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99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結合這一家人的日常作息規律,尋找出其中相對較為異常的出入時間與路線場所,再尋找共同點,就不難發現這其中的貓膩,畢竟都是大活人,走過到過的地方,停留的時間,都有跡可循?!?/br> 正寧帝聽得懂這番分析中的內容,但在沒有聽到之前,他實在想象不出太子是如何在這短短數日內,就將這些人的老底都查個一干二凈。 “那……這些圈代表何意?” “被兒臣圈出來的這些,兒臣已經讓人散布出去,不出三天,父皇應當就能接到彈劾他們的奏折?!?/br> 正寧帝當然不會懷疑自家太子的判斷,因為已有無數事實證明,太子但凡說得如此有把握的事,絕無錯漏。 滿意地笑著點頭的同時,看到他剛指出來的那件事竟然沒被圈出來,讓他感到有些不解。 “這樁傷風敗俗的丑事,皇兒為何不讓人將之公開?” “因為就憑這人瞞報父母喪事的舉動,就足以判他砍頭,最少也是被罰往農場勞作,而這種丑事一旦被公開,對他而言,不過是樁風流韻事,給別人添個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可他那兒媳無論是被迫,還是自愿,都將失去活路?!?/br>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殘酷,對男子無限寬容,對女子卻非??量?。 正寧帝若有所思地點頭,“皇兒顧慮得對,畢竟是一條人命?!?/br> 再看看,發現所有被圈出來的那些,都是那些男人的事,基本都不牽涉女眷,正寧帝的心情難免就有些微妙了,指著其中一樁道。 “這個官員的母親與妻子關系不睦,其妻有忤逆婆母之舉,你怎么也沒圈出來?” “因為我們的主要目標這些官員本身,又不準備幫他們斷家務事,所以這些不確定內情的消息,都算不得數,為免失之偏頗,冤枉了誰,直接無視就好?!?/br> 正寧帝一想,發現還真是如此,不由得感慨道。 “還是皇兒考慮周到,處處體恤這些百姓的不易,為父多有不及?!?/br> 因為她自己也曾是百姓中的一員,切身體會過其中的不易,不過這個真相肯定不能說。 “父皇這般大力支持并實施兒臣提到的這些,誰敢說父皇不體恤百姓的不易?” 聽太子這么一說,正寧帝頓覺參與感大增,因為這話沒毛病,太子提議,自己實施,他當然是成就感滿滿。 事實證明,何殊的判斷再次得到印證,沒等到第三天,就有御史在早朝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彈劾那些官員及家人的種種行為。 正寧帝當然不屑親自處置他們,而是公事公辦,直接將查處幾人的案子,交給大理寺負責。 其中有兩人都是翰林院的官員,被帶走前,哭嚎著想求頂頭上司高崇禮救他們,卻被高崇禮毫不留情地直接拒絕。 “是你們自己行為不端,沒有約束好家人在前,求本官何用?” 問過與那兩人關系親近的人,高崇禮才知道原因,原來在他不知道時候,那兩人自作聰明,不僅不止一次公開評價皇上不顧先帝的名譽,公開恢復歷史真相的事,還在這段時間常去與皇上論孝道。 得知這件事,高崇禮差點沒被氣死,他近來一直夾著尾巴用心做事,特別低調,就怕皇上覺得他礙眼,順手將自己給收拾了。 結果他的屬下卻作死地跑去指責皇上不孝,皇上只要稍孝順一點,首先會做的,就是拿他高崇禮的項上人頭祭奠先帝的名譽,給先帝開脫。 意識到自己差點被這些急于表現的屬下給坑死,扶著桌子的高崇禮因后怕而被驚出一身冷汗,隨即更加堅定了某個決心。 他算是看出來了,在失去宋太師這座大靠山后,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自己都不可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機會。 與其像這般提心吊膽,總擔心上面與他算舊賬,揣測上面已掌握他的多少把柄,還不如自己識趣點,爭取一個可以好聚好散,全身而退的機會。 與此同時,禮部尚書何廣成也在訓斥自己的屬下。 因為禮部不僅出了個被帶走的,他還在隨后查明,禮部還有幾人也曾找機會勸諫過皇上。 “不要自詡聰明,以為本官不知道你們在打什么主意,想要另辟蹊徑,引起陛下的重視,這次被彈劾的人,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鑒,有些人滿口的仁義與孝道,私下里……本官說了都怕臟了自己的口,陛下做事,自有其道理,還輪不到旁人置喙,說話前,也不知道去打聽打聽民間議論!” 有人賠著笑臉解釋道,“大人,屬下也是因為聽說您并不贊成陛下此舉,只是沒能勸住陛下,才想試著勸幾句?!?/br> 聽到這話,何廣成的臉色瞬間變得格外陰沉,不復平日里一副好說話的老好人模樣。 “你這是無稽之談!本官若想勸阻陛下什么,自會親自向陛下上奏,何需旁人多事?休得拿本官當借口,不要以為本官好說話,就好糊弄,再敢有下次,本官定不輕饒!” 他之所以在皇上提出要公開那段歷史真相時,站出來聲情并茂地站出來勸阻那幾句,只是出于自己既是宗室,又是禮部尚書的雙重身份,同時也為給皇上搭個可以表明決心與態度的臺子。 至于效果,從皇上當眾說出的那番駁斥他的話傳出去后,為皇上在民間贏得的諸多支持與贊譽上,就能看得出效果。 這也使得陛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公開那些歷史真相,一心為民、為大安、為后世考慮,勇于擔當的形象深入人心。 這是他何廣成的大功勞,結果這人竟然拿他當時的勸阻做借口,粉飾自己的私心,著實將他氣得不輕。 但是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他也只能口頭上訓誡幾句,不好直接處置對方,以免顯得自己心虛。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以這種殺雞儆猴的方式懲治幾位官員后, 總算沒人再敢跑到正寧帝面前說三道四,勾起正寧帝心中的那點心虛。 隨著時間再次來到即將舉行親耕禮的日子,有了二人在去年默契配合的成功經歷在前,正寧帝可謂是身心輕松, 毫無壓力。 何殊也沒有什么壓力, 將注意力都放在玉米、土豆種子的分配上。 從今年起, 這兩種作物就算是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采收后,自行留種即可, 大半都可用來食用。 關于玉米與土豆的食用方式與禁忌,都已隨著這兩種作物的推廣種植, 告知給百姓知道。 去年為了給三公主減輕思想壓力, 何殊特意將東宮存的種子拿出一部分,讓東山府的受災百姓在洪水徹底消退后補種上。 雖然種得比較晚,但是因為那邊的氣候還算溫暖,后來的收成還不錯, 由朝廷撥款, 讓當地官府購回那批收獲留種后,完全可以在今年免費發往給那些受災百姓種植。 當然,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需遵循一個原則,就是種植這兩種高產作物,盡量用荒地或次等地, 還需輪種,好地主要用來種植小麥與水稻在、大豆等大安傳統植物。 土地是廣大農村百姓的根本, 官府一再宣傳強調用好地連續種植這種高產作物, 會讓好地變成廢地的危害, 百姓當然也不敢冒險。 雖然何殊很希望百姓們都大豐收,不僅能讓百姓們早日實現溫飽,也能讓大安多建個可以裝滿糧食的儲備糧倉,可是何殊更清楚不能急功近利的道理。 不在最初之際,就定下相應的規則,讓相關規則深入人心,后來再想扭轉百姓已經養成的習慣,不僅艱難,還會難以成功。 借朝廷在邸報上公開那些被篡改的歷史真相后,何殊終于決定借此機會,挖掘出邸報這一早就存在的利器的潛力,讓其實現更多功能,類似報紙的功能。 在當前的這種大環境下,何殊不敢正式開報社,實現所謂言論自由,因為步子邁得太大,就容易出現失控局面。 但是借助早就存在的邸報,宣揚朝廷的某些最新動態與決議,適當引導一下民間輿論,讓各地百姓也能通過邸報中可公開部分的內容,及時了解朝廷某些政令的修改與實施情況,官員的一些升遷消息等,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聽到何殊的這個構想,正寧帝有些不大理解。 “朝廷頒布的政令,公開的決議,為何要讓普通老百姓知道?就算我們這些年一直推教化工作,可是真正識字的百姓,終究只是少數,他們能懂什么?” 何殊耐心解釋道,“正因他們不懂,我們才要努力讓他們懂,鼓勵他們主動去了解,去關注,甚至是參與某些政令的制定與實施,讓他們意識到,大安不僅僅是我們老何家的大安,同時也是他們的大安?!?/br> 例如此前的稅改方案,在具體實施時,也曾根據通過不同方式提交上來的建議,進行綜合的考慮后,做一些不影響核心內容的修改。 真要論起來,那其實就是一個讓百姓初步參與到朝廷政令的制定與實施的案例。 在打壓與處置掉一批帶頭抗拒稅改方案的官員后,這幾年來,新稅改方案實施得相當順利。 從中得到實在好處的普通百姓們,對繳稅的事相當配合,那些掌握著大量土地的豪族迫于形勢,不得不售出大量土地,從而減輕自家的稅賦壓力。 那些幾世同堂的大家族,為了可以少繳稅,也像何殊所預計的那樣,紛紛選擇分家分戶口。 再加上農作物產量在近幾年得到逐步增加,綜合算下來,朝廷這幾年的稅收不僅沒有減少,還少了許多因征稅而產生的各種矛盾與糾紛。 畢竟就算是那些初時被糊弄,或是懷著質疑的態度,認為新稅改方案中可能藏著陷阱的人,也不得不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承認這份真正惠及普通百姓的稅改方案,是真的為老百姓好。 正寧帝不懂什么叫做主人翁思想,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國家榮譽感到與參與感,所以他很難理解何殊的這番解釋。 “這大安,本來就是我們老何家的天下,也是所有大安百姓的大安啊?!?/br> 可是對于現在的那些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或者是有人能讓他們相信,跟著他們,可以得到更好的一切,他們還真不在乎大安是誰家的天下。 何殊有些頭大的繼續解釋道,“先帝弄丟大安的那么大一塊地盤后,不惜篡改歷史,粉飾太平的行為,可以說是遺禍無窮,它會讓百姓們在潛意識中認為,連皇帝都不在乎大安領土的完整,會輕易放棄大安領土與百姓,父皇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種情況下,您對大安朝廷又有多少信任與歸屬感呢?” 讀書人能通過書籍來認識這個世界,獲知那些歷史,而普通百姓不需要那些,他們只會將自己所知道與經歷的一切,都化作相應的語言與態度。 那些讀書人不知道的真相,也會化作百姓們口中的故事,從而口口相傳。 正寧帝皺著眉頭想了一下,不用代入普通百姓,只需代入他還是一個窮郡王時,試想一下,當時若有誰說說可以給他錢,保證他與家人的人身安全,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這實在有些危險,連他這個何家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些百姓? “你確定,通過邸報向外傳達一些與他們無關的內容,就能改變百姓們內心里對大安的態度?” 看著自家老爹這個成功案例,何殊表示,她對此很有信心。 “父皇會認為無關,就證明父皇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兒臣說得那些話,不過沒關系,我們先將事情做了再說,至于最后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就讓時間來證明吧?!?/br> 于是在二月發往各地府衙的邸報上,出現了一份特別內容。 上面不僅通報十數位官員,分別因不同原因被罷官,受到相應懲處的消息,還有在今年的親耕禮上,皇上牽牛,太子扶犁耕地的畫面,畫得栩栩如生,印刷得很清楚。 與幾幅親耕禮現場畫像配合的文章中,除了介紹親耕禮舉行得有多隆重,參與官員之多,以及一些關鍵流程外,還有一段正寧帝的講話。 這一切不僅盡顯朝廷對農耕一事的高度重視態度,還展現出正寧帝身為皇帝,對農業耕種的重視,對廣大百姓辛苦勞作的體恤和贊揚態度。 當這部分內容被張貼到各地,被讀給百姓們聽后,在百姓中間所引起的巨大反響,讓那些不明白朝廷此舉用意的官員們,都大吃一驚。 同時也隱約意識到朝廷此舉的用意,籠絡民心! 初時還對何殊的這個決定感到不解與質疑的正寧帝,在看到首份公開版邸報的樣品后,可謂是萬分滿意,百看不厭。 “皇兒,朕的這段講話,聽起來如何?” 何殊十分熟練的順口回道。 “聽起來鏗鏘有力,充分表達了父皇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的態度,也體現出父皇關心民生,愛民如子的心理?!?/br> 這話讓正寧帝聽后感到十分熨帖,可他回頭又找機會裝作不經意的模樣,向皇后問出同一個話題。 “妾身覺得,聽了陛下的這番話,就覺得陛下很懂也很重視農耕的樣子,還有就是覺得陛下特別關心百姓,會讓人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br> 正寧帝震驚地看著皇后,“真的?竟然還能生出什么力量?可是太子都沒發現這個?!?/br> 皇后心說,這些話肯定是他們的太子教的,太子本人能從中感受到什么力量,她自己忽悠人的力量嗎? “陛下若是不信,還可讓其他人說說自己看過或聽過的感受?!?/br> 于是接下來的時間里,有人說聽了特別感動,有人說感受一種被鼓勵的力量,連八公主都說自己能從這份邸報中,感受到一種充滿激勵的力量。 這些反饋,讓正寧帝在回到御書房中后,對何殊感慨道。 “看來不需要更長時間的證明,朕就能確定,這種邸報真能起到皇兒所說的那些作用?!?/br> 而且這效果也太顯著了些,雖然他自己始終沒搞清楚那番講話中含有什么力量,可事實就是看到那些內容的人,似乎都會很受觸動。 何殊對此感到有些驚訝與意外,“父皇怎么出去轉了一圈,就得出這個結論了?” “你母后說,她能從這番話中聽出某種力量,朕不信,就多找幾人問了一下,恰逢小八回來,也問過她,他們的回答竟然類似,都說能從這些內容中,感受到某種類似激勵、鼓勵與支持的力量?!?/br> 正寧帝想的是,這才發行第一期公開版,就能讓聽眾從中感受到某種力量,按照太子的意思,以后每個月都出一份,豈不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