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01節
眾人紛紛行禮,李洵抬手做了個免禮的手勢,然后讓人念了那十一人的名字,職位,宣布他們的罪行。 “一營七都代都頭張小虎,二營三都代都頭林羊……等十一人,不守課堂紀律,調戲夫子,知法犯法,特仗責六十,以儆效尤!” 周遭的士兵們面面相覷,要知道這挨打的十一人,可是他們其中好些人的都頭。 李洵道了一聲行刑,沉重的板子立刻便落在了那十一人身上。 饒是幾人都是硬漢,打了十幾板子后也忍不住哎喲痛叫甚至求饒起來。 然而李洵沒有開口,怎么可能停。 扎扎實實六十板子打下來,個個皮開rou綻,鮮血淋漓。 哪怕在場都是上過戰場的士兵,見了這場面也不由得噤若寒蟬。 可觸犯軍規被郡王當場抓到,條條框框的罪名列得明明白白,沒有人覺得不該打。 李洵沒有讓人立刻把這些人拖下去治傷,而是看向其余的都頭,平靜地問: “你們覺得自己需要識字算數嗎?” 見他態度溫和,而他們又是剛才沒有犯錯的,還是有個憋不住話的站出來道: “郡王,屬下覺得不需要。咱們這些軍漢,本就是粗人,只要能聽命行事,上戰場英勇殺敵就行了,學那文縐縐的作甚!” 李洵沒有說任何指責的話,而是微微頷首,讓親衛拿上來一封信,遞給說話的那位都頭。 “假使你如今在幾百里之外,本王讓人送給你一封密信,交待給你一件秘密任務要讓你完成,只能由你一人知曉,你當如何?來,拆開信,告訴本王,本王讓你做什么?” 那都頭拆開信,看著上面的文字一個也不認識,自然也不知道上面寫的什么,頓時就漲紅了臉。 李洵讓人把信拿回來,遞給張巧奴: “張夫子,你來告訴他們,上面寫的什么?!?/br> 張巧奴恭敬福了個身,朗聲道: “前往洪福寨探查匪窩情報?!?/br> 李洵又讓人拿來一副上面標注著洪福寨的縣輿圖,展示在眾人面前: “你從軍中拿到了前往洪福寨的輿圖,當地人畏懼匪徒,無人肯帶路,你只能憑借著輿圖找到洪福寨的位置,你告訴本王,如今你在北雁鎮,要如何前往洪福寨?” 看著那些彎彎繞繞的圖畫與文字,那都頭完全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這要怎么看,只得吶吶道: “屬下不知……” 李洵又道: “你千辛萬苦到了洪福寨,那食堂中便是洪福寨的所有匪徒,你進去數個準確的數,來告訴本王,寨中到底有多少匪徒?!?/br> 那都頭跑進食堂,沒一會兒又出來了,這次是完全滿臉羞慚,直接跪地請罪: “郡王恕罪,屬下數不出有幾人?!?/br> 他能數的,只有一到十,他試圖先數幾個十出來,卻發現里面的人實在太多了,連十個十都不夠數了,于是他便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去表達里面到底有多少人了。 李洵又對張巧奴道: “張夫子,你來回答本王這兩個問題?!?/br> “是?!?/br> 張巧奴昂首挺胸走到了輿圖前,迅速地找準了北雁鎮的位置,又找到洪福寨的位置,然后又點出幾個路途上的關鍵性地標,眾人頓時才明白這輿圖該怎么看。 指完輿圖,她又進入食堂里,高聲道: “各位食堂里的軍士,請全部坐回座椅上。從前往后坐,每張桌子都坐滿?!?/br> 她是奉郡王之命而來,自然無人敢違抗,也無人敢不敬,全部老實地坐到了位置上。 僅僅片刻,張巧奴就出來匯報道: “回稟郡王,食堂里共有一千零二十三人?!?/br> 士兵們一片嘩然,都在疑惑她是怎么能這么快就數出來的。 李洵露出滿意的笑容: “告訴他們,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數字的?!?/br> 張巧奴道: “食堂的長桌,每一桌能坐二十人,共有五十一桌滿座,便是一千零二十人,余出三人單坐一桌,故,共一千零二十三人?!?/br> 李洵再次看向剛才質疑的那位都頭,道: “現在你告訴本王,本王派來的張夫子,可有資格教你們?” 說著他又看向眾人,嚴厲地道: “看不懂輿圖,看不懂書信,連數也數不清的人,本王怎么放心把差事交給你們!本王明擺著告訴你們,這樣的都頭,本王不需要!” 他不想說什么男女平等的話,這對如今的社會來說太超前了。 但人是他派來的,而且軍營中最是佩服有本事的人,只要意識到對方的本領在他們之上,他們自然就會服氣。 至于提升女性地位,無論什么社會,都是經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 就如前世某封建社會,棉紡織業興起時,因為江南紡織工人絕大多數都是女工,當時江南的女性地位便是全國最高的。 等以后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工作中來,和男人掙同樣多的錢,對家庭產生的貢獻不亞于男人,她們的地位自然能水漲船高。不到那時候,上位者說再多,哪怕立法,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果然,那位都頭一下子就馴服了,恭恭敬敬道: “郡王,先前是屬下太無知了?!?/br> 而其余人,臉上也明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李洵又對眾士兵道: “本王需要會寫字算數的人才,所以往后本王會逐漸推行改革,所有都頭及其以上軍官,都必須識字達到一千,會一百以內加減法?!?/br> “不僅為了在軍中升任,你們也得為今后想想,四十五歲以后體力下降,拿不動刀,舞不動槍了,還想和小年輕們一起每日cao練上陣殺敵嗎?還是更愿意轉業到本王治下,憑借軍功做一書吏或者回到故土做里正,鎮長,司農使?甚至憑借才干往更高的官位升?” 皇權不下縣,那是因為縣級以下的官吏都不是效忠于皇帝的人。 今后他會逐步地將自己的人替換到村鎮去,如此,既保證了政策的暢通施行,也給了退伍老兵一個安身之所。 “夫子本王已經派遣到了軍營里,每日晚餐前上課,想去旁聽的,都可以盡管去。但你們只能站在教室里外,務必遵守課堂紀律,不能打擾都頭們上課?!?/br> 聽到這話,士兵們震驚不已。 “郡王的意思是說,我們四十五歲就能退伍?” 大啟都是終身兵制的,若非實在病弱不堪或者殘疾,一般要到六十五歲才能退伍。很多人根本活不到這歲數。 實話說,哪怕軍中再好,很多人也是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能提前二十年退伍,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不僅能退伍,而且還能做文官!只要識字!” 在場的都是農戶出身,里正在他們眼中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村里人人尊敬,甚至連最有錢的地主老爺也得敬讓三分。 他們這樣無權無勢的泥腿子,退伍后竟然也將憑軍功擁有這樣的前途,這是多么讓人期待。 只要識字,他們就能擁有這樣錦繡光明的未來! 一時間,眾多士兵們看向張巧奴的目光都炙熱極了。 這一次,卻不再是帶有任何猥褻不敬的目光,而是充滿了向往與對知識的渴求。 都頭們見狀,心中頓時充滿了緊迫感。 郡王可是說了,不需要不會寫字算數的都頭,要是以后下面的士兵或者隊長學會了讀書識字,那豈不是很容易頂替他們! 好歹他們還是坐著學習的,再怎么比那些站著的學得好,可絕不能讓他們給趕超了! 一番敲打下來,整個護衛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十一個挨打的都頭,不僅是屁股開花劇痛,這一刻更是腸子都悔青了。 因為郡王臨走前下令,他們目前不能參與護衛營的學習,必須去其他軍營,在課堂上做典型,同時充當紀律監督者。 直到抓到和他們一樣違反紀律的人,或者連續兩次考核能得優秀,才能回自己的軍營。 至于身上有傷,也沒關系,給他們準備一副擔架,趴在教室里聽課當紀律監督者就行了。 想想他們趴在擔架上,被其他軍營的都頭士兵們圍觀的場面,他們簡直恨不得立刻找個地縫鉆進去。 有他們這典型在,誰還敢再犯同樣的錯誤,要抓違反紀律的根本不可能,只能指望兩次考核優秀。 考核每七天一次,所以這丟人至少得丟半個月。 在這半個月期間,他們的職務都由所在都的第一隊隊長代為履行。 因此他們甚至有被屬下頂替都頭之位的危險! 唉,早知如此,他們為什么要如此嘴賤。 郡王定下的規矩就是鐵律,他們以后是再也不敢犯了! 第78章 李洵這一番敲打之后, 其余都頭繼續上課。 課堂風氣卻是一下子好了很多,張巧奴的第一堂課,不管是國文還是算數都很順利。 不僅都頭們在聽, 教室里還聚集了許多有上進心的士兵與隊長,可以說是整個教室圍得水泄不通。 即使這么多人, 卻也依然很安靜,為了大家都能聽到夫子講課,眾人有志一同地保持了安靜與秩序。 這堂課結束后, 張巧奴將今日所教授的內容全部寫到了黑板上, 說如今沒有那么多課本,士兵與隊長們若有記不住的,可以隨時到教室里察看, 此舉頓時贏得了眾人的感激。 兩堂課結束, 士兵們都對這個善良貼心的夫子好感倍增, 走的時候紛紛抱拳行禮。 等士兵們和軍官們散去,張巧奴這才走到隔壁去與其他女夫子匯合。 “巧奴, 講得很不錯!”作為教頭的周堯姜第一個笑盈盈上前, 夸贊道。 其余女子,也都很佩服她在課堂上的表現,個個將她好一通夸獎。 張巧奴雖然也很有成就感,卻明白那些軍漢有此變化到底是因為什么。她誠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