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24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對于這群少年,樂賢居士最欣賞的竟然是柳平,而兩人討論的竟然是打仗。 樂賢居士當年在河間府任職時,曾帶著城中兵勇與百姓成功抵抗過外敵入侵。 正因有著這份功勞,他在舊主瑞王敗落遭廢庶時,只是被罷官,沒有受罰。 說起當年用兵打仗的經歷,樂賢居士說得認真細致、言之有物,一眾少年聽得也是熱血沸騰。 何殊很少提問,她能聽得出來,這位在用兵打仗方面不僅確實有實踐經驗,而且理論知識也非常豐富。 知道這位著名的詩人與大書法家,竟是文武雙全,何殊只能感慨這世上的真正天才實在令人驚艷。 像她這種靠著前世積累冒充天才的人,是真的比不了。 在調查過這位樂賢的生平信息后,崔景懷雖然覺得這位值得給個機會,所以他才會將對方引薦給何殊,但是除此之外,他不會再做任何多余的事。 等到眾人的稍盡談興,時間已臨近中午,護衛們已經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食材,借崔家廚房燒制。 何殊卻提出要砍幾棵竹子用來編織一些東西,樂賢居士毫不勉強的一口應下。 “小友打編制什么?老朽或許能幫得上一二,守著這片竹林,不是自吹,我的竹編手藝是真不錯?!?/br> 看來這位的性格是真不迂腐,隱居山林,活得依舊從容自在,才能如此爽朗大方,何殊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學生在來時的路上,注意到這山間小溪中長有許多小蝦,就想編幾個竹籃子當網,去網些蝦當菜?!?/br> 在這里住了多年,樂賢居士對溪中那些小蝦當然不陌生,猶豫了一下,他還是忍不住勸道。 “那種蝦太小,當菜有些扎嘴,口感可能不太好?!?/br> 今生的何殊不僅沒吃過,此前甚至還不曾見過這種小蝦。 但她前世不僅在農家樂親自抓過,還花高價在市場上買著吃過,很喜歡這種只生長在未經污染的山野溪流中的蝦的味道。 “其實吃倒是其次,主要是為感受到一下抓蝦的樂趣?!?/br> 何殊看著也就十二三歲的樣子,會生出玩心很正常,樂賢居士理解的點頭。 “老朽閑來無事,也會網些小蝦喂雞,吃了蝦的雞格外能下蛋?!?/br> 說完,又饒有興致的問沈卓等人愿不愿意嘗試一下,能與何殊走到一些的同學,在性格、心性方面肯定都有能讓她欣賞的地方。 聽說可以去溪流里抓蝦,一群少年都忍不住躍躍欲試。 何殊的這個建議,再次刷新了沈卓對他的印象。 畢竟認識并相處這么久后,雖然發現對方性情寬和,真正是以一種平等心態與人相處,顛覆了他以往對豪家世家子弟的認知。 但他怎么也沒想到,這位不僅可以眉頭都不皺一下,翻山越水的來到這道路崎嶇的偏僻山村,還能如此自然而然的提出要編籃子網蝦。 這完全不像是一位京城出身的世家公子哥,在沈卓看來,一些鄉鎮出身的富家少年都比他更有派頭。 崔景懷帶來的這些護衛們身手利落,得到示意后,立刻砍來竹子,哪怕沒什么經驗,也能樂賢居士的示范指導下,將竹子破成需要的樣子。 何殊雖然知道她想的那種籃子的編法,但她到底是第一次親手編,編得很艱難。 而樂賢居士也確實沒有虛言,編織手法十分嫻熟,只需何殊大概描述一下,就給編出她想要的那種形狀的藍子。 其他學子看著有趣,也想上手試試,可惜他們拿慣筆的手更嬌嫩,連何殊這個因常年練武,手腳都起有繭子的人都不如。 不過這些少年也不在意自己的失敗,嘻嘻哈哈的笑鬧著,十分開心。 崔景懷等人也上手試了試,人多力量大,沒過多久就成功編出幾個好歹能用的籃子。 樂賢先生編的那個最精致合格,連何殊編的那只在內,其它籃子都做工粗糙,只能說是勉強可以湊合著用一下。 在樂賢居士的指導下,一群少年來到菜園側后方的山溪邊。 何殊看了下周圍環境,發現在杜家房屋旁邊有用竹筒從后山搭的輸水管道,確定杜家平日里不會在這水潭中取飲用水。 她才在邱顏不贊成的目光中,直接脫掉襪鞋,將褲子挽到膝蓋處,直接下水開始用籃子網蝦。 何殊從小不間斷的喝牛奶或羊奶,又有像邱顏這樣的身邊人幫她調理飲食,所以長得很健壯,個子比同齡人高出不少。 又是小習武,看著她的身材雖然纖瘦,胳膊腿上的肌rou卻都長得很緊實,明顯透著力量,腳也長得比較大,完全不會讓人聯想到女孩。 沈卓等人也都有樣學樣的跟著照估,紛紛跟著脫下襪子鞋,不過大家沒有都聚在這個小水潭中,有的選擇去水潭上游,有的去了下游。 早夏時節的中午,站在這沁涼的溪水中,讓人頓覺暑氣全消,樂得一群少年發出充滿驚喜的歡笑聲。 見他們有要玩潑水仗的充沖動,何殊警告道。 “我們今天出來玩,可沒帶衣服,濕了衣衫,可就在杜先生面前丟臉了?!?/br> 這話成功制止住眾人蠢蠢欲動的手腳,他們知道何殊說得沒錯,只得收斂起玩鬧的心思開始網蝦。 這種只生長在溪流中的小蝦雖小,但它數量多,只要眼疾手快,一籃子網下去,就能網出不少。 看著那些小蝦離了水后活蹦亂跳的樣子,何殊十分有成就感。 其他人也都發出充滿驚喜的大呼小叫,為自己的收獲感到欣喜。 正如樂賢先生所說,這種蝦十分小,沒什么rou,味道有些腥,外殼還有些扎嘴,若不是到了實在沒吃的,現在的一般人家都不愿吃它。 但是何殊知道,那是因為受限于當下的物質條件,做法不對,才會做得不好吃、不愿吃,不值得費勁抓。 其實只要舍得放油炸,再放調料爆炒,做出來的味道會十分香酥可口。 前世工作學習的壓力大,能趁放假的時候去郊外休閑放松一下,會很解壓。 此刻能夠暫拋開自己的太子身份,再次重溫在這山溪中抓蝦的感覺,依舊能讓何殊感到很放松、很開心。 聽到溪邊傳來歡聲笑語,可以想象那邊的熱鬧氣氛,崔景懷面露笑容,心中卻有些感慨。 身為暗衛首領,他比誰都清楚何殊這個太子過得有多辛苦。 先帝朝時,諸位皇子在十八歲之前,很少有人能有機會接觸政務,大半皇子除了要完成學習任務,其余時間就是忙著絞盡腦汁的爭寵。 甚至連學習這件事,往往也會被用來當爭寵的手段,雖然也累,但是他們都有選擇機會。 說白點,那些皇子只要別貪戀權勢,不要放任自己的野心,完全有機會選擇過相對輕松些日子。 可是太子不同,作為當今圣上膝下的獨子,雖然沒有人與他爭寵奪位,卻因身負重擔,從小就表現得十分沉穩和自律。 反正從崔景懷認識太子起,就沒見過他像普通孩子般玩樂,跑步、練拳、騎馬射箭等累人的訓練,倒成了他僅有的放松機會。 這次聽到何殊提起要編籃子去溪里網蝦,崔景懷著實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為自己總算能從對方看到些少年人該有的活潑感到高興。 同時他也看得出來,何殊應該是因為看上這位杜大先生,才會這么有興致,沒跟此地主人見外。 想到這里,崔景懷決定給這位杜大先生指條明路。 “因遭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太大,稅改方案才沒有正式實施,圣上與太子殿下也不得不徐徐圖之,希望先將方案內容遍傳天下后,再根據百姓的反饋意見,來決定接下來是否要正式實施這個方案?!?/br> 哪怕吳教諭只是學官,也能看得出稅改方案先被公告天下的背后隱情,曾在官場輾轉,與各方都曾直接打過交道的杜樂賢當然也能看得出來。 崔景懷上次來見他時,雙方也曾就稅改方案一事門交流過。 此刻聽到對方舊話重提,卻不是再提稅改方案中的內容,而是如此直白的點出這些話,杜樂賢不禁愣了一下。 隨后才反應過來,略帶試探的感慨道。 “老朽雖隱居山野,也很關注此事,十分希望這份稅改方案可以早日實施,能夠讓貧苦百姓早日受益,可惜老朽人微言輕,縱想略盡微薄之力,也使不上勁?!?/br> 崔景懷淡淡笑道,“只要先生有心,就能有機會,據在下所知,朝廷為廣開言路,打算在大安各地安置建言箱,那個箱上有個專門接收諫言的投信口?!?/br> 共有四個入口的建言箱,已按照何殊所描述的結構設計成功,接下來就會大批量制作,朝廷屆時也會將相關消息詔告天下。 吳教諭和杜樂賢聞言,頓時面露驚色,他們當然明白此舉將會意味著什么。 更知道這個消息事關重大,崔景懷愿意提前告訴他們,絕對是個莫大的人情。 杜樂賢鄭重其事的拱手道,“多謝崔東家的提點?!?/br> 崔景懷抬手制止道,“先生不必謝我,廣開言路是太子的意思,太子英明,且求賢若渴,一定會很關注建言箱中的內容,先生若能抓住機會,可能會成就一段佳話?!?/br> 既然這位已經入了太子的眼,等到回京之后,肯定朝廷肯定會對其有安排。 崔景懷也是突發奇想,將打算讓對方寫封請愿書交給青山知府,讓知府代其上奏到朝廷,從而順理成章得到復用的建議,臨時改為建議對方走建言箱的渠道。 有了杜樂賢這個成功案例在前,勢必能為建言箱的投放開個好頭,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對建言箱的重視態度。 “老朽定當不負太子殿下與崔東家的厚望!” 杜樂賢想要重返仕途,既不為名,也不為利,他本身并不是因為一個貪戀權勢,有官癮的人。 畢竟他仕途坎坷,因被各種不幸而蹉跎大半生,雖然始終心懷理想與抱負,擁有一身才華,卻報國無門。 雖然選擇隱居山野,用山中自然清靜磨礪內心,但是內心深處終究會感到遺憾,畢竟他還有許多政治理念沒有實現。 可是杜樂賢很清楚自己的情況,知道自己的那些過往會遭忌諱,所以他早在瑞王一系倒下后,就絕了能再重返仕途的心。 將心比心,換他成為上位者,也會對他這種可能會心念舊主的人不放心,不愿再用。 而他因瑞王當年的提撥重用之恩,也確實做不到與對方做徹底的切割。 只是老友見他雖然隱居山野多年,仍然關心朝廷動向,知道他的那些遺憾與不甘。 這次竟然不惜豁出臉面請來京中貴人,想試著為他爭取一個機會,讓他感動之余,也不忍辜負對方。 可他在見到崔景懷后,雖然沒有故作清高,擺出不慕世俗的姿態,但也不擅長攀附巴結,只得盡量展現自己最真實的狀態。 在交談之中,甚至沒有隱瞞自己至今仍然感念瑞王當年的恩情,以及對瑞王的中懇評價。 原以為這位京中貴人會一去不返,卻沒料到對方這次不僅帶著重視的晚輩再次到訪,為他指出一條明路,還近乎明示的告訴他,自己將有機會復出。 不敢奢望的驚喜降臨得太過突然,除了這句表態,杜樂賢此時不知該做何反應,還有種宛如置身夢中的不真實感。 第二十七章 在杜宅吃了一頓邱顏做的爆炒小河蝦, 何殊非常滿意,再看到用新鮮小蝦裹上面粉與雞蛋等材料,炸出來的可以用來當零食的蝦餅,她就更滿意了。 痛痛快快的撈了小半天的蝦, 身心都能借此好好放松一下的感覺, 也特別好。 在杜家耽誤的時間有些長, 還需回城的眾人只得取消爬到聽泉山頂的原計劃。 不取消也不行,連沈卓在內的幾位青山書院學子都已體力不支,就算還有時間, 他們也沒力氣爬。 與去前對樂賢居士的生平一無所知,抱著湊熱鬧的想法去杜家時的心態不同, 柳平是最不舍得離開杜家, 此刻心情最為亢奮的那個。 因為樂賢居士答應以后與他互通書信,雖然通信的前提,是他需要先學會認字與寫字,柳平也為此感到激動不已。 何殊也不太明白這兩人為何格外投緣, 只能說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實在很難有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