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萬安 第32節
他自然是憋屈到了極點。幾日之前,是門前車水馬龍無數人曲意逢迎的托孤重臣,現在呢,人嫌狗不待見。 活靶子不上朝了,官員的重點就轉移到了落實削減鎮國公府恩賞的事情上,同時進行的還有晉陽、安平鋪張奢靡的具體事項。 燕王那邊的兩個給事中有理有據的折子送到龍書案上之后,楚王也找到了合適的官員上奏,細數兩位公主以往甚為不妥的行徑,之后是宋閣老、裴顯上奏。 武官這邊,包括英國公在內,都是只看熱鬧不說話。而文官那邊,晉陽的黨羽是不少,可始終保持中立的也不少,這情形下,中立一派的人看到已有那么多人引路,便也沒了顧忌,憑借耳聞目睹及查實的事情上奏直指兩位公主的品行問題。 晉陽、安平被彈劾的情形,發展趨勢與鎮國公大同小異:治罪與否先擱一邊兒,主要先落實削減用度,收回她們手里來路不明的產業。 到了這階段,削減皇室宗親用度一事便正式定下來。 然而落定是一回事,落實是另外一回事。要知道,皇室宗親,只在京城的便人員繁多,還有幾位遠在封地的老王爺、郡王,和數位遠嫁的公主、郡主。此外,究竟削減多少,也要因人而異,還需細細地琢磨章程。 幸好裴行昭和皇帝在這之前就達成了共識:把刺兒頭收拾了,就慢悠悠地行事,隔三差五提一提,等官員忽略了收回武官賜田的事,再落力行事。 同樣的幾天,皇室宗親真的如皇帝先前所言,又是上折子又是進宮求見皇上或太后。 這種折子,皇帝自己都留下了,掃兩眼就扔一邊兒去,至于這些人,他也沒往壽康宮推——太后見他們的時間,能幫他批閱很多折子,這筆賬太容易算了,便只在請安的時候問了問,跟宗親怎么說才妥當。 裴行昭就說,晉陽不是避嫌留在別院么,橫豎也是閑著,不妨繼續禍水東引,給她找點兒事情。 皇帝立刻明白了,轉過頭跟宗親說,削減你們的用度,真不是太后和朕的意思,這其實是晉陽的主張,她提出時,太后和朕一口否決,可她轉頭就拿收回武官賜田的事兒逼迫我們,比起武官抱團兒造反,太后和朕只好忍痛委屈你們,晉陽要不生事,誰會想得到這一節? 宗親里的明白人,一聽就知道皇上是在整治晉陽,可不明白的是大多數,轉頭就拉幫結伙地找晉陽算賬去了。 晉陽沒被裴行昭和皇帝氣著,卻被這幫宗親氣著也煩著了:不見都不行,不見他們就在她別院門前坐著小馬扎哭天搶地,說晉陽斷他們的活路,那他們只能來她這兒討飯吃,而且馬車上備著干糧,一鬧就是一半日。 怎一個焦頭爛額了得。 而這明明是晉陽想讓裴行昭經歷的。 自食其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滋味,晉陽還是頭一回品嘗。 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她素來最有涵養,喜怒不形于色,這些天也壓不住火氣,摔碎了不少茶盞和擺件兒。 最窩火的時候,許徹又來火上澆油,笑笑地交給她一份產業名錄,說是有人匿名分別投放到順天府、刑部和錦衣衛所的。 晉陽看過,手腳都發涼了。 這份明細單子,簡直比她自己所知道的還詳盡。 都不用想就知道,是裴行昭那個殺千刀的干的好事!一定是上回燒她的長公主府之際,順走了她書房賬房里的賬目,再結合暗中查到的她另外置辦的產業,整合之后公之于眾的。 攝政的長公主,奢靡無度,坐擁財產數目驚人,用先帝賞賜的理由是絕對搪塞不過去的,那就只剩下受賄斂財的嫌疑。 掛著這個名頭,她日后還怎么在朝堂上挺直腰板? 正氣得眼前冒金星的時候,許徹又遞上明黃色卷軸,“皇上親筆寫就的圣旨,除去您應得的產業,其余一概抄沒,著戶部另行安置,惠及百姓?!?/br> 晉陽竭力維持著面上的平靜,接過圣旨。 許徹行禮道辭,走出去幾步,又轉身笑道:“剛剛復述的不全,忘了一句,這是秉承皇太后愛民之心?!?/br> 晉陽鐵青著臉,恨不得把那道圣旨當做他,撕個粉碎。 要冷靜,要冷靜……晉陽在心里默念著這句話,回到書房,獨自靜坐。 一定還有辦法,還有轉機。 她是想不出辦法了,幕僚也已指望不上,但是還有良師益友。 是了,還有那個人。有他在身邊出謀劃策的那些年,她都過得順風順水,如今裴行昭的確難以應付,但他應該可以。 心境就這樣沉靜下來。她親手備好筆墨紙硯,親自磨墨,格外鄭重地斟字酌句,寫信求助。 . 被裴行昭花了臉的第七天,姚太傅發現自己生病了。 不,預感告訴他是中毒了。 他的手腳開始鈍重或銳痛,知覺是那么明晰,舉動卻身不由心,只一整個白日的光景,手腳就變得僵硬遲緩。 如果預感沒有錯,那么他很快會變成一個渾身作痛得幾欲發瘋、行動不便的人,底子最好的人,能熬一年,而他……多說能熬半年。 這種毒,他曾詳細了解過,因為他曾用在兩個人身上。那時,他花了一萬兩銀子,從一個江湖客手里獲得。 當時怎么就不問一問,這種毒有沒有解藥? 眼下,是不是裴行昭查到了他曾經做過的手腳,以牙還牙? 念及此,他只想否認,然而卻是越想越是那么回事。 當日裴行昭出手,情形就有些不對:她要出手,何必給他明傷?又何必在她自己的壽康宮? 她故意的。故意讓他受傷,又名正言順地派錦衣衛、暗衛日夜監視他,然后,暗衛很容易就能找到下毒的機會。 她到底是人還是修羅轉世?怎么能在盛怒之際還不忘給他布下陷阱? 想這些沒用,有用的是這毒到底有沒有解藥,如果有,要付出怎么樣的代價,她才肯讓他拿到。 姚太傅在床上眼睜睜地思忖到天明,對歇在美人榻上的錦衣衛說:“煩請遞話到宮里,說姚太傅求見太后?!?/br> 無獨有偶,裴府那邊,三夫人也結結實實地病倒在床,求二夫人遞話到宮里,想在死前見太后一面,說只有見了太后,才知道該給裴洛的女兒一個怎樣的說法。 阿蠻有些沒好氣,“一大早的,就有兩個該死不死的要見您,真晦氣?!?/br> 裴行昭卻是笑若春風,“礙眼的人一向不少,也該死幾個了?!?/br> “那您要去見他們么?” “姚太傅么,不用理,我處置他的話兌現之前,沒必要見。三夫人倒是可以見一見?!?/br> 作者有話說: 本章為止全部訂閱的小可愛,記得本文弄了抽獎活動,明天上午開獎,任意v章下留言就可以參加~動動小手叭,比心心! 么么噠,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5章 入夜。 正是中旬, 空中高懸明月,清輝灑落在安靜的街巷, 寥落的星辰嵌在湛藍天幕上, 閃爍生輝。 二十余名玄色衣著的人策馬馳騁過長街,到了裴府,從側門循序而入, 再相繼跳下馬,俱是無聲無息, 如棉絮落地。 裴顯和二夫人早已得到口信,等在院中, 見到身著粗布深衣的裴行昭,雙雙行禮參拜。 裴行昭抬一抬手, “快起來,又不是外人?!?/br> 二人站起身來, 二夫人望著裴行昭, 心情很是激動,喃喃喚道:“太后娘娘……”又看一眼隨從,不由得擔心, “怎么騎馬過來的?人手也帶的不多?!?/br> 裴行昭微笑,“沒事兒, 串個門而已?!崩^而對裴顯一頷首,將韓楊指給他,“有什么要當面細說的事,您找他就成,我去內宅轉轉?!?/br> 裴顯恭聲稱是, 笑著轉身, 親自去安排隨行的暗衛。 裴行昭和二夫人緩步走在甬路上, “那孽障送回來了?” 上午,她算了算日子,估摸著火候差不多了,命人把裴行浩從庵堂接回裴家,靜一則如先前說的處置掉。 “傍晚送回來的,”二夫人道,“照著您的意思,安置到了佛堂?!?/br> 裴行昭就笑,“自家人,二嬸跟我說話不用見外?!?/br> 二夫人與她真正相處的時間不多,卻很了解她一些性情,便笑著應了,之后借著路邊燈籠的光影,細細打量著她的氣色,“進宮的日子不短了,過得可好?家里的飯菜,有沒有想吃的?” 裴行昭想了想,“還真沒有。我不講究這些,好的賴的干凈就行,能吃飽就行?!?/br> 其實是記不起來了吧?二夫人有些難過。 “您怎么樣?家里的下人都收拾消停沒有?” “我挺好的?!倍蛉藸砍鲂θ?,“有些年了,家里只有老夫人、長房、三房的下人不關我的事,別的都聽我的?!?/br> 裴行昭頷首,“要是記掛著行川、宜室,就讓您娘家的人把他們送回來,順道與您團聚一陣。如今世道太平了,家里也不再烏煙瘴氣的,您可以心安了?!?/br> “好,我聽你的?!倍蛉藵M眼的感激,“說心里話,時不時就想他們兩個,想的抓心撓肝的?!?/br> “想見的到?!?/br> “這些日子,我瞧著三弟妹沒個正經度日的樣子,把宜家安置在了我那邊的東廂房,給她請的女先生也過來了?!?/br> 裴行昭頷首,“宜家以前可曾正經識字讀書?” “字寫的不錯,她喜歡寫寫畫畫的,每日習字半個時辰。比起宜室,書讀的少,三弟妹教她的也就三百千、女則女德那些?!倍蛉丝嘈?,“羅家女眷深信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女孩子多讀書?!?/br> 裴行昭撓了撓額角。 二夫人說起她聽著應該開心些的事,“不過,宜家以前和宜室悄悄地走動著,宜室去金陵之前,常把有注解的書借給宜家,宜家偷偷地學了不少。這還是宜家這兩日與我說的,先前我竟是一點兒都不知道?!?/br> “那還好一些?!迸嵝姓盐⑿?。 “女先生說宜家資質很好,又肯用功,很喜歡。先前只想每天上半日的課,沒兩天兩個人就商量著上整日的課,我覺著也好。年歲小,腦瓜靈,學再多應該也累不著,先生也曉得分寸?!?/br> 裴行昭想到了求知若渴。 二夫人頓了頓,有些不安,“我以前對宜家,一點兒都沒上心?!?/br> “那兩個要是沒進佛堂,三嬸要不是現在這個德行,您想張羅什么都是費力不討好?!迸嵝姓褜λ恍?,“誰不是有自己的一份日子要過?別沒事兒瞎攬責任?!?/br> 二夫人感激地笑了,如實道:“我倒不是跟你說虛話,只是瞧著宜家的時間久了,挺心疼的,不免想東想西的?!?/br> “明白?!?/br> “對了,”二夫人想到一事,笑容里有了真切的愉悅,“前年,周興禮家的大兒子中了舉人,可有人跟您說過?” “也正常,最早周興禮是我爹爹的陪讀,坐館教書也夠格,想來一直悉心教導自己的孩子?!迸嵝姓研Φ?,“這事兒我聽人提過一嘴?!?/br> “周興禮逢年節就過來一趟,打聽你的近況,他不在官宦門庭了,聽到的消息就少,卻是著實掛念你?!?/br> “他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成了?!?/br> 周興禮,便是十二年前提醒幫襯裴行昭的管家。二夫人直到四年前,才知曉兩人的這段淵源。 一面向內宅走著,二夫人一面回想著四年前的一些事—— 四年前,闊別數年之后,行昭終于踏入家門,卻是為著護送裴洛的靈柩返家。 時年叔侄兩個不在同一省份征戰,行昭也在戰事中受了重傷,加之長途奔波,情形更嚴重,守靈時不定何時,鮮血便浸透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