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263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紀煬甚至還慫恿都備份一些, 省得后人找典籍的時候要去墳堆里,不對, 要去墓室里找。 那時候能找到點殘本, 都能讓人欣喜若狂。 沒想到紀煬隨口說說, 韓瀟還真沉吟片刻,竟然是放在了心上。 對古舊書籍來說,每翻動一次都是一種損傷,如果全都抄錄確實是個大工程。 韓家卻能潛心去做,他們身上特有的讀書人風骨格外不同。 等墊著厚厚稻草的書籍慢慢運過來,如果快馬十天的路程,估計馬車會專挑大路,至少要走一個多月。 這車子也更為平穩,都是專門找來運書的。 如果不是古博城還有事,韓瀟估計都會親自護送,不過韓家其他族老叔伯也在,他們因為這件事,特別從潞州過來。 來這一趟,心里感慨萬分,甚至覺得,如果紀煬早來一兩年,他們韓家肯定不會搬走。 看看現在灌江城的模樣,他們最能知道其中變化。 韓家本就對紀煬心有好感,除了老是“誆騙”他們家主辦差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但眾人看著辦差的結果,心里已經有很大不同。 紀煬在他們臨行前還道:“如今已經六月中,還要有大半年的時候就要科舉,不知韓家可有想法?” 韓瀟跟韓家叔伯等人卻并不回答,想了這是紀煬,才開口道:“陛下年老,皇子年幼?!?/br> 之前說過,韓家是會等到局勢完全平穩的時候再考慮科考的事。 前幾年考慮過,但還沒準備好,汴京那邊就發生幾個大臣去世,朝廷為陛下幼子事爭吵,接著灌江府也因為汴京的爭執無暇顧及,從而災禍連連。 到那會,韓家已經不再想去科舉。 直到現在,以韓家準確的判斷來說,如今朝堂不穩,誰都有可能獨占一方勢力。 此時科考,時局不安,不符合他們韓家求穩的態度。 故而明年并不打算參加科舉。 那八個字,陛下年老,皇子年幼。 已經是他們的態度跟分析。 紀煬點點頭,并不說對與錯。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選擇也不一樣。 像韓家這種世族,縱然如今沒落,可他們是有自己底蘊跟智慧的,否則也不能延綿這樣久。 韓瀟卻微微皺眉。 以前他還能安心選擇避世。 可離開灌江府,再回到灌江府,他總覺得自己想法有些不同。 好在韓瀟不是個多思多慮的。 著眼當下,才能更好地生活。 往前看,往后看,都會憂慮。 還是趕緊回古博城,當好他的代理城主吧。 那邊的事情確實很多。 組織百姓耕田,招募兵士,修建城墻,準備迎接工部去的工匠。 一件件的,根本沒讓人有多想的時間。 不過也不是所有書都被拉走,留下的韓大夫則把一車子醫書留了下來。 因為聽說義診的事,韓大夫準備從古博城到灌江城,一是繼續教導五姑娘醫術,二是也跟著義診。 韓瀟自然不介意韓大夫這樣做。 知府夫人本就聰慧,對醫術也有鉆研,有個好師傅帶著,事半功倍。 韓瀟送走那些書籍,留下韓大夫跟醫書,這才帶著家仆回古博城。 不過走的時候,還是對紀煬道:“等你們巡查到古博城的時候,說不定工部的人已經到了,那時候一起看看這城墻到底怎么修?!?/br> “不修好城墻,那古博城帶著后面的邊城連不到一起去,需要的兵士太多,想趁火打劫的草原部落也多?!?/br> 城是到手了,如果要連接到一起,還是需要軍事建筑,跟中間幾條道路接連。 紀煬明白,點頭:“我估計最后才會去邊關幾個縣,肯定能見到工部的人?!?/br> 邊關太新縣,今安縣,乃至文饒縣這種,他都非常熟悉,自然要留到最后,還是前面的最為要緊。 韓瀟離開,紀煬等人也要第二次出發。 這次出發,自然還是帶了學政,不管他怎么不情愿,但人到底還是被扔到馬上,周圍也沒人敢阻攔。 其他隨行官員,卻早就準備好。 他們經歷過前兩個月的巡查,已經知道紀大人的脾氣秉性,回來之后再整理手頭的東西,也更加了解幾個縣的情況。 這次之后,隨行官員更加明白治下百姓需要,也更能明白,了解一個地方有多重要。 只有了解才能做出改變。 第二次巡查速度明顯快了起來,等到八月回來,監督灌江城這邊收完各地夏稅,便開始第三次巡查。 這次收夏稅,幾乎是灌江府這么多年以來,唯一一次全都交齊了的,更是說三成便是三成,許多地方還有不同程度的補貼,所以各地百姓手里都能有余糧。 本就是分給自己的土地,不用田租,田稅還少,種子化肥再給補貼,家家戶戶的日子,隨著這次豐收,顯然更加好了。 特別是巡查過的七八個縣城,很多事情都開始著手處理。 比如之前缺水的村子,紀煬回灌江府衙之后,便立刻派打井隊過去,同樣是官府出錢,讓各地方便用水。 有余糧,有幫扶,還有一項項改進的措施。 再加上每次去巡查,還能看病。 以至于下面各地百姓翹首期盼知府大人他們過去。 之前各地衙門是不想大官過來的,整個縣里都會戰戰兢兢,大家發現紀煬過來,不是找茬,只是找出問題,再看看解決方案,更不任由手底下的人大肆吃喝。 那些知縣原本就在雷溫兩家還在的時候,就跟紀煬有聯系,這下見他時局平穩,還是依照之前的行事做派,心里自然敬佩。 等巡查到后面的縣城時,當地百姓官員看到他們的時候,歡天喜地的。 當然也遇到不少事,也順手懲治不少人。 下獄的官員直接有隨行官員交接頂上,半點不耽誤事。 時間一直到九月,紀煬他們終于走到邊關幾個縣城。 可以說是紀煬從灌江府站穩的幾個地方。 一路下來,隨行官員,乃至學政再看向這些地方的時候,感官更加不同。 如果說,之前知道紀煬的本事,是把一團亂麻的地方一點點解開,但也只是知道而已。 有的是聽說,有的是看到汴京許多奏報。 但真的接觸了,才知道這里面的事有多難。 特別是這幾個縣城,紀煬一手拉扯太新縣,還扶持文饒縣,連另一黨派的今安縣都能照看到。 如果讓他們過來,他們肯定不行。 絕對不行。 估計還沒走出太新縣,已經被當地勢力滅了。 紀煬并未直接去太新,而是去了原本屯兵的地方寧興縣,也就是最西邊的縣城。 這次準備從西往東走,最后去到古博城,這樣一趟下來,整個灌江府徹底走了個遍。 之前武知縣在寧興縣這邊,這里還被雷溫兩家勾結,讓古博王室肆意搶奪,是個多災多難的縣城。 不說基礎建設一團糟,土地更是無人耕種,當地百姓也沒什么正經營生,能跑的都跑了。 現在進到縣里,看到里面的百姓正在準備接茬種一季的菜,留到冬天來吃。 雖說大部分土地還是荒蕪的,而且這里也不能種牧草。 畢竟是整個承平國最靠西的縣城,即使古博城回來,他們也還是邊城,那城墻一日不修好,就一日沒有緩沖的余地。 如果種上牧草,很容易被關外的人覬覦,到時候無異于滅頂之災。 以前的玉縣丞,現在的玉知縣帶著手下小吏們來的時候,看到紀煬時候,眼神透著激動。 自己做這一把手,才知道有多難。 好在他經驗豐富,硬生生把這里拉扯出來。 就連水渠也都修了些,給他幾年時間,這里一定能發展出來。 可玉知縣一出現在紀煬面前,紀煬身后從汴京來的進士官員們,全都敬佩地看向他。 那小吏龔選跟魯戰率先道:“您就是玉縣丞?!?/br> “不對,玉知縣?!?/br> “終于見到您了!” 汴京來的官員們也是同樣地激動。 在別處,他們是高高在上的進士老爺,但在從未科考過,但自己從流外官做到流內官,還在紀大人手下做事的玉敬泉玉知縣面前,他們只有敬佩! “您就是傳說中,一個人做三份四份差事,還能有條不紊的玉知縣?” “我們都要跟玉知縣學習啊?!?/br> “玉知縣久仰大名!” 要知道,紀煬身邊那三個小吏,岳文塞,魯戰,龔選。 在其他人眼里,都已經是做事頂利落的了。 可之前這些事,都是玉敬泉玉大人一人來做。 這能不讓人佩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