木爾懵懂點頭,“男人也會有這種變化?” 郁宛道:“當然,不過他們的變化是偏外在的,譬如胡子?!?/br> 阿木爾豁然開朗,難怪她去年看十二哥嘴巴上還是光禿禿的,今年開始長出細細軟軟的汗毛,跟皇阿瑪那種硬茬似的胡子又不太一樣。 她就悄悄跟郁宛說,永璂背地里想拿刮刀去掉呢,嫌太難看。 郁宛忍著笑,叫她去提醒十二阿哥,這東西可不能輕舉妄動,越刮越長,到時候稀稀拉拉一大片丑死了。 阿木爾為親哥的體面著急起來,“我就去告訴他?!?/br> 等她飛奔離開,慶妃才嘆道:“還是你有辦法?!?/br> 雖然當了七公主跟九公主的掛名養母,她對兩個孩子是束手無策的,貴妃似乎也不甚介意,左右有掌管禮儀的嬤嬤教導——雖然都是好孩子,可憑心而言,慶妃還是更喜歡阿木爾這樣的,她兩個jiejie都太過拘謹了。 據說貴妃想將公主培養成孝賢皇后那般名門淑女,可慶妃瞧這種日子也太無趣了些,像孝賢皇后又是什么美事?辛辛苦苦cao持半輩子,三十多歲便撒手人寰么? 郁宛無話,她委實不懂貴妃的執念由何而來,孝賢皇后固然壽數短了些,可在當時的世人眼里不是也足夠美滿了么?夫妻伉儷,兒女聰慧,只有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而哪怕在她死了十多年之后,夫君仍深深懷念著她,如果貴妃感激先皇后提攜之情,她理應為皇后高興。 可郁宛眼中的貴妃也并不快活,大約身在宮中,就注定了要多思多慮。 二月初八,乾隆由山東入江蘇境,在宿遷減去部分兵丁和隨行車輛,從徐家集渡河,檢查完河務后由京口渡江,二十五日抵達蘇州府,免不了又游覽各處園林,當然亦包括靈巖山。 因此前路線與上次大致相同,郁宛并未覺得如何新奇,加之和敬公主這回分外體貼,幾乎寸步不離皇帝左右,郁宛遂婉拒了皇帝邀她同游的意圖,自個兒帶著阿木爾游山玩水去,任憑惇貴人在那一枝獨秀。 郁宛有點懷疑這汪氏跟和敬公主脫不了干系,正常人瞧見一個跟亡母長得相像的不是該驚訝并有所戒備么?和敬公主卻親熱得過了分,若她是個善良大度的倒罷了,還能理解為移情,可偏偏不是,郁宛只能想到一個詞,臭味相投。 汪氏知道和敬公主是來助攻的,也樂得使盡渾身解數討好。早起她才看見皇帝讓陳進忠送了一尾鮮魚到容嬪房里,當時就冒起了酸泡兒,唯恐兩個回部妖女占了先機去,難得和敬公主給她創造機會,她自然得把握。 可惜汪氏還是犯了糊涂,當乾隆乘興拿著一摞詩文要她鑒賞時,她幾乎是毫不猶豫指認出其中最好一篇,洋洋灑灑夸了半天,并把最差的那首貶得一錢不值。 之后乾隆的臉色就黑了下去,任憑她如何獻媚,情緒都是淡淡的。 汪氏惴惴難安,她做錯什么了么?明明是在投其所好。 和敬公主只能暗嘆,貴妃教了她那么多,卻偏偏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項,皇阿瑪的詩文,是不能憑才氣去分辨的,這回可謂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呀! 郁宛不知靈巖山內的糗事,她跟阿木爾在外頭美食街溜達了兩個鐘頭,等肚子撐得圓滾滾的,方才興盡而返。雖說才二月天,可小孩子身上火氣重,又愛跑愛鬧,這才多大會兒工夫阿木爾就汗淋淋跟只水老鼠一樣了。 郁宛待要讓她洗個澡換身干凈衣裳,哪知眼錯工夫便已不見人影,氣得柳眉倒豎。 新燕安慰道:“娘娘別急,奴婢去找找,左右船上就這么點地方,走不遠的?!?/br> 郁宛咬牙,“不用,本宮親自去?!?/br> 這回說什么都得打頓屁股,不然治不了這小滑頭的脾氣?;实垡敶雀?,那只好她來當嚴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