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到目前為止,若加上最新發現的這名死者,這個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一共有五人。 除了剛才提到過的三人,在此之前第四名受害者也已經出現,而那也是另一個本案的重大轉折點。 第一位受害人是米莉.詹森。 二十八歲,獨居,父母均住在其它城市,未婚,但有一名男友,兩人(在兇案發生時)已交往兩年。 紅發,長相清秀,身材高挑。 職業是美發師。 由于這一起案件發生后,警方還未朝連環案件的方向思考,以人際關係調查的結果,一度懷疑其男友為重大嫌疑人;然而,由于對方擁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明,調查最后不了了之,之后更因為第二案的發生而完全排除,不過,仍然持續追蹤了一段時間,確認其它案子并非其所為,才解除嫌疑。 米莉的死因如前所述為遭人勒斃。 第二名受害者是愛麗絲.布萊克。 二十七歲,單身,父母雙亡,有一個jiejie但不同住,兩人也不是經常碰面的樣子。 金發,長相也不錯,身高較矮但體態窈窕。 當下似乎是無業狀態,在案發前一個多月從事銷售員的工作,后來因故辭職;沒有從事不當行業的跡象。 警方完全找不出她與米莉的關聯性。兩人的生活圈沒有交集,住的地區并不是離很遠,但也沒近到可以當成關係點。比起米莉,愛麗絲的人際圈顯然更狹窄一些,個性文靜,屬于不太喜愛交際的人。 她的死因一樣是勒斃。 第三名受害者是凱瑟琳.富蘭克林。 三十一歲,父母離異,和母親以及女友同居,有多位兄弟姐妹,不過大多只在特定節日往來,對案情而言沒什么影響。 金發,毫無疑問是個美人,身材纖細,貧乳。 與給人的印象不同,職業是中學教師。 至此,警方已確定這是一系列連環兇殺案,然而,對于兇手的身份,還是一點都沒能掌握。 凱瑟琳的死因同樣是勒斃,不過,她有可能是最后一位了。 第四名死者,是安娜.格林。 十九歲,是這幾起案件中年紀最小的。 父母健在但與她不同住,單身,不過有名前女友,在案發過后不久主動通知警方,并提供協助,只可惜并未幫上什么忙。有個胞弟,但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過世。 棕發,長相普通但很討人喜愛,身材也普通。經常被人說個性才是她魅力的所在。 職業是餐廳服務員,將來的規劃則是希望成為內場廚師,聽說案發之前已經有跳槽的準備,等合約期滿將離開現在的職場。 這起案件最引人注目的,或許該說是安娜的死因吧。 和前面三人不同,她并不是被勒死的。 而是--被抽乾血液而亡。 這種匪夷所思的殺人手段,當時讓很多警員滿頭霧水,簡單來說,兇手將她體內的血液不斷抽出來,人體自然無法承受,還沒被抽光時就已經死了,可還是繼續抽血,最后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乾尸。 簡直像是被吸血鬼襲擊似的。 由于死法太不一樣,一開始警方還沒將這和前面三起案件聯想在一起,不過,現場不容反駁的證據,證明了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安娜的身旁,擺放著同樣的方形紙卡。同樣的符號。 再來,就是最新發現的那具無名女尸了。 至于她的資料,則要等到一陣子才會出來了吧。 ※※※※ 艾薇兒反覆地看著這些資料,一遍,又一遍。 「……」 她沉默不語,深鎖的眉頭顯示其內心的糾結。 在這一團亂麻之中,完全找不到出路的死結。 姑且先不論欠缺資料的第五名死者,先前的四名受害者之間,她幾乎找不出合理的關聯性,以致案情遲遲無法獲得突破。 這些案件的相似處?當然有的,而且還不少,神祕的紙卡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之所以能辨識為連環兇案的關鍵;除此之外,所有被害人都是全裸的,而且都是女性,讓人不禁聯想到性犯罪。 然而,所有死者卻都沒有遭到侵犯的跡象,至少法醫是這么說的。 這讓艾薇兒感到百思不解,更是她認為本案的第一個大矛盾。關于這點,之后還會再多加說明。 上面說的都是「案件」之間的相同處,提到受害者之間的相似點的話,卻完全沒有答案。 頂多只能說,她們都是女性。就只有這樣。 她們的年齡、感情狀態、生活圈、習慣、愛好、職業、外貌、家庭情況等等,全都沒有明確的關聯。 缺乏了這類連環兇案的重要要素:兇手的「嗜好」。 連環殺人魔經常有所「偏好」,喜愛殺害一定類型的人,用個可能讓人不太舒服的比喻,就像是去餐廳點菜,通常而言,顧客當然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料理來吃,盡量避開討厭的食物。 雖然也有純粹喜愛殺人、「不挑食」的類型,可艾薇兒不認為這次的兇手是這樣的。 這些案件,有著某種程度的--艾薇兒是這么形容的--「藝術性」存在。 看尸體擺放的方式就知道了,她們不是被隨意拋棄的,而是顯然經過擺放和調整,呈現出兇手想要的姿勢(目前為止都是十分整齊的平躺)。 有著這種「藝術堅持」的兇手,通常不會是單純的嗜血魔,他--想必對下手目標有所挑選,因此,受害者之間應該有共通之處。 可艾薇兒卻找不出那個(些)共通點在哪。 確實,都是「女性」這點是一個共通處,可并不足夠。 案件調查就是在此碰壁。 若是能找出兇手的嗜好,也就多少能從中下手,不僅有機會保護潛在的被害人,更能建構兇手的心理特質模型,進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嫌犯。 可是,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不僅被害人之間沒能看出關聯,就連犯案手法都很奇怪,前三名死者都是遭到繩索勒頸,第四人卻是截然不同的詭異死法,到了第五人又變了一次。 簡直亂七八糟。 如果全都是絞殺的話,那就沒什么問題,統一的手法是這類連環案件常見的要素。 或者,每次的手法都不一樣,那也沒什么好質疑的,有些這類型的兇手就喜歡玩這種花招。 現在的狀況則是兩者皆否,讓艾薇兒大傷腦筋。 她很清楚,自己肯定遺漏了什么,可卻不知道實際上究竟漏了什么? 當然了,若能簡單得知自己忽略的事物是什么,世上就不會有那么多煩惱了。 她閱覽過無數次這些資料,和被害人的家屬、親友,伴侶,全都進行過詳細的訪談,該調查的、該調查出來的,全都應該早就查出來了。 卻仍舊毫無斬獲。 今天也是,看著手頭上那些資料,腦內的想法阻塞成一團,像是因為車禍而大打結的高速公路,幾乎每個腦細胞都在發痛,簡直像快要死了一樣…… 「……還想不通嗎?」 「???」 回過神來,芭芭拉正站在門口,一手拿著咖啡倚靠門框,輕笑著看著自己。 「已經看你這副模樣……都不知道多久了?!?/br> 對她的感嘆,艾薇兒只能苦笑以對。 「頂多也才一個月不到吧?」 「這種樣子,就算只看三天也很令人難受?!?/br> 警長走進室內,將手中的連鎖品牌咖啡放到桌上,隨手拿起一份案件報告書。 「說實在,真想一把火將這些資料全給燒了,不管這些惱人的事情?!?/br> 「那樣的話,你反而會更麻煩吧?」 艾薇兒打趣地這樣回應,而芭芭拉也笑了起來。 「是啊,對長官們沒法交代呢。不過,」她伸手,揉了揉自己最得力下屬的頭,「若要我在還得看到你這無精打采的臉之中選一個,我說不定會選擇燒資料吧?!?/br> 「這也是沒辦法的啊?!?/br> 艾薇兒再次嘆氣。這案子真是搞得她快瘋了。 事實上,整個警局都被這案件搞得七葷八素。由于受害者眾多,短短一個月內就發生四起慘案(現在已經升為五起了),警方受到的抨擊是不可避免的,幾乎每家媒體都大幅報導、追蹤相關案情,而警方的遲緩進度也成了輿論的最佳謾罵對象。 「不只是你,我也受到很大的壓力啊?!?/br> 芭芭拉無奈地聳聳肩。艾薇兒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對自己的期許--想要早日破案卻無法得償所愿的不甘心,輿論什么的對她來說倒無關痛癢;而芭芭拉則是另一方面,想必,更高層的警界長官已經對她多次施壓了吧,而這些上司也承受著另一些壓力……那就是和艾薇兒不同的地方了。 只要一日不破案,這樣的狀況就會持續下去,讓無數人現在胃潰瘍的風險之中。 「說起來,第五名死者的報告出來了嗎?」 「當然還沒有啊,你在想什么?」 芭芭拉露出傻眼的表情。想要查明一具無名尸的身份,可不是到書架上翻翻那種等級,再怎么說,缺乏身份證件(全裸嘛,隨身物品也全都沒有)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幾個小時內就查出來的。 至于驗尸的部份,法醫那邊想必還在進行吧,就算速度要快上一些,也還得等一下。 「這樣可不行,艾,你今天就先回去吧?!?/br> 「……什么?」 對上司的話感到無法理解,艾薇兒雙眼睜大,看著一副理所當然表情的芭芭拉。 「你這幾天一直留在警局里,對吧?這樣可不行,人是有極限的,不適當休息就會超載,反而對工作不利?!?/br> 「我沒事啦,不過就是加班幾天而已……」 「做我們這種工作的,哪有什么『只是加班幾天而已』???」 說的沒錯,她們是警察,需要加班的情況,比起其它很多工作而言,對身心的負荷都要沉重許多。 「你今天先給我回去?!?/br> 芭芭拉并不嚴厲,然而態度不容反駁地下著令。 「雖然你大概做不到,我還是要說:盡量試著放空,別去想這該死的案子了,至少暫時拋開它?!?/br> 「……」 「這是用腦的工作,暫且先轉移注意力,再回頭過來重新審視整個案情,說不定反而有奇效,不是嗎?」 「……說的也是?!?/br> 雖然無法說完全同意,艾薇兒至少被說服了一部份。 她不再堅持,同意自己先回去休息。 「大伙們不會生氣吧?」 「我會跟他們說的?!?/br> 同仁們還要上班工作,自己卻可以回家休息,多少還是會因而有些抗拒。 不過,警探這種工作就是這樣,反正就算回家,多少也還算是在工作之中。 只要案件沒落幕,罪犯沒落網,工作就沒法停下。 就算是平時,也幾乎沒有「假日」的概念可言。 「好了,快走吧?!?/br> 芭芭拉拍拍艾薇兒的肩,催促她趕緊離開。 「好好向你那可人兒撒撒嬌吧?!?/br> 「……你這傢伙?!?/br> 被這樣調侃,艾薇兒沒好氣地回話。 在整個警局,大概只有她敢對警長這樣說話吧。 「那,明天見?!?/br> 「嗯,掰?!?/br> 艾薇兒收拾好東西,便走出了辦公室。 那一堆資料實在不想在家里看了,就留在桌上了,反正老實說,公事包里還有簡版的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