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47節
書迷正在閱讀:隨便找個人結婚吧、嬌養、美強慘反派總想帶我飛升、穿成八零年代怨種meimei、摘星 1v1 h、趕在雨天來見你、被迫與魔尊一起養崽怎么破[穿書]、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書]、私養白月季、大夏文圣
卻聞:“裴給事中之見,老臣有所同,亦有所不同,更有所疑惑想要討教。接下來的話,涉及朝廷軍機,不宜眾人觀聽,微臣懇請陛下移駕御書房,再作商議?!毖哉Z中氣十足。 引得眾臣子詫異,又議論紛紛。 陳功達說出此話,便說明他聽懂了裴少淮的話,一如張令義、裴少淮先前猜測的那般。 “準?!被实蹜?,又令內閣大臣、六部九卿正官和軍機要臣移步乾清宮,末了,皇帝注意到略帶青澀的裴少津,思忖后道,“裴……啊,翰林院裴二愛卿也一同過去?!?/br> 裴少津又驚又喜,他準備的話已經說完,還能繼續參加軍機商議,實在是機會難得。 沒一會兒,裴少淮拍拍弟弟的肩膀,笑說道:“走罷?!眱乳w大臣和六部九卿已經先一步出殿了。 兄弟二人并肩,一齊邁步走出大殿。一雙青袍兩不懼,同行大道各自謀。 …… 御書房中,一群緋色官袍的大官分居兩側,余出中央。 獨剩裴少淮與陳尚書圣前對辯。 陳尚書說道:“大慶曾用懷柔之策,封王進爵,企圖使得北元各部之間分崩離心,數年之后終究還是被識破,兀良哈部酋首反借此獅子大開口?!?/br> 往昔,朝廷通過懷柔政策最先“收服”西遼河的兀良哈部,賞賜了大量財物,卻也只安穩了數年,只要斷了、少了賞賜,便會襲擾不止。 陳尚書發問道:“裴給事中緣何覺得,利用商賈之術牽扯北元各部,不會面臨一樣的境況?” 畢竟是薊遼總督出身,陳尚書話中帶著一股威壓。 裴少淮無所懼,亦鏗鏗應道:“封王進爵收買的只是北元貴族,反悔不過是酋首的一句話,邊關貿易卻不止面向北元豪貴,豈可同類而語?” 貿易更多面向北元牧民,當牧民只“牧”不“戰”,北元豪貴便難以號召成軍了。 擊潰一個酋首,還有另一個酋首應運而生,大慶要征服的不是狼首。 陳尚書沒有就此反駁,而是繼續往下問:“若是朝廷準允邊防貿易,擇取邊關城鎮開設集市,應提倡交易何物,又應禁止交易何物,趨利避禍,裴給事中可曾想過?” 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北元牧民生存所需之物,譬如棉麻布匹、針線、釜鍋、海鹽、糖飴干果……乃至于糧草,以我之見,皆可在邊關集市互易。再從北元牧民手中獲取牛羊rou食、獸皮毛氈,對大慶百姓亦是有益?!迸嵘倩磻?。 這是要提倡的。 “至于要禁止交易的……”裴少淮故意頓了一頓,望向陳尚書,略帶狡黠之色,問道,“這便要看陳尚書指的是明面上禁止,還是實際上禁止了?!?/br> 有些東西明面上禁止,實地里默許,也是一種謀略。 “且說明面上禁止何物?!?/br> “綾羅綢緞、珠寶首飾,此等貴重之物,朝廷可以‘器重名貴,不可僭越’為由,下令禁止交易?!?/br> 能買這些貴重物件的,只能是北元豪貴,越是嚴禁,他們越是以此為貴。 私底下賣給他們便是了。 “實際禁止又為何物?” “兵器火炮,還有……”裴少淮說道,“還有茶葉?!?/br> 御書房內諸位官員皆是全神貫注傾聽,因為兩人對辯寥寥數語之間,隱含深意頗多,略微一個不留神,恐怕就忽略了關鍵。 禁止兵器交易不難理解,但當裴少淮說及茶葉時,未曾涉事軍機的臣子,皆露出了疑惑之色。 陳尚書臉上仍是嚴肅,卻難掩眼眸中的幾分欣賞,特意問道:“緣何要禁茶葉?”茶農們可是一筐筐運往海外。 裴少淮爽快應道:“因為西北有羌胡?!?/br> 大慶效仿西漢武帝,重兵把守甘肅一帶,以茶馭羌,怕的就是西北羌胡和北疆韃靼聯手。 所以不能讓北元人獲得大宗茶葉,以免他們跨過大慶防線,以茶葉聯合西北胡羌。 “西北有羌胡”幾個字讓陳尚書欣賞之色更濃。 到了此時,這場辯駁更像是一問一答,答得精彩而無需去駁。 “朝廷派兵監守邊關互市,互易價格應定幾許?”此話不是陳尚書所問,而是戶部馬尚書發問的,他又補了一句,“我聽聞,大同有民市,百姓以舊衣雜物換北元牛馬,一棱布可易一羊,一布衣可易一皮襖……近看可得巨利,遠看恐怕只會壞事?!?/br> 這番話說是“發問”,倒更像是在“提醒”。 “馬尚書所言極是?!迸嵘倩错樦R尚書的話往下說道,“邊防互市,牧民若是無利可圖,又豈會著重飼養牛羊?” 長久的互市才能形成牽扯。 陳尚書問道:“一年當中,何時互市為宜?” 這個問題中亦有玄機,裴少淮見弟弟動了動唇,特意退了半步,投以鼓勵的目光,讓少津上前應答。 少津依舊緊張,聲音中帶有些不確定,說道:“下官以為,應是立秋以后,立冬以前……” 看到大哥微點了點頭,他才大膽把推測說了出來,道:“過往數十年,北元各部常是秋后進犯,可見秋高馬肥,他們此時戰力最足。以‘市’換‘和’,當選此時為佳?!?/br> 辯駁接近尾聲,裴少淮補充道:“若無強兵駐守邊關,叫韃虜望之生怯,捍衛我大慶安寧,則今日所言皆為妄想,無一可實現?!迸嵘倩聪蚧实壑G言道,“微臣贊同陳尚書所言,國庫充盈之時,理應豐邊關軍餉、增衛所火器、壯官兵士氣,若敢來搶,必叫他付出慘痛代價,如此才能讓韃虜不敢貿然來犯?!?/br> 皇帝贊許頷首。 陳尚書似乎仍有疑慮,他最后發問道:“裴給事中方才所言,聽之皆有道理,只是……大慶這幾年雖連年豐收,谷倉盈滿,如遇災年總有耗盡之時。若是寒冬連續十數年,乃至數十年,邊關將士所需軍餉、互市所需糧食,又從何而來?” 糧倉滿,百姓安。 一抔谷米,便是這個世道最大的真理。 “開海?!迸嵘倩磾蒯斀罔F說道,“周易有陰陽之道,世間亦是如此,北疆長冬,則南洋長春,春生谷物,海商會將糧食源源不斷運回大慶?!?/br> 他需要一個有力的證明,故以棉織造為例,說道:“陛下去歲準允推廣棉株種植,北直隸各府農戶在貧瘠坡地上廣種棉花,收成頗豐,估摸可產棉布數十萬匹……單單是棉布一項,這幾年足以撐起邊關互市?!?/br> 他說的是北直隸農戶種棉,而非棉織造坊。 裴少淮又承諾道:“微臣斗膽許諾,開海一事,五年之內可見成效?!笔菫榱似凭?,也是為了鞭策自己。 “世間之事相互牽扯難分,大慶之內,若是破了一處僵局,則處處可見光明,若是一處不破,則處處不立。微臣立志做成此事,若是不成,甘愿受罰?!迸嵘倩纯犊缘?。 未等皇帝發聲,只見陳尚書緩步走過來,站于裴少淮身后,驀地作揖言道:“臣——附議!” 隨后是王尚書、馬尚書……一眾老官員皆來到裴少淮身后,同聲言道:“臣附議?!?/br> 裴少淮既然敢應下如此許諾,何不成人之美?不管是開海,或是邊防抵御韃靼侵犯,區區五年算得了什么? 莫說是五年,便是十年,大慶也等得起。 今日之辯,辯的雖是北疆防御之事,論的是邊關互市,卻把“開海一事”辯得更加明了,裴少淮無需帶著擔憂南下,可以大膽施展才干。 看見御書房內諸位愛卿難得這般和氣,而非爭執不休,皇帝最是高興,他說道:“伯……裴愛卿能有如此志氣,朕甚是欣慰?!?/br> 又道:“趁大家都在,不妨再議一議,朕應當賞些什么為好?”難得無所顧慮賞賜伯淵,機不可失。 第157章 想要給裴少淮賜些物件,確實不易。 底下眾臣子低聲討論了一圈,也未能提出個所以然來。若說賜服,裴少淮成婚之時,皇帝已賜麒麟袍;若說升官,裴少淮即將外任正五品知州,已連升兩階,圣眷不宜過盛;若說封侯進爵,開海之事未成,由伯爵晉升侯爵為時尚早。 至于賞官莊田畝、金銀綢緞,賜臣宴席,又非皇帝秉性。 而且,皇帝有意賞賜,想如何賞便如何賞,哪有叫臣子們在底下團團商討的。經皇帝這么一“鬧”,方才辯駁時劍拔弩張的緊張感,得以緩和。 裴少淮主動上前道:“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臣子之志緣于君主之明,微臣不敢居功,更不敢圖賞?!?/br> “誒,朕既已開口,豈有收回之理?”皇帝笑呵呵言道,心中似乎早有打算,繼續說道,“朕要賜你尚方劍,裴愛卿執劍南下,為我大慶開海?!庇置考慈掌?,開始鍛造尚方劍。 武官立大功,當賜駿馬寶刀;文官當重任,則賜尚方劍。 裴少淮執劍南下,臣子在外,可便宜行事,意義非凡。 眾臣子齊聲道:“陛下英明?!睙o人反對。 裴少淮怔怔中回過神來,領賞道:“微臣叩謝隆恩,當不辱使命?!?/br> 廷議結束,皇帝留下內閣大臣商議要事,其他人依次散去。 …… 兵部陳尚書候在乾清宮外,一直等到張令義從御書房中出來,兩人相伴而行。他們同出于兵部,相識多年,關系很是不錯。 “老陳啊,不是我說你,你也該收一收這暴躁脾氣,好好反省反省?!睆埩盍x說道,“我早跟你說過,這個小小的給事中與其他年輕人不一樣,他見識廣博,且精悉兵家之道,不是魯莽之流?!?/br> 誰料陳尚書直接反懟回去,道:“該反省的,難道不應該是張閣老自己嗎?” “我有什么好反省的?” 陳尚書停下步子,語氣硬梆梆的,他問張令義:“你是他的座師,與他頗有一番淵源,明知這樣一個好苗子,卻沒把他留在兵部里……就這還不夠張閣老反省的?” 這回輪到張令義訕訕了,只好喃喃應道:“先讓他磨礪一番,往后機會還多……還多?!敝皇钦f出來的話,他自己都不信。 陳尚書長嘆了一口氣,遺憾道:“大的這個是沒門路,指望不上了?!蓖锵е?,又道,“所幸,小的這個還可以謀算謀算?!?/br> 通過今日廷議,陳尚書看上裴少津了,想把裴少津要到兵部來。 這正是他候在殿外、守著張令義出來的原由。 卻見張令義訕訕之態更甚,有些支支吾吾,陳尚書頓時感到情況不妙,側著頭冷臉問道:“小的這個也指望不上了?誰這么快的手腳?” “哎呀——”陳尚書跺跺腳,責問道,“你怎么不攔著些?” “皇上‘動的手腳’,我怎么攔?”張令義說道。若是要怪,只能怪兄弟二人太過爍人眼目了。 他告訴陳功達,就在他從御書房出來之前,皇上剛打定主意,準備賜裴少津兵科給事中一職。 “你且消消氣,總歸兵部和兵科只差一個字?!?/br> 陳尚書:“……”他更是生氣了。 …… 散衙之后,兄弟二人同乘一架馬車歸府。 “津弟今日感覺如何?”裴少淮問道。 “神清氣爽、心滿意足?!迸嵘俳蛐?,“往日所見所學所寫,終于不再是一篇篇紙上文章,可以化作一股力氣,原來是這樣舒暢的一件事情?!?/br> 他在一場廷議中,實現了從“寫文章”邁向“做事情”,這是許多剛入仕的官員數年也未能達成的。 裴少津又道:“弟弟也從大哥身上學到了許多,原來言語輕出于口,想要實現卻是千難萬阻,要處處為謀?!?/br> 正巧馬車登坡,速度緩了許多,裴少淮借此應道:“若是自甘墮落,自然無人相阻攔,東風流水皆隨你而去??扇羰切挠兴?、想有所成,則如拾級而上、逆水行舟、頂風而起,總是會有不容易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