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玉溫香 第22節
哪個男人能容忍自己明媒正娶的夫人叫兄長看上,還納了個窯子里出來的贗品擺在府中。 么噠~謝謝小可愛們的投票呀,繼續來求點推薦票,捂臉~愛你們呀~ 第三十七章 劉五娘子 孫氏當即起身往蘇姨娘的屋子里去,蘇姨娘個貼身的丫鬟就守在門外,見孫氏人來,想攔又不敢攔,支支吾吾道:“夫人,老爺在里頭,不大方便?!?/br> 孫氏看了眼外面艷陽高照,一腳踹過去道:“小蹄子盡渾說,壞了你家老爺名聲,還不讓開?!?/br> 孫氏踢開小丫鬟,推門而入,卻被屋內景象驚得怔住。 那蘇姨娘養在幽坊小巷里頭,打小學的就是伺候人的手段,孫氏這大家閨秀出身的娘子哪里見過,渾身直顫指著衣衫不整的兩人道:“這青天白日,蘇姨娘這般下作,我這就叫人打發了你出去?!?/br> 蘇姨娘忙躲到屏風后面,陳知瑞看著她道:“大娘不是剛喝了她的茶,怎這時候又來了,還拿這話嚇唬她作甚?” 孫氏取了袖中帕子拭淚:“老爺,可不是我善妒,你看這院里姨娘,哪個我不幫你照顧得妥帖,可這蘇姨娘……你納誰進府不好,偏領了這么像的……回頭那院子里知道,鬧騰起來,咱可撈不到好,你還等著那邊幫你說話,再叫官家用你?!?/br> 陳知瑞坐在榻上理著直裰,聞言笑了聲:“大娘也覺得蘇氏長得像,我在瓦舍一眼瞧見便發現?!?nbsp;孫氏沒想到他還有臉說。 “不枉我花了五十兩銀子將她給買回來?!标愔饠[手,“這事你莫要問了,你我都不提,我看誰主動去觸霉頭。誰會鬧騰,誰鬧騰誰沒臉,這回非叫他陳知璟咽下這啞巴虧不可?!?/br> 孫氏總算回過神來:“按老爺的意思,不是對梁氏有意,才納了孫氏回來?” “梁氏再貌美,也不過是個成了婚的婦人,我沒事惦記她作甚?!标愔鸬?,“有那姐弟兩個在,這輩子怕都沒我的出頭之日?!?/br> 孫氏聞言嚇了一跳,她平時雖也瞧不上梁稱玉,想暗地里使絆子找補回來,但陳知瑞這話,可就是大不敬。 陳知璟還好,畢竟是他小輩,陳姝元可是天家的圣人娘娘,長幼有序不說,這說不準要掉腦袋的。 他們大房因這層關系,在京中也比別家風光些,要孫氏說,這事誰也怪不得,就怨陳知瑞命不好,沒托生在劉氏肚子里。 孫氏兀自想道,她對她這個夫君一向瞧不上,也懶得再說,指著屏風后頭道:“剛才那話,我自然不會往外說去,只你屋里這心肝兒,你還當要囑咐,藏好了才是,莫出去惹出亂子?!?/br> 孫氏想著萱姐兒正要尋人家,劉氏那兒才應下。蘅姐兒和俊哥兒雖小,但以后還不是要指著府上。就像先前莊子上的事,縱然心里不服,面上也不能撕破了臉。 不過近來,莫說陳知瑞只是納了個妾,便是停妻再娶陳知璟也在意不上他。 疏竹院丫鬟婆子無不如履薄冰,這院里主子鬧矛盾,他們也跟在后頭難辦。連韓總管都挨了的國公爺的罰,就因為十數棵竹子,聽說那竹子還是國公夫人砍斷。 陳知璟原有意藏著掖著鬧矛盾的事,然而稱玉根本不領情,她自己卷著涼傘出了趟府,回府時候恰碰到陳知璟下值。 陳知璟忍不住訓了她句,稱玉也不管他,竟抬腿踢了他一腳,罵道:“你過好你的日子,管我作甚?!?/br> 說完人便跑了。 當時左右門子、灑掃婆子瞧得分明,這可是造孽哦,國公夫人哪里來的膽子,連國公爺都敢踹。 話傳到劉氏院子,劉氏氣得將茶盞都給摔了,道:“將國公爺請來?!?/br> 金嬤嬤看了看天色,勸道:“老夫人,天都黑了,許是下人亂傳話,不妨明日再喊國公爺人來問問?!?/br> “說得有鼻子有眼,一個能錯,四五個人能同時眼錯了不成?!眲⑹蠄桃夂叭?,“你看哪家娘子像她這般沒規矩?!?/br> 金嬤嬤見勸不動,只得吩咐下去。 陳知璟人很快來了暮春居,他剛遇到稱玉時讓她打了一巴掌怒不可遏。后來這些時日,漸已習慣與她相處,她那腳踢得倒也不算疼。 國公爺連生氣的想法都未起,只心想她這火氣來得莫名,倒像不止是鋪子的事,他哪里又招惹了她。 他道:“沒有的事,您莫要多想了?!?/br> 劉氏開口:“三郎,母親曉得你心善,知道護著她。我看她是教不好,夫為妻綱,她怎敢跟你動手,也不看看外面把咱府中笑成什么樣?!?/br> 陳知璟道:“母親前段日子還夸她來著,她卻也沒那么不堪,您莫要聽下人亂嚼舌根?!?/br> “你們成婚也有三月,她肚子半點動靜都無。她救了你,咱家待她也不算薄,連宸哥兒都讓了。便是過了官家的眼,也沒有攔著絕人子嗣的道理,你看這京師,誰府中沒個一兩房妾室。三郎,你自小對各家典籍如數家珍,可知長者賜不敢辭的道理。好了,你回去罷,莫要在這氣我?!?/br> 也不待陳知璟說話,便叫金嬤嬤把人送出去。 金嬤嬤去而復返。 劉氏坐在榻上揉心口,她忙走過去幫她順了順氣:“您這么對國公爺說,可是有了合適的妾室人選?” “三郎與眉娘那丫頭也是有緣無分,眉娘子嗣都有了兩個。前兒她舅母派人送了信來,說家里五丫頭大了,帶她出來走動走動,信上提及五丫頭倒有幾分像眉娘?!眲⑹蠂@了口氣道。 劉家大夫人膝下女兒只一個,金嬤嬤并不知什么五娘子,怕不知是哪個妾室生的,難怪要特意說帶了五娘子來。 “但是國公爺那兒……” 劉氏也沒把話說死,道:“到時且看看五丫頭再論?!?/br> 么噠,小可愛們,端午這兩天會把缺的補更上來噠~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第五賽段啦,還是求點推薦票呀,跪著求的那種,么噠~ 第三十八章 雞同鴨講 稱玉知道劉氏喊了陳知璟過去,八成沒多少好話。她也不是不知道今日的事是自己沖動了,然而她瞧著男人那冷臉說教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 究根結底還是自己與他不配,她才嫁來兩日,就聽他那乳娘暗地里嘀咕,說“可惜了表姑娘”之類的話。 倒是她陰差陽錯,尋了個一等一的夫婿。 那小娘子的畫能叫他藏在書房中,又不是他的長姐,除了他心上的人,稱玉想不到旁的。 就是可笑自己,讓他一點點溫情就再次陷了進去。稱玉性子爽利,從不會自欺欺人,她明白如今在她心里,無論他是周進寶還是陳知璟,自己總歸都放不下。 她憋著話,也不曉得跟誰去講。宸哥兒還小聽不懂,蘭香以后要嫁人,有些事不好都一股腦告訴她,免得給她以后日子添亂。 稱玉趴在榻上唉聲嘆氣,這當人媳婦,當人兒媳婦,委實不是什么好差事。 她活了兩輩子,心里最惦記的還是在虞城縣的時候。沒有出身高門的婆婆嫂嫂,夫君也愛得緊,每天盼著的,就是能多賣出去幾把傘。 但虞城縣她也不敢再回去,她當時跑得急,不敢叫別人發覺,稱玉個財迷,連她大伯家先前借的幾兩銀子都沒要。 屋內像蒸籠似的,稱玉體虛不敢多擺冰,渾身上下只著了抹胸趴在那兒。后面一根細細的帶子,什么都遮不住,連肩胛處的小痣都瞧得分明。 陳知璟人走過來時,看到的便是這番景象。 男人眸色一暗,只覺頭皮發麻,直裰下緊了又緊,他皺著眉開口道:“怎在這兒穿成這樣,一會兒丫鬟進來撞見成何體統,去床上睡罷?!?/br> 稱玉瞇眼打著盹兒,半睡半醒間讓他給嚇了一跳。 她微抬起身扭頭看他,不咸不淡道:“我哪里又丟您的臉了,陳大人這般講規矩,下回可別來拽我衣帶?!?/br> 她騰身從榻上爬起,動作猛了些,急哄哄站到地,倒把自己腳給崴了。 陳知璟忙去扶她,手覆著她腰部下的位置,掌心處軟嫩得不像話,男人忍不住手蹭了蹭。 稱玉渾身一僵,捂住自己仰頭罵道:“不要臉!” 陳知璟自知失禮,面色訕訕,任由她一瘸一拐跑到屏風后面。 稱玉搭著薄毯,心道這人禮義廉恥掛嘴上,回頭床笫間狠起來誰都勸不住,她哪次不是哭著求他,他都不聽的。 小婦人顧不得腳上隱隱刺痛,暗自將陳知璟罵了個狗血淋頭,最后架不住困意,歪頭睡去。 翌日醒來,梁稱玉發現自己腳踝處涼颼颼,上面還殘留著深色痕跡,想來有人已幫她抹過藥。 稱玉默不作聲摸著腳背出神,半天才回過神來,自個兒下床去取了衣裳來穿。 她剛起身沒多久,蘭香火急火燎地跑進屋內。 “作甚著急成這樣?”稱玉問她。 蘭香走近了她道:“娘子腳受傷了?可別亂動,躺榻上歇著吧,我讓春梅把膳擺過來?!?/br> 稱玉哭笑不得,指著自己腳道:“昨兒崴了下,值得你大驚小怪,宸哥兒呢,可起了?” 小丫頭壓低了聲答:“一早就起了,國公爺還領著他行了套拳。娘子,爺囑咐了說您身子不適,叫哥兒莫來擾你。還令春梅別忘了替您上藥,很是關心您呢?!?/br> 梁稱玉抿著唇:“我看他這是小題大做,就見不得哥兒與我好?!?/br> 蘭香看她的臉色,沒有再說話。 - 再兩天就入了八月,府里今年的秋菊比往年開得早了十來天。 時人愛花,無論男女都愛簪花,這宮里筵席,官家還會賜下宮花給臣僚。 稱玉有些聞不慣菊花那味兒,然而本朝士大夫最愛菊,道菊清雅淡泊。陳知璟也不例外,晨起束發時還令人摘了朵菊花簪在幞頭一側。 稱玉默默挪遠了些。 她今日人也起得早,劉氏那兒,稱玉初一十五還是要去請安,晨昏定省,就大戶人家才有的破規矩。 她與陳知璟同桌用膳,只幾口就將自己碗里的粥喝完,男人還坐在那兒慢吞吞飲著。 稱玉起身要走。 忽聽得男人不慌不忙問:“腳可好些了?” “嗯,早好了?!狈Q玉答,“我一會兒去母親院中?!?/br> 與這人鬧騰,就如同一拳頭砸在棉花上,永遠都不見他有多少波瀾??v然稱玉心里生氣不想搭理他,偏生男人跟沒事人似的,更顯得她的無理取鬧。 陳知璟應聲,稱玉見他無話,步子未停,徑自領著冬雪去了暮春居。 老夫人剛起身不久,稱玉過去幫她布了膳,便在一旁等著。 說來也是怪,陳知璟嫂嫂孫氏看著最是孝順,今日卻到這會兒都沒來。劉氏那邊用完膳,由丫鬟們伺候著凈了手,才坐了榻。 “玉娘今日院中可有什么要緊的事?”劉氏問道。 稱玉搖頭答:“母親,并沒有?!?/br> 劉氏笑了笑,與她道:“那敢情好,你嫂嫂院里脫不開身,可巧你舅母說要來,一會兒你正好同我見見她?!?/br> 稱玉低眉順眼應道:“是?!?/br> 婆媳兩個干坐了小半時辰,終于聽到外面婆子來傳:“老夫人,舅太太人來了?!?/br> 不多久,丫鬟就將人迎了進來。 走在前頭,看著五十來歲的婦人稱玉見過,只是印象不大深,她忙起身行萬福道:“舅母?!?/br> 她剛行了禮,就見婦人身邊走出個十六七歲的小娘子,低身施禮:“鶯娘給姑母、嫂嫂請安?!?/br> 小娘子看著有些眼熟,然而稱玉一時卻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