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216節
中途各方面探索, 歷時半個月, 在整個軍工坊的積極配合下,試驗所需的炮身和先前李洵定下的彈藥數量便全部制造完畢。 期間, 李洵還順帶教了機械營營指揮使榮元與幾個悟性不錯的士兵, 關于發射炮彈的理論知識。 這天的天氣不算熱,李洵便下令讓人抬著這些炮彈與炮身前往早就選好的場地上試炮。 一千多斤的炮身,足足用了十幾個士兵抬,運送炮彈也花了好幾十人。 榮元親自上前安置好炮架炮身, 填裝好火藥與炮彈,又調試好了角度, 跑到李洵身邊報告: “郡王, 一切準備就緒?!?/br> 李洵上前檢查了一番, 又退到了安全距離之外。 “發射!” 他一聲令下, cao作的士兵便全副武裝, 在隔著七八米遠的地方,啟動了點火裝置。 這個距離,即使發生炸膛,也不至于對cao作的士兵產生致命影響。 引線點燃,只見炮身里的實心彈帶著尖銳的呼嘯聲疾射出去,以極強的沖擊力直接擊倒了兩里多外的一列長達六七十米的立體陶俑,落地產生爆炸,又再次轟飛了周邊的三四十個大陶俑,炸開一大片碎片。 前來試炮的人頓時倒抽一口冷氣。 “神了!居然能打這么遠!” 雖然早就聽郡王說過這叫做炮的武器,有效射程在三里左右,可親眼看到,還是讓人覺得無比震撼。 他們就從未聽說過任何一種武器,能在這么遠的地方攻擊敵人。 李洵見炮彈順利發射,還算滿意。 這炮彈因為膛壓高,總體殺傷加起來,確實比震天雷略高一些。 因為炮彈重量限制,內部只能填裝火藥,不能加鐵片來加持殺傷力,所以其落地爆炸的威力不如震天雷,但它彌補了震天雷在射程上的短板,已經足以拿下如今這時代的絕大多數城池。 當然,若將炮彈里面的火藥換成炸藥,其殺傷力想必會更強些。 可如今這時代的化工條件,制造炸藥還有些難度。且炸藥引爆要發揮威力還需要□□,這東西穩定性差,以如今的交通條件,路上顛顛簸簸的,說不定直接先把自己人給炸死一大片。 實心彈的發射,要達到今天的理想殺傷力,對于發射角度的要求很高,很考驗炮手的反應能力。 他們必須在極端的時間內,根據沖過來的敵人的陣型,來調整發射角度,以便讓炮彈的沖擊軌道擊倒更多的敵人。 這在李洵看來,可cao作性很低,所以其最大作用,還是把人從馬上擊下來,讓其在高速行徑中摔死或者被后面的馬踩踏而死,以及其爆炸時產生的巨響,可以讓馬匹受驚,破壞對方的行徑秩序和速度。 要論直接傷人的能力,恐怕還是要指望散彈。 “試試散彈?!?/br> 李洵下令后,榮元又帶著人用散彈去填裝另一尊炮。 一發散彈就是一大包鉛彈,足有幾千顆。 一聲令下,引火發射,只聽嘭地一聲巨響,三里外的木樁子人偶被擊倒了好些個。 這比起實心彈的震撼效果,確實差得很遠。 士兵們上前察看,有些面面相覷,捧著幾個木樁子人回來如實報告道: “郡王,這散彈的穿透力似乎不如鐵片?!?/br> 李洵接過來看了下,確實如他們所說,但這并不讓人意外。 楊進祿在一旁看過后,建議道: “殿下,可要把這些鉛彈改成鐵片?” 李洵擺了擺手: “鉛彈足夠了。進祿,有時候并不是穿透力越強,效果越好。人的身體并不算厚,鉛彈這種雜物陷在身體里,若不能及時取出清創,比之同樣的大小的鐵彈更容易致命?!?/br>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更容易感染。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這樣的創后感染也是有效殺死敵方有生力量的好辦法。 楊進祿和周遭的士兵想起郡王平時對于受傷的士兵,都是格外關注受傷后傷口清洗的。因此他們軍中傷后死亡率遠低于其他軍隊。 這東西是鉛,雖說看貫穿力度來說,不容易對人體造成貫穿傷,卻又小又多,很容易陷在rou里,而且還陷得很深,這可不好取。 要取出來勢必得剜rou,剜rou深了傷口好不了也是死路一條。不取,還是死路一條。 這是對步兵而言的。 若換成騎兵,他們高速行進時,被這種子彈打中,劇痛之下基本上都很容易墜馬,用不著等到以后療傷,當場就得被踩死。 眾人恍然大悟,果然郡王考慮事情就是周全。 對于其形態,李洵也做了解釋: “至于為何不用尖銳的片狀物,而用圓形彈……你想想,炸膛是怎么發生的?!?/br> 楊進祿一點就透,頓時就明白了。 片狀物雖然貫穿力度更強,但炮身的口徑就那么大,一個不好很容易卡在里頭,到時候可不就直接炸膛了么。 就算不卡住,它們不規則的形狀也會在發射過程中劃傷炮筒內部,讓它變得不光滑,要不了多久就很容易卡住丹藥,最終結果還是炸膛。 整個實驗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期間不斷地給降溫裝置里換水為炮身全方位降溫,整整打了兩百多枚實彈與散彈,依然沒有發生炸膛。 楊進祿大喜: “殿下,這降溫裝置可真是有效!” 若不用打個幾十次就換炮身,那成本就會大幅度降低了。 李洵神色平靜,道: “等有了更多的炮彈,要繼續測試這些炮身的極限發射次數?!?/br> 心中卻在規劃著,若要有效降溫,那戰場上的炮兵們就必須隨時攜帶很多水才行。這便必須給他們配備更多的后勤人員進行輔助。 “是?!?/br> 楊進祿應道,看著這些遠距離攻擊武器,眼中充滿了喜愛與溫柔。 他身體殘缺,一輩子無法有自己的子嗣,這些他一力督造,傾付心血的武器,就跟他的孩子一樣。 這些孩子,勝卻千軍萬馬,能給殿下打下萬里江山! “殿下,這炮如此神奇,卻還沒取名字呢?!?/br> 李洵想了想,如今這炮不是從西方引進的,叫紅夷大炮便不合適了。 “叫盛世一號吧,盛世一號短距炮?!?/br> 愿它能以戰止戰,創造太平盛世。 楊進祿聽著這名字很滿意: “盛世,這名字可真是威風?!?/br> 其余士兵們也紛紛道: “盛世一號,它是郡王創造的盛世的產物,叫這名字確實貼切!” 試驗完這盛世一號短距炮,沒找到什么需要改進的問題,李洵回到山下工坊,便下令開始批量生產。 時間不等人,西疆那邊或許很快就需要用到它們。 批量生產的事,不需要李洵再cao心,他便帶著榮元等人回到山下,開始選拔與培訓炮兵。 當然,一開始只帶了一尊炮下山,讓他們先心中有個概念,要一個小組一尊炮卻是不現實的。 培訓剛開始沒幾天,李洵就接到了總長府傳來的消息。 “郡王,京城來人了,說是有圣旨給您?!?/br> 李洵眼睛看著cao練場上的炮兵們,對所謂的圣旨并不是太在意,漫不經心問道: “圣旨上怎么說?” 他如今忙著制造大炮訓練炮兵,等閑事情自然是不值得讓他回郡城的,京城的人要傳達什么旨意,直接告訴總長府便是。 林德康對這方面的尺寸是拿捏得極好,派人傳話的時候便率先看過圣旨內容了。 因此傳話的書吏也能回答李洵的問題: “說讓郡王率領麾下兵馬前去戍衛蕃平,對抗西戎?!?/br> 這讓李洵很意外,笑著道: “真是稀奇?!?/br> “傳旨大臣可還在肅城?” 書吏道: “在的。那人就是想親自求見了郡王再走呢?!?/br> 李洵微一沉吟,這事倒確實值得他回一趟城里。 將培訓一事交給榮元,李洵便立刻帶著親兵趕回了城里。 一回來,李洵便召見了傳旨大臣。 此人李洵之前沒見過,是這兩年才提拔上來的工部侍郎宋裘。李洵離京之前,此人還在地方熬資歷。 不過,宋家在大啟也算是一方望族了。 “參見郡王!” 此人看起來四十多歲,留著八字胡,有些微胖雖然相貌一般卻眼中精光閃爍。一見李洵便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絲毫沒有因為李洵對傳旨怠慢的不悅。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洵也溫和地叫他起身入座。 那人虛坐下來后,便滿臉歡喜孺慕地望著李洵: “微臣仰慕郡王英名已久,這次陛下要讓人傳旨,臣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來這一趟差事。如今得見郡王,果然是風采無雙!” 李洵與一旁的林德康對視一眼,笑著問道: “聽你的意思,來本王處傳旨,倒成了香餑餑了?” 宋裘諂媚地道:“那是自然,郡王救國家于危難,好些人都想來向您請安呢。不過,他們都沒有臣這么心誠,所以最終也只有臣能來?!?/br> 說了一通溜須拍馬的話,宋裘還給李洵帶來了一柄極品寶刀,說寶刀配英雄,希望他一定收下。 示好之意非常明顯,于是李洵也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