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蘭(重生) 第83節
她便要轉身回府,這時,從道路的那頭涌來許多喧嚷,那動靜越來越近,七嘴八舌的叫聲也變得清晰起來。 “喜報,亂匪敗啦!” “牛賊頭死了!” “王爺千歲千千歲——!” 亂糟糟不成隊列的欣喜人群里,沂王騎馬居于中心,他王袍帶了臟污,薄唇干裂抿緊,眼神冷酷如寒冬,遙遙地居高臨下,輕慢地掃過楊文煦,重重落在蘭宜身上。 蘭宜:“……” 她非常明確讀出他的質問之意,摻著警告,隔著這么遠距離,味道濃重地硬是嗆得她想打個噴嚏。 作者有話說: 我斷更了,但是王爺沒有斷頓,他換著花樣,吃的可好。 哎我真的納悶,正經劇情我卡得喘不上氣,搞這個就不缺靈感,怎么年紀大了方向都不一樣了,之前有讀者在評論里說我是不是換文風了,我還默默覺得真沒有,現在嘴硬不起來了。 第74章 楊文煦走了。 走之前, 他深深看了蘭宜一眼,欲言又止, 終究什么也沒有說, 轉身離去。 蘭宜有點頭疼,不是因為楊文煦莫名其妙搞的這出,而是—— 晚風吹拂, 帶來沂王身上的塵土味與血腥氣, 隨著他騎馬漸漸接近,那股壓迫感與威勢也不斷高漲,像要將她包裹起來,好生拷問。 但蘭宜什么也不知道啊。 天快黑了,一路簇擁過來的人群在沂王入府以后散去,有的歸家, 有的又去別處歡聲慶賀, 王府里外安靜了一些下來。 正院燈火通明。 沂王立在堂中,由侍女忙碌著為他脫去盔甲, 蘭宜下意識也搭了一把手。 青州這次能守下來,沂王府出了大力,由著地方要護衛給護衛, 要糧給糧, 沂王更親上城樓, 與將士們同吃同睡,才扭轉了不利局面,打敗亂民, 更擒得賊首。 城中的百姓們因此轉變了態度, 自發地擁護沂王回府, 蘭宜見他周身的狼狽辛苦, 心里也不是不敬服,所以不用吩咐,自覺幫忙起來。 沂王低頭,覷著她的后腦勺,忽然開口:“你是不是做了對不起本王的事,心虛?” “……”蘭宜正替他解膝上的一塊軟甲,聞言撩開手,轉身走到椅邊坐下倒茶。 沂王頓了一會,叫她:“本王也渴了?!?/br> 蘭宜端著茶盅不想理他,但抬頭見他嘴唇確實干得厲害,沉默了下,還是新倒了一盅茶過去。 沂王還未凈手,便沒接,就著她的手連喝了兩盅,方搖頭不再要了。 盔甲脫去后,他里面的衣裳也濺了不少泥污,蘭宜忍不住問他:“王爺親臨戰場了?” 沂王搖頭:“沒有,還不至于。本王只在城門口守了一陣?!?/br> 他如要出城,那范統領帶領的王府護衛就只會來保護他了,反而不能發揮出最大戰力,聽他的命令砍下牛成首級。 蘭宜見他確實未有受傷,松了口氣。 侍女們忙碌不停,將浴桶熱水也備好了,沂王自去洗浴,待他恢復整潔、衣飾一新地出來時,蘭宜已不大記得楊文煦的事了。 之后用完晚膳,回到內室,沂王往床頭一靠,將長腿伸出,阻止蘭宜上床時,蘭宜都有點發怔:“——怎么了?” 沂王目光深沉地打量她。 蘭宜漸漸反應過來:“我不知他怎么會來,我才看見他時,你已經回來了,我只問了他一句話,他也沒答?!?/br> 這在她是難得的解釋了,倒不是懼怕沂王誤會,只是覺得犯不著為此爭執。 沂王道:“哦?那本王要是沒回來呢?” 蘭宜老實道:“那我就再問問他想干嘛?!?/br> 此時再回想,她對楊文煦的出現有點在意,說不出來為什么,像有種東西沒擺對的別扭感,總想去弄清楚糾正一下。 沂王冷哼一聲。 蘭宜不受他這個氣:“王爺,你想說什么就說,不要陰陽怪氣的?!?/br> 沂王頓時瞪她。 蘭宜沒有示弱,兩個人互瞪一會兒后,沂王叫進見素:“去告訴竇夢德,讓他在府前多安排些人巡視,不要什么亂七八糟的人都能來瞎轉悠?!?/br> 見素陪著蘭宜一塊見的楊文煦,心里很明白這個“亂七八糟”的人是誰,利落應了聲,告退出去。 蘭宜跟著轉身要往外走,沂王起身伸長手臂把她拽回來:“上哪兒去?又這么大氣性?!?/br> 蘭宜否認:“我沒生氣。王爺這里容不下我,我自然只好去別處了?!?/br> 沂王禁不住露出笑意:“胡說什么。別鬧了,我也累了,上來早點睡吧?!?/br> 他將腿讓開,待蘭宜進了被窩躺好后,他閉著眼睛,再補上一句:“明天再跟你算賬?!?/br> 蘭宜:“……” 雖覺他全是歪理,不過明天的事明天再說,這樣的一天下來,她也提不起勁再多說什么了。 ** 接下來一段時間沂王一直都很忙。 仗打贏了,善后事宜還有許多,不過這沒耽誤沂王找蘭宜“算賬”,連著被算了三天,蘭宜都忍了,沂王若有所思后,又找來竇夢德:“下次楊文煦再來,先不必攆他走,帶進來,本王親自問他?!?/br> 一旁的蘭宜:“……” 竇太監走后,她沒忍住擰了沂王一把。 他哪里是想知道楊文煦的來意,根本是覺得楊文煦來了他也不虧! 但她并不是因此才縱容他的。 蘭宜低頭,將心意深藏。 不過之后,楊文煦并未再來,而沂王始終忙碌,府城內的事終于告一段落,京里的圣諭又來了——與已經恢復正常秩序的青州比,京畿的情況要麻煩許多,牛成之兄牛志在昌平掀起戰亂以后,不敵陸續趕過去的三路京衛,再度敗退,但他也再度逃脫,換了一個地方,再次攪起風雨。 只他一人還罷了,因他始終未曾授首,一些響馬盜頭受到鼓勵,紛紛在各地響應起來,一地還未鎮壓下去,一地亂又起,雖還不至動搖社稷,可朝廷軍隊從開年奮戰至今,漸漸疲于奔命。 匪首逃了一次又一次,朝廷的臉面也越來越不好看。 直到青州的戰況報報到御案,得知匪首之一的牛成竟在青州喪命,滿朝總算振奮了一下,圣旨命沂王解送牛成首級進京,以提振將士士氣,也對小賊頭們形成威懾。 這次是公務,沂王帶護衛上京,蘭宜及小王爺都仍留在王府里。 臨行前,沂王教蘭宜;“守好門戶,出門多帶人,不要和不相干的人來往?!?/br> 蘭宜當做沒聽出來他的言外之意,應道:“知道了,外面不太平,王爺路上小心?!?/br> 與外面尤其是沂王將要經過的京畿周圍比,青州反而太平多了,牛成一死,就算有賊心的也不敢再盯上青州了。 閑言不及多敘,趕著收拾了七八天,沂王便出發往京城去了。 他走了約莫十日左右,門房上遣人來報,又在府外發現了一個可疑的人。 蘭宜有點無語,楊文煦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專挑著沂王不在的時候來,她縱然問心無愧,可等沂王回來知曉,恐怕就不會再輕輕放過。 不過等門房形容起來,她方知她想岔了。 “——是個女人,挺白的,年紀不大不小,二十五六歲的模樣,在外面打轉兩天了,小的問她哪來的,想干什么,她不回答,慌慌張張地想走,小的請示了當班頭兒,就將她‘請’進來了?!?/br> 沂王府平日的門禁不至于如此嚴格,但一來沂王之前吩咐過加強巡視,二來沂王又離開了府邸,府內只余婦孺幼小,三來,亂民圍青州的事才過去不遠,所以里外都不敢有一絲放松。 可疑的女人被押進來了,蘭宜一見,發現雖不是楊文煦,竟也是個熟人。 姜姨娘,姜茹。 與楊文煦一樣,姜姨娘的外貌也沒多大變化,只是眉宇間的神氣黯淡下去,蘊著疲憊和不知從何而來的焦慮。 侍女里面認得她的只有翠翠,翠翠非常警惕:“你們接二連三地,想干什么?我告訴你,你別再想害奶奶了!” 姜姨娘被婆子押著,跪在地上,怔怔仰頭望著主位上的蘭宜,好一會后,才道:“你多慮了,我怎么可能還害得著大奶奶?!?/br> “你知道就好?!贝浯湔f著,又糾正她:“不是大奶奶,是王妃娘娘?!?/br> 姜姨娘頗為順從,自語般道:“是啊,是王妃娘娘?!?/br> 而后不等翠翠再喝問她的來意,她重重磕下頭去:“那就求王妃娘娘高抬貴手,放過妾身吧!” 翠翠莫名其妙:“你說什么,誰想怎么你了,娘娘根本沒想再跟你們計較,你們別來打攪娘娘就不錯了。對了,你不是應該在鄉下嗎?怎么又回來了?!?/br> 姜姨娘直起身子,淡淡道:“我去年八月就回來了。家里要人照料,大爺一個人忙不過來?!?/br> 蘭宜想了想,明白了,那時周太太出逃,楊老爺偏癱在床,楊文煦大約是分身乏術,只有把姜姨娘再從鄉下弄回來。 這樣算起來,姜姨娘總共在鄉下呆了還沒半年。 翠翠也想到了這個賬,嘀咕:“姓楊的說話從來不算話?!?/br> 不過她如今跟著蘭宜在王府過得很好,也不在意從前那些事了,便道:“那你安分在楊家呆著伺候人罷了,來王銥嬅府說什么瘋話?!?/br> 姜姨娘的面孔終于有一瞬扭曲,楊老爺哪里是好伺候的主,自從妾室懷著可能的野種出逃,他本來就糟糕的脾氣更壞了一百倍,一天能罵走好幾個下人,他火氣越是大,病越是不好,越是下不來床,因此脾氣就更壞—— 楊家攏共也沒多少下人,姜姨娘單是在兩者之間調停,就耗盡心力,還不如在鄉下受罰的時候輕松。 但也不全是苦,因為楊家內宅終于完全真正地由她一個人做主了,像她曾盼望過許久的那樣。 為這個愿望,姜姨娘不但能忍下那些苦,甚至還敢來王府,向蘭宜當面陳情。 “妾身來,只有一件事求娘娘?!苯棠镞@次沒有伏身,直視著蘭宜道:“求娘娘不要再見我夫君了?!?/br> 翠翠大怒:“你胡說八道,明明是姓楊的跑來王府sao擾娘娘!” “但娘娘見了他,不是嗎?”姜姨娘反問,又轉為懇求聲氣,“大爺之前就在夢中呼喚娘娘閨名——” 不但翠翠,侍女們也一齊喝止:“住嘴!” 蘭宜擺手,看向姜姨娘:“你繼續說?!?/br> 她有種感覺,之前楊文煦留給她的違和感,能在姜姨娘這里得到解答。 姜姨娘便繼續道:“還說什么生死兩茫茫的話,那日見過娘娘回去以后,更將自己關在書房,晚飯都沒用——” 她頓了下,因為發現蘭宜的眼神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