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探真意(二)
夜里起了薄薄霧靄,劉熙披了件外衣,仍坐在院里石桌前。月明斜掛,星疏點點,一點桃花香氣在小小的院子里飄散,也不知是先前飲的酒馀味猶存,還是天晚間起的錯覺。 她想起梅靜宣的院落里是種有一株桃樹的。前些日子里,她總是在那清幽的氣息里轉醒,迎接每個有隱士在身邊的一天。 梅姑娘……如今會在做什么呢? 夜色籠罩已久,按對方過往作息,許是就寢的時候了。 劉熙望向周邊廂房。劉恆明日要同劉熙進宮述職,早早便歇下了,劉泠亦因為久違回家,一身疲憊,現也已熄了燈。 晚風清涼,雖過了穀雨,可偶爾還是冷著的。府內靜悄,除護院走動巡視,徒留風聲颯颯。這不禁令劉熙想起了還待在梅靜宣那偏鄉小院的時日,夜間多是要伴著那初時讓她倍感蕭瑟的風聲入睡,如今思念起來,倒使她頗覺眷懷。 翌日,天將亮前劉熙便被長姊從床榻間挖了起來。時隔半年多以來的赴朝議事,這念頭甫一浮現,不知怎地劉熙就胃痛了起來。 是因為習于與隱士一道的、那安逸無爭的日子了嗎? 思及朝堂內的爾虞我詐、部分同僚的冷嘲熱諷,登時讓劉熙心灰不已。尤其日前又見周顯那般模樣,真真令劉熙對未來仕途感到憂慮。 朝會開始前,諸臣全候于堂口,等待宮侍傳喚君上口喻方得入內。何啟、伊祿與其附庸之流集聚一處,見劉熙到來,無不冷言或語帶酸諷地向她道賀平安歸來。劉熙在朝中無憑無依,自是不能隨意敷衍或嘲弄回去,只笑面接下這些一點誠心也無的言語。 經此一遭,她不免思量,依上次見面的白凈鈴、言文重,乃至眼前何、伊勢力的表現所見,君上竟是未將她此番出行所為為何,透露予其馀、任何一位朝臣?雖說似乎已因此引來一些猜忌,進而或將給她帶來麻煩,但劉熙更在乎的是周顯這一作為的用意。 據眾臣反應來看,這些人皆是見到了劉熙本人,才知曉她已經回京。這么想來,便表示當初與梅靜宣結伴進城,竟是未被各家世族注意到么? 居然如此……幸運? 實在有些不對勁…… 倒是君上,立刻就命人來與她接觸了。所以,只有君上一人……得了消息,是嗎? 思及此,劉熙不免苦笑,并惶惶然預感自己似乎被捲入什么漩渦里了。 罕見地,今日朝議過程中劉熙見到了何、伊之流被周顯處處針對的樣子,不論稅賦、內務、邊防、兵戈,或是宮中儀禮、節祭等,凡是他們所提出的意見,絕大多數都被周顯以微妙的態度應付了。 可惜劉恆身立之處與劉熙相隔甚遠,否則她已經好奇得幾乎要無視堂內這般逼仄的氣氛,就想找對方仔細問問,那群小人究竟是怎地在這半年里淪落到這等地步的? 不知隱士見到這副景況會作何感想……想必該是痛快不已吧!劉熙忍不住臆想,又竊竊偷樂。 不過,不管這情況已發生多久了,階下一干人臣應都心有盤算才是。何氏、伊氏出現了被君上打壓的兆頭,雖非一朝一夕便可蹴及,然壓制其朝中勢力的辦法確實初露曙光……只嘆劉熙此前尚未摸清各朝臣心之所向,如今想再拉人聯手、擴張勢力以制衡對方,就怕打草驚蛇。 若隱士此刻仍在朝廷,那么她的想法是否就能成功實踐了呢?劉熙不免又開始幻想起來。然現實是,朝議結束后,她便重回崗位,繼續接手該她做的事。雖有意起變革,但現階段仍力有未逮。 接下來幾日,君上在晨議中的表現依舊令人捉摸不定──即使往昔就是如此──但那股宛若潮水被逆推反向的氣氛,稍有動點心思的人皆可察覺。 整個朝廷如今頗有一股山雨欲來之勢,縱使人心浮動,卻誰也不愿做那第一個出頭的人。 「仲明,自己要小心一些……」 一日夜里,連身處權力邊陲的劉恆都鄭重地留下這句叮囑以后才離開,水面下究竟有多么混亂復雜,可見一斑。 劉熙目送長姊離去以后,長長地吁了口氣。 何、伊一派如今應是想盡快弄清君上目的,以及重新拿回他們久掌的大勢才對,而朝內其他人,則是一點都不想蹚這渾水吧……可偏偏,劉熙已從這次的紛亂中瞧見一絲能扳回一城的希望,實在不想就此錯過。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響動,守門的敲了敲她的房門尋問:「小姐,晡時有人給您送了信,底下的過后給忘了,現在才呈來?!?/br> 「拿進來吧?!?/br> 那人打開門,將那書信放在外室桌上。劉熙問:「署名何人?」 「回小姐,這上頭寫的『實七』,再無其他?!?/br> 劉熙不免詫異,她可不認識這樣名姓的人,「其字分別為何?」說完,她整理了下案上的帛紙簡牘,隨后起身邁向外室。 守門的將信拿起來看,道:「是……果蓏之實、北斗之七也?!?/br> 劉熙聞言頓了頓,想了好一會兒后突然面頰迅速紅了上來,快步將那信取過來?!敢?、也不是什么要緊事,就別責罰那做事的了……」說完,她回過身擺了擺手。守門見自家小姐接了信以后竟是這般反應,顯然有些吃驚,不過也不敢多作停留,馬上欠身告了退。 而劉熙拿了信之后,反倒更加冷靜不下來了。她在房里踱步幾圈,做了幾次深呼吸,才終于啟信── 「別來數日,體無恙否?時值暮春,露雨且多,予雖心恤,然無以為解,即徘徊庭中,唯對月捻花方可抒懷。 嘗聞故里他鄉客言,纔知中原四方猶有立夏食筍拄腿之習。思乃夙疾,材完備爾,念乃歸期?!?/br> 寥寥幾句,可劉熙反覆讀了好幾遍,過后還緊緊捏著信紙,激動得不愿撒手。她甚至開心地想,隱士于這簡短字句之間都能不住流露出如此關切,何況是平日里的所思所念? 劉熙雀躍地回到內間,推開案上沉重的簡牘,從一裝飾富麗的小匣子中翻出縑帛來。但正當她準備落筆時,一個念頭倏地閃過腦海,讓她停下了動作。思量再三,劉熙換掉案上的奢侈物,將之重新放回匣內,并把整個小箱子塞到書房一處積塵的角落去。 她從案邊矮柜里取出麻紙,再次抬手,才終于將連日來的思念訴諸筆尖。 ==== 關于劉熙是怎么認得「實七」的 可以查看看詩經的關鍵字 嘿嘿,劉熙會臉紅也是因為那首詩的寓意 (這邊推薦一個可以搜關鍵字的網站: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